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支付“欠农业的生态账”——基于农业隐含碳市场化补偿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冯祎宇 刘静 +1 位作者 宋蕊 魏腾达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5,共16页
当前农产品价格未能体现生态价值。为保障农产品供给,主产区付出的碳排放等资源环境代价未得到有效补偿。本文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四个直辖市最终部门农产品消耗中隐含的农业碳排放量(CO_(2)),量化分析了隐含碳流动对农... 当前农产品价格未能体现生态价值。为保障农产品供给,主产区付出的碳排放等资源环境代价未得到有效补偿。本文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四个直辖市最终部门农产品消耗中隐含的农业碳排放量(CO_(2)),量化分析了隐含碳流动对农业产区造成的碳排放压力,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农业隐含碳为价值标准的碳市场化补偿机制。研究提出,四个直辖市共需向外部农业产区支付3.1亿元补偿资金,补偿款项可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消耗其他产区的农业隐含碳排放量进行转移支付;受偿主体方面,可成立“省、市、县、乡、村级农业碳市场化服务组织”承接管理、监督并使用资金,用于农业低碳发展、环境治理和激励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等工作。本研究为实现农业产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助力农业“碳中和”和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账 农业隐含碳 “双碳”目标 生态产品价值 大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足迹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杰 赵峰 刘希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85,共5页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经济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测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正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思想,以生态足迹度作为循环经...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经济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测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正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思想,以生态足迹度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依据,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市经济发展为实证,分析了哈尔滨市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足迹 生态账户 生态足迹度
下载PDF
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建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比较...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自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尚属于地方—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1980年后中国成为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题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账户
下载PDF
生态问责、媒体报道与企业绿色工艺创新——基于中央环保督察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1 位作者 苏涛永 郁雨竹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4,共14页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作用情境的研究,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责 绿色工艺创新 中央环保督察 媒体报道
原文传递
德国的土地与开放空间政策——资源保护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涛 《国外城市规划》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本文论述了德国的土地和开放空间政策,基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思想,对于城市旧有住区的改造和更新,总结了住区改造更新的经验和措施:优先利用原有住区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建立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平衡和补偿机制等;同时相应完... 本文论述了德国的土地和开放空间政策,基于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思想,对于城市旧有住区的改造和更新,总结了住区改造更新的经验和措施:优先利用原有住区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建立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平衡和补偿机制等;同时相应完善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土地资源 生态资源 土地利用 政策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管理机制
下载PDF
我国生态问责制运行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海霞 胡晓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8-22,30,共6页
生态问责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问责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考察的对象比较单一、公众参与生态问责力度不强、过渡强调事后追责,事前事中问责亟需强化等... 生态问责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问责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考察的对象比较单一、公众参与生态问责力度不强、过渡强调事后追责,事前事中问责亟需强化等实际问题。因此,全面考察生态问责对象、切实加强公众参与制度改革、构建生态问责的全程嵌入机制、完善问责信息公开机制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生态问责制,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更好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责制 问责对象 公众参与 全程问责 问责信息
下载PDF
生态问责制度对政商关系转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程宏伟 胡栩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4-176,共13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力求规范企业污染并监督地方治理主体,打破政企环境套利空间,因此转变政商关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前沿重点。以2015-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首轮31省区市巡视问责...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探索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力求规范企业污染并监督地方治理主体,打破政企环境套利空间,因此转变政商关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研究前沿重点。以2015-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首轮31省区市巡视问责为契机,研究针对各省区市不同入驻时间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以可能产生污染的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生态问责对政商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地方政府在经历生态问责后发放政府补助时会更加谨慎,尤其减少软约束性补助,但不会降低对公司环保创新的扶持。②生态问责同时具备了强政治压力与环境规制执法的双重影响,细分研究发现其中生态问责的政治压力作用强于环境规制作用。③进一步的,企业政治联系中产权性质与聘用具有政治背景高管均会影响生态问责效力。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能够避免生态问责影响。因聘用具备政治背景的高管而获得的财政补贴在生态问责下难以保持。④地方对企业的高财政依赖会抵消生态问责效力,但在面对政治压力时地方财政影响无效。⑤对污染治理投资结构优劣不同的地区生态问责的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生态问责迫使地方政府将地区环境纳入维持政治稳定的考量,削弱了地方以往建立的政商关系,并约束地方的任意性行为,优化地方资源配置,开始树立新型政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责 政府补助 环境规制 政治压力 政商关系
下载PDF
加拿大生态问责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司林波 刘小青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9期118-126,共9页
生态问责制是加拿大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加拿大生态问责法律法规健全,政府生态责任规定清晰明确,生态问责制度体系完善,问责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构筑了规范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问责制框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生态问责制是加拿大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加拿大生态问责法律法规健全,政府生态责任规定清晰明确,生态问责制度体系完善,问责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构筑了规范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问责制框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于我国生态问责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责制 问责制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日本、韩国、新加坡与中国生态问责制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司林波 李雪婷 孙菊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年第2期102-110,共9页
与中国相比,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三国的生态问责制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生态问责制已成为三国生态环境治理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制度工具。本文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生态问责制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生态问责制现... 与中国相比,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三国的生态问责制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生态问责制已成为三国生态环境治理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制度工具。本文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三国生态问责制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生态问责制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生态问责制法律制度建设,以及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诉讼等重要制度设计方面,对三国的生态问责制以及中国与三国之间的共性及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三国生态问责制运行的基本模式、特点及中外生态问责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问责制 生态问责主体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审计 环境诉讼
下载PDF
法国生态问责制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林波 刘小青 孙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23,共8页
生态问责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法国作为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建设与保护,形成了议会问责、司法问责、政府内部问责、党派问责、公众问责相互配合的问责网络,... 生态问责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法国作为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建设与保护,形成了议会问责、司法问责、政府内部问责、党派问责、公众问责相互配合的问责网络,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诉讼制度,通过健全的制度体系,有效地实现了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监督、评估与质询。法国生态问责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问责制度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生态问责制 问责主体 问责方式
下载PDF
新加坡的生态问责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司林波 李雪婷 《东南亚纵横》 2017年第4期21-27,共7页
新加坡生态问责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从一开始就十分强调通过立法手段和公众参与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生态问责制已经成为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新加坡生态问责体系主要有议会问责、法制问责、行政机关内部问责、反... 新加坡生态问责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从一开始就十分强调通过立法手段和公众参与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生态问责制已经成为新加坡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新加坡生态问责体系主要有议会问责、法制问责、行政机关内部问责、反对党问责、公众问责、非政府环保组织问责等具体内容构成,在实践中表现出法制化程度高、执法严、操作性强、重视公民参与及教育等具体特点。新加坡生态问责制的成功经验对完善中国生态问责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生态问责制 问责体系
下载PDF
新西兰生态问责制述评及借鉴 被引量:2
12
作者 司林波 聂晓云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0,共9页
生态问责制已成为新西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通过对新西兰生态环境保护与问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可以发现新西兰生态问责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散化的应急治理和系统化的预防治理两个阶段。新西兰生态问责制度体系... 生态问责制已成为新西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制度工具。通过对新西兰生态环境保护与问责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可以发现新西兰生态问责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分散化的应急治理和系统化的预防治理两个阶段。新西兰生态问责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议会问责、司法问责、行政问责、公众问责、非政府环保组织问责在内的内外约束、纵横交错的立体生态问责体系。健全的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新西兰生态问责制度体系中富有特色的制度设计,在推动整个国家生态问责制度的有效落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法规健全且具有前瞻性、问责主体的多元化与系统性,以及问责体系和运行机制可行性强是新西兰生态问责制的重要特点。借鉴新西兰生态问责制的经验,我国生态问责制应该在法律法规、问责主体、问责机制设计,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和问责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 生态问责制 环境审计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公益诉讼
下载PDF
澳大利亚生态问责制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林波 张新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5-81,共7页
澳大利亚的生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相对完备的生态问责制度。澳大利亚生态问责制度体系较为完善,问责形式主要由议会问责、法制问责、社会问责、内部职能部门问责、审计问责、监察专员问责、绩效评估问责等具体内... 澳大利亚的生态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其相对完备的生态问责制度。澳大利亚生态问责制度体系较为完善,问责形式主要由议会问责、法制问责、社会问责、内部职能部门问责、审计问责、监察专员问责、绩效评估问责等具体内容构成,在实践中表现出法制化程度高、重视公众参与、执法严格等具体特点。澳大利亚生态问责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生态问责制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生态问责制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亚茹 朱永明 康艳青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5,72,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引入3个指标计算分析2005—2019年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同时采用组合模型预测2020—2030年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呈小幅上下波动状态,...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模型,引入3个指标计算分析2005—2019年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同时采用组合模型预测2020—2030年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沿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呈小幅上下波动状态,水资源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均过大。②沿黄省区各省水资源禀赋差异显著,除四川外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压力指数远超其他省份,水资源开发潜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账户 组合预测模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芳芳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6,共11页
构建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有利于绿色信贷的发展,而世界各国构建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而言是极具借鉴价值的。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贷款人环... 构建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有利于绿色信贷的发展,而世界各国构建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而言是极具借鉴价值的。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的构建应当以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污染防治、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目标为功能定位;为适应中国当前的国情,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应当选择"先宽后严"的发展路径,给信贷行业转型提供合理的过渡期;在具体的框架构建上,中国的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应当是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为辅的综合性法律责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风险 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 赤道原则 生态问责机制 环境纠纷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官员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政策成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6
作者 张振波 闫钊 金太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79,共10页
根据环保权责在纵向政府之间的配置趋向,可划分为环保监管集权和环境治理分权两种实践模式;其各自呈现鲜明治理优势,却又分别存在难以规避的内在体制困境。河长制政策统一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官僚控制、自下而上的治理责任明确与... 根据环保权责在纵向政府之间的配置趋向,可划分为环保监管集权和环境治理分权两种实践模式;其各自呈现鲜明治理优势,却又分别存在难以规避的内在体制困境。河长制政策统一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和官僚控制、自下而上的治理责任明确与治理任务分工,一方面在权能下放、责任划分、社会公开等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典型的分权化治理逻辑,另一方面又以治理权责分级分域、党政领导直接定责以及地方官员显性责任即时惩戒等集权化环保监管为条件。正是因为河长制政策兼具监管集权与治理分权两种机制优势,因此成为该研究解析环保集权-分权悖论的可行政策工具。该研究以7大流域中由地级市主要官员担任河长的河流为样本,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官员生态问责纠正、补充区域环保政策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①河长制政策施行显著降低了河流污染物浓度,实现了流域环境的整体改善;②晋升激励能够对河长制政策成效产生显著影响,即相较于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官员激励,强化官员考核中的生态问责更能提升河长制这一分权化环境治理模式的治理效能;③生态问责对河长制治理成效的促进作用,在政府环保注意力配置更低、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与监管能力相对不足的区域中更为明显,表明环保集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和纠补治理分权下的区域间政策落差与偏差,进而能够克服地方环保治理中的政绩偏好替代、生态政策执行低效、环境治理碎片化与“搭便车”等问题。该研究发现调和了环保监管集权与环境治理分权之间的理论冲突,指出两者环境治理实践中可以呈现为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的补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监管集权 环境治理分权 官员生态问责 区域环境政策 河长制政策
下载PDF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爱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5-80,共6页
作为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主体,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在实践中基本上扮演的是缺位者角色,其缘由主要是社会公众相关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和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局限。在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学者建言献策中,社会公众基本上属于不平等关系中... 作为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主体,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在实践中基本上扮演的是缺位者角色,其缘由主要是社会公众相关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和相关的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局限。在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学者建言献策中,社会公众基本上属于不平等关系中的参与者角色,这必然会存在参与目标上的非实质生态民主性、参与动机或目标上的私益性、参与主体选择的狭窄性、参与范围的有限性和参与结果的被操作性等诸多局限。在未来发展趋势中,还需要积极呼唤与倡导属于真正平等治理结构中的合作者角色,但这需要社会公众首先成为社会自治者,需要一种新型的合作精神、合作制度和一定的合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众 政府生态责任追究 角色定位
下载PDF
论普通法中契约理论对建构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启示
18
作者 徐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2期54-58,共5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生态责任的有效承担均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型责任政府应运而生,它主张将"理性生态人"行政价值理念引入责任政府建构之中,并通过契约路径,将政府生态责任从道义责任转向岗位责任...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生态责任的有效承担均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型责任政府应运而生,它主张将"理性生态人"行政价值理念引入责任政府建构之中,并通过契约路径,将政府生态责任从道义责任转向岗位责任的重重锁定与落实,要求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谋求一种谐和共进的均衡发展之路。生态型责任政府实质上就是契约式责任政府,通过分析普通法契约理论中重要的构成因子,力图从中吸取一些宝贵的元素和思想,最终注入到生态型责任政府的建构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契约理论 生态型责任政府 政府责任 道义责任 岗位责任
下载PDF
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述评
19
作者 Chuluunbaatar Ariunjargal 刘军 《学术探索》 2020年第7期32-37,共6页
依托于丰富的草原资源,蒙古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蒙古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生存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蒙... 依托于丰富的草原资源,蒙古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也使蒙古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不断恶化的情况,不仅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国民生存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蒙古国逐步建立了法规健全、政府生态责任规定较为明确的生态问责制度。从司法问责、行政问责到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问责等方面构建起规范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度,在保护与开发国家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创新,针对蒙古国生态问责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逐步完善构建符合国情的生态问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生态问责制 生态环境体系
下载PDF
新闻媒体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职能定位
20
作者 黄爱宝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在中国特色的政府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中,新闻媒体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职能定位是亟待回答的挑战性课题。新闻媒体的"不缺位"是因其自身特质决定了它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应当成为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 在中国特色的政府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中,新闻媒体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职能定位是亟待回答的挑战性课题。新闻媒体的"不缺位"是因其自身特质决定了它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应当成为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特殊主体。新闻媒体的"不乱位"需要其确定自身职能内容范围边界以及正确履行职能的方式、方法、边界,在追究政府生态责任中既要避免将权利混同于权力的"越位",也要克服超越自身应有权利内容范围和运用不恰当的方法行使权利的"错位"。新闻媒体的"善补位"就是新闻媒体在与其他政府生态责任追究主体的关系中做到"不缺位"和"不乱位":在新闻媒体与其他追责主体职能边界清晰的条件下,新闻媒体必须做到"不越位"和"不错位";在新闻媒体与其他追责主体职能边界模糊或重叠的条件下,新闻媒体应当在弥补其他追责主体职能履行不足中做到"不缺位"和"不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媒体追责职能 追究政府生态责任 媒体职能定位 媒体权力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