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催化剂催化苯酚羟基化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顾晓利 乔旭 崔咪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2,共6页
苯酚-H2O2羟基化联产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合成苯二酚的绿色工艺路线之一。采用已开发成功的Fe-Cu金属酸盐催化剂,在无梯度反应器中,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苯酚/H2O2摩尔比、苯酚初始质量分数3个因素,系统考察了Fe-Cu和Fe-Cu... 苯酚-H2O2羟基化联产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合成苯二酚的绿色工艺路线之一。采用已开发成功的Fe-Cu金属酸盐催化剂,在无梯度反应器中,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苯酚/H2O2摩尔比、苯酚初始质量分数3个因素,系统考察了Fe-Cu和Fe-Cu/Al2O32种催化剂催化苯酚-H2O2羟基化的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M/FA0(M为催化剂质量,FA0为反应器入口关键组分A的流量)条件下,反应温度升高、苯酚/H2O2摩尔比减小、苯酚初始质量分数增大,都会使得苯酚转化率升高,相应的苯二酚的选择性也会有所下降。预测了Fe-Cu催化剂催化的苯酚羟基化反应机理,推导出苯酚羟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拟合出相关反应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催化剂 苯酚 羟基化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筛板塔Fe/Cu湿式催化氧化脱除H_2S气体制硫磺的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俊丰 童志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90,共4页
阐述了筛板塔Fe/Cu湿式催化氧化脱除H2S气体制硫磺流程,考察了操作空塔气速、液气比、起始pH值和H2S入口浓度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及鼓风量、液柱高度对Fe3+氧化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含120g/L的Cu2+、70g/L的Fe2+及70... 阐述了筛板塔Fe/Cu湿式催化氧化脱除H2S气体制硫磺流程,考察了操作空塔气速、液气比、起始pH值和H2S入口浓度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及鼓风量、液柱高度对Fe3+氧化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含120g/L的Cu2+、70g/L的Fe2+及70g/L的Fe3+的吸收体系即能对体积分数为1000×10-6的H2S废气近100%稳定脱硫,流程简短、能耗低,体系除消耗O2外,过程不消耗原料,不产生二次污染,体系无降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湿式氧化 H2S fe/cu催化剂
下载PDF
硅藻土负载铁-铜催化苯酚、双氧水制备苯二酚
3
作者 陈伟 王硕 武兆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8,共3页
利用酸处理后的硅藻土与1:1的铁铜沉淀物反应,得到硅藻土负载Fe-Cu催化剂(8%Fe负载量),并用其催化苯酚、双氧水反应制备苯二酚。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苯酚起始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苯二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酸处理后的硅藻土与1:1的铁铜沉淀物反应,得到硅藻土负载Fe-Cu催化剂(8%Fe负载量),并用其催化苯酚、双氧水反应制备苯二酚。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苯酚起始浓度、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对苯二酚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双氧水:n苯酚为2:1,m苯酚:m水为0.08:1,m催化剂:m苯酚为0.03:1,在65℃反应3.0 h,苯二酚产率达到最高,约为5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载fe-cu催化剂 苯二酚 苯酚 双氧水
下载PDF
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亮 刘利军 +4 位作者 李小蓓 张志新 相宏伟 李永旺 韩怡卓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在接近F-T合成实际工况下考察了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反应性能,研究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空速和氢碳摩尔比等操作参数对催化剂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总运转时间达2 500h;... 采用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在接近F-T合成实际工况下考察了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反应性能,研究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空速和氢碳摩尔比等操作参数对催化剂反应活性、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总运转时间达2 500h;同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催化剂的抗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操作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目标产物产率有较大的影响,工业固定床Fe-Cu-K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抗磨损性能,F-T合成烃产物分布合理;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589h的稳定条件运行内,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为0. 23% /d(以CO转化率的降低计);在整个运行期间CH4 选择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F—T合成 fecu—K催化剂 烃产物分布
下载PDF
Fe-Cu体系催化剂中铁比的测定及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苏运来 叶长明 +2 位作者 孙建伟 王向宇 郭益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用一种比较简便、快捷的化学分析法对组分较为复杂的Fe-Cu体系低碳醇合成催化剂中的铁比进行了分析 ,即用磷酸保护Fe(Ⅲ )离子 ,用碳酸钠保护Fe(Ⅱ )离子。结果表明 ,该法可有效地排除其它组分的干扰 ,分析结果重复性好 ,相对标准偏差RS... 用一种比较简便、快捷的化学分析法对组分较为复杂的Fe-Cu体系低碳醇合成催化剂中的铁比进行了分析 ,即用磷酸保护Fe(Ⅲ )离子 ,用碳酸钠保护Fe(Ⅱ )离子。结果表明 ,该法可有效地排除其它组分的干扰 ,分析结果重复性好 ,相对标准偏差RSD不高于 0 0 5 0 %。此外 ,将Fe -Cu体系催化剂的铁比与其催化性能关联后发现 ,铁比控制在 1 0 0~ 2 0 0内 ,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生成醇活性和较高的C+2 醇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体系催化剂 铁比 测定 性能 影响 氨合成催化剂 合成气 低碳醇
下载PDF
非均相UV/Fe-Cu-Y/H_2O_2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峰 赵小菲 朱爱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554,共9页
目的研究非均相UV/Fe-Cu-Y/H_2O_2体系对废水中酚的去除效果,确定该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蒸馏水加入分析纯的苯酚晶体配制成水样,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反应条件对废水中COD和苯酚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非均相... 目的研究非均相UV/Fe-Cu-Y/H_2O_2体系对废水中酚的去除效果,确定该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蒸馏水加入分析纯的苯酚晶体配制成水样,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反应条件对废水中COD和苯酚去除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非均相UV/Fe-Cu-Y/H_2O_2体系处理苯酚废水,H_2O_2(3%)的投加量为1.0 mL/L,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8g/L,调节pH值为5,最终苯酚的去除率为95%,COD的去除率为90.25%.结论非均相UV/Fe-Cu-Y/H_2O_2体系的氧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H_2O_2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加入铜离子可以提高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UV/fe-cu-Y/H2O2体系 fe-cu-Y催化剂 苯酚 废水
下载PDF
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两种Urea-SCR催化剂对比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伟 陈凌珊 +1 位作者 楚向锋 许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采用钒基与Fe-Cu分子筛催化剂的两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器来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浓度(体积分数φ),在发动机台架系统上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催化剂温度、空速、氨储存特性以及异氰酸(HNCO)的水解特性等因素对NOx转化效率... 采用钒基与Fe-Cu分子筛催化剂的两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器来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浓度(体积分数φ),在发动机台架系统上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催化剂温度、空速、氨储存特性以及异氰酸(HNCO)的水解特性等因素对NOx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分子筛催化剂温度窗口比钒基催化剂要宽,低温催化效率好.排气温度为250℃时,催化效率可达80%;排气温度为200℃时,空速对钒基催化剂的影响比分子筛的要大;排气温度为350℃以下,两种催化剂基本不受空速的影响.Fe-Cu分子筛催化剂的储氨能力在293℃和378℃时都比钒基强;钒基催化剂在低温下对异氰酸的催化水解效果比分子筛的更佳,在中高温下两者效果都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催化剂 fe-cu分子筛催化剂 NO.排放 Urea—SCR系统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的合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青芳 王启发 +2 位作者 陆微 黄芬芬 陈娜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1-964,共4页
4-甲胺基-3-硝基苯甲酸(2)经酰氯化后和3-(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缩合,得3-[(4-甲胺基-3-硝基苯甲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再在Fe-Al-Cu复合催化剂作用下经水合肼还原、酰胺化后闭环、成脒及酰化反应等制得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 4-甲胺基-3-硝基苯甲酸(2)经酰氯化后和3-(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缩合,得3-[(4-甲胺基-3-硝基苯甲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再在Fe-Al-Cu复合催化剂作用下经水合肼还原、酰胺化后闭环、成脒及酰化反应等制得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总收率约33.6%(以2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抗凝血药 fe—Al-cu复合催化剂 合成
原文传递
吉非替尼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程青芳 耿丽 +2 位作者 孙宇 姜淑娟 严飞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在甲酸和盐酸羟胺作用下转化为3-羟基-4-甲氧基苄腈,后者在碳酸钾存在下与N-(3-氯丙基)吗啉缩合得4-甲氧基-3-[3-(吗啉-4-基)]丙氧基苄腈,再经硝化制得2-硝基-4-甲氧基-5-[3-(吗啉-4-基)]丙氧基苄腈,经还原得2-氨... 3-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在甲酸和盐酸羟胺作用下转化为3-羟基-4-甲氧基苄腈,后者在碳酸钾存在下与N-(3-氯丙基)吗啉缩合得4-甲氧基-3-[3-(吗啉-4-基)]丙氧基苄腈,再经硝化制得2-硝基-4-甲氧基-5-[3-(吗啉-4-基)]丙氧基苄腈,经还原得2-氨基-4-甲氧基-5-[3-(吗啉-4-基)]丙氧基苄腈,后与3-氯-4-氟苯胺成脒得2-氨基-4-甲氧基-5-[3-(吗啉-4-基)]丙氧基-N'-(3-氯-4-氟苯基)苄脒,在甲酸作用下闭环得吉非替尼,总收率约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fe-Al-cu复合催化剂 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