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司法中环境修复责任的多元化适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徐本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在刑事司法中适用环境修复责任契合“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具有“惩罚犯罪和修复损害”的双重责任功能,顺应“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功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法律责任规律的制度安排。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环境修复责... 在刑事司法中适用环境修复责任契合“运用司法手段修复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具有“惩罚犯罪和修复损害”的双重责任功能,顺应“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功能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法律责任规律的制度安排。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环境修复责任得到多元化适用,但也面临“法律依据不足”的困境,存在“责任性质认知困惑、责任方式适用混乱、超越司法职权边界、滋生裁量失控风险”等问题。就适用方式而言,提倡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非刑罚处罚措施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方式予以适用,并通过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等司法制度,为环境修复责任提供多元适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刑事司法 非刑罚处罚措施 生态司法 法律责任
下载PDF
生态正义论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华荣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生态正义实质上是人对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命以及整个自然界所持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评价准则的反思和构想,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现实起因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 生态正义实质上是人对与自己的生存和发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命以及整个自然界所持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评价准则的反思和构想,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现实起因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生态正义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人和自然的和缠绵以及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必须转变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代内平等和代际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生态正义 生态经济学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环境正义研究前沿及其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戴其文 李毅 +3 位作者 代嫣红 熊淑雯 何菊 徐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38-2954,共17页
环境正义不仅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环境正义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环境正义所涉学科、内容和方法后发现:环境正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交叉趋势,但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理... 环境正义不仅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不同学科和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对国内环境正义研究文献的梳理,比较分析环境正义所涉学科、内容和方法后发现:环境正义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视角、多元化主题和学科交叉趋势,但研究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理论创新;亟待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正义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总结中国环境正义研究案例和解决模式;环境正义概念多而不统一,混杂而不明确,需进一步厘清和辨明;考虑多维内涵、多重维度和多维原则,建构和完善环境正义概念体系;环境正义问题主要表现在多尺度区域和多类型群体两个层面,环境强势群体(区域)与弱势群体(区域)的环境权责不对等是焦点;城乡环境正义问题广受关注,需加强经济弱势地区和环境弱势地区环境正义研究;解决环境正义问题的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考量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地方情境中探讨环境正义及其解决之道是重点;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分区域分群体逐步消除环境不正义;环境正义评价标准欠缺,不同学科数据和方法交叉融合不足。未来环境正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建构一个问题导向的、跨学科交叉的环境正义理论框架;精确表征和测度环境(不)正义;模拟多尺度、多主体的环境正义演变过程;基于地方性加强环境正义的典型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社会正义 尺度 公正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中的农村生态治理问题研究——以苏州市城乡一体化生态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志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6-10,共5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苏州市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生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统筹兼顾,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居民平等公正享有生态权益,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苏州市十分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生态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统筹兼顾,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障农村居民平等公正享有生态权益,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美丽苏州生态梦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一体化 生态权益 生态公正 农村生态治理 苏州市
下载PDF
环境正义的局限与生态正义的超越及其实现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勇民 张建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3,共6页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是本质不同的概念。环境正义关注人类差异性主体对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正义,是局限于传统社会正义的理论范畴。生态正义则强调人类补偿对自然伤害的矫正正义,是表征人类与自然和谐秩序的范式创新。通过对生态与环境...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是本质不同的概念。环境正义关注人类差异性主体对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正义,是局限于传统社会正义的理论范畴。生态正义则强调人类补偿对自然伤害的矫正正义,是表征人类与自然和谐秩序的范式创新。通过对生态与环境、生态正义与环境正义的深入辨析,可以看出环境正义的局限性和生态正义对环境正义的超越性;进而在生态正义的视野内基于对权力、资本、科技和价值等实践中介形式的考察,探索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实践中介
原文传递
何为生态正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郎廷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8,共9页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 生态正义不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亦不是以一切环境因素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而是以生态环境因素特别是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弊端日益凸显的今天,现时代的生态正义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享有平等地位,获得平等尊重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能够保障劳动者付出与回报对等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影响,生态正义表现出相对性和可变性、动态性和过程性,以及多样性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原文传递
生态正义概念考辨 被引量:12
7
作者 郎廷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5,共9页
界定生态正义是研究生态正义的元问题,考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立场观点会有不同的生态正义解读和界定形式。生态伦理学把生态正义理解为道德规范,环境正义论者把生态正义界定为分配正义,以奥康纳和科威... 界定生态正义是研究生态正义的元问题,考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立场观点会有不同的生态正义解读和界定形式。生态伦理学把生态正义理解为道德规范,环境正义论者把生态正义界定为分配正义,以奥康纳和科威尔为代表的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正义理解为生产性正义,上述三种生态正义理解形式有其合理性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通过对生态正义概念的考辨可以发现生态正义具有属人性,只会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属于社会正义范畴,根本上是生产关系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道德规范 分配正义 生产性正义 生产关系正义
下载PDF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之辨 被引量:13
8
作者 穆艳杰 韩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5,共10页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历史溯源、哲学基础、研究形式均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的概念最初散见于学界专家们的论文中,部分学术著作对两种概念进行了通用... "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其历史溯源、哲学基础、研究形式均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正义"与"生态正义"的概念最初散见于学界专家们的论文中,部分学术著作对两种概念进行了通用甚至于混用处理,这也就形成了当今学界的"争辩"格局。经过对两种概念深入的分析,环境正义和生态正义"混用论"的说法是不具说服力的,"差异论"的观点才符合两种概念的原本含义。在生态文明价值旨归的阐释中,"生态正义"所追寻的是一种"回到荒野"的方式,但其并没有提出任何可供参考的方法和建议,其提出的"内在价值"理论也无法通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因此"生态正义"的价值旨归具有浪漫主义和乌托邦性质;"环境正义"则不同于"生态正义","环境正义"所追寻的"生产性正义"把变革社会生产方式作为其核心目标,以"需求"来决定资源的分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恶物与环境善物的合理分配。因此,生态文明价值旨归只能是环境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 价值旨归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全球生态正义的重塑及当代践行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洋 李燕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6,共9页
全球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张力成为以资本逻辑为核心法则的全球化的谜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矛盾作出生态污染转移、生态资源掠夺、生态责任空缺的行为,全球生态正义问题凸显。对此西方思想家将目光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绿色右翼&q... 全球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张力成为以资本逻辑为核心法则的全球化的谜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矛盾作出生态污染转移、生态资源掠夺、生态责任空缺的行为,全球生态正义问题凸显。对此西方思想家将目光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绿色右翼"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解决生态问题,"绿色左翼"认为必须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生态殖民"。两者或是囿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修正主义,或是沉浸于对未来制度美妙幻想的乌托邦主义,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超越,并以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建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从而弥补了二者的理论不足,重塑了全球生态正义。在当今时代语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生态维度正是对马克思关于全球生态正义理论的现实展开,并从全球发展方式、发展格局、发展价值等维度实际地践行着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全球化 生态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面向生态正义的生态劳动教育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政林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79,共8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劳动是人塑造生态的根本方式,生态劳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面向生态正义构建生态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使命。生态劳动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劳动是人塑造生态的根本方式,生态劳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面向生态正义构建生态劳动教育体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使命。生态劳动教育通过基于生态正义的劳动伦理教育、观照互惠共生的劳动技术教育、指向协同进化的劳动创造教育三个层面架构核心内容,以回应生态劳动所指向的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理想目标,实现利用自然与呵护自然的统一。在实践层面,生态劳动教育从培育面向生态整体的劳动思维、构建五育融合的生态劳动知识体系、形成内外协同的生态劳动育人机制等方面落实推进,以综合融通的方式培育具有生态正义的“生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 生态正义 劳动伦理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事实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根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笑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统一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发展。进入工业文明后, 人类在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 只关注了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活动制约, 最终造成事实与价值的冲突, 使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事实与价值统一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发展。进入工业文明后, 人类在机械发展观的指导下, 只关注了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活动制约, 最终造成事实与价值的冲突, 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入不可持续的境地。这种机械发展观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是人们割裂了暂时性和长远性、需要的正当性和非正当性、动机与效果、正价值与负价值以及手段与目的等一系列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而造成的。生态严重失衡造成的恶果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使事实与价值重新统一协调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 生态效益 生态公平 可持续发展 价值根源
下载PDF
湿地旅游的生态伦理属性及其价值选择 被引量:11
12
作者 是丽娜 王国聘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0-50,共11页
近年来湿地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湿地旅游发展对湿地生态保护具有双重效应,湿地旅游发展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替代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提高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保护意识,然而湿地旅游传统发展模式也对湿地生... 近年来湿地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湿地旅游发展对湿地生态保护具有双重效应,湿地旅游发展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替代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提高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保护意识,然而湿地旅游传统发展模式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经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引起,本质上是人们缺乏必要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所致。本文分析生态伦理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的共性要求,探索在生态伦理视域下,湿地旅游发展应承认自然价值、追求生态正义、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的道德诉求。生态伦理为湿地旅游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支持,从强化内心信念和形成舆论压力两方面为湿地旅游发展提供动力。生态伦理通过旅游利益相关者来推动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生态伦理观落实到对政府、旅游开发者以及旅游者的教育、调节、规范中,合理开发与保护湿地旅游资源、教育与约束湿地旅游者、规范与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构建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旅游 生态保护 生态伦理 自然价值 生态正义
下载PD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的生态正义观导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洁宁 任震 +1 位作者 黄滢 张凯云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以规划编制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的背景之下,于绿规课程教学中导入生态正义观正适应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的新要求。文章基于... 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以规划编制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的背景之下,于绿规课程教学中导入生态正义观正适应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的新要求。文章基于绿规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思考、重标准轻责任的现状,结合生态正义观的缘起和内涵,阐述了生态正义观对绿规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关怀之心;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绿规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块化分析,将生态正义观的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种际正义三大内涵适时导入,探索了生态正义观在绿规课程教学中的导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 评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正义
下载PDF
与世界共生:迈向2050教育范式变革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道宇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0,共8页
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为更好应对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0年发布了《2050年教育愿景宣言》,提出应在2050年前完成从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学转向非人类中心教育学的教育变革。变革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社会使命... 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为更好应对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0年发布了《2050年教育愿景宣言》,提出应在2050年前完成从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学转向非人类中心教育学的教育变革。变革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社会使命上,从促进人类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正义转向促进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正义;二是在育人目标上,从社会人转向生态人,从而培养具有超人类共主体性和生态伦理德性的生态内部人;三是在教育主体上,从排他式人类独舞转向包括人类、赛博格与非人类之间的种际共舞;四是在教育实践上,从主客二分的“认识-宰制”范式转向我他一体的“关怀-共生”范式,从而使知识恢复自身的德性价值空间,进而生成人关怀自然的他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生态正义 生态人 关怀-共生范式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9
15
作者 董前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2,共10页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解读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解读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伦理意蕴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追求生态平等和谐的伦理价值目标;第二,坚持生态理性发展的伦理实践手段;第三,要求以生态良知为核心的生态责任的伦理道德选择;第四,需要以生态自由为核心的生态公正作为伦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和谐 生态正义 生态责任 生态理性
下载PDF
生态政治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连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国内生态政治学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新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生态文明化。生态哲学理念和生态文化是生态政治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内在关系存在观。生态政治的现...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国内生态政治学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新的生态政治观点:生态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生态文明化。生态哲学理念和生态文化是生态政治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内在关系存在观。生态政治的现实基础是生态经济,其主要内容是生态政治经济学。生态政治经济学强调生态规律约束条件下,对私有产权的超越,主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权。生态政治的基本内容是“政治生态体系”观,这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生态政治秩序建设目标:推天理明人事,建立以从生态社群到生态城市,到生态民族国家或文化共同体,到生态系统,到生态存在的绿色差序格局和遵循生态伦理“生态正义”的“理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政治学 内在关系存在论 政治生态体系 生态正义
下载PDF
迈向“生态正义”的新人文教育:论后疫情时代教育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2 位作者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共11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教育范式转型 新人文教育 教育智慧传统 后疫情时代
下载PDF
基于生态正义的生态文明教育变革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锋华 闫领楠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9,共10页
生态正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遵循,其从价值哲学的视域出发将人与自然的整体思考纳入正义范畴之中,实现了对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属人性正义理论的超越。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危机,生态文明教育亟须面向生态正义作出整体性... 生态正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遵循,其从价值哲学的视域出发将人与自然的整体思考纳入正义范畴之中,实现了对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属人性正义理论的超越。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危机,生态文明教育亟须面向生态正义作出整体性的审思与变革:从观念上要革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藩篱,着眼人与自然共生的正义教育观;从目标上要打破利益主体“分割”自然的道德合谋,重铸学生共识性的道德自觉;从内容上要扬弃盲目追求的权益分配正义,融入对自然伤害补偿的矫正正义课程内容;从评价上要摒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观点桎梏,坚持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教育评价原则。立足实践,培育学生面向生态整体的关联思维与共生意识、采用全息沉浸式的生态体验、打造人与自然共生的整全式课程体系、坚持“万物共荣共生”的评估标准是生态文明教育变革的具体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教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变革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生态正义——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随着资本逻辑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制和落地,当下世界经济已经由"国民经济"演绎为"全球化经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尽管成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生力军,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是最主要的受益者... 随着资本逻辑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制和落地,当下世界经济已经由"国民经济"演绎为"全球化经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尽管成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生力军,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他们凭借经济政治手段所推行的生态帝国主义"欠"下发展中国家巨量的生态债务。这严重侵蚀和消解了本应遵循国际平等原则的生态正义。为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必要在"既利用资本"但"又限制资本"的二元张力中建构契合国情的生态正义,不断迈向生态帝国主义的超越之路,尽管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生态正义 生态帝国主义 生态外交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基于环境伦理学的原生态适度包装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明朗 苑婧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196,199,共3页
包装设计这个在主客体之间广泛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创造性活动被重点关注,设计师群体也面临着伦理道德的再思考。以此为鉴,适时提出"原生态适度包装"的全新概念,从"原生态适度包装"的形式、材料、文化及消费心理入手,... 包装设计这个在主客体之间广泛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创造性活动被重点关注,设计师群体也面临着伦理道德的再思考。以此为鉴,适时提出"原生态适度包装"的全新概念,从"原生态适度包装"的形式、材料、文化及消费心理入手,深层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环境道德,将设计的终极价值上升到关系生态正义的环境伦理层,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发展特色的包装设计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适度包装 环境伦理 本土化 生态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