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8,214,共17页
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孕育产生,其内涵是政治一统与“华夷有别”。自秦以后,疆域一统和“华夷分治”成为汉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内涵。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夷互动加速,强调“入华”为“正统”。隋唐时期则偏重于“华夷一尊”...
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孕育产生,其内涵是政治一统与“华夷有别”。自秦以后,疆域一统和“华夷分治”成为汉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内涵。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夷互动加速,强调“入华”为“正统”。隋唐时期则偏重于“华夷一尊”。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华”弱“夷”强,“大一统”的内涵更强调“合九州居正统”。明朝在民族观念上趋向保守,更强调“华夷之辨”和“内外之别”。清朝对“大一统”进行全新的阐释,突破了此前的“华夷之别”和“内外之别”,突出华夷一体、中外一体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从而实现了“大一统”思想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华夷之辨
中华正统
华夷一体
原文传递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
2
作者
李大龙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
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凝聚没有走向分散,而是凝聚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清朝在“天下一统、华夷一家”观念的主导下积极推动中华大地上人群凝聚,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是清朝的“国民”,也是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清代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划分标准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华夷之辨与会昌毁佛关系检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毛朝晖
潘普文
丁忆雅
《唐都学刊》
2016年第5期12-17,共6页
会昌毁佛是中国佛教史研究和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规模与影响都超越唐各位君王对佛教势力的抑制。对于其导因及影响,学界更是聚讼纷纭。综合目前学界对会昌毁佛的五种观点,通过新旧《唐书》《唐会要》《入唐求法巡礼记》、唐人文...
会昌毁佛是中国佛教史研究和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规模与影响都超越唐各位君王对佛教势力的抑制。对于其导因及影响,学界更是聚讼纷纭。综合目前学界对会昌毁佛的五种观点,通过新旧《唐书》《唐会要》《入唐求法巡礼记》、唐人文集等史料,分析高祖至文宗朝管制佛教势力的动机。从"华夷"观念的角度,考察"华夷之辨"与武宗毁佛这一历史事件的关联,并对毁佛之因重新进行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会昌毁佛
华夷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世日本的相对化思想--儒学与兰学的比较考察
4
作者
王歆昕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29-137,162,共10页
在日本江户时代,儒学与兰学都发挥了重要影响。儒学以其“仁义”“礼”“文”等普遍价值和普世意义,在江户时代被广泛接受,基于儒学普遍性价值的日本型华夷思想在“夷夏”可变的流动性原理下,将中国文明相对化,主张日本文明的个体性,但...
在日本江户时代,儒学与兰学都发挥了重要影响。儒学以其“仁义”“礼”“文”等普遍价值和普世意义,在江户时代被广泛接受,基于儒学普遍性价值的日本型华夷思想在“夷夏”可变的流动性原理下,将中国文明相对化,主张日本文明的个体性,但并未沦为排斥他者的国粹主义,在日本的自他认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作为外部思想的兰学也为日本学人提供了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将既有一切知识体系相对化,但由于缺乏普遍性的价值基准,兰学的影响最终局限在天文、地理等工具性范围,其相对化作用反被国学者利用,成为强化日本“皇国”绝对主义的工具。儒学和兰学虽同样发挥相对化作用,却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一命运分歧背后所浮现的正是日本独特的思想接受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化
儒学
普遍主义
华夷观
兰学
原文传递
方孝孺正统论探析
5
作者
孙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3,共6页
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
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结论也存在偏颇之处。只有把方孝孺的正统论放到元明鼎革和明代开国之初所进行的政权合法性建设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局限;同时,也只有将其放到古代整个正统理论发展的脉络中去考察,才能了解方孝孺正统论的特殊贡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正统论
华夷之辨
政治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志》民族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6
作者
刁生虎
王冰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陈寿
民族书写
民族思想
华夷之辨
华夷一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书》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
被引量:
1
7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汉书》的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汉书》设立少数民族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华夷共祖的民族同源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班固华夷一体思想。而《汉书》论赞所强调的边疆无用论和怀柔羁縻...
《汉书》的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汉书》设立少数民族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华夷共祖的民族同源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班固华夷一体思想。而《汉书》论赞所强调的边疆无用论和怀柔羁縻政策又是班固华夷之辨思想的典型表现。班固的民族思想源于其著史理念、儒学观念以及时代背景,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班固
民族书写
民族思想
华夷一体
华夷之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实与思想:再论春秋“华夷之辨”
被引量:
8
8
作者
朱圣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67,共9页
以往学界对春秋"华夷之辨"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思想观念中的华夷之辨涵盖现实中的华夷之辨,以长时段的宏观的华夷之辨涵盖短时段的微观的华夷之辨。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实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体现在处理日常事...
以往学界对春秋"华夷之辨"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思想观念中的华夷之辨涵盖现实中的华夷之辨,以长时段的宏观的华夷之辨涵盖短时段的微观的华夷之辨。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实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体现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诸夏君臣的话语中,另一种则包含在《春秋》经传、诸子著作里。这使得该时期的华夷之辨在现实与思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断裂;就长时段、宏观层面而言,天下人群无外华夷与夷狄,且二者可相互转换,然在短时段、微观方面看来,春秋时期的人群并不是非夏即夷的,其身份的互换亦非一蹴而就的。从华夷互变的过程中,在多种人群、多种身份交互区分的场景中,我们均能发现处在"华夏""夷狄"中间状态的族群,他们的身份介于"华夷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华夷之辨
华夷互变
华夷之间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视角下魏晋“徙戎”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反思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艳峰
张曙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共7页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人口大量内迁、与汉民杂处,当时儒家士人阶层出现了主张民族疏离的"徙戎"思想。在传统史学研究基础上,对于该问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从历史人类学时段理论和文化中心视阈来看,魏晋"徙戎"思...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人口大量内迁、与汉民杂处,当时儒家士人阶层出现了主张民族疏离的"徙戎"思想。在传统史学研究基础上,对于该问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从历史人类学时段理论和文化中心视阈来看,魏晋"徙戎"思想是中国历史长时段纵向作用积累的产物,其本质是华夷文化差异在部分儒家士人头脑中的畸形反映。以古鉴今,一套保障各民族基于文化差异的深层心理趋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制度安排,是当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要认真面对和努力推进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魏晋“徙戎”思想
“华夷之辨”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跃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8,214,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甘总督与清朝西北疆域形成及治理研究”(18BZS12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孕育产生,其内涵是政治一统与“华夷有别”。自秦以后,疆域一统和“华夷分治”成为汉至明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内涵。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夷互动加速,强调“入华”为“正统”。隋唐时期则偏重于“华夷一尊”。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华”弱“夷”强,“大一统”的内涵更强调“合九州居正统”。明朝在民族观念上趋向保守,更强调“华夷之辨”和“内外之别”。清朝对“大一统”进行全新的阐释,突破了此前的“华夷之别”和“内外之别”,突出华夷一体、中外一体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从而实现了“大一统”思想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大一统”
华夷之辨
中华正统
华夷一体
Keywords
Great
Unification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The
orthodox
of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hua
and
yi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
2
作者
李大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
中国民族史学会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文摘
在近代西方“民族”观念传入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划分与凝聚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物质文化、政权和部落、政治认同和降服先后,是四种基本的划分方式,但在其上还有“天下一体”“华夷一体”更高层次的人群共同体意识,主导着中华大地上的人群凝聚没有走向分散,而是凝聚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清朝在“天下一统、华夷一家”观念的主导下积极推动中华大地上人群凝聚,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中国人”是清朝的“国民”,也是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清代的样态。
关键词
人群划分标准
华夷之辨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
Keywords
populatio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the
whole
world
is
one
family”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夷之辨与会昌毁佛关系检论
被引量:
3
3
作者
毛朝晖
潘普文
丁忆雅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
出处
《唐都学刊》
2016年第5期12-17,共6页
文摘
会昌毁佛是中国佛教史研究和唐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规模与影响都超越唐各位君王对佛教势力的抑制。对于其导因及影响,学界更是聚讼纷纭。综合目前学界对会昌毁佛的五种观点,通过新旧《唐书》《唐会要》《入唐求法巡礼记》、唐人文集等史料,分析高祖至文宗朝管制佛教势力的动机。从"华夷"观念的角度,考察"华夷之辨"与武宗毁佛这一历史事件的关联,并对毁佛之因重新进行检讨。
关键词
唐代
会昌毁佛
华夷之辨
Keywords
Tang
Dynasty
extermination
of
Buddhism
during
the
Huichang
reign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分类号
K24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世日本的相对化思想--儒学与兰学的比较考察
4
作者
王歆昕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29-137,162,共10页
文摘
在日本江户时代,儒学与兰学都发挥了重要影响。儒学以其“仁义”“礼”“文”等普遍价值和普世意义,在江户时代被广泛接受,基于儒学普遍性价值的日本型华夷思想在“夷夏”可变的流动性原理下,将中国文明相对化,主张日本文明的个体性,但并未沦为排斥他者的国粹主义,在日本的自他认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作为外部思想的兰学也为日本学人提供了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将既有一切知识体系相对化,但由于缺乏普遍性的价值基准,兰学的影响最终局限在天文、地理等工具性范围,其相对化作用反被国学者利用,成为强化日本“皇国”绝对主义的工具。儒学和兰学虽同样发挥相对化作用,却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这一命运分歧背后所浮现的正是日本独特的思想接受土壤。
关键词
相对化
儒学
普遍主义
华夷观
兰学
Keywords
relativism
Confucianism
universalism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Western
learning
分类号
B313.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方孝孺正统论探析
5
作者
孙锋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3,共6页
文摘
方孝孺是明初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称其为"有明之学祖",其正统论思想是理解其整个思想乃至其最终"成仁取义"、舍身殉国的一个关键。目前学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对其正统论思想的专门探讨尚不多,部分结论也存在偏颇之处。只有把方孝孺的正统论放到元明鼎革和明代开国之初所进行的政权合法性建设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其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局限;同时,也只有将其放到古代整个正统理论发展的脉络中去考察,才能了解方孝孺正统论的特殊贡献和价值。
关键词
方孝孺
正统论
华夷之辨
政治思想
Keywords
Fang
Xiao-ru
orthodox
idea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political
ideas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志》民族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6
作者
刁生虎
王冰鑫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金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项目编号:21LLZXBO86。
文摘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三国志》
陈寿
民族书写
民族思想
华夷之辨
华夷一体
Keywords
Sanguozhi(三国志)
Chen
Shou
national
writing
national
thought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华夷)
integration
of
hua
and
yi
(华夷)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3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书》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
被引量:
1
7
作者
刁生虎
弓少潇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基金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项目编号:21LLZXBO86。
文摘
《汉书》的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汉书》设立少数民族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华夷共祖的民族同源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班固华夷一体思想。而《汉书》论赞所强调的边疆无用论和怀柔羁縻政策又是班固华夷之辨思想的典型表现。班固的民族思想源于其著史理念、儒学观念以及时代背景,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汉书》
班固
民族书写
民族思想
华夷一体
华夷之辨
Keywords
Hanshu(汉书)
Ban
Gu
national
writing
national
thought
integration
of
hua
and
yi
(华夷)
distinction
between
hua
and
yi
(华夷)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实与思想:再论春秋“华夷之辨”
被引量:
8
8
作者
朱圣明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6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差异性视角下的秦汉‘边民’研究"(14CZS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往学界对春秋"华夷之辨"的研究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思想观念中的华夷之辨涵盖现实中的华夷之辨,以长时段的宏观的华夷之辨涵盖短时段的微观的华夷之辨。春秋时期的华夷之辨实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体现在处理日常事务的诸夏君臣的话语中,另一种则包含在《春秋》经传、诸子著作里。这使得该时期的华夷之辨在现实与思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断裂;就长时段、宏观层面而言,天下人群无外华夷与夷狄,且二者可相互转换,然在短时段、微观方面看来,春秋时期的人群并不是非夏即夷的,其身份的互换亦非一蹴而就的。从华夷互变的过程中,在多种人群、多种身份交互区分的场景中,我们均能发现处在"华夏""夷狄"中间状态的族群,他们的身份介于"华夷之间"。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华夷之辨
华夷互变
华夷之间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
hua
"
and
"
yi
",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
hua
"
and
"
yi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视角下魏晋“徙戎”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反思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艳峰
张曙晖
机构
昆明学院中文系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思想史研究”(18ZDA158)。
文摘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人口大量内迁、与汉民杂处,当时儒家士人阶层出现了主张民族疏离的"徙戎"思想。在传统史学研究基础上,对于该问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从历史人类学时段理论和文化中心视阈来看,魏晋"徙戎"思想是中国历史长时段纵向作用积累的产物,其本质是华夷文化差异在部分儒家士人头脑中的畸形反映。以古鉴今,一套保障各民族基于文化差异的深层心理趋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制度安排,是当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要认真面对和努力推进的工作。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魏晋“徙戎”思想
“华夷之辨”
历史人类学
Keywords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
shared
destiny
idea
of
military-forced
emigration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hua
and
the
yi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分类号
K23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陈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2
原文传递
2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
李大龙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华夷之辨与会昌毁佛关系检论
毛朝晖
潘普文
丁忆雅
《唐都学刊》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世日本的相对化思想--儒学与兰学的比较考察
王歆昕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
0
原文传递
5
方孝孺正统论探析
孙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国志》民族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刁生虎
王冰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汉书》民族书写与班固的民族思想
刁生虎
弓少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现实与思想:再论春秋“华夷之辨”
朱圣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8
原文传递
9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视角下魏晋“徙戎”思想的历史生成与反思
李艳峰
张曙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