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3
1
作者 马春涛 雷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对近 2 0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综述 ,并就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及难点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样本的处理、检测方法、效应成分...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对近 2 0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综述 ,并就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所碰到的具体问题及难点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样本的处理、检测方法、效应成分的确定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多学科交流协作的加深、新方法的涌出会为复方的研究带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效应物质基础 药代动力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的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梦兰 严斌俊 秦路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22-630,共9页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总结近10年的相关文献,比较浙江、安徽、河北、山东等地芍药,酒制、炒制、硫磺熏蒸等炮制方法,不同季节和生长年限采收的芍药,以及芍药根的不同部位,从不同产地、炮制...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总结近10年的相关文献,比较浙江、安徽、河北、山东等地芍药,酒制、炒制、硫磺熏蒸等炮制方法,不同季节和生长年限采收的芍药,以及芍药根的不同部位,从不同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方面阐明芍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不同产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差异明显。磐安、亳州等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较高。河北产的野生芍药,其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并不高。其他成分的含量在不同产地芍药中的分布各有不同。不同炮制方法会导致芍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种类发生变化,短时间的煎煮可有效提高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酒制和炒制会降低芍药苷的含量,硫磺熏蒸则会促使芍药苷转变成芍药苷的磺酸盐,其他成分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夏季相比,芍药更适合在春秋季采收,且合适的采收时间是在第二次生长之后。根皮可对化学成分的转化和流失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磐安、亳州等地的芍药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较高,炮制会使芍药中其他有效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减少或转化,合适的采收时间应当在第二次生长之后。对儿茶素、没食子酸等含量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这些成分的含量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有效成分 含量差异 芍药苷 芍药内酯苷 产地 炮制 采收时间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辨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绍平 赵静 +1 位作者 钱正明 李静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1-667,共17页
中药效应成分辨识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化学特性、生物靶标和整体作用三个层面综述了2000年以来色谱技术在中药效应成分辨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色谱 中药 质量控制 效应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川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建利 张慧娟 +3 位作者 赵倩义 孙晓旭 袁业红 郑海涛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7期1-6,11,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的可能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作用靶点明确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Cytoscape 3.5.1软件、STRING数据库以及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分别对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及靶标蛋白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的可能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作用靶点明确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Cytoscape 3.5.1软件、STRING数据库以及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分别对川芎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及靶标蛋白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合物及其靶标蛋白的关系构建可视化的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进一步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关系网络,最后将编码重要靶标蛋白的基因进行KEGG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到7个有效化合物,49个主要靶标蛋白以及20条KEGG信号富集通络。亚麻油酸乙酯、杨梅酮、川芎哚等是主要化合物;PTGS1、PTGS2、凝血酶、RXRA、是主要靶标蛋白;PTGS1、NCOA2、PTGS2、F2在网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化合物靶标蛋白的主要编码基因主要集中在TNF-α、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中药川芎中亚麻油酸乙酯、杨梅酮、川芎哚等可能通过TNF-α、HIF-1等信号通路作用于PTGS1、PTGS2、凝血酶、RXRA等起到活血化瘀、抗炎、抗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网络药理学 有效化合物 靶标蛋白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赤芍、白芍凉血作用比较研究(Ⅱ)——抑制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谱效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宋玉超 崔秀荣 +4 位作者 连超杰 马海波 张旗 李强 雷海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1-184,共4页
目的:以LC-MS图谱上的峰面积和川赤芍、赤芍、白芍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基础进行谱效分析,以此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的"药效成分组",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偏最小... 目的:以LC-MS图谱上的峰面积和川赤芍、赤芍、白芍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基础进行谱效分析,以此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的"药效成分组",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川赤芍、赤芍、白芍LC-MS图谱数据和NR8383细胞凋亡药效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LC-MS图谱上的X8,X10,X3,X7,X13这5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药效成分组"的研究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药的功效,是评价中药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效成分组 赤芍 白芍 偏最小二乘法 谱效分析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蔗糖浓度对狼爪瓦松愈伤组织生物量及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万博 朴炫春 +3 位作者 杨帆 姜银姬 廉美兰 金英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1-175,共5页
以狼爪瓦松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MS基本培养基浓度及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狼爪瓦松愈伤组织生物量和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同时,对适宜的蔗糖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MS+3.5mg... 以狼爪瓦松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MS基本培养基浓度及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狼爪瓦松愈伤组织生物量和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同时,对适宜的蔗糖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MS+3.5mg·L^(-1) 6-BA+0.1mg·L^(-1) NAA组合,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多糖、总酚及黄酮的积累;MS+3.5mg·L^(-1)6-BA+0.1mg·L^(-1) NAA培养基中加入30g·L^(-1)的蔗糖时,愈伤组织生长最佳,有效物质含量最高,在此蔗糖浓度下狼爪瓦松愈伤组织可生产711.2mg·L^(-1)多糖、165.1mg·L^(-1)总酚和154.5mg·L^(-1)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爪瓦松愈伤组织 MS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蔗糖浓度 生物量 有效物质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朋收 时晓娟 +3 位作者 刘洋洋 李春娜 徐暾海 刘铜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08-113,共6页
随着中医药科学现代化的到来,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也成为了中药进军世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必经之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效应指标检测... 随着中医药科学现代化的到来,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也成为了中药进军世界、在国际上获得一定认可的必经之路。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对象的选择、效应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对于实验样本的处理、最终效应成分的确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必然将会有更多新方法、新技术出现,解决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交流协作,将为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效应物质基础 复方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及其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蔡锦源 王萌璇 +2 位作者 唐念 许芬 韦坤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0-1213,共4页
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挥发油、黄酮、多糖和蛋白质等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概述了超声波、微波、酶法等技术与亚临界水萃取联用,最后展望... 综述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在挥发油、黄酮、多糖和蛋白质等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概述了超声波、微波、酶法等技术与亚临界水萃取联用,最后展望了亚临界水萃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该技术的推广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 有效成分 提取 分析检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梅花草提取物抑制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王睿君 马宇衡 +1 位作者 王儒帅 何占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70-979,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结合细胞及动物实验探讨梅花草提取物抑制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梅花草的有效化合物,使用OMIM、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预测梅花草有效化合物对脑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结合细胞及动物实验探讨梅花草提取物抑制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梅花草的有效化合物,使用OMIM、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预测梅花草有效化合物对脑胶质瘤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和STRING 11.5数据库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互作(PPI),筛选出核心基因,运用DAVID 6.8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的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评价相关信号通路和表型变化。结果梅花草含有14个靶点活性成分,包括Celahin B、Isoboonein、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没食子酸、Mussaenin A、金丝桃苷、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Nicotiflorin)、山奈酚3-O-葡萄糖苷(Astragalin)、槲皮素3-O-葡萄糖苷(Isoquercitrin)、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ercimeritrin)、山奈酚-7-O-葡萄糖苷(Kaempferol 7-O-glucoside)、槲皮素-3,7-二-O-葡萄糖苷(Quercetin 3,7-diglucoside)、皂苷(Saponin),化合物对应的靶点338个;通过韦恩图将梅花草有效化合物与肿瘤相关的334个关键靶点基因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进行肿瘤相关靶点的GO与KEGG分析。GO分析结果表明,梅花草提取物抗脑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状态、缺氧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发现梅花草有效化合物作用的靶点基因与PI3K/AKT、MAPK、TNF、HIF-1α等抗肿瘤信号通路息息相关,并在细胞及动物水平获得肿瘤的抑制表型和线粒体相关PI3K/AKT关键信号通路的验证。结论梅花草提取物显著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长,呈现浓度依赖性,其发挥作用可能与PI3K/AKT、线粒体代谢等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梅花草提取物 有效化合物 脑胶质瘤 PI3K/AKT信号通路 线粒体代谢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膜色谱法筛选老瓜头镇痛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建寰 吴秀丽 +2 位作者 万清玉 卢杰 陈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6-1000,1028,共6页
从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层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新白前酮(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华北白前醇(3)、β-谷甾醇(4);正丁醇层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基酸(6);总生物碱中分离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7... 从老瓜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层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新白前酮(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华北白前醇(3)、β-谷甾醇(4);正丁醇层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基酸(6);总生物碱中分离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7-脱氧基娃儿藤碱(7)。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膜色谱模型上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层在CMC固定相上无保留,二氯甲烷层有弱保留,总生物碱有强保留;化合物1有弱保留,化合物3、7有强保留,保留因子分别为1.5、23.0、20.0。本实验建立的CMC模型可正确反映活性部位、活性成分与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初筛得到3个可能具有镇痛活性的痕量单体化合物,2个为非生物碱,1个为菲骈吲哚里希啶类生物碱,为老瓜头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瓜头 细胞膜色谱法 镇痛 活性成分 痕量成分
下载PDF
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有效成分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二伟 邓家刚 +3 位作者 侯小涛 杜正彩 吴航宣 缪剑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209-2212,共4页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_1、Rd、Re、Rg_1、Rg_2、Rg_3,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_1、R_2、R_4、R_6、Fa...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_1、Rd、Re、Rg_1、Rg_2、Rg_3,能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起到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_1、R_2、R_4、R_6、Fa,也具有减轻细胞对Aβ的神经毒性反应和促进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展有拮抗作用;绞股蓝皂苷III、IV、Ⅻ、X、Ⅰ、A-AH,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对诱导Aβ的AD细胞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淫羊藿苷对Aβ_(25-35)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原儿茶酸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桑椹花色苷和氧化白藜芦醇都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提示,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有可能是复方益智颗粒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物质基础,可为后续该制剂治疗老年性痴呆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智颗粒 阿尔茨海默症 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中药复方的有效组合成分(部位)研究与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松 徐德生 冯怡 《亚太传统医药》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阐明了中药复方的有效组合成份(部位)的概念及其在中成药在二次开发中的意义;在近几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实践,提出了中成药二次开发中中药复方有效组合成份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组合成份 二次开发 新药
下载PDF
生物碱样品中有效成分的CZE法分离与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苏亚 王黎 +1 位作者 王树春 李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同时分离测定生物碱样品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3种有效成分的区带毛细管电泳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μm i.d.×60 cm,有效长度50 cm),以20 mmol.L-1硼砂-4 mmol.L-1β-CD(pH 9.0)为运行缓冲液,压力(0.5 psi)...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同时分离测定生物碱样品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3种有效成分的区带毛细管电泳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μm i.d.×60 cm,有效长度50 cm),以20 mmol.L-1硼砂-4 mmol.L-1β-CD(pH 9.0)为运行缓冲液,压力(0.5 psi)进样5 s,运行电压16 kV,检测波长273 nm,温度25℃。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3种生物碱的电泳谱图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0.036~0.288 g.L-1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4);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其峰面积的RSD均不大于3.2%,其检出限均不大于2.7mg.L-1;加标回收率为97%~104%。该方法简单、快速、试剂消耗少,可用于生物碱样品中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的分离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带毛细管电泳法 有效成分 咖啡因 可可碱 茶碱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颗粒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庞汉青 商潇予 +2 位作者 魏晔 丁书文 刘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4期13-19,共7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脉颗粒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鉴定通脉颗粒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TTD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通脉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通脉颗粒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鉴定通脉颗粒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TTD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通脉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脑卒中相关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通脉颗粒中鉴定出丹酚酸B、葛根素和藁本内酯等96个化学成分,筛选到38个活性成分和作用于脑卒中靶点55个,核心靶点包括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等,关键通路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结论通脉颗粒中丹酚酸B、葛根素和藁本内酯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PTGS2、NFκB和NRF2等靶点,调控HIF-1、TNF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脑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颗粒 脑卒中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网络药理学 药效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 被引量:103
15
作者 杜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 ,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 ,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 ,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 ,也是中药复方制剂 (中成药 )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 ,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有效成分组学 高通量药物筛选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孔靓 李宝才 向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289-3296,共8页
中药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所含有的所有与该复方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是中药复方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性质保持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和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又有化学成分明确的特征。然而因中药的复杂... 中药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所含有的所有与该复方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是中药复方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性质保持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和具有系统整体性的特点,又有化学成分明确的特征。然而因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对其研究成功的案例仍然较少。通过对近年来有效成分组优秀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基于化学成分中药药性辨析的拆方-组方研究""基于色谱指纹图谱敲入敲出思想的有效成分组筛选"和"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有效成分组筛选"3种有效成分组的构建策略,以及对中药有效成分组的"多成分组合""化学成分明确"和"系统整体性"3个方面性质的表征方法,为今后的中药有效成分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组 研究方法 拆方-组方研究 敲入敲出筛选 血清药物化学
原文传递
有效成分组替代舒胸片原复方可行性的药效学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巍 傅继华 +3 位作者 张拓 马坚 戚建平 平其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指导下,比较舒胸片(三七、红花、川芎)及其有效成分组(SECG)在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和心肌保护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小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热水缩尾试验观察其镇... 目的:"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概念的指导下,比较舒胸片(三七、红花、川芎)及其有效成分组(SECG)在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和心肌保护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小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试验观察其抗炎作用,热水缩尾试验观察其镇痛作用,小鼠凝血试验观察其对凝血时间的影响,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试验观察其抗血栓作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试验观察其心肌保护作用。结果:舒胸片和SECG均能降低角叉菜胶导致的小鼠足跖的肿胀度,降低小鼠足局部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2(PGE2)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痛阈;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生成;抑制心肌缺血,使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且舒胸片、SECG两种组方作用一致。结论:舒胸片和SECG在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和心肌保护方面的作用效果一致,且量效关系也一致,说明SECG是舒胸片的起效成分,SECG可以替代舒胸片应用于研究及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胸片 有效成分组 药理学作用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牡丹皮成分组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留记 杨明杰 屠万倩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49,769,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牡丹皮功效成分组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Rd、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 L·min^-1;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牡丹皮功效成分组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Rd、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人参皂苷Rg1、Re、Rb1、Rd为203 nm,芍药苷为230 nm,丹皮酚为274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Rd、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1.90-11.40μg(r=0.9990),0.995-5.97μg(r=0.9994),1.575-9.45μg(r=0.9998),1.62-9.72μg(r=0.9999),1.57-9.42μg(r=0.9990),4.56-27.36μg(r=0.9999)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人参皂苷Rg1为101.10%,RSD=1.80%(n=6);人参皂苷Re为98.49%,RSD=2.72%(n=6);人参皂苷Rb1为100.14%,RSD=1.94%(n=6);人参皂苷Rd为99.23%,RSD=2.50%(n=6);芍药苷为100.45%,RSD=2.40%(n=6);丹皮酚为100.20%,RSD=0.64%(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人参-牡丹皮功效成分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牡丹皮 功效成分组 HPLC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通脉复方有效组分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明平 林铿 +1 位作者 黄兆胜 吴庆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175,共4页
目的:筛选黄芪、三七组成的通脉复方有效组分,并确定其最佳配伍剂量。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金水宝组1.32 g·kg-1、通脉水煎8 g·kg-1组、通脉提取物8 g·kg-1组、复方多糖0.64 g·kg-1组、复方皂苷0.16 g&#... 目的:筛选黄芪、三七组成的通脉复方有效组分,并确定其最佳配伍剂量。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金水宝组1.32 g·kg-1、通脉水煎8 g·kg-1组、通脉提取物8 g·kg-1组、复方多糖0.64 g·kg-1组、复方皂苷0.16 g·kg-1组、其余组分组,共7组。ig给药7 d,7 d后采集大鼠含药血清。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提取组分含药血清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2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L9(34)对"有效组分"多糖、皂苷最佳配伍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正常培养及LPS刺激条件下,复方多糖与复方皂苷、通脉提取物、水煎液、金水宝含药血清均能抑制GMC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其余组分含药血清对GMC增殖无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通脉提取物含药血清对GMC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复方多糖、复方皂苷及金水宝含药血清,组间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主效应即GMC增殖的抑制作用的贡献程度(F值)复方多糖(13.69)与复方皂苷(13.67)几乎无差别。有效组分不同剂量配伍中,以A3B3即复方多糖960 mg、复方皂苷240 mg配伍对GMC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复方多糖与复方皂苷为通脉复方的主要有效组分,其比例为4:1(960 mg:240 mg)为有效组分最佳剂量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三七 有效组分 配伍
原文传递
生物转化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玲 吴萍 刘海鸥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24期171-172,共2页
作为中药研究的新思路,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的核心技术之一的生物转化,目前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获得广泛开展。作者在此主要从转化体系和转化目的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转化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