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EEG联合血清谷氨酰胺、IGF-1检测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石红蕾 汪学静 +1 位作者 齐凤芹 钟芳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目的 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联合血清谷氨酰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疑似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进行sdEEG检查。分析sdEEG对癫痫检出情况,比较sdEEG... 目的 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联合血清谷氨酰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疑似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进行sdEEG检查。分析sdEEG对癫痫检出情况,比较sdEEG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及出现癫痫样放电时间,同时比较癫痫与非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酰胺、IGF-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dEEG、血清谷氨酰胺、IGF-1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疑似癫痫患儿确诊癫痫74例(86.05%)。sdEEG诊断癫痫66例,非癫痫20例,检出率为76.74%。sdEEG对1~3岁患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高于4~7岁和>7岁患儿(P<0.05);患儿睡眠期癫痫样放电占比高于清醒期和思睡期(P<0.01)。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酰胺、IGF-1水平低于非癫痫患儿(P<0.01)。sdEEG、血清谷氨酰胺和IGF-1诊断儿童癫痫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740、0.804,三者联合检测AUC为0.735。结论 sdEEG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癫痫患儿的检查,sdEEG、血清谷氨酰胺和IGF-1对儿童癫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剥夺睡眠脑电图 睡眠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谷氨酰胺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检测癫痫小鼠毛发中内源性大麻素(2-AG、AEA)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富鑫 任盼 +2 位作者 阮哲 陈建梅 王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癫痫小鼠毛发中内源性大麻素(2-AG、AEA)进行含量检测。方法:匹鲁卡品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采用LC-MS/MS检测毛发中2-AG、AEA的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癫痫发作分级小鼠2-AG、AEA含量差...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癫痫小鼠毛发中内源性大麻素(2-AG、AEA)进行含量检测。方法:匹鲁卡品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小鼠癫痫模型,采用LC-MS/MS检测毛发中2-AG、AEA的含量,对比分析不同癫痫发作分级小鼠2-AG、AEA含量差异。结果:标准品溶液中AEA、2-AG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3 min,18.1 min,毛发样品中AEA、2-AG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0 min,17.7 min。毛发样品中AEA的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为0.7 pg/mg、2.1 pg/mg和97.9%,毛发样品中2-AG的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为3.2 pg/mg、10.9 pg/mg和99.3%,且二者的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癫痫发作1级、2级、3级、4级、5级这五个分级癫痫小鼠的AEA含量和2-AG含量依次升高,不同癫痫发作分级小鼠毛发样品中AEA含量和2-AG含量比较(P均<0.05)。结论:LC-MS/MS测定癫痫小鼠毛发中2-AG、AEA的表达量,具有灵敏度更高,样品使用量更少等优点,可大规模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毛发 癫痫分级 内源性大麻素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对红藻氨酸致发育期癫痫幼鼠海马主穹窿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明霞 戴园园 +2 位作者 李蕊 张亚楠 程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及左乙拉西坦(LE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浓度0.5 mg/ml),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及左乙拉西坦(LE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浓度0.5 mg/ml),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大鼠,且两周后出现自发性反复惊厥发作者视为模型成功。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KA组)20只,左乙拉西坦治疗组(KA+LEV组)20只,另取40只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分为NS组20只、NS+LEV组20只。用药组均于癫痫自发性反复发作后开始用药,疗程为6周,然后将所有大鼠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内MV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海马MVP的阳性细胞计数与MVP的mRNA表达趋势相一致。(2)NS组、NS+LEV组大鼠海马有少量MVP阳性细胞及mRNA表达,NS+LEV组MVP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组MVP阳性细胞计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KA+LEV组与KA组相比,MVP的阳性细胞及mRNA含量减少(P<0.05)。结论:MVP可能参与慢性癫痫耐药的发生,LEV可以控制大鼠痫性发作,并下调MV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穹窿蛋白 癫痫 红藻氨酸 发育期 左乙拉西坦 大鼠
下载PDF
Resection of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lesions during a single oper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被引量:1
4
作者 Yan-En Lyu Xiao-Fei Xu +7 位作者 Shuang Dai Min Feng Shao-Ping Shen Guo-Zhen Zhang Hong-Yan Ju Yao Wang Xiao-Bo Dong Bin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4期10518-10529,共12页
BACKGROUND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usually involves two operations several mos apart.AIM To evaluate 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lesions during a single o... BACKGROUND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usually involves two operations several mos apart.AIM To evaluate 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lesions during a single operation as a treatment for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included patients with drug-refractory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treated surgically between March 2006 and November 2015.RESULTS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included scalp 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nd PET-CT.During surgery(bilateral occipital craniotomy),epileptic foci and important functional areas were identified by EEG(intracranial cortical electrodes)and cortical functional mapping,respectively.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5 years to evaluate treatment outcome(Engel grade)and visual function.The 20 patients(12 males)were aged 4-30 years(median age,12 years).Time since onset was 3-20 years(median,8 years),and episode frequency was 4-270/mo(median,15/mo).Common manifestations were elementary visual hallucinations(65.0%),flashing lights(30.0%),blurred vision(20.0%)and visual field defects(20.0%).Most patients were free of disabling seizures(Engel grade I)postoperatively(18/20,90.0%)and at 1 year(18/20,90.0%),3 years(17/20,85.0%)and≥5 years(17/20,85.0%).No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Engel grade IV(no worthwhile improvement).After surgery,there was no change in visual function in 13/20(65.0%),development of a new visual field defect in 3/20(15.0%),and worsening of a preexisting defect in 4/20(20.0%).CONCLUSION Resection of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lesions during a single operation may be applicable in bilateral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resistant epilepsy Occipital lobe epilepsy Bilateral lesions One-stage surgery Treatment outcome Visual fields
下载PDF
Space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Interictal Spike in Epilepsy
5
作者 Mamadou Lamine Ndiaye Jean-Jacques Montois +1 位作者 Abel Kinie Papa Alioune Sarr Ndiaye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年第8期840-847,共8页
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 i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method for pre-surgic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rug-resistant partial epilepsy. SEEG signals reflect two types of paroxysmal activity: i... 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 i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method for pre-surgic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rug-resistant partial epilepsy. SEEG signals reflect two types of paroxysmal activity: ictal activity and interictal activity or interictal spike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 and ictal activity is an essential and recurrent question in epiletolog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architecture for space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IS, based on a distributed and collaborative methodology. The proposed approach exploits the SEEG data using vector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signals among multi-agents system. The objective is to present a new method to analyze and classify IS during wakefulness (W), light sleep (LS) and deep sleep (DS) stages.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S and seizure onset zone are compared during wakefulness, light sleep and deep sleep. Results show that space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for real data are not random but corre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lepsy sleep stage 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 interictal spike signal processing multi-agent system.
下载PDF
发作间期正常癫癎患儿发作期脑电图分析
6
作者 宋葳 李思秀 +1 位作者 胡文广 刘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3-24,22,共3页
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 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而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癫癎发作 发作间期 发作期 儿童
下载PDF
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鲁方方 崔伟伟 曹苗苗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2年内病情复发情况,并对诱导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经抗药物治疗后处于癫痫缓解期的患儿16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目的探究分析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2年内病情复发情况,并对诱导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经抗药物治疗后处于癫痫缓解期的患儿16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2年,168例患儿中40例复发,复发率为23.81%。年龄<6岁、治疗前病程≥1年、治疗前癫痫持续、颅内有病灶、抗癫痫药物治疗周期≥1年、减停药前有痫性放电、减停药时间<6个月以及减停药前EEG表现异常均为癫痫患儿减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癫痫患儿减停药应注重个体化原则,针对高危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癫痫缓解期患儿减停药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缓解期 减药 停药 复发 相关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从“伏气学说”探讨特发性癫痫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奇志 邓楚欣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2期26-28,共3页
初步探讨特发性癫痫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以"伏气学说"对本病进行指导分析及分期论治。认为特发性癫痫病因病机与伏邪相关,在发作期以疏肝理气祛痰开窍为主,缓解期当扶正祛邪,先安未受邪之地,谨防传变。
关键词 伏气温病 特发性癫痫 中医病机 分期论治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干预在小儿癫痫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宇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在小儿癫痫护理中采用化理论模型干预,旨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开展常规干预模式的38例癫痫患儿纳入A组,将2018年12月-2019年7月期间开展实行跨理论模型干预的38例癫痫患... 目的:在小儿癫痫护理中采用化理论模型干预,旨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开展常规干预模式的38例癫痫患儿纳入A组,将2018年12月-2019年7月期间开展实行跨理论模型干预的38例癫痫患儿纳入B组。比较两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不良情绪。结果:B组行为阶段分布情况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癫痫护理采用跨理论模型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优化行为阶段分布状况,利于患儿疾病治疗,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跨理论模型 行为阶段 不良情绪
下载PDF
胼胝体前部及全节段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洪语 马军峰 +3 位作者 叶晓来 刘强强 王昌泉 徐纪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比较胼胝体不同切开范围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胼胝体切开术的2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25例患者共计完成27次胼胝... 目的比较胼胝体不同切开范围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胼胝体切开术的2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25例患者共计完成27次胼胝体切开手术,其中13例行胼胝体前2/3切开术,12例行一期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2例先期行前2/3切开术的患者分别在一期手术后61月和36月行二期胼胝体后1/3切开术。采用有效率和显效率2个指标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年,全节段切开术的显效率为71.4%,显著高于胼胝体前2/3切开术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节段切开术有效率为78.6%,高于胼胝体前2/3切开术的5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胼胝体切开术的总体有效率为66.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无脑积水、无脑脊液漏及术后感染。结论胼胝体全节段切开术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优于胼胝体前部2/3切开术,且术后不会遗留长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胼胝体前部切开 胼胝体全节段切开
原文传递
胼胝体全段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疒间]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红平 梁军潮 +4 位作者 郭强 华刚 陈俊喜 唐晓伟 朱丹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41-344,共4页
目的研究胼胝体全段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二期切除性手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药物难治性癫■病例资料,发作类型:强直发作31例,跌倒发作14例,痉挛发作5例,强直-阵挛发作3例和肌阵挛发作3例。经术... 目的研究胼胝体全段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在二期切除性手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药物难治性癫■病例资料,发作类型:强直发作31例,跌倒发作14例,痉挛发作5例,强直-阵挛发作3例和肌阵挛发作3例。经术前评估后行胼胝体全段切开术,术后定期随访癫■控制情况,癫■控制疗效不佳者再行二期手术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3年,癫■控制达到Engel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7例,手术总有效率达82.5%;结果显示:跌倒发作和强直发作减少明显。术后并发症:急性失连接综合征4例,硬膜下积液3例,硬膜下积血1例,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术后韦氏智力与记忆力较术前改善(均P <0.05)。术后间歇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转化为一侧癫■样放电为主29例(72.5%),癫■发作能定侧13例(32.5%)。6例病人经再次评估后行二期致■灶切除术,二期手术后癫■无发作。结论胼胝体全段切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改善病人神经认知功能,且有助于二期致■灶切除术的术前评估定位,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药物难治性 胼胝体全段切开术 认知功能 二期切除手术
下载PDF
癫癎手术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
12
作者 王新亮 谭启富 +3 位作者 潘云曦 华长春 张鑫 张海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癫癎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Depakine)抗癫疗效。方法:本组10例,术后立即静脉应用德巴金0.4g,将其溶于5%葡萄糖500ml中,持续静滴8h,每天2次(或间隔4h后重复给药),连续用3天。分别于... 目的:观察癫癎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Depakine)抗癫疗效。方法:本组10例,术后立即静脉应用德巴金0.4g,将其溶于5%葡萄糖500ml中,持续静滴8h,每天2次(或间隔4h后重复给药),连续用3天。分别于给药后1、3、5h测定血药浓度。结果:静脉应用德巴金期间,8例未出现癫发作,未出现嗜睡、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测血药峰浓度(Cmax)44.62~89.49mg/L,平均54.76mg/L;谷浓度(Cmin)13.37~37.68mg/L,平均35.60mg/L。脑脊液(CSF)浓度0.7~4mg/L,平均1.94mg/L。结论:癫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有效、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手术 静脉用德巴金
下载PDF
幼鼠颞叶癫痫模型匹罗卡品致痫后潜伏期末海马的形态学以及蛋白表达谱变化
13
作者 吴丽文 尹飞 +4 位作者 彭镜 何芳 张慈柳 邓小鹿 王国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0-569,共10页
目的:研究发育期大鼠慢性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模型潜伏期末海马的形态学以及蛋白表达谱变化,揭示慢性MTLE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发育期大鼠MTLE模型,取致痫后3周末的对照组(n=20)和MTL... 目的:研究发育期大鼠慢性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模型潜伏期末海马的形态学以及蛋白表达谱变化,揭示慢性MTLE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发育期大鼠MTLE模型,取致痫后3周末的对照组(n=20)和MTLE模型组(n=20)大鼠为研究对象,尼氏及Timm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丢失和苔藓纤维出芽情况;采用二维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结合质谱分析对两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Western印迹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印证。结果:MTLE模型组海马内可见明显的海马神经元丢失和苔藓纤维出芽;建立了发育期大鼠慢性MTLE模型潜伏期末的海马蛋白质2-DE图谱,共鉴定了差异表达蛋白质31个,分别属于神经递质和突触发生相关的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细胞连接蛋白、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蛋白、生物活性酶类、细胞结构相关蛋白质以及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等;Western印迹对部分蛋白水平检测的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结论:Dynamin-1,neurogranin和ubiquitin等一系列突触相关的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突触重构、异常苔藓纤维增生和异常神经兴奋环路的形成,是MTLE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颞叶癫痫 海马 潜伏期 发病机制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