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晋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19,共7页
中国传统建筑“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先”皆源于传统伦理规范——礼。笔者将“礼”梳理为礼俗、礼法和祭礼三个层面,进而分别论述了礼俗与“内外有别”、礼法与“尊卑有序”、祭礼与“宗庙为先”的关联。
关键词 礼俗 礼法 祭礼 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 宗庙为先 传统伦理规范 传统建筑 伦理内涵
下载PDF
古代祭祀礼仪的法律规制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丽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81,共8页
中国古代祭礼,历史悠久,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仪节之细致,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也堪称一绝。它位居“五礼”之首,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秉承“神道设教”的宗旨,蕴含“天人合一”的观... 中国古代祭礼,历史悠久,内容宏富,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仪节之细致,规矩之严格,场面之宏大,也堪称一绝。它位居“五礼”之首,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秉承“神道设教”的宗旨,蕴含“天人合一”的观念,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世俗化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礼仪法 礼俗 法律史
原文传递
西汉帝陵营建礼俗略述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华祝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西汉五陵原陵墓群蕴藏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初步研究,略述了西汉帝陵的营建礼俗。
关键词 西汉 帝陵 营建 礼俗
下载PDF
儒学关联于民众生活的现实载体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景林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35-39,共5页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教化理念 民众生活 礼仪礼俗 以身体道
下载PDF
元代礼失百年与明初礼制变革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恩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09,共9页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 朱元璋一改历代因袭前朝礼制的传统,开国之初即弃元礼不用,而另谋擘划一代礼制,有其特定的历史情境。元明之际"华风沦没、彝道倾颓"的礼俗现状使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受到严重挑战,不仅为朱元璋的礼治宏图提供了反面借鉴,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礼治的治政作用,从而将礼治推到"国之纪纲"的政治高度,并且属意于创立一代礼制。朱元璋的制礼思路主要是因袭前代之制,稍加损益以合时宜,但元代五礼皆以"国俗"行之,带有浓厚的蒙古特色,严重偏离了历代相承的"礼统",不堪新诞生的汉族政权袭用,构成明初礼制变革的根本原因。自元礼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种断裂,但以周汉唐宋以来的"礼统"观之,明初礼制变革是对元代礼失百年的一种反正,又是一种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礼仪制度 国俗 五礼
下载PDF
论礼俗与汉语词义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平权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礼俗在汉语词义发展过程中,或者影响本义的形成,或者在本义与引申义、引申义与引申义之间生成某种联系。而在词义内部相邻的义项之间,潜存着词义发生演变的可能性,礼俗的作用就在于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词义现实。礼俗与形成词义引申的内因... 礼俗在汉语词义发展过程中,或者影响本义的形成,或者在本义与引申义、引申义与引申义之间生成某种联系。而在词义内部相邻的义项之间,潜存着词义发生演变的可能性,礼俗的作用就在于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词义现实。礼俗与形成词义引申的内因属两个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 词义 形成 发展 中介
下载PDF
奠基与献身古俗考 被引量:3
7
作者 詹鄞鑫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奠基”和“献身”两个词,来源于上古时期骇人听闻的习俗。这些习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并不多见,却见于商代考古发现,还大量见于世界各民族的习俗中。这反映了世界文化中相同的一面,让我们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古...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奠基”和“献身”两个词,来源于上古时期骇人听闻的习俗。这些习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并不多见,却见于商代考古发现,还大量见于世界各民族的习俗中。这反映了世界文化中相同的一面,让我们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古代恶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奠基 献身 衅血 礼俗
下载PDF
历史·宗教·礼俗·道德——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翟应增 黄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丧葬歌 历史 宗教 礼俗 道德
下载PDF
鳌江鱼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圆圆 《中国渔业经济》 2006年第6期69-70,共2页
本文从鱼与人的生活关系来分析和阐释鳌江的鱼文化,主要介绍了鳌江两岸居民与鱼有关的礼俗、饮食、语言等,说明了鱼同鳌江居民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鱼对鳌江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鳌江 鱼文化 礼俗 放生
下载PDF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探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广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安 满族 家祭 礼俗
下载PDF
礼仪 风俗 礼俗 礼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晓娟 《科学中国人》 2009年第6期90-93,共4页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仪”是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在风俗、礼俗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礼制在内的一般行为规范;风俗是具有民间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为人们所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俗”则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的概念;“礼制”是形成为法规或政策的那一部分礼仪规范。它们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显示着各自的重要性,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风俗 礼俗 礼制 区别
下载PDF
清朝对国初礼俗的隐匿与文饰——以会典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恩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
清朝统治者一方面极为重视保存满洲礼俗,视其为维持统治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限于自身的文化劣势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入关后全面继承明朝礼制,继而以历代“礼统”的继承者自居。这两种矛盾的政治心态统合到礼政上来,就是实现满汉礼制在... 清朝统治者一方面极为重视保存满洲礼俗,视其为维持统治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限于自身的文化劣势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入关后全面继承明朝礼制,继而以历代“礼统”的继承者自居。这两种矛盾的政治心态统合到礼政上来,就是实现满汉礼制在汉礼框架下的整合。因此,清朝在纂修会典等典籍时,并没有如实记载曾经以及现行的满洲礼俗,而是秉持汉礼的标准,对国初的满洲礼俗进行隐匿与文饰,以重塑帝国初始的礼制形象,消弭华夷差异,最终为政治统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礼制 满洲 礼俗 三跪九叩礼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俗风尚”体系的缺失与构建研究
13
作者 魏玲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04-105,108,共3页
"礼俗"是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礼俗风尚"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标准的体现方式,也是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治理的手段。当今中国由于缺乏一整套反映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和建设成就、反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 "礼俗"是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礼俗风尚"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标准的体现方式,也是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治理的手段。当今中国由于缺乏一整套反映社会主义文明程度和建设成就、反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礼俗风尚"体系,不但使人民群众在日常交往中礼仪秩序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到文化自信及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①我国"礼俗风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②"礼俗风尚"与文化振兴、礼俗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逻辑联系;③党风建设如何在"礼俗风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试图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风尚"体系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 礼俗风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建
下载PDF
宋代服饰文化与岁时礼俗视角下的宋韵文化传承研究
14
作者 张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88-93,共6页
自“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以来,宋韵文化研究和建设工作开始加快,然而,承扬宋韵文化仍需继续寻找新的发力点。该文从礼俗与服饰文化的关系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在出土实物、传世图像和古籍文献等史料中钩深索隐,对两... 自“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以来,宋韵文化研究和建设工作开始加快,然而,承扬宋韵文化仍需继续寻找新的发力点。该文从礼俗与服饰文化的关系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研究法,在出土实物、传世图像和古籍文献等史料中钩深索隐,对两宋时期的岁时礼俗与节日服饰进行爬梳剔抉,挖掘与提炼宋代岁时礼俗中节日服饰蕴含的信仰民俗、师法自然、备物致用等文化内涵。以“解以致用”为目标,进而探索宋代岁时礼俗与服饰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活化利用”与“礼俗互动”两大路径,旨在为宋韵文脉保护与传承寻找新的突破口,为岁时礼俗与服饰文化互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韵文化 宋代服饰 服饰文化内涵 造物思想 岁时礼俗 礼俗互动
下载PDF
婚礼亲迎中的告庙礼研究
15
作者 田琛 关长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5,共10页
礼经与早期文献所载的亲迎告庙礼并非限定于亲迎当日,而是在亲迎事宜既定后到亲迎前的时间段内特择一日举行。这一做法也成为唐以来多数朝代天子纳后的惯例。自品官以下至士庶阶层,历代官方礼典则多规定在亲迎当日的清晨告庙,民间婚仪... 礼经与早期文献所载的亲迎告庙礼并非限定于亲迎当日,而是在亲迎事宜既定后到亲迎前的时间段内特择一日举行。这一做法也成为唐以来多数朝代天子纳后的惯例。自品官以下至士庶阶层,历代官方礼典则多规定在亲迎当日的清晨告庙,民间婚仪为缩短婚礼仪程亦多选择临行前告祖。两宋时不仅有亲迎前告祖,新婿至女家后还要拜女家先祖,甚至有新妇至男家后新人共拜家庙的环节。朱熹《家礼》明确了男女两家在亲迎当日须分别告庙,明清时期民间婚仪大多依据《家礼》,这一婚俗随之固定下来,至今仍在许多地区延续,成为新人在婚礼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礼仪中与家族沟通融合、获得身心安顿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礼 亲迎 告庙 礼俗 《仪礼》
下载PDF
何以为家:新国家与旧礼制和解中的民族复兴
16
作者 钟艳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5,共12页
辛亥革命后,各类塑造独立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此消彼长。新的主权国家如何跳出“中体西用”的纸上谈兵,并建立有效的模仿机制和实用的文化体系,以重塑中华民族的国家气象与文明血脉,是摆在时人面前的急题。进而,民族主义在政治、知识、... 辛亥革命后,各类塑造独立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此消彼长。新的主权国家如何跳出“中体西用”的纸上谈兵,并建立有效的模仿机制和实用的文化体系,以重塑中华民族的国家气象与文明血脉,是摆在时人面前的急题。进而,民族主义在政治、知识、社会各界被全方位推广,最终既是意料之外又似情理之中地拉来礼制改革的诱饵,培植出传统中求发展、新学中涤文脉的时代品格。改造礼制与重造国民的民族主义式结合赋予民国礼制现代化内涵,并在知识精英的铺垫下、政治权力的推行下和农村社会的疏离中逐渐落下帷幕,而民族复兴的探索之路仍将在曲折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国民政府 礼俗 国族
下载PDF
以《晋故中书侍郎荀岳墓志》为中心考析西晋社会礼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敏波 刘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7-100,共4页
依据西晋人的取名礼俗与族属谱系,可以推证出荀岳家族墓志中子嗣生卒年月、仕宦履历及姻亲谱系。墓志记载了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的丧葬礼俗,是家谱在墓志中的再现。墓志文本范式反映出家族兴衰荣辱与当时社会礼俗之间的文化同构... 依据西晋人的取名礼俗与族属谱系,可以推证出荀岳家族墓志中子嗣生卒年月、仕宦履历及姻亲谱系。墓志记载了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的丧葬礼俗,是家谱在墓志中的再现。墓志文本范式反映出家族兴衰荣辱与当时社会礼俗之间的文化同构。聚族附葬习俗,体现出附葬者与墓主人之间、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种亲族同门情义的认同。墓志中的拜时妇、三日妇之婚俗,突破了"周公六礼"之约束,在西晋社会动荡的背景之下,有利于家嗣的传衍,是合乎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荀岳 墓志 礼俗
下载PDF
明代社会对老年的界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雨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15,263,共16页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少岁算老年人,明代社会的界定相对宽泛。医学、祝寿风俗、旌表制度皆以五十岁作为老年门槛。官方赋役制度、致仕制度、刑罚优免制度以及国家养老制度均以七十岁作为"老"的最低标准。值...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多少岁算老年人,明代社会的界定相对宽泛。医学、祝寿风俗、旌表制度皆以五十岁作为老年门槛。官方赋役制度、致仕制度、刑罚优免制度以及国家养老制度均以七十岁作为"老"的最低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官场中也存在年龄门槛,五十岁对于科道官这个官职而言就算得上老了。总而言之,"老"也是社会多维构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老年门槛 制度 礼俗 社会观念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立姿态描写的修辞阐释
19
作者 李桂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色扮演的秩序化写照。其次,由职业性质决定的“文坐武立”以及由体质状况决定的“体弱多坐”现象,也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园地里的道道景观,尤其是《三国志演义》关于诸葛亮的坐态以及关羽的立姿等造型性描写颇耐寻味。说到底,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态立姿的描写是人物“生存寓言”的投射,特别是种种坐态描写更包含着哲理化的政治修辞和宗教修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态 坐立姿态 礼俗 文化认同 生存寓言 修辞
下载PDF
论先秦法天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锦花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先秦时期,法天思想非常盛行。儒墨道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对之作过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人应该从各方面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现象。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包括天圆地方、天玄地黄的自然观和由天地自然变化形成的历法两个方面。这一认识直接... 先秦时期,法天思想非常盛行。儒墨道法等各家代表人物都对之作过理论上的探讨和论述,认为人应该从各方面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和现象。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包括天圆地方、天玄地黄的自然观和由天地自然变化形成的历法两个方面。这一认识直接影响到先秦时期的礼俗文化。在建制上,古代的建筑样式如明堂就拟天圆地方而建。在服饰制度上,服装颜色、套数也严格遵循天玄地黄及天文历数制作。在其他礼制方面,古代天子巡守礼和考课官员的期限都将历法上的协调周期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法天思想 自然观 天文历数 礼俗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