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和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立体视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聪 黄欣 +3 位作者 刘桂香 李慧 杨先 韩兵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 研究正常和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不同距离立体视的变化。方法 对 4~ 12岁正常组儿童 84 4例和患儿组因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儿 35例 ,采用TNO立体视检查法和新立体视检查法 (newstereotests,N... 目的 研究正常和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不同距离立体视的变化。方法 对 4~ 12岁正常组儿童 84 4例和患儿组因分开过强型间歇性外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儿 35例 ,采用TNO立体视检查法和新立体视检查法 (newstereotests,NST)检查近距离立体视 ,采用自制的中、远距离立体视检查法检查 1~ 5m立体视 ;比较不同年龄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不同距离平均立体视锐度的差异。结果  (1)正常组 :4~ 8岁儿童约 98%TNO检查近距离立体视锐度≤ 6 0″ ,立体视锐度与年龄的增长呈直线相关性 ;10~ 11岁时立体视锐度最小 ;4~ 8岁儿童与 9~ 12岁儿童比较 ,立体视锐度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约 97%儿童NST检查近距离立体视锐度≥ 4 0″ ,各年龄段平均立体视锐度为 4 0″~ 4 2″。中、远距离立体视锐度 4岁时最大 ,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小 ,9~ 10岁时最小 ;(2 )患儿组 :TNO和NST检查 ,手术前、后近距离立体视锐度接近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0 0 5 ) ;术前中、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大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中距离立体视锐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并接近正常 ,远距离立体视锐度有轻微改善。结论  (1)正常组 4岁儿童不同距离立体视开始发育 ,随年龄的增长继续发育 ,8岁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知觉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 距离知觉 立体视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眼视设计术后视功能及满意度的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穆晶 陈晖 李一壮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的术后视功能和满意度.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的患者45例(90只眼),分为多焦点组23例...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的术后视功能和满意度.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双眼白内障的患者45例(90只眼),分为多焦点组23例和单眼视设计组22例,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 3.00 D多焦点IOL和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SN60WF) IOL.记录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双眼裸眼远、近、中距离视力,术后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术后6个月收集调查问卷,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和脱镜率.对计量资料中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术后多焦点组和单眼视组双眼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13 ±0.06、0.17±0.19(Z=1.755,P=0.086),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34±0.05、0.33±0.06(Z=-0.821,P=0.416),近视力分别为:0.35±0.06、0.41 ±0.09(Z=2.117,P=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t=0.822、-0.066、-0.220、-0.930、0.064,P=0.85、0.94、0.82、0.35、0.94;眩光敏感度:t=1.15、0.70、0.28、1.59、1.00,P=0.27、0.49、0.79、0.13、0.35).未矫正近距离立体视中位数分别为15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P =0.036).两组术后脱镜率分别为91.3%(21/23)、90.9%(20/22),均大于90%.主要视觉不适症状如复视、夜间视物困难和眩光等多焦点组比例较高(21.7%).视功能满意度评分多焦点组为86.53±16.33,单眼视组87.21±1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3,P=0.114).结论 双眼植入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基本均能获得全程视力,而单眼视设计术后视觉干扰症状相对更少.两种方式对于不同的白内障患者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视觉 单眼 深度知觉 对比敏感度
原文传递
双眼植入Tecnis多焦点和单焦点球面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叶盼盼 姚克 +3 位作者 李霞 吴炜 黄晓丹 俞一波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传统球面单焦点IOL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100例(200只眼)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植入前表面非球面和后表面衍射环的多焦... 目的 比较双眼植入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传统球面单焦点IOL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100例(200只眼)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植入前表面非球面和后表面衍射环的多焦点IOL(美国AMO公司Tecnis ZM900型;多焦点非球面组)与传统球面单焦点IOL(美国Bausch&Lomb公司Akreos Adapt型;单焦点球面组).随访3个月,检测两组IOL眼的5 m、1 m、63 cm、40 cm和30 cm各距离的裸眼视力和最佳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视力、调节幅度、全眼球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以及近立体视锐度,并进行患者视功能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计量资料中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不满足的行Mann-Whitney U检验,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随访3个月后观察发现,30 cm和40cm距离多焦点非球面组的双眼远视力矫正下视力(logMAR视力)为0.24±0.12和0.22±0.11,明显优于单焦点球面组(Z=-8.261,P=0.000;Z=-5.508,P=0.000),其余各距离无明显差异;较之单焦点球面组,多焦点非球面组患者提高2.3~2.8 D的调节幅度(单眼Z=-10.655,P=0.000;双眼Z=-2.709,P=0.007);无论5 mm或3 mm瞳孔直径时多焦点非球面组的全眼球差[(0.027±0.160)μm,(0.006±0.083)μm]均小于单焦点球面组[(0.269±0.161)μm,(0.037±0.205)μm](Z=-8.815,P=0.000,Z=-2.791,P=0.005);两组的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差别,但单焦点球面组的眩光敏感度明显高于多焦点非球面组(P=0.0000);多焦点非球面组的裸眼近立体视锐度为(72.4±29.9)",优于单焦点球面组的(92.8±35.7)"(Z=-3.089,P=0.0002),近矫后近立体视锐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ecnis多焦点非球面IOL较单焦点球面IOL可提供较好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提高近立体视锐度,非球面设计减少全眼球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比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对比敏感度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看远外斜视控制力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翠青 任关玉 +1 位作者 王琪 王利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不同远距离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对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52例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外展过强型和...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不同远距离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对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住院拟行手术治疗的52例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外展过强型和类似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15PD)儿童进行远立体视锐度测定和看远外斜视控制力的评估。远立体视锐度测定采用Randot远立体视觉检查图。外斜视控制力评估采用Mohney和Holmes六分级法,按照由远距离视标到近距离视标的顺序分别对受试儿童注视户外50m、室内30m、室内3m不同远距离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进行分级。每例受试患儿在同一天内进行远立体视锐度和控制力分级测量3或4次,2次测量间隔不小于2h。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受试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3个不同远距离视标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52例受试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中男性2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7岁(5~12岁),共测得192例次远立体视锐度和各注视距离控制力分级结果。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户外50m、室内30m、室内3m视标时外斜视控制力分级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9(P<0.001)、0.472(P<0.001)、0.282(P<0.001),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3个不同远距离视标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均呈正相关。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远立体视锐度与注视户外50m、室内30m和室内3m视标时的外斜视控制力分级均有相关性,且前两者较后者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深度知觉 视敏度 注视
原文传递
卡车驾驶员的深度知觉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伟力 何存道 +1 位作者 葛旭海 周晓京 《人类工效学》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248 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视觉对象低速和高速运动条件下的深度知觉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安全组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在视觉对象低速运动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运动条件下则差异显著;... 用深度知觉测试仪,对248 名男性卡车驾驶员在视觉对象低速和高速运动条件下的深度知觉准确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安全组与事故组卡车驾驶员的深度知觉准确性,在视觉对象低速运动条件下差异不显著,高速运动条件下则差异显著;年龄对卡车驾驶员深度知觉准确性无显著影响;工龄对卡车驾驶员深度知觉准确性有显著影响,30 年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车驾驶员 深度知觉 视觉对象 高速运动
下载PDF
立体显示中双目视差模型和深度感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猛 金一丞 尹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71-273,共3页
为在平面幕上建立立体视觉,通过模拟真实世界中人眼获取图像过程,介绍计算机绘制双眼视差图像的方法。给出虚拟场景中2种放置双眼视见体的模型,通过投影分析可以得出内束模型会引入垂直视差,且水平视差不恒定,从而引起同一深度面的物体... 为在平面幕上建立立体视觉,通过模拟真实世界中人眼获取图像过程,介绍计算机绘制双眼视差图像的方法。给出虚拟场景中2种放置双眼视见体的模型,通过投影分析可以得出内束模型会引入垂直视差,且水平视差不恒定,从而引起同一深度面的物体被感知深度变形。离轴模型符合人眼建立立体视觉的习惯,可以正确反映出物理屏幕前后不同深度的物体,且比单眼图像的视野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显示 视差 深度感知 内束模型 离轴模型
下载PDF
斜视矫正手术对不同类型斜视病人视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玉红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029-2032,共4页
目的研究斜视矫正手术对不同类型斜视病人视觉功能(visual performance,V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9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斜视类型将病人分为三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SOP)组14例;... 目的研究斜视矫正手术对不同类型斜视病人视觉功能(visual performance,V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96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斜视类型将病人分为三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SOP)组14例;共同性内斜视(CET)组19例;共同性外斜视(CXT)组63例。手术方法采用斜视矫正手术,CXT病人给予双眼或单眼行外直肌后徙术(LRR)或单眼LRR联合内直肌缩短术(MRMS),CET病人给予双眼或单眼内直肌后徙术(MRR)或单眼MRR联合外直肌缩短术(ERS),SOP病人给予双眼或单眼下斜肌(IO)断键并摘除多余肌肉组织,随访8周,每2周1次。分析各组病人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CXT组、CET组、SOP组术后痊愈率分别为23.81%、31.58%、14.29%。三组在痊愈,基本痊愈,进步以及无效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T组、CET组、SOP组术后正位率分别为77.78%、84.21%、64.29%。CXT组、CET组、SOP组术后立体VP率分别为60.32%、68.42%、57.14%。CXT组、CET组、SOP组术后融合功能率分别为68.25%、78.95%、71.43%。三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人远立体视检测与近立体视检测结果中立体视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斜视矫正手术对不同类型斜视病人的治疗疗效相近,不同类型斜视病人给予手术矫正后多数都能恢复双眼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外科手术 视轴矫正法 深度知觉 视觉 视觉 双眼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楠 卢炜 王京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的临床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4组,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手术前后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融合范围和远立体视,分析...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的临床变化规律。方法将10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分为4组,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手术前后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融合范围和远立体视,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全部患者中,手术前后均无近零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和交叉视差仅与非交叉视差共存者,也无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独立存在者。4组患者术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远融合范围4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立体视4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和2组患者远立体视的重建均优于3组和4组。结论(1)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不健全,损伤次序依次为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近零视差,重建顺序与之相反。(2)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严重受损或消失,也应视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指征,此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利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视觉差异 视觉 双眼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术对近视儿童立体视觉、动态调节功能影响及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宁 边俊杰 +3 位作者 方薇 孙冉 董莹 彭艳坤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术对近视儿童立体视觉、动态调节功能影响及控制近视进展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3例(166眼)近视儿童,均接受角膜塑形术治疗,检测比较患儿戴镜前、戴镜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裸眼近...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术对近视儿童立体视觉、动态调节功能影响及控制近视进展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3例(166眼)近视儿童,均接受角膜塑形术治疗,检测比较患儿戴镜前、戴镜6个月后、12个月后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裸眼近立体视锐度、动态调节功能[调节近点(NP)、调节敏感度(AF)、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及眼压、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结果患儿戴镜12个月后裸眼远、近视力与AF、PRA均高于戴镜6个月后,且戴镜6个月后高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戴镜12个月后裸眼近立体视锐度与NP、NRA均低于戴镜6个月后,且戴镜6个月后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戴镜前、戴镜6个月后、戴镜12个月后的眼压、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可明显矫正近视儿童视力,改善其立体视觉,控制近视进展,提高患儿眼部调节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近视 角膜塑形术 深度知觉 眼内压
原文传递
脑力影像与综合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及对愈后视功能影响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佃强 韩梅 谢丽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9-61,6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力影像训练法与传统综合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治愈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经脑力影像训练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儿48例(B组),经传统综合训练病儿71例(A组),比较两种方法的... 目的对比分析脑力影像训练法与传统综合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治愈后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经脑力影像训练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儿48例(B组),经传统综合训练病儿71例(A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将治愈病儿分为脑力影像治愈组与传统训练治愈组,分析两组弱视眼治愈前后立体视觉以及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的差异。结果B组治愈率为75.31%,有效率为90.12%,A组治愈率为61.02%,有效率为79.66%,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26、3.896,P<0.05)。两组治愈病儿在训练前的正常立体视(立体视锐度≤60s)和对比敏感度各个空间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训练后脑力影像治愈组与传统训练治愈组的正常立体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89,P<0.05);对比敏感度在1.5c/d和6.0c/d空间频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t=2.149、2.091,P<0.05)。结论与传统综合训练法比较,脑力影像训练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儿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治愈后视觉功能的提高,特别是在立体视的恢复与中低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的提高上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知觉 深度知觉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封利霞 姚婕颖 +2 位作者 陈丽 汤勇 侯方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 探讨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球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随访,使用Titmus图谱、Randot图谱... 目的 探讨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斜视矫正术后眼球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随访,使用Titmus图谱、Randot图谱和Frisby立体板分别进行立体视功能的检测,筛选出20例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的成年人患者作为斜视组,门诊随机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写的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程序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测.对两组的视差辨别正确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结果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 对健康对照组的重复测量结果分析显示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0.99,P<0.01).斜视组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正确率分别为0.56±0.09、0.67±0.14、0.77±0.15、0.82±0.14、0.85±0.11、0.85±0.14、0.87±0.10、0.84±0.16,与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77±0.09、0.88±0.09、0.93±0.08、0.91±0.09、0.95±0.08、0.96±0.05、0.97±0.06、0.96±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06,P<0.01);两组对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还受到了不同大小视差的影响,小视差条件下斜视组辨别正确率(0.67±0.12)和对照组的辨别正确率(0.86±0.07)的差异更大(F=4.84,P<0.05).结论 视差辨别正确率检测可较全面地评估被试者对具有不同视差的组合光栅的辨别能力,可发现常规立体图检测正常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所存在的立体视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深度知觉 视觉差异
原文传递
碘与小鼠甲状腺形态体视学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秋菊 张世勇 +3 位作者 许崇亮 刘颖 王沛 张书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碘与小鼠甲状腺形态定量体视学的剂量 反应关系。方法 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将初断乳昆明小鼠 84只随机分为 7组 ,用碘酸钾配制成含碘 5 0 μg/L的适碘对照组和 2 5 0 μg/L ,5 0 0 μg/L ,10 0 0 μg/L ,15 0 0 ...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碘与小鼠甲状腺形态定量体视学的剂量 反应关系。方法 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将初断乳昆明小鼠 84只随机分为 7组 ,用碘酸钾配制成含碘 5 0 μg/L的适碘对照组和 2 5 0 μg/L ,5 0 0 μg/L ,10 0 0 μg/L ,15 0 0 μg/L ,2 0 0 0 μg/L ,3 0 0 0 μg/L高碘组 ,喂养 10 0d后 ,观察甲状腺重量、肿大率 ,用HPIAS 10 0 0图文分析系统对甲状腺滤泡及滤泡腔进行体视学参数测量 ,并计算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面积、体积占整个滤泡的百分比。结果 甲状腺绝对、相对重量、肿大率与碘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并且甲状腺重量在 2 5 0 μg/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不同剂量高碘引起的小鼠甲状腺肿大率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吻合 ,在 5 0 0 μg/L时与适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滤泡、滤泡腔的平均面积、面积体积、周长体积与碘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而面数密度、比表面积、滤泡上皮细胞的面积百分比、体积百分比与碘剂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大多数参数在 2 5 0 μg/L时与对照比较差异已具显著性。结论 饮水碘浓度在 2 5 0~ 3 0 0 0 μg/L时 ,甲状腺形态体视学参数与碘剂量呈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引起的小鼠甲状腺肿大发生率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吻合 ;当饮水碘浓度为 2 5 0 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深度知觉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桂莲 辛浩蓉 +3 位作者 王丹 王淑霞 张铭 刘斌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 目的 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 采用颜氏随机点同视机图片与立体视图本 ,对 2 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 ,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中间带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再同样做远与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正前方基本不震颤或明显减轻 ,视力提高 2~ 5行。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改善。立体视从无到有 ,视锐度从 80 0″至 6 0″逐级提高 ,由周边体视转变为黄斑体视、以至中心凹体视。结论 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立体视觉术前可有部分发育 ,中间带方向好于非中间带方向 ,经Parks中间带移位术后 ,不仅解决了眼球震颤、代偿头位、视力问题 ,而且能使远近立体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眼球震颤 Parks中间带移位术 立体视觉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线元素对服装深度视错觉图案造型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曼嘉 吴志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文章采用图像分析法对近十年400余件Mary Katrantzou、Peter Pilotto等品牌服装的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造型特征,探讨线元素在服装深度视错觉图案中的设计方法和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造型组合... 文章采用图像分析法对近十年400余件Mary Katrantzou、Peter Pilotto等品牌服装的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进行研究,分析了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造型特征,探讨线元素在服装深度视错觉图案中的设计方法和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造型组合。研究认为,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造型组合主要有一开一合、双开双合、三开三合、多开多合四种组合方式,多开多合的构图主要有对称式、均衡式、渐变式、自由式、连续式5种类型;线元素对于服装图案深度感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了解线元素蕴含的节奏与美感有助于将线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元素 深度视错觉 深度感 图案造型 图案设计 服饰图案
下载PDF
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觉缺损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静文 孙朝晖 +2 位作者 王丽萍 申屠形超 宋峰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的视功能缺损模式。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光栅视敏度、边缘对比敏感度、双眼融合、对比敏感度函数等视功能检测方法,对147例8~40岁的弱视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测。对弱视患者的视敏度与光栅视敏度... 目的探讨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存在的视功能缺损模式。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光栅视敏度、边缘对比敏感度、双眼融合、对比敏感度函数等视功能检测方法,对147例8~40岁的弱视患者,进行视功能检测。对弱视患者的视敏度与光栅视敏度函数(CSF)、边缘对比敏感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对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t检验;对有双眼视功能组与无双眼视功能组的视敏度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眼其光栅视敏度为1.82’±0.25’,边缘对比敏感度为0.019±0.007。视敏度与光栅视敏度之间呈强相关性(R=0.81);最佳拟合直线斜率为0.55,视敏度与边缘对比敏感度之间呈弱相关性(R=0.24)。斜视性弱视样本的散点图分布约低于总体趋势的15%;总体弱视样本的边缘对比敏感度与视觉敏锐度的呈弱相关性(R=0.24)。屈光参差性样本的对比敏感度阈值的分布约高于(差于)总体趋势的15%,斜视及混合性弱视样本的对比敏感度阈值分布约低于(好于)总体趋势的17%。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和斜视性弱视眼CSF曲线均较相对健眼的CSF低平,峰值向低空间频率区移位,在中高空间频率区有明显受损,在1.0c/d的低频区分别为0.053±0.060和0.025±0.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5)。结论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视敏度、光栅视敏度、边缘对比敏感度、CSF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两者在视功能方面也有一些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敏度 对比敏感度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两种附加度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穆晶 李一壮 +2 位作者 吴强 严良 陈晖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满意度以及脱镜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并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观察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满意度以及脱镜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并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64例,年龄51.0—70.0岁,平均(65.4±6.0)岁;男性28例,女性36例。根据患者对脱镜的不同要求及生活习惯,分为单眼视1组(MV1组),单眼视2组(MV2组),MV1组患者设计近附加度数1.25~1.75D,MV2组近附加度数2.25±2.75D,所有患者均植入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 IOL,比较两组患者双眼术后6个月的远、中、近距离视力(双眼裸眼)、屈光状态、立体视。根据视功能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脱镜率以及满意度。对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采用£检验;术后远、近未矫正立体视行WhitneyU检验;两组间性别分布比较,视功能调查等计数资料行Х^2检验。结果术后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双眼裸眼远视力MV1组0.09±0.09,MV2组0.11±0.08(t=1.62,P=0.264,LogMAR),中距离视力MV1组0.27±0.25,MV2组0.30±0.22(t=0.23,P=0.876,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眼裸眼近视力MV1组0.06±0.06,MV2组0.02±0.07(t=2.38,P=0.021,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立体视锐度检查MV1组优于MV2组(Z=1.29,P=0.031),满意度调查显示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的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0,P=0.756),MV2组中有2例述光线昏暗时行走楼梯有一定障碍,MV1组中有3例视近时依赖低度数老光镜,脱镜率低于90%,MV2组1例患者在中距离电脑使用及桌牌游戏时戴低度数近视镜。结论对于不同患者,两种近附加度数范围对提高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脱镜率、满意度以及全程视力改善有相似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植入 眼内 视觉 单眼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用户多维感知的3D图像体验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天阳 杨丽锦 张鑫鹏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2-793,共12页
目的符合用户视觉特性的3维图像体验质量评价方法有助于准确、客观地体现用户观看3D图像或视频时的视觉感知体验,从而给优化3维内容提供一定的思路。现有的评价方法仅从图像失真、深度感知和视觉舒适度中的一个维度或两个维度出发对立... 目的符合用户视觉特性的3维图像体验质量评价方法有助于准确、客观地体现用户观看3D图像或视频时的视觉感知体验,从而给优化3维内容提供一定的思路。现有的评价方法仅从图像失真、深度感知和视觉舒适度中的一个维度或两个维度出发对立体图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价3D图像的视觉感知体验,提出了一种用户多维感知的3D图像体验质量评价算法。方法首先对左右图像的差异图像和融合图像提取自然场景统计参数表示失真特征;然后对深度图像提取敏感区域,对敏感区域绘制失真前后深度变换直方图,统计深度变化情况以及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关键点匹配算法计算匹配点数目,两者共同表示深度感知特征;接下来对视觉显著区域提取视差均值、幅值表示舒适度特征;最后综合考虑图像失真、深度感知和视觉舒适度3个维度特征,将3个维度特征归一化后联合成体验质量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训练评价模型,并得到最终的体验质量得分。结果在LIVE和Waterloo IVC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人们的主观感知的相关性达到了0. 942和0. 858。结论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立体图像的特性,评价结果优于比较的几种经典算法,所构建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户的主观体验有更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失真 深度感 视觉疲劳 用户体验
原文传递
人工耳蜗电极植入部位对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理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亓贝尔 刘博 +4 位作者 刘莎 刘海红 董瑞娟 张宁 龚树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电极覆盖耳蜗基膜范围对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识别能力,特别是声调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人工耳蜗调试软件通过开启(关闭)不同电极通道设置7种测试条件,以模拟人工耳蜗电极覆盖耳蜗基膜范围的不同...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电极覆盖耳蜗基膜范围对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识别能力,特别是声调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人工耳蜗调试软件通过开启(关闭)不同电极通道设置7种测试条件,以模拟人工耳蜗电极覆盖耳蜗基膜范围的不同状态。并对各测试条件下人工耳蜗使用者元音、辅音、声调识别能力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测试条件下元音识别平均得分56%~91%(P〈0.05);辅音识别平均得分72%~85%(P〈0.05);声调识别平均得分68%~81%(P〉0.05)。但随着人工耳蜗电极覆盖基底膜范围的扩大,人工耳蜗使用者元音、辅音成绩呈现显著性改善,声调识别成绩亦有所提高。结论:增加人工耳蜗电极覆盖基膜的范围、积极利用耳蜗各个区域有利于改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而对提高人工耳蜗使用者言语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植入部位 声调识别 汉语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立体显示图像深度调整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振平 程成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350,共7页
基于双目视差的立体显示系统中,不恰当的图像景深分布是引起视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一种新颖的立体深度调整方法以提高立体显示观看视觉舒适度。该方法以原始立体图像作为输入,应用图像谱残差提取的方法获得立体图像的视觉显著性,结... 基于双目视差的立体显示系统中,不恰当的图像景深分布是引起视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一种新颖的立体深度调整方法以提高立体显示观看视觉舒适度。该方法以原始立体图像作为输入,应用图像谱残差提取的方法获得立体图像的视觉显著性,结合特定的观看条件建立视疲劳指标模型,获取特定图像在特定观看条件下的最佳零视差平面(ZDP)。根据最佳ZDP对原始输入左右视图进行视差调整,从而获得视疲劳指标最小的立体图像。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对立体显示视觉舒适度的提升效果,设计并完成了相应的视觉感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立体显示观看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光学 立体显示 深度调整 视觉显著性 视觉舒适度 视觉感知
原文传递
双眼植入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伟蓉 孟倩丽 +1 位作者 叶海昀 刘奕志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双眼分别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术后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将年龄相关性自内障患者分为MIOL组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每组各15例(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双眼分别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术后的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将年龄相关性自内障患者分为MIOL组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每组各15例(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MIOL组为主导眼植入ReZoomNXG1IOL(即NXG1组),对侧眼植入TecnisZM900IOL(即ZM900组);SIOL组为同期双眼植入SensarAR40eIOL(即AR40e组)。观察患者术后波前像差、CS、眩光敏感度(GS)及近立体视锐度。两组中波前像差和近立体视锐度比较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S和GS比较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发现,ReZoomNXG1IOL眼、TecnisZM900IOL眼的球差明显低于SensarAR40eIOL眼的球差(F=11.734;P=0.001,0.000),三者之间的总体像差和高阶像差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4,0.173;P=0.493,0.842)。ReZoomNXG1IOI,眼、TecnisZM900IOL眼和SensarAR40eIOL眼在各视角的cs及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F=0.959,0.978,2.779,0.590,0.485,0.175;P=0.398,0.388,0.079,0.564,0.625,0.847;GS:F:0.117,0.479,0.806,1.235,0.531,1.144;P=0.902,0.627,0.458,0.309,0.597,0.383)。MIOL组患者术后近立体视锐度可达45.6弧秒,与SI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3;P=0.010,0.014)。结论双眼联合植入折射型与衍射型IO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人工 像差 对比敏感度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