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6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双闭环直流调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尚丽 崔鸣 陈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分析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文中采用面向电气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简述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方法,同时改变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利用Simulink... 分析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转速、电流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文中采用面向电气原理结构图的仿真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简述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方法,同时改变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利用Simulink的仿真功能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并给出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和电枢电流仿真波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大大减少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强度,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仿真 双闭环 直流调速系统 调节器 仿真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功率前馈的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沈瑶 罗安 +1 位作者 陈燕东 彭双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49-2454,共6页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前馈的电压电流双环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方法,电压外环实现逆变直流侧的电压稳定,内环追踪交流侧并网电流。在并网电流指令中,引入功率前馈环节,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减少直流电...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前馈的电压电流双环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方法,电压外环实现逆变直流侧的电压稳定,内环追踪交流侧并网电流。在并网电流指令中,引入功率前馈环节,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减少直流电压的稳态误差。根据双闭环系统的波特图和根轨迹图,分析了系统在某区域范围内的稳定性。针对功率前馈环节,仿真对比了有无功率前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搭建了2kW的单相光伏并网发电平台,并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且能快速响应外界变化,并网电流畸变率为2.8%。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系统中,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逆变器 功率前馈 双闭环 波特图 根轨迹图 稳态误差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SPWM逆变器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代冀阳 朱丽芳 易宏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采用控制和实现方法是决定单相SPWM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和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逆变器常规PID控制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带非线性负载和负载跳变的单相SPWM逆变器,输出波形畸变较大,动态性能差和THD值较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 采用控制和实现方法是决定单相SPWM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和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逆变器常规PID控制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带非线性负载和负载跳变的单相SPWM逆变器,输出波形畸变较大,动态性能差和THD值较高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自整定PI双闭环控制方案,并用MATLAB软件工具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同时实现逆变器的高精度稳态输出波形、低的总谐波畸变率和快速动态响应性能,适用于感应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需要高性能输出电压波形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误差反传神经网络 双闭环 仿真
下载PDF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9
4
作者 Xun-zeng HUANG Dan WANG Yi-tao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62-1068,共7页
With Nb-Ti-stabilized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NTS430FSS) and SUS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US430FS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inv... With Nb-Ti-stabilized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NTS430FSS) and SUS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US430FS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on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A series of aging treatment were carried out. The free-exposure corrosion test and double 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DL-EPR) test with a scan rate of 1.67 m V/s at 26 °C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ntergranular corrosion(IGC) resistance. Metallographic observ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GC occurred in SUS430 FSS aged above 700 °C, while it occurred in NTS430 FSS as the temperature was improved to 1 050 °C. The critical degree of sensitization Ir/Ia reaches 0.305 in SUS430 FSS,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TS430 FSS, i.e. 0.010, aged at 950 °C for 2 h. The TEM, EDS and XRD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 amount of Cr23C6 precipitates with size of 60 nm×22 nm are located at the SUS430 FSS grain boundaries as chains. With the addition of Nb and Ti and reduction of C,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es reduces significantly in NTS430 FSS. A majority of Cr23C6 were replaced by Ti C and Nb C. Only a small amount of spherical Ti C(R=186 nm) and square Ti N(312 nm×192 nm) with Nb and Cr adsorbed are left along grain boundaries. Due to the dual stabilization of Nb and Ti, the precipitation of Cr23C6 is restrained, the chromium depleted region is avoided and accordingly the resistance to the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double-loop electrochemical potentiokinetic reactivation carbonitride extraction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Simulink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祖亮 侯北平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当前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利用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实现了串级控制,从而可以无限逼近理想起动过程。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准则完成了系统设计。...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是当前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利用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实现了串级控制,从而可以无限逼近理想起动过程。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基于自动控制系统快、准、稳的准则完成了系统设计。同时,利用Simulink进行了系统仿真,给出了仿真框图和仿真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闭环 直流调速 SIMULINK 运动控制
下载PDF
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流动传质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秦明臣 董勇 +2 位作者 崔琳 睢辉 刘景龙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双膜理论建立了SO2传质模型。通过相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模块将SO2吸收程序嵌入FLUENT软件,对中试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由对... 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内气液两相流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双膜理论建立了SO2传质模型。通过相应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模块将SO2吸收程序嵌入FLUENT软件,对中试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塔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由对应的中试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主要运行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讨论了上、下循环回路中的气液膜传质阻力。结果表明:液气比和截面气速增大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塔内气液传质过程整体为液膜控制,下循环气液膜阻力比约为0.35,上循环约为0.65。模拟结果同试验数据相比误差在5%以内,说明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来指导大型双循环塔的优化设计和预测塔内SO2分布及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湿法烟气脱硫 数值模拟 传质 多相流
原文传递
基于MATLAB/Simulink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春艳 闻玉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分析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用传递函数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其响应的快速性,平稳性较好;以MATLAB中的power system模块所建... 分析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对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用传递函数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其响应的快速性,平稳性较好;以MATLAB中的power system模块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其响应的快速性,平稳性稍差,但后者更能反映真实系统的响应过程,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 双闭环 直流调速
下载PDF
汽油发动机双回路冷却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玉梁 陈利国 +3 位作者 白杨 王振 刘捷 赵金旋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汽油发动机双回路冷却系统由于其快速暖机以及减磨的优点,已逐渐被业界认可,但国内对其工程设计及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完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了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以某1.5 T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双回路冷却系统由于其快速暖机以及减磨的优点,已逐渐被业界认可,但国内对其工程设计及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完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了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以某1.5 T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机体、缸盖双回路冷却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按经典公式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燃气侧对机体、缸盖散热量的计算,初步确定了机体、缸盖双回路冷却介质的流量分配比例。其次,通过一维流动传热和基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的三维联合仿真,确定了最终冷却回路的流量分配。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维瞬态流动传热模型仿真对比了单回路和双回路冷却系统在暖机阶段的性能。结果表明:双回路冷却系统中机体的温度比单回路高10℃,缸盖的温度比单回路低9.6℃,双回路冷却可以显著加快发动机的暖机过程,使发动机在冷启动期间的磨损减小。最后,进行了流量分配验证试验和暖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暖机过程中,与单回路冷却系统相比,双回路冷却系统可以使机体温度上升更快,活塞与缸套摩擦减小;在此阶段,怠速工况下油耗降低20.2%,HC(碳氢化合物)排放量降低7.58%,常用工况点(2000 r·min^-1,200 kPa)下油耗降低8.5%,HC排放量降低10.03%。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系统 双回路 热管理 暖机 仿真
下载PDF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DRFNN sliding mode for multifunctional 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被引量:1
9
作者 Jianghua Liao Wei Gao +1 位作者 Yan Yang Gengjie Ya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EI CSCD 2024年第2期190-205,共16页
To address the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 when applying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 control method involving 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es(FMSs)is proposed in this st... To address the low accuracy and stability when applying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 control method involving 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es(FMSs)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an improved double-loop recursive fuzzy neural network(DRFNN)sliding mode,which is intended to stably achieve multiterminal power interaction and adaptive arc suppression for single-phase ground faults.First,an improved DRFNN sliding mode control(SMC)method is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chattering and transient overshoot inherent in the classical SMC and reduce the reliance on a precis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ntrol system.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an adaptive parameter-adjustment strategy for the DRFNN is designed,where its dynamic mapping capabilities are leveraged to improve the transient compensation control.Additionally,a quasi-continuous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ith a calculus-driven sliding mode surface i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monitoring accuracy and enhance the system stability.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network parameters are verified using the Lyapunov theorem.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three-port FMS with its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MATLAB/Simulink.The simulation result confirm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ion networks 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Grounding fault arc suppression double-loop recursive fuzzy neural network Quasi-continuous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下载PDF
基于DSP的中频逆变电源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铎 邱瑞昌 赵晓红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介绍了基于DSP控制的三相频率400 Hz的中频电源系统,与传统中频电源相比,它具有较强的带不平衡负载能力,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生产和调试专用的中频电源的要求。详细叙述其主电路及滤波电路原理。创新采用了输出电压和滤波电感瞬时值作为双... 介绍了基于DSP控制的三相频率400 Hz的中频电源系统,与传统中频电源相比,它具有较强的带不平衡负载能力,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生产和调试专用的中频电源的要求。详细叙述其主电路及滤波电路原理。创新采用了输出电压和滤波电感瞬时值作为双闭环反馈PI调节的控制策略,整个电路的控制由一片TMS320F2812完成,实现了电源的全数字化控制。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及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源 双闭环 不平衡负载 滤波电感
下载PDF
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的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 柯芳 +1 位作者 朱斌 樊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69-1673,共5页
为了使半捷联导引头系统在多种扰动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建立了导引头半捷联稳定平台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干扰力矩和弹体扰动及本身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半捷联稳定平台的影响,提出了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方案。... 为了使半捷联导引头系统在多种扰动和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建立了导引头半捷联稳定平台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干扰力矩和弹体扰动及本身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半捷联稳定平台的影响,提出了双环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方案。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双环变结构控制对弹体扰动和干扰力矩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对系统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在有精确角位置传感器硬件保障和优良的微分算法条件下可望在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伺服回路中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半捷联 导引头 双环 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模糊PID算法在双闭环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苟轩 谢华 +1 位作者 程玉华 张羽丰 《中国测试》 CAS 2011年第4期75-77,84,共4页
在工业生产中,为克服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滞后特性,构建了温度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上层是以PLC为控制核心的温度-电流设定值控制系统,下层是以DPS为控制核心的电流设定值-负载电流值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硅钼棒负载功率以调节钟... 在工业生产中,为克服温度控制系统的大滞后特性,构建了温度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双闭环控制系统。上层是以PLC为控制核心的温度-电流设定值控制系统,下层是以DPS为控制核心的电流设定值-负载电流值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硅钼棒负载功率以调节钟罩炉温度。重点讨论了上层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模糊自适应整定PID算法的选用和实现方法。通过现场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控制 双闭环 自适应 模糊PID 滞后性
下载PDF
基于双闭环的矢量推进器的AUV转向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世利 卫民 +1 位作者 李一博 张震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4,共5页
水下无人自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在对海洋环境进行勘查与测量时,实际航迹与目标航迹的偏差要求控制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在传统常采用的航向单闭环方法控制下,基于矢量推进器的AUV在高速转向时存在航迹跟踪效果差的缺... 水下无人自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在对海洋环境进行勘查与测量时,实际航迹与目标航迹的偏差要求控制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在传统常采用的航向单闭环方法控制下,基于矢量推进器的AUV在高速转向时存在航迹跟踪效果差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双闭环自适应转向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矢量推进器机动性强的特性,在AUV转向时将航向控制闭环和航速控制闭环设计成双闭环,调整航向的同时依据航向环偏航角差实时控制航速环AUV转向目标速度.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在AUV转向时,该控制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航迹跟踪,实际航行轨迹与目标航迹的最大偏差可以控制在10,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人自航行器 矢量推进器 转向 航迹跟踪 双闭环
下载PDF
基于dq坐标变换的单相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长吉 刘向立 +1 位作者 胡永华 王攀攀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2,38,共4页
针对单相逆变器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均为正弦量,采用PI调节器不能实现无差跟随且对于周期干扰信号不能实现无差抗扰动,从而导致输出稳态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采用单相坐标变换将交流信号变换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量,确定了电压外环电感... 针对单相逆变器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均为正弦量,采用PI调节器不能实现无差跟随且对于周期干扰信号不能实现无差抗扰动,从而导致输出稳态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采用单相坐标变换将交流信号变换到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量,确定了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瞬时值双闭环控制策略;搭建了以STM32为控制核心的单相逆变器实验样机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双闭环控制策略下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可得到及时补偿,输出电压波形正弦度高,电压谐波含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逆变器 坐标变换 STM32 双闭环
下载PDF
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雪礼 王振林 郭守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05-508,共4页
鲁西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立足矿井实际,全面分析和优化矿井供电系统设计,改进、规划矿井一、二级负荷供电方案,实现了供电设备最佳配置,不仅节省了电力损耗费用,改善了矿井电源质量,而且提高了电气设备寿命,增强了系统供电... 鲁西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立足矿井实际,全面分析和优化矿井供电系统设计,改进、规划矿井一、二级负荷供电方案,实现了供电设备最佳配置,不仅节省了电力损耗费用,改善了矿井电源质量,而且提高了电气设备寿命,增强了系统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有效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系统 无功补偿 避雷 双回路 更新改造
下载PDF
超立方体双环互连网络及路由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有耀 韩俊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7-1000,共4页
给出了一种可扩展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称为超立方体双环。该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结合了超立方体拓扑的短直径、高连通性、对称性、路由简单和一种新的双环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和常数节点度的优点,使得网络规模增大时,网络节点度可以保持常数... 给出了一种可扩展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称为超立方体双环。该互连网络拓扑结构结合了超立方体拓扑的短直径、高连通性、对称性、路由简单和一种新的双环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和常数节点度的优点,使得网络规模增大时,网络节点度可以保持常数;网络节点采用格雷编码和约翰逊编码的混合编码方法,网络的任意相邻节点编码有且仅有一位不同,使得路由算法设计简单。最后分别设计了基于混合编码的单播、广播路由算法。分析表明提出的互连网络具有较好的拓扑性质和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立方体 双环 网络拓扑 节点编码 路由算法
下载PDF
一种提高火箭电动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伟 钱昌年 +1 位作者 胡翔宇 冀娟 《上海航天》 2016年第B05期112-116,共5页
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电动伺服系统的高动态指标要求,对电动伺服系统的谐振特性和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产生机理以及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陷波滤波器的位置-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给出了一种陷波滤波器参数精... 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电动伺服系统的高动态指标要求,对电动伺服系统的谐振特性和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产生机理以及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陷波滤波器的位置-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给出了一种陷波滤波器参数精确计算的方法,介绍了双环算法参数的设计过程,有效克服了发动机负载的大惯量、低刚度、低阻尼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法能降低系统谐振,抑制系统振荡,较好地达到系统动态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电动伺服系统 发动机特性 动态性能 双闭环 控制算法 陷波滤波器
下载PDF
一款双回路防窃电单相电能表的设计
18
作者 曾宪莉 龙波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7期28-30,共3页
研究设计的双回路防窃电单相电能表除了能实现正常的计量功能外,对失压窃电的掉零线窃电方式能有效检测。在零线电流超过1 A时,能启动电能表正常计量。主要完成了单相电能表的基本电路设计,包括电压采样、电流采样、强磁检测、近红外通... 研究设计的双回路防窃电单相电能表除了能实现正常的计量功能外,对失压窃电的掉零线窃电方式能有效检测。在零线电流超过1 A时,能启动电能表正常计量。主要完成了单相电能表的基本电路设计,包括电压采样、电流采样、强磁检测、近红外通信以及RS485通信等,并对部分电路波形进行了测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电能表 防窃电 双回路
下载PDF
基于混合仿真模式的典型双环型配电网自愈策略及试验分析
19
作者 褚雯雯 白东壮 +1 位作者 焦涛 王显力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7期28-32,共5页
城市智能配电网的推广建设,离不开自愈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双环型配电网中,中间配电房或开关站配置分布式配电保护自愈装置,通过与各间隔线路保护、母线保护等配合,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和快速恢复供电。在仿真试验测试过程中,对于变... 城市智能配电网的推广建设,离不开自愈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双环型配电网中,中间配电房或开关站配置分布式配电保护自愈装置,通过与各间隔线路保护、母线保护等配合,实现故障的快速隔离和快速恢复供电。在仿真试验测试过程中,对于变电站侧失电、开关偷跳、线路故障等,在满足自愈动作逻辑的情况下,自愈装置可以在设定的自愈合闸时间内快速的合闸热备用开关,快速恢复供电,提升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双环型 自愈 仿真
下载PDF
双电机驱动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静姝 《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在介绍了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控制原理的基础之上,总结了现有同步控制结构和补偿算法,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领域内的关键技术,为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耦... 在介绍了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控制原理的基础之上,总结了现有同步控制结构和补偿算法,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领域内的关键技术,为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耦合的双闭环同步控制结构,实现了对负载运动状态的精确控制,同步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 同步控制结构 补偿算法 双闭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