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垫矫治器应用不同弓丝制作舌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68-70,共3页
目的:对比上颌垫矫治器采用3种不同弓丝制作双曲舌簧矫治乳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口腔科就诊的乳前牙反的病例60例,分为3组,各20例。分别应用直径为0.016"澳丝、0.018"澳丝、0.5mm不锈钢丝弯治双曲舌簧制作矫治... 目的:对比上颌垫矫治器采用3种不同弓丝制作双曲舌簧矫治乳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口腔科就诊的乳前牙反的病例60例,分为3组,各20例。分别应用直径为0.016"澳丝、0.018"澳丝、0.5mm不锈钢丝弯治双曲舌簧制作矫治器,比较3组病例矫治完成时间及矫治器在加力后的固位情况。结果:矫治完成时间为0.018"澳丝组矫治最短,其次为0.016"澳丝组,0.5mm不锈钢丝组最长。0.018"澳丝组矫治器最易出现弹起现象。结论:应用0.018"澳丝制作双曲舌簧矫治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前牙反[牙合] 双曲舌簧 错[牙合]畸形 [牙合]垫矫治器
下载PDF
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海燕 李雁 陈金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FR-Ⅲ)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乳牙期安氏Ⅲ类错颌患儿,随机分为FR-Ⅲ组与MRC组,各28例。FR-Ⅲ组应用FR-Ⅲ功能矫形器,MRC组应用I3系列矫形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比较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FR-Ⅲ)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乳牙期安氏Ⅲ类错颌患儿,随机分为FR-Ⅲ组与MRC组,各28例。FR-Ⅲ组应用FR-Ⅲ功能矫形器,MRC组应用I3系列矫形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底-上牙槽座角(∠SNA)、颅底-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NB连线之下交角(∠L1-NB)。结果治疗前,FR-Ⅲ组∠SNA(78.31±1.72)°、∠SNB(79.64±1.73)°、∠ANB(-2.00±0.87)°、∠U1-SN(104.07±1.07)°、∠L1-NB(23.71±1.06)°;MRC组∠SNA(78.08±0.98)°、∠SNB(79.71±0.99)°、∠ANB(-1.85±0.66)°、∠U1-SN(103.78±1.62)°、∠L1-NB(24.35±1.54)°。治疗后,FR-Ⅲ组∠SNA(79.54±1.39)°、∠SNB(78.28±1.38)°、∠ANB(1.21±0.80)°、∠U1-SN(105.14±1.41)°、∠L1-NB(22.64±1.22)°;MRC组∠SNA(78.12.±1.35)°、∠SNB(78.85±1.16)°、∠ANB(-0.64±0.84)°、∠U1-SN(104.85±1.70)°、∠L1-NB(22.14±1.83)°。治疗后,两组患儿∠SNB、∠ANB、∠U1-SN、∠L1-NB均优于本组治疗前,FR-Ⅲ组∠SNA大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组∠SN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Ⅲ组平均疗程(6.8±0.5)个月短于MRC组的(7.9±0.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和FR-Ⅲ矫治器都有临床效果,能够解除临床反颌,舒适度方面FR-Ⅲ不如MRC,但唇挡和颊屏能够拉开唇颊肌肉,更好促进上颌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MRC 安氏Ⅲ类错颌 FR-Ⅲ 功能性矫治器
下载PDF
乳前牙发育正常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研究
3
作者 宋晓丽 邱芬芳 +1 位作者 孟姗 崇阳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3~6岁儿童乳前牙发育正常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岁儿童,最终纳入17 656张曲面断层片,记录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情况,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乳前牙... 目的:探讨3~6岁儿童乳前牙发育正常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岁儿童,最终纳入17 656张曲面断层片,记录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情况,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乳前牙发育正常继承恒牙发育异常总发生率为5.75%,男性多于女性(P=0.000<0.01)。继承恒牙异常类型有:多生牙、恒牙先天缺失和牙瘤,其中继承恒牙多生牙最常见,发生率为4.89%,男性多于女性(P=0.000<0.01)。多生牙1个者占76.13%,2个者占23.52%,发生于上颌中线区最多,占98.73%。继承恒前牙先天缺失157例,发生率为0.89%,先天缺失1个者占63.69%,先天缺失2个者占34.39%,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0.05),左右侧之间无差异(P=0.175﹥0.05),上颌缺失多于下颌(P=0.001<0.05),单侧缺失多于双侧(P=0.000<0.01),先天缺失最常发生于上颌尖牙占41.70%、下颌侧切牙占18.83%、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各占18.39%。继承恒牙并发牙瘤6例,发生率为0.03%。结论:乳前牙发育正常继承恒牙发育异常发生率为5.75%,继承恒牙有3种发育异常,可以导致未来恒牙列的异常,曲面断层片技术筛查继承恒牙和牙列的异常,早期发现和诊断,以便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多生牙 恒牙先天缺牙 牙瘤 曲面断层片
下载PDF
3~6岁儿童乳前牙发育异常的研究
4
作者 邱芬芳 孟姗 +1 位作者 吴泽启 汪海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3~6岁儿童乳前牙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岁儿童,最终纳入9432张曲面断层片,记录乳前牙和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情况,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乳前牙发育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 目的:探讨3~6岁儿童乳前牙发育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3~6岁儿童,最终纳入9432张曲面断层片,记录乳前牙和继承恒牙发育异常的情况,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乳前牙发育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乳前牙先天缺失最常见,发生率为2.1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侧缺失多于双侧(P=0.000),下颌缺失多于上颌(P=0.000),右侧缺失多于左侧(P=0.000),乳前牙先天缺失其继承恒牙有4种情况(缺失70.85%,正常25.83%,融合牙1.85%和额外牙1.48%)。乳前牙融合牙的发生率为1.8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单侧融合多于双侧(P=0.000),下颌融合多于上颌(P=0.000),右侧融合多于左侧(P=0.012),乳前牙融合牙其继承恒牙有3种情况(缺失52.33%,正常43.52%和融合牙4.15%)。乳前牙额外牙的发生率为0.13%,其继承恒牙有2种情况(额外牙33.33%,无额外牙66.67%)。乳前牙畸形舌尖的发生率为0.42‰,乳前牙双根的发生率为0.21‰,乳前牙阻生牙的发生率为0.11‰。结论:乳前牙发育异常发生率3.90%,乳前牙发育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牙和乳牙列,甚至可能并发恒牙和恒牙列异常。对乳前牙发育异常的患儿,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继承恒牙的情况,早期发现和诊断恒牙异常,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牙齿发育异常 融合牙 先天缺牙 额外牙
下载PDF
乳牙列前牙反两种矫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汤腊梅 邹敏 张铁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Frank Ⅲ功能调节器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列反的疗效,总结出两种结果的共性与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2004~2007年接诊乳牙列前牙反病例13例,随机分为功能矫治组和矫形矫治组,前者6例,后者7例。前者应用Fran... 目的:通过对比Frank Ⅲ功能调节器和前方牵引矫治乳牙列反的疗效,总结出两种结果的共性与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科2004~2007年接诊乳牙列前牙反病例13例,随机分为功能矫治组和矫形矫治组,前者6例,后者7例。前者应用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治疗,后者采用口内全包埋式活动矫治器配合成品前方牵引器矫治,以X线头影测量数值评价疗效。结果:矫治结束后,矫形矫治组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功能矫治组无统计学意义;矫治结束一年后,功能矫治组上颌骨向前生长明显优于矫形矫治组(P<0.05);两组对下颌骨的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两组上前牙角度明显唇倾(P<0.001),矫治结束一年后继续唇向倾斜(P<0.05),增大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矫治后下前牙角度在矫形矫治组无明显舌倾,功能矫治组下前牙明显舌倾(P<0.05),矫治结束一年后两组下前牙自主唇倾,去代偿,功能矫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牙列反应尽早得到矫治,无论采取矫形力矫治或功能性矫治方法。功能调节器矫治主要以前牙唇倾度改变为主,随着前牙反的解除,上颌骨被诱导产生矢状向自主生长,对颌骨产生有利的影响。矫形力矫治以上颌骨前移、上前牙唇倾改变为主,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前牙反 前方牵引 FRANKL Ⅲ功能调节器
下载PDF
头位对乳牙期儿童牙弓两侧肌肉压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阮文华 苏吉梅 +2 位作者 郭琦 谷志远 陆源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334-336,共3页
目的 探讨头位变化对乳牙期儿童牙弓两侧肌肉压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乳牙期牙弓两侧肌肉压力微机测量系统测定 30名乳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在自然头位 (NHP)、眶耳平面头位 (FHP)下口腔分别处于静息状态、吞咽状态时牙弓两侧的... 目的 探讨头位变化对乳牙期儿童牙弓两侧肌肉压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乳牙期牙弓两侧肌肉压力微机测量系统测定 30名乳牙期正常牙合儿童在自然头位 (NHP)、眶耳平面头位 (FHP)下口腔分别处于静息状态、吞咽状态时牙弓两侧的肌肉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头位下 ,静息状态时 ,牙弓两侧的肌肉压力为 0~ 1.4 7g/cm2 ,吞咽状态时的肌肉压力为 9.6 0~ 2 0 .13g/cm2 。头位从FHP后仰到NHP时 ,上下切牙唇侧的肌肉压力缓慢升高 ,上颌后牙颊侧、下颌切牙及下颌后牙舌侧的肌肉压力缓慢下降。结论 头位变化可以引起牙弓两侧肌肉压力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he 压力传感器 口周力 自然头位
下载PDF
乳牙期骨性Ⅱ类与Ⅲ类错颅底形态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龚爱秀 李静 胡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研究乳牙期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乳牙期骨性Ⅱ类及Ⅲ类错畸形患儿各20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种骨面型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乳牙期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乳牙期骨性Ⅱ类及Ⅲ类错畸形患儿各20例,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两种骨面型患者颅底形态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骨性Ⅱ、Ⅲ类错牙合患者全颅底长及后颅底倾角减小且有显著差异,后颅底长、前颅底长及颅底角减小,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SNA角与前颅底长(S-N)、后颅底长(S-Ba)及全颅底长(N-Ba)呈显著正相关;SNB与侧颅底长(S-Ar,N-Ar)、全颅底长(N-Ba)及颅底角(NSAr,NSBa)呈显著负相关,与后颅底倾角(SBa-FH)显著正相关。结论:乳牙期不同类型错畸形与颅底形态有关,后颅底对颅面形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颅底形态 错[牙合]畸形
原文传递
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元输 韩剑丽 +2 位作者 刘进 郭鑫 何燕 《广东牙病防治》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早期阻断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乳牙期前牙反患者46例,平均年龄(4.2±0.6)岁,采用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高咬合进行早期阻断矫治。配对t检验比较头颅定位侧位... 目的探讨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早期阻断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乳牙期前牙反患者46例,平均年龄(4.2±0.6)岁,采用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高咬合进行早期阻断矫治。配对t检验比较头颅定位侧位片的牙、颌、面测量值在矫治前后的差异。结果矫治后所有患者乳前牙反解除。与矫治前相比,上中切牙角(UA-SN)增加11.57°(P<0.001),上牙弓长度(is-ms)增加2.26 mm(P<0.01);下中切牙角(LA-MP)减小4.38°(P<0.01),下牙弓长度(ii-mi)减少1.04 mm(P<0.01)。ANB增大1.44°。结论 2×4矫治器配合下后牙面树脂垫是早期阻断矫治乳前牙反的有效方法,患儿易于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合] 乳前牙反牙[合] 2×4矫治器
下载PDF
玻璃离子或树脂垫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小如 李旭艳 +1 位作者 庄福涛 彭静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或树脂垫与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在治疗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时的效果。方法选取10位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前牙反的医师,设计21个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问卷打分,以评价这两种方法的效果...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或树脂垫与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在治疗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早期前牙反时的效果。方法选取10位能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前牙反的医师,设计21个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问卷打分,以评价这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玻璃离子或树脂垫与传统垫舌簧矫治器在21项比较内容中,在矫治疗程问卷评分分别为3.90±1.88和3.80±2.1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口腔印模制取、矫治器制作简单性、综合评价等其余20项评价指标,两种治疗方法的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乳牙期及混合牙列早期的前牙反时,玻璃离子或树脂垫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垫舌簧矫治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离子或树脂垫 垫舌簧矫治器 乳牙期 混合牙列前期 前牙反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乳牙骨性Ⅲ类错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佳羽 邓利琴 +2 位作者 姜杰 王洪涛 邓细河 《广东牙病防治》 2007年第9期406-40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30...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牙合]。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mm。结论在乳牙骨性反[牙合]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牙合],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FRⅢ矫治器 骨性反[牙合] 乳牙[牙合]
下载PDF
应用Demirjian法测量乳牙列期儿童的牙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敏 陈香 +1 位作者 陈婷婷 张强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乳牙列期儿童在4~6岁期间恒牙胚生长发育规律,探索Demirjian法在该群体牙龄研究的适用性。方法在深圳市幼儿园小班随机抽取4岁左右汉族儿童75名(男童40名,女童35名),连续三年定期拍摄的全颌曲面断层X光片进行牙齿生长发育观察,... 目的观察乳牙列期儿童在4~6岁期间恒牙胚生长发育规律,探索Demirjian法在该群体牙龄研究的适用性。方法在深圳市幼儿园小班随机抽取4岁左右汉族儿童75名(男童40名,女童35名),连续三年定期拍摄的全颌曲面断层X光片进行牙齿生长发育观察,并采用Demirjian法进行牙龄研究。结果在4~6岁乳牙列期儿童第二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处于牙冠发育阶段,第一磨牙、尖牙、侧切牙、中切牙处于牙根发育阶段。同龄女童的牙齿发育阶段显著领先于男童。除3.5~4.5岁组男童及4.5~5.5岁组女童的牙龄估计值与实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提示Demirjian法评估值与实际年龄有差异(P<0.05)。结论 Demirjian法不能直接用于4~6岁乳牙列期儿童牙龄评估,后期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探讨该年龄段儿童的牙龄评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牙龄 DEMIRJIAN法
原文传递
深圳地区儿童乳牙列期牙模型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萍 张强 +2 位作者 陈香 程敏 陈婷婷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74-276,30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4~6岁乳牙期中国南方汉族儿童牙模型的纵向资料测量,研究其牙弓宽度及长度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在深圳市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岁乳牙期汉族儿童75名,连续3年定期追踪,收集其模型,最终合格者16名(男孩10名,女孩6名),...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4~6岁乳牙期中国南方汉族儿童牙模型的纵向资料测量,研究其牙弓宽度及长度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在深圳市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岁乳牙期汉族儿童75名,连续3年定期追踪,收集其模型,最终合格者16名(男孩10名,女孩6名),获得模型48副,进行牙弓宽度和长度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从4岁到6岁,男孩上颌乳尖牙间牙列宽度(arch width of C,AWC)增长0.15 cm,下颌增长0.13 cm,女孩上颌增长0.09 cm,下颌增长0.12 cm,男孩上颌第二乳磨牙间牙列宽度(arch width of E,AWE)增长0.15 cm,女孩上颌增长0.08 cm,下颌增长0.14 cm;女孩前牙间牙弓长度(arch length of C,ALC)上颌减小0.07 cm,下颌减小0.08 cm,男孩上颌全牙列牙弓长度(arch length of E,ALE)减小0.14cm,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下颌AWE,上下颌ALC,下颌ALE及女孩AL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4岁到6岁的生长变化中,乳牙列牙弓的宽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宽,长度随年龄的增长有缩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纵向研究 模型测量 生长发育 深圳 汉族
下载PDF
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分析前牙反乳牙列
13
作者 刘艳 石四箴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牙列模型测量方法——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法,采用此方法测量分析前牙反(?)乳牙列的特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电子游标卡尺和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20副前牙反(?)乳牙列模型,比较两种方...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牙列模型测量方法——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法,采用此方法测量分析前牙反(?)乳牙列的特征,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电子游标卡尺和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测量20副前牙反(?)乳牙列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各项测量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电子游标卡尺与Digora数字影像系统各项测量值之比相对稳定,两者存在高度相关关系(P值均<0.01);前牙反(?)的乳牙列上颌牙弓长度、宽度、周长均大于下颌(P值均<0.05);男女之间比较,除上颌乳磨牙区牙弓宽度、周长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外 (P值均<0.05),其余测定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Digora数字影像系统是测量牙列模型的一种崭新、快捷的方法,前牙反(?) 对乳牙列的影响应该受到口腔医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 乳牙列 数字影像系统 模型测量
下载PDF
正常乳牙列生理间隙变化的纵向研究
14
作者 轩昆 蔡伟英 +4 位作者 刘勇 杨富生 文玲英 樊淑梅 杨少敏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乳牙列的生理间隙在3 ~5 岁发育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形成原因和生理意义。方法:采用逐年取研究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追踪观察44 例正常乳牙列儿童在3 ~5 岁期间的牙列发育状况。并对研究模型生理间隙测量和记录... 目的:探讨正常乳牙列的生理间隙在3 ~5 岁发育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形成原因和生理意义。方法:采用逐年取研究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追踪观察44 例正常乳牙列儿童在3 ~5 岁期间的牙列发育状况。并对研究模型生理间隙测量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 ~5 岁的发育阶段内,灵长类间隙的发生率略有升高;前牙的发育间隙发生率显著升高,而后牙的发育间隙发生率却显著降低。另外上牙列的灵长类间隙量略有增加,下牙列的灵长类间隙量略有减少,前牙的各发育间隙量有显著增加趋势,后牙的各发育间隙量有显著减少趋势。而各生理间隙在此期间内纵向发育变化有9 种类型,但各间隙的主要显著发育类型不尽一致。结论:儿童乳牙列时期生理间隙的主要变化是一个联系广泛、多因素合力作用的过程,其变化对恒牙列的形成及正中牙合位的建立有一定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间隙变化 乳牙列 纵向研究
下载PDF
儿童乳牙列完全反正畸治疗的投影测量分析
15
作者 裘军 陈亚萍 +1 位作者 俞高龙 林珠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观察乳牙列完全反患儿早期进行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活动矫治器配合扩弓簧和单个双曲簧或联合双曲簧扩大患儿上颌牙弓宽度。结果:38例患儿建立了合适的咬关系,改善了面容。结论:乳牙列反矫正效果好,在阻止儿童的上、下颌... 目的:观察乳牙列完全反患儿早期进行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活动矫治器配合扩弓簧和单个双曲簧或联合双曲簧扩大患儿上颌牙弓宽度。结果:38例患儿建立了合适的咬关系,改善了面容。结论:乳牙列反矫正效果好,在阻止儿童的上、下颌骨不正常发育中作用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反[牙合] 正畸 双曲簧 扩弓簧
下载PDF
安氏Ⅲ类乳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16
作者 朱鲲 王娟 牛树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安氏Ⅲ类乳牙牙合与正常乳牙牙合的异同,为临床研究乳牙安氏Ⅲ类牙合病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乳牙牙合安氏Ⅲ类儿童29例,对照组组选取安氏I类正常牙合患儿30例,分别对两组的矢状面型、垂直骨面型、牙槽骨高度、软组织形态进行... 目的:比较安氏Ⅲ类乳牙牙合与正常乳牙牙合的异同,为临床研究乳牙安氏Ⅲ类牙合病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乳牙牙合安氏Ⅲ类儿童29例,对照组组选取安氏I类正常牙合患儿30例,分别对两组的矢状面型、垂直骨面型、牙槽骨高度、软组织形态进行测量。结果:两组儿童除了在垂直骨面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三个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矢状方向上:ANB(患者组-1.6±2.30,正常组2.5±2.41),面突角(患者组-0.77±3.72,正常组7.5±4.47),Wits值(患者组-3.52±3.36,正常组-0.54±1.91),A至N垂直线(患者组-3.35±2.65,正常组0.59±2.71)。牙槽高度包括:U1到NA距离(患者组13.52±6.34,正常组8.46±3.23),IMPA(患者组80.04±5.40,正常组85.97±6.07),上下切牙角(患者组129.65±6.35,正常组127.43±6.34)。软组织测量项目包括软组织面突角(患者组3.44±2.60,正常组11.98±3.23),鼻面角(患者组23.79±4.25,正常组25.36±2.55),上唇至审美平面距(患者组-1.2±1.37,正常组1.26±1.10)。结论:安氏Ⅲ类患儿与正常儿童的颅面生长发育趋势有显著不同,应该予以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牙合] 前牙反[牙合] 乳牙[牙合]
下载PDF
前牙反乳牙列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祝玲 石四箴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 :分析乳前牙反对牙列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 2 6名 3~ 5岁前牙反之乳牙列进行测量 ,对其牙列宽度、长度、高度的均值及末端平面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各项牙列宽度、长度均为上颌大于下颌 ;除下颌牙列宽度为男性大于女性外 ,... 目的 :分析乳前牙反对牙列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 2 6名 3~ 5岁前牙反之乳牙列进行测量 ,对其牙列宽度、长度、高度的均值及末端平面的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各项牙列宽度、长度均为上颌大于下颌 ;除下颌牙列宽度为男性大于女性外 ,其余各项男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末端平面双侧性多于混合性。其中双侧近中型占 80 77% ,双侧垂直型为 7 6 9% ,未见远中型。混合性均为近中型 +垂直型 ,为 11 5 4%。结论 :乳前牙反对上、下颌牙列均有影响 ,根据其末端平面的表现 ,推测有相当一部分乳前牙反患者恒牙期将发展成Ⅲ 类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列 测量分析 前牙反HE 锗He
下载PDF
乳牙反(牙合)矫正后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艳霞 朱红 王丽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追踪乳牙反(牙合)治疗后复发情况,研究影响复发的显著因子及影响模式.方法 统计109例乳牙反(牙合)患者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复发率;回顾性研究分组比较各项复发潜在影响因素并探寻显著影响因子.结果 1.样本乳牙反(牙合)替牙... 目的 追踪乳牙反(牙合)治疗后复发情况,研究影响复发的显著因子及影响模式.方法 统计109例乳牙反(牙合)患者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复发率;回顾性研究分组比较各项复发潜在影响因素并探寻显著影响因子.结果 1.样本乳牙反(牙合)替牙期复发率为46.8%.2.影响复发的各潜在因素中,骨性反(牙合)(ANB角负值)、后牙反(牙合)百分比、乳牙滞留存在率、喂养方式构成比、不良习惯阳性率等两组存明显差异.3.二项逻辑回归分析提示喂养方式及有否乳牙滞留与反(牙合)复发关系最密切.结论 1.乳牙反(牙合)矫正后复发率较高,对其治疗的长期性应提高重视.2.复发的影响模式可能倾向于各因素叠加后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反(牙合) 复发率 显著影响因子 影响模式
原文传递
北京2-6岁儿童常见错患病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静 葛立宏 秦满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 研究近两年北京儿童错牙合的患病情况及特点 ,同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的错牙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 2 0 0 0年北京地区的 2 2 4 5名 2 .5~ 6 .5岁儿童进行错牙合情况的调查 ,统计其反牙合、开牙合和牙列拥挤的患病率 ,使用SA... 目的 研究近两年北京儿童错牙合的患病情况及特点 ,同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的错牙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 2 0 0 0年北京地区的 2 2 4 5名 2 .5~ 6 .5岁儿童进行错牙合情况的调查 ,统计其反牙合、开牙合和牙列拥挤的患病率 ,使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错牙合的患病率以反牙合为最高 ,其次是牙列拥挤 ,开牙合患病率最低 ;所调查的儿童错牙合总患病率 ,乳牙列为 9.74 % ,混合牙列为 11.17% ;反牙合的类型以前牙反牙合的患病率最高 ,郊区高于市区。结论 各种错牙合中反牙合的患病率最高 ,前牙区反牙合最常见 ,郊区高于市区 ;所调查的其他各种错牙合患病率 ,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儿童 乳牙列 混合牙列早期 错HE
下载PDF
儿童与青少年期咀嚼肌功能发育的肌电图研究(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凌 石广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运用肌电图技术,探索作为咀嚼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咀嚼肌群功能的生长发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功能运动中,年轻恒牙(牙合)青少年较乳牙(牙合)儿童咀嚼肌肌电电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但咀嚼肌功能储备却没有显著的增... 本研究旨在运用肌电图技术,探索作为咀嚼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咀嚼肌群功能的生长发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功能运动中,年轻恒牙(牙合)青少年较乳牙(牙合)儿童咀嚼肌肌电电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但咀嚼肌功能储备却没有显著的增长,说明此阶段的咀嚼肌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的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为儿童咬合诱导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He 咀嚼肌 肌电图 儿童 肌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