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损角的非同步采样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楷 胡志坚 +1 位作者 王卉 张承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58-61,共4页
分析了介质损耗角数字化测量的原理、算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同步采样条件下采用基波相位分离法的补偿算法,即采用等时间间隔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同时对信号周期波动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并介绍了基于该算法的测量系统的... 分析了介质损耗角数字化测量的原理、算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同步采样条件下采用基波相位分离法的补偿算法,即采用等时间间隔对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同时对信号周期波动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并介绍了基于该算法的测量系统的硬件实现方案。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增加较少运算量的同时提高了介质损耗角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采样 介质损耗角 介损 基波相位分离 电压 数字化测量 电流信号 算法 硬件实现 等时
下载PDF
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方案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3
2
作者 严云升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随着电力机车向高速发展、车内微机控制的普遍采用和完善,原有的3种自动过分相方案中,车上自动控制断电方案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秦沈客运专线所采用的过分相预告信号及埋点方式仍是当前高速区段自动过分相的主流模式。
关键词 电力机车 电动车组 自动过分相 电力系统 电分相 自动控制断电方案 微机控制系统
下载PDF
我国金红石矿资源分布、开发及技术现状 被引量:33
3
作者 吴贤 张健 +1 位作者 康新婷 黄瑜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6-150,共5页
天然金红石是制取钛白粉、海绵钛、四氯化钛等钛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我国金红石矿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湖北、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区。原生金红石矿是我国金红石矿的主要工业类型,其占金红石资源总... 天然金红石是制取钛白粉、海绵钛、四氯化钛等钛系列产品的优质原料。我国金红石矿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湖北、山西、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区。原生金红石矿是我国金红石矿的主要工业类型,其占金红石资源总储量的86%,而金红石砂矿仅为14%。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金红石矿主要是海滨砂矿,原生金红石矿仅限小规模开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原生金红石矿品位低、粒度细、矿物组成及互相嵌布关系复杂,一些主要伴生的有用矿物与金红石矿物的可选性差别较小,采用单一选矿方法难于分离。金红石矿开发采用的选矿技术主要有重选、磁选、浮选、电选和酸浸,其选矿工艺是由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选矿技术组成的联合工艺。选矿工艺复杂,流程长,建厂投资大,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金红石矿开发存在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选矿技术 重选 磁选 浮选 电选 酸洗
下载PDF
河南方城金红石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利坤 张宗华 李春梅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共6页
通过重选、磁选、酸洗等选矿试验研究 ,确定了重选—磁选—酸洗再重选—电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金红石精矿 1品位 Ti O2 92 .16 % ,精矿 2品位 Ti O2 80 .4 4% ,回收率分别为 6 5 .2 6 %、10 .0 1% ,选矿总回收率为 75 .2
关键词 金红石 重选 磁选 电选
下载PDF
乳状液膜法处理粘胶纤维厂的含锌废水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宪 路琼华 李盘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7-293,共7页
针对粘胶纤维厂排放的含锌废水,对乳状液膜的制备条件、乳状液与废水的混合分离工艺和交流高电压破乳器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经一级液膜分离,废水中锌离子浓度可降至5ppm以下。
关键词 乳状液膜 粘膜纤维厂 废水处理 含锌废水
下载PDF
会东难选金红石矿的矿物工艺特性及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宗华 戴惠新 +1 位作者 吴幼竺 杨德坤 《云南冶金》 2001年第5期7-13,共7页
研究了四川会东新山金红石矿的岩石类型、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物种类、含量、嵌布粒度特性及矿石的化学成份 ,测定了主要矿物的工艺特性参数。进行了磁、重抛尾 ,酸洗精选试验及电选试验研究。采用重—磁—酸洗—电选流程 ,可以得到精矿 ... 研究了四川会东新山金红石矿的岩石类型、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物种类、含量、嵌布粒度特性及矿石的化学成份 ,测定了主要矿物的工艺特性参数。进行了磁、重抛尾 ,酸洗精选试验及电选试验研究。采用重—磁—酸洗—电选流程 ,可以得到精矿 1品位TiO2 90 16 % ,精矿 2品位TiO2 81 0 7% ,精矿 3TiO2 6 3 5 7% ,回收率分别为 34 35 %、 9 2 7%、 4 34%。打破了该金红石矿不可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微细粒 磁重抛尾 电选 选矿 工艺矿物学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钽铌矿的选矿技术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姜文杰 童雄 +2 位作者 谢贤 康博文 赵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钽、铌是工业上不可替代的金属,钽铌矿普遍具有品位较低、嵌布粒度细、性脆易碎、矿物组分复杂等特点,选矿工艺往往较复杂。为促进钽铌矿选矿技术的进步,对钽铌矿选矿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钽铌矿的粗选宜以重选工艺为主,精选多采用磁选... 钽、铌是工业上不可替代的金属,钽铌矿普遍具有品位较低、嵌布粒度细、性脆易碎、矿物组分复杂等特点,选矿工艺往往较复杂。为促进钽铌矿选矿技术的进步,对钽铌矿选矿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钽铌矿的粗选宜以重选工艺为主,精选多采用磁选、浮选、电选工艺;电选工艺主要用于精矿的除杂和综合回收;浮选工艺可以有效地回收钽铌细泥;化学选矿是处理低品位复杂钽铌矿的有效工艺。因此,钽铌矿的选别常采用联合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铌矿 重选 磁选 浮选 电选 化学选矿 联合工艺流程
下载PDF
典型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夏瑜 何绪文 +3 位作者 徐恒 王浩 吴姁 栾金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原油电脱盐废水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的问题,介绍了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效果,总结了影响电脱盐废水特点的主要因素,指出改进原油开采技术、提高电脱盐装置的运行和管理... 针对原油电脱盐废水处理形势日益严峻的问题,介绍了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电脱盐废水预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效果,总结了影响电脱盐废水特点的主要因素,指出改进原油开采技术、提高电脱盐装置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可从源头上改善电脱盐废水水质,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对控制电脱盐废水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电脱盐 废水预处理 重力分离 化学破乳 旋流分离 超声波破乳
下载PDF
铌钽矿选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鑫 何东升 +2 位作者 刘爽 林璠 翟月月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4期98-101,共4页
铌、钽是十分重要的稀贵金属,我国铌钽资源十分丰富,但品位低、共生矿物复杂、开发利用难度高,导致铌钽选冶困难.目前,铌钽选别方法主要是重选结合其他工艺提高粗选效率;采用磁选、重选、电选、浮选、化学选矿等工艺进行精选.对细粒钽... 铌、钽是十分重要的稀贵金属,我国铌钽资源十分丰富,但品位低、共生矿物复杂、开发利用难度高,导致铌钽选冶困难.目前,铌钽选别方法主要是重选结合其他工艺提高粗选效率;采用磁选、重选、电选、浮选、化学选矿等工艺进行精选.对细粒钽铌矿物,采用浮选工艺有较好选别效果;对精矿的除杂,采用电选工艺有较好选别效果;对于低品位难选铌钽矿,化学选矿有较好的选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 重选 磁选 电选 浮选 联合选矿
下载PDF
电场强化液-液萃取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熙恩 杨惠文 +1 位作者 王学军 白润生 《有色金属》 CSCD 1998年第3期65-70,共6页
电场强化液-液萃取是世界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在萃取设备能量转化模式上提出电能不经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液-液分散能的新概念。对于湿法冶金溶剂萃取过程,如铜或稀土等的分离可望在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溶剂装量,减少相夹带等关键... 电场强化液-液萃取是世界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在萃取设备能量转化模式上提出电能不经机械能直接转化为液-液分散能的新概念。对于湿法冶金溶剂萃取过程,如铜或稀土等的分离可望在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溶剂装量,减少相夹带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讨论电场强化液-液萃取的进展和工业应用前景。对于电场强化液-液相分离、诱发液-液分散、电流体力学现象和强化传质、乳化液膜萃取过程电场破乳和电场萃取设备原型等近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向和关键技术作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电场 相分离 电流体力学 破乳 传质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研究与实验测试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洁玉 贾照丽 黄爱娣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14期1-6,共6页
针对目前动力电池热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一种热管辅助的分离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搭建了动力电池散热温度特性实验平台,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该系统对电池组温度及温差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动力电池热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一种热管辅助的分离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并搭建了动力电池散热温度特性实验平台,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该系统对电池组温度及温差的控制作用。分别进行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以1 C、3 C、4 C和5 C等恒流放电条件下,以及不同的“放电-充电”循环工况下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与其他冷却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更合适的工作温度,能更好地降低电池组内部的温度不平衡。即使在5C的极高放电率下,最大温差也可以控制在5℃以内,而且可以大大改善单体电池内的温度不平衡。特别是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各循环的最高温度远低于基于传统相变材料冷却模式,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 分离式 动力电池 相变材料 热管
下载PDF
电场处理与介电分选对棉种发芽率和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法德 张宪刚 +1 位作者 李秀芝 王厚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8-132,共5页
为研究电场处理和介电分选对包衣棉种发芽率与幼苗质量的影响,该文利用芒刺电极在-16kV(DC)下对棉种进行不同时间的高压电场处理,结果显示,处理40s后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显著提高;并利用介电分选机在不同的分选电压下对棉种进行介电... 为研究电场处理和介电分选对包衣棉种发芽率与幼苗质量的影响,该文利用芒刺电极在-16kV(DC)下对棉种进行不同时间的高压电场处理,结果显示,处理40s后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显著提高;并利用介电分选机在不同的分选电压下对棉种进行介电分选,结果发现,当分选滚筒转速为20r/min、分选电压为-6kV(DC)时,分选获得的I级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显著提高。在上述最优条件下,先利用芒刺电极对棉种进行电场处理,再利用介电分选机对电场处理后的棉种进行介电分选,结果表明:棉种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显著高于未处理试样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并且也高于单独电场处理或介电分选时的发芽率和幼苗质量。这为开发新型种子处理与分选设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子 电场 介电分选 发芽率 幼苗质量
下载PDF
粉煤灰脱炭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广利 王浩宇 +2 位作者 李海龙 姚远 滕睿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为了提高粉煤灰质量,实现粉煤灰的高效脱炭技术发展,促进粉煤灰资源可回收利用,介绍了粉煤灰脱炭的3种方法,即浮选法、重选法和电选法,其中,浮选法主要依据矿物的表面性质对粉煤灰进行脱炭;重选法依据矿物密度性质的差异对粉煤灰进行脱... 为了提高粉煤灰质量,实现粉煤灰的高效脱炭技术发展,促进粉煤灰资源可回收利用,介绍了粉煤灰脱炭的3种方法,即浮选法、重选法和电选法,其中,浮选法主要依据矿物的表面性质对粉煤灰进行脱炭;重选法依据矿物密度性质的差异对粉煤灰进行脱炭分离;电选法则依据矿物摩擦带电性质的不同进行分选。同时,对粉煤灰脱炭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建议未来应深入研究粉煤灰性质,将脱炭方法与新型选矿设备相结合进行工业化生产,创新结合方式,如采取活性油泡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结合的方式对粉煤灰进行脱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脱炭 浮选 重选 电选
下载PDF
攀枝花选钛厂工艺流程优化研究及工业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光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5,共4页
分析了攀枝花选钛厂现行选钛生产工艺,指出了粗选操作不易控制,分选指标差是造成选钛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物料性质,提出了螺旋选矿机、螺旋溜槽-强磁选的粗选流程,介绍了与之相应的筛分、磨矿等配套技术措施。经工业试验表明... 分析了攀枝花选钛厂现行选钛生产工艺,指出了粗选操作不易控制,分选指标差是造成选钛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物料性质,提出了螺旋选矿机、螺旋溜槽-强磁选的粗选流程,介绍了与之相应的筛分、磨矿等配套技术措施。经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新流程在保证钛精矿的质量条件下,又使钛精矿的回收率得到较大提高,且生产过程稳定,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矿 强磁选 选矿 重力选矿 工艺流程
下载PDF
Built-in electric field induced S-scheme g-C_(3)N_(4)homojunction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Interfacial engineering and morphology control 被引量:1
15
作者 Yongpan Gu Yike Li +2 位作者 Haoqiang Feng Yanan Han Zhongjun L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6期4961-4970,共10页
S-scheme possesses superior redox capabilities compared with the II-scheme,providing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 innate defects of g-C_(3)N_(4)(CN).In this study,S-doped g-C_(3)N_(4)/g-C_(3)N_(4)(SCN-tm/CN)S-sche... S-scheme possesses superior redox capabilities compared with the II-scheme,providing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 innate defects of g-C_(3)N_(4)(CN).In this study,S-doped g-C_(3)N_(4)/g-C_(3)N_(4)(SCN-tm/CN)S-scheme homojunction was constructed by rationally integrating morphology control with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to enhance th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In-situ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KPFM)confirms the transport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from CN to SC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generation of a built-in electric field between SCN and CN enables the carrier separation to b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Femt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um(fs-TAS)indicates prolonged lifetimes of SCN-tm/CN_(3)(τ1:9.7,τ2:110,andτ3:1343.5 ps)in comparison to those of CN(τ1:4.86,τ2:55.2,andτ3:927 ps),signifying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omojunction promotes the separation and transport of electron hole pairs,thus favoring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the optimized SCN-tm/CN_(3)exhibits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ith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ate of 5407.3μmol·g^(−1)·h^(−1),which is 20.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N(265.7μmol·g^(−1)·h^(−1)).Moreover,the homojunction also displays an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 of 26.8%at 435 nm as well as ultra-long and ultra-stable cycle ability.This work offers a new strategy to construct highly efficient photocatalysts based on the metal-free conjugated polymeric CN for realizing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JUNCTION built-in electric field morphology control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carrier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电场辅助制备多壁碳纳米管/聚苯乙烯复合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雪娃 赵世雄 +2 位作者 吴斌 安德 王宇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7-345,共9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含量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苯乙烯(PS)掺杂的气体分离复合膜,成膜过程中在垂直于铸膜液平面的方向上施加场强为2000 V·cm-1,频率为1 Hz的交变电场,直至溶剂挥发完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体式显微镜...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含量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聚苯乙烯(PS)掺杂的气体分离复合膜,成膜过程中在垂直于铸膜液平面的方向上施加场强为2000 V·cm-1,频率为1 Hz的交变电场,直至溶剂挥发完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体式显微镜和数字万用表考察了膜的荧光特性,铸膜液中MWCNTs对水平电场的响应,MWCNTs在膜中的分散情况以及膜的垂直向电阻率,测定了复合膜对CO2、CH4的渗透系数。结果表明电场作用不仅可以实现MWCNTs在膜中的定向排布,还能够使MWCNTs在膜中分散得更均匀,定向复合膜CO2和CH4的透过性和选择性都优于非定向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膜 电场 定向 分离 二氧化碳 甲烷
下载PDF
主轴动态回转精度测试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勇 陈蔚芳 +1 位作者 苏川 沈雨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5,112,共5页
文章以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回转精度的定义、测试方法出发,对动态回转精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决定采用适合课题要求的双向测量法测量高速电主轴的动态回转精度,对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数理统计误差分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 文章以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回转精度的定义、测试方法出发,对动态回转精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决定采用适合课题要求的双向测量法测量高速电主轴的动态回转精度,对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数理统计误差分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得到了动态回转精度在线测试的完整流程。在实验室现有电主轴的基础上,按需选择了必要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组成了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基于Qt开发出测试软件,搭建出了一套稳定、可靠、高精度的电主轴动态回转精度测试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实验进行验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论文搭建的测试系统为电主轴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动态回转精度 双向测量法 误差分离 Qt开发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燃烧特性及简易分隔防火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青蔚 杨智翔 +3 位作者 邓军 马哲 刘同双 杨囡囡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71-4278,共8页
为研究车位内电动自行车燃烧特性及简易防火分隔的防护效果,通过自主搭建的电动自行车燃烧特定测试装置,分析常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模型算法,对车位中心平面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锂电池电... 为研究车位内电动自行车燃烧特性及简易防火分隔的防护效果,通过自主搭建的电动自行车燃烧特定测试装置,分析常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模型算法,对车位中心平面温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燃点及氧指数较低的部位被火源优先引燃,火焰向上方蔓延速率大于向下方蔓延速率,向车尾蔓延的速率大于向车头蔓延的速率;从燃烧初期到充分发展阶段,火焰高度及升温速率不断升高,火焰高度可达2 m以上,最高升温速率为178℃/s;车位内距地1.3 m处最高火焰温度可达1105℃,最高烟气温度可达98℃,1.8 m处最高火焰温度为943℃,最高烟气温度为322℃;简易防火分隔对电动自行车火灾蔓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防火布在全面燃烧阶段以前具有防护作用,在321 s时,防火布阻隔效果失效,彩钢板外侧车辆完好,因此,彩钢板的总体防火效果优于防火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电动自行车 燃烧特性 防火分隔 防火效果
下载PDF
云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与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希祥 龚贵生 +1 位作者 戴惠新 曾桂忠 《云南冶金》 2002年第5期18-21,32,共5页
论述云南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优势与问题 ,并介绍电选的结果。
关键词 云南 磷矿 资源开发利用 电选
下载PDF
微通道壁面突起对片上电泳分离流动特性影响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征 黎永前 +2 位作者 刘冲 陈国强 王立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针对制造过程引起的通道壁面突起对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使用的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分析了壁面突起产生机制及其对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毛细管电泳分离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离散化;编制了电泳分离数值计算程序,采用有限... 针对制造过程引起的通道壁面突起对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使用的影响进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分析了壁面突起产生机制及其对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毛细管电泳分离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离散化;编制了电泳分离数值计算程序,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微通道内电参数分布、缓冲溶液流场分布和样品区带分布;给出微通道壁面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对电泳分离过程影响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可知:壁面突起高度是影响电渗流流速的主要因素,当壁面突起高度与微通道宽度的比值从0增加至0.2,电渗流流速变化幅度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毛细管电泳 微流控芯片 有限体积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