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户生计行为变迁的生态效应——基于社区增权理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成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15-319,共5页
中国生态脆弱区主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户是其最基础的社会单元,而农户在本地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本地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针对中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以鲁中南沂蒙山区B村为案例,采用田野... 中国生态脆弱区主要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户是其最基础的社会单元,而农户在本地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本地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针对中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以鲁中南沂蒙山区B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该村农户生计行为变迁过程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村农户的生计方式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的纯农业活动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的外出务工为主的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的本地非农活动的兴起阶段。这3个阶段农户不同的生计行为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所差异,生态系统状况表现为整体上趋向改善而局部恶化的特征,而在农户生计方式的演化过程中,社区增权是本地非农活动的兴起对主要驱动力;最终提出基于农户生计行为变迁的视角对生态恢复研究是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社区增权有效推动农户生计行为的演化,但农户生计行为的演化有一定的时滞性,并提出对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普同性的解释范式应深入反思,避免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在中国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计行为 变迁 生态效应 社区增权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区块链生态赋能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海鸥 何旭涛 +1 位作者 高悦 苏妍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促进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创空间持续良好生态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公开透明性、防恶意篡改等特性,构建区块链生态赋能的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并剖析其赋能机理,由此破解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面临... 促进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创空间持续良好生态运营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公开透明性、防恶意篡改等特性,构建区块链生态赋能的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模式并剖析其赋能机理,由此破解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面临的环境障碍、内生冲突、信任危机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最后基于信任共建、激励共治、利益共享视角提出区块链生态赋能双创空间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生态赋能 双创空间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悦 金明倩 +1 位作者 王溧 孙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252,共10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文献频度统计法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各子系统的协调度,进一步测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系数3种统计指标值进...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文献频度统计法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各子系统的协调度,进一步测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系数3种统计指标值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从综合、各子系统、协调度、差异性4个角度评价分析2010—2015年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京津冀 PSR模型 发展水平 组合赋权
下载PDF
吉林省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邢艳春 郭雁飞 王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2011-2016年吉林省8个地级市数据,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熵值和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8个城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8... 根据2011-2016年吉林省8个地级市数据,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熵值和变异系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8个城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高,城镇化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辽源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最低的城市是白城市;长春市属于高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吉林市属于基本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6个城市均属于中度失调发展类城镇化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组合赋权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川西高原藏区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荷 毕凌岚 钟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149,共10页
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川西高原藏区,存在深度贫困和发展掣肘的现实问题。该研究针对贫困治理转向下既有帮扶工作效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进行解构,发现川西高原藏区的生态... 具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川西高原藏区,存在深度贫困和发展掣肘的现实问题。该研究针对贫困治理转向下既有帮扶工作效果,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的新内生式发展内涵进行解构,发现川西高原藏区的生态资产具有地域协调性、独特辨识性和拓展延伸性等特征,能够为乡村振兴界定发展基础、提供发展契机和产业增殖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新时期川西高原藏区对口帮扶工作应当走生态资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①根据区域生态资产的消费特征和资源特征,结合生态服务功能消费、生态景观旅游消费和生态经济产品消费的增值转化方式,明确帮扶整体框架。②通过生态资产存量的增容提质,撬动更高生态补偿,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③结合发展特征增补配套设施,促进生态资产的就地产业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培育消费市场促进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反哺城乡空间。将帮扶端的优势资源和发展经验向受扶地倾斜和传授,通过帮扶协作激发地方发展的自主性,形成促进“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化并赋能乡村振兴的对口帮扶路径,推动川西高原藏区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藏区 对口帮扶 乡村振兴 生态资产 赋能路径
下载PDF
企业与核心员工关系演变及实践创新——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薛刘洋 宋正刚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匹配是组织获得高绩效的基础。面对数智化带来的技术赋能与员工个体价值的崛起,管理者在平衡个体——特别是组织里的强个体或核心员工——与组织发展问题上正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对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 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匹配是组织获得高绩效的基础。面对数智化带来的技术赋能与员工个体价值的崛起,管理者在平衡个体——特别是组织里的强个体或核心员工——与组织发展问题上正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对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个体特征的认识,从组织与核心员工能力发展动态匹配视角,构建了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引用育留”管理模型。该模型由开放市场化导向的人才招投机制、颠覆性创新导向的精益创业机制、战略孵化导向的生态赋能机制,以及价值共创导向的事业合伙机制4部分组成。文章从定义、元素、特征、运作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模型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并从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情境适用性、功能区分与个体行为、影响要素与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提出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模型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为数智化时代企业人员管理模式一个新的探索,该模型揭示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前沿实践和组织管理的变革趋势;不仅为数智化时代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借鉴,也可为推动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员工管理模型 人才招投 精益创业 生态赋能 事业合伙
下载PDF
赋权增能英语课堂中教师反馈的生态给养转化研究
7
作者 张文忠 刘浩 《中国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共9页
本研究依据生态给养理论,采用质性个案研究路径,通过课堂观察、半结构访谈、刺激性回忆,对赋权增能教育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的生态给养状况进行调查,探讨15名英语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生态给养的感知、解读和行动及影响生态给养转化的因... 本研究依据生态给养理论,采用质性个案研究路径,通过课堂观察、半结构访谈、刺激性回忆,对赋权增能教育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师反馈的生态给养状况进行调查,探讨15名英语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生态给养的感知、解读和行动及影响生态给养转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学习者对教师反馈的感知和解读类型多样,转化行动积极但反馈互动机会偏少;(2)教师反馈的生态给养转化受任务活动、学习者能动性和实践共同体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建议,英语课堂教学应重视教师反馈的多元互动机会,促进教师反馈生态给养的积极转化,提升课堂教师反馈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反馈 生态给养 赋权增能 英语课堂 质性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齐齐哈尔幸福河湖技术与管理探索
8
作者 刘倩楠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文章强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超前谋划,打造新的亮点和寻求突破,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全流域统筹是关键,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围绕“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的目标进行全面... 文章强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超前谋划,打造新的亮点和寻求突破,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全流域统筹是关键,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围绕“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现代水管理”的目标进行全面谋划。实施途径与目标方面,加快启动幸福嫩江建设工作,对河道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生态价值转化方面,探索将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水经济,融入文化元素,开展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滨水绿色产业发展。智慧赋能河湖建设方面,建设智能化监测监控系统,实施小微水体智慧化管理系统,提升河湖管护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河湖管理与保护举措,实现河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提升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河湖长制 生态价值 智慧赋能
下载PDF
协同治理下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优化路径--以贵德段为例
9
作者 刘树 毛春合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27,33,共6页
在厘清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青海省贵德段为例,分析研究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法治保障不充分和数字赋能水平较低的现实困境,... 在厘清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青海省贵德段为例,分析研究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现状。研究发现,该县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存在规划系统性不足、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法治保障不充分和数字赋能水平较低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优化顶层设计,完善长效机制,强化法治保障,赋能数字技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治理 数字赋能
下载PDF
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网络模式研究——以“蚂蚁森林”为例
10
作者 晏满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多元主体参与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治理的应然之意与现实进路。传统参与模式存在主体单一化、规模局限性和常态化不足等诸多弊疾,而互联网时代网络模式的出现为解决旧有痼疾提供技术可能性。通过对“蚂蚁森林”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模式的结... 多元主体参与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治理的应然之意与现实进路。传统参与模式存在主体单一化、规模局限性和常态化不足等诸多弊疾,而互联网时代网络模式的出现为解决旧有痼疾提供技术可能性。通过对“蚂蚁森林”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模式的结构组成可归结为多元主体相互联结形成的关系网络和线上线下参与的双层空间。网络模式的本质在于结构赋能降低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门槛条件、心理赋能培育环保文化和资源赋能拓展参与功能边界等三种技术赋能机制实现其作用。网络模式使多元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破除传统壁垒,实现了价值共创的“最大公约数”,且本土的实践成效和海外复制推广愈加凸显该模式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生态治理 网络模式 “蚂蚁森林” 技术赋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语境、向度与进路
11
作者 柏振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现代化内在悖论的过程中召唤着传统生态文化的返场,并进一步发展、融入和扬弃现代性。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同样有着强烈的生态诉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性思维、实践逻辑赋... 中国式现代化在破解现代化内在悖论的过程中召唤着传统生态文化的返场,并进一步发展、融入和扬弃现代性。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同样有着强烈的生态诉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性思维、实践逻辑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历史语境、现实语境、价值语境和政治语境复合构筑的全新语境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在多重语境交织变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主要体现在推动乡村生命共同体建构、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乡村价值体系重塑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几个方面。在实际赋能过程中,还需以内源性增能的主体赋能、主观性表达的价值赋能、技术性形塑的展演赋能和场域性弥合的空间赋能,确保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和美乡村建设 传承 赋能
下载PDF
新时期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赋能模式研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及周边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婷 《四川环境》 2022年第3期49-56,共8页
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期,如何处理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与生态空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的价值转化十分重要。总结出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具备空间异质化、功能复合化特征,基于生态空间的多种价值从赋能本体-受赋客体-... 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期,如何处理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与生态空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的价值转化十分重要。总结出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具备空间异质化、功能复合化特征,基于生态空间的多种价值从赋能本体-受赋客体-传导媒介三个方面构建生态空间的赋能体系,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阐述要点。文章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结合空间尺度从宏观层面的区域贯通、筑牢高品质生态本底,中观层面的拥园发展、强化城绿相融的格局,微观层面的营造场景、打造无边界公园社区三个方面对其赋能实践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空间赋能 生态价值转化 环城生态区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缘起、条件和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5,126,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在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逐渐确证科技创新是化解“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在推动资本主义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逐渐确证科技创新是化解“生态之祸”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探索科技创新赋能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一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在生态治理领域的运用,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加大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力度。二是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构建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格局,发掘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深度。三是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生态治理,凝聚共治合力,拓宽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现代化 科技赋能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科技赋能乡村生态产业:典型模式、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14
作者 李红梅 张吉维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产业作为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践中形成了“传统产业再造”“全产业链增值”“生态体验开发”“数字平台搭建”等产业创新模式。由于我国乡村生态...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产业作为乡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实践中形成了“传统产业再造”“全产业链增值”“生态体验开发”“数字平台搭建”等产业创新模式。由于我国乡村生态产业还面临自主开发动力不足与政策依赖性强、基础保障体系薄弱与配套措施滞后、关键核心技术短缺与研发推广缓慢、产品市场识别度低与创收能力有限、资源优势挖掘不够与产业升级困难等现实挑战,仍需着力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健全科技赋能生态产业的政策体系,培育因地制宜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技术成果赋能全产业链,以实现科技创新对乡村生态产业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产业 科技赋能 乡村振兴 生态产品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焦作矿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时空分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锦锦 王世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体现。以河南省焦作市矿区村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体现。以河南省焦作市矿区村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估了1999年、2008年以及2018年的安全状况,分析其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1999年综合指数为29.63,处于生态恶劣状态;2008年为52.39,处于生态预警状态;2018年为50.26,也处于生态预警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位于修武县的方庄一矿和方庄二矿的变化幅度较大,而位于辉县市和修武县的古汉山矿的变化幅度最小;1999—2008年,研究区进行了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力治理,因此在此期间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矿的继续开采以及塌陷区的逐渐扩大,是导致2008—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从空间上看,2008—2018年研究区西北部地区即修武县的方庄矿生态状况优于其他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即辉县市的古汉山矿生态状况劣于其他地区。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现状和社会经济响应等是生态安全产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后续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生态安全 熵值法 组合赋权 时空演变规律
下载PDF
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
16
作者 冯雪红 张冰青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0,共7页
宁夏不仅具有多样的自然地貌特征,还具有丰富的区域社会文化,为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开发过度、产品同质化较高、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从法律法规、绿色赋能、文化... 宁夏不仅具有多样的自然地貌特征,还具有丰富的区域社会文化,为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资源开发过度、产品同质化较高、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从法律法规、绿色赋能、文化赋能、科技赋能、区域协同等方面对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完善法律法规,维护生态文旅新秩序;坚持绿色发展,把握生态产业新态势;丰富文化底蕴,拓宽文化产业新形式;掌握数字科技,激发文旅产业新动能;打造产业品牌,促进乡村振兴新格局等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宁夏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文化旅游产业 科技赋能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城市更新背景下生态艺术行动的空间路径
17
作者 杨方伟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385-395,共11页
城市空间的发展为生态艺术的演化提供了鲜活的场域和内在的驱动力,而生态艺术以社会行动的方式重构城市空间,并且不断生成新的城市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态意识如同一种社会黏结剂,通过艺术介入的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用感性... 城市空间的发展为生态艺术的演化提供了鲜活的场域和内在的驱动力,而生态艺术以社会行动的方式重构城市空间,并且不断生成新的城市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态意识如同一种社会黏结剂,通过艺术介入的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用感性的方式化解人际关系间的隔阂,修复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将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与城市生活整合为有机的社会共同体。在城市空间更新的过程中,生态艺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以行动的方式将社会文化、经验记忆、生命时间连接成一个有机网络,转化为对生活空间的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态艺术 社会行动 空间赋能
原文传递
民族地区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法律赋权研究——兼与左冰、保继刚商榷 被引量:32
18
作者 唐兵 惠红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39-46,共8页
民族地区原住民既是当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对象,又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但在旅游扶贫开发和运营中,由于旅游吸引物权规定的"法律真空",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原住民在与开发商和政府博弈中往往被边缘化,导致经济收... 民族地区原住民既是当地旅游活动的重要对象,又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但在旅游扶贫开发和运营中,由于旅游吸引物权规定的"法律真空",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原住民在与开发商和政府博弈中往往被边缘化,导致经济收益偏低,却要承担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成本,严重损害了原住民的利益。文章运用赋权与产权理论,对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弱势地位的核心原因进行了辨析,指出原住民参与处于"无权"或"弱权"状态是因为对旅游者最具吸引力的天然属于原住民所有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上的法律缺失,提出了加强旅游吸引物权的"确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赋权建议,并分析了赋权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最后以石泉苗寨为例,具体剖析了法律赋权下的民族地区原住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与企业的经营机制,以期彻底改变原住民的地位弱势、收益偏低和参与"无话语权"的现状,增加原住民的财产性收益,缓解原住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族文化 法律赋权 产权界定 利益分配
下载PDF
潜在生态网络空间结构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牛腾 岳德鹏 +3 位作者 张启斌 于强 于佳鑫 苏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175,共10页
以内蒙古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与潜在生态网络进行类比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分析潜在生态网络的关联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结合相应生态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 103条、生态节点992个。潜在生态网... 以内蒙古荒漠绿洲区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与潜在生态网络进行类比分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征,分析潜在生态网络的关联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结合相应生态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 103条、生态节点992个。潜在生态网络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因此,可将赋权网络适配到潜在生态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绿洲区潜在生态网络连通性较差,聚类特征不明显;生态节点分布较为分散且破碎,完整性偏低;潜在生态网络内部能量流动情况较为单一,不够稳定。荒漠绿洲区内生态景观破碎化,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整体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生态网络 赋权网络 生态能量流动 生态节点 潜在生态廊道
下载PDF
平台生态嵌入、数据赋能对中小制造企业创新柔性的影响--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慧娟 陈洪洋 +1 位作者 姜盼松 杨皎平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共15页
在当今数字经济和VUCA时代,如何提高创新柔性以响应动态环境是摆在所有制造企业面前的难题。对中小制造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资源相对短缺和资源管理能力不足,其创新柔性的提升机制具有特殊性。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过程视角,结合中小制造企... 在当今数字经济和VUCA时代,如何提高创新柔性以响应动态环境是摆在所有制造企业面前的难题。对中小制造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资源相对短缺和资源管理能力不足,其创新柔性的提升机制具有特殊性。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过程视角,结合中小制造企业固有特性,引入平台生态嵌入作为构建资源组合的新形式,数据赋能作为实现资源连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前提和基础,价值共创活动作为推动资源有效利用的新途径,并建立了三者与创新柔性间的理论模型。基于106家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的中小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生态嵌入对创新柔性具有倒U形影响,并受到数据赋能的正向调节;价值共创活动在平台生态嵌入与创新柔性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数据赋能对创新柔性具有正向作用,并调节了价值共创活动在平台生态嵌入与创新柔性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在理论上揭开了中小制造企业创新柔性的提升机制,对资源编排理论做出有益补充,同时对中小制造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资源以提升创新柔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柔性 平台生态嵌入 数据赋能 价值共创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