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被引量:25
1
作者 倪桂臣 吴玉筠 朱逞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儿童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可行性。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的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儿 12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6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 目的 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儿童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可行性。方法 将在我院住院的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患儿 12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6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0 5~ 0 .10IU/ (kg·h) ,观察血糖、β 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 结果  ( 1)两组患儿的血糖在使用胰岛素泵和静脉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两组血糖治疗前后的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 2 )两组患儿的血 β 羟丁酸在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胰岛素泵治疗组患儿恢复正常的时间 [( 2 .0±0 .9)d]短于对照组 [( 6 .3± 1.8)d],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45 ,P <0 .0 1)。 ( 3)胰岛素泵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尿酮体转阴时间为 ( 6± 3)h ,对照组为 ( 12 8± 45 )h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6 .6 5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 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加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原文传递
带蒂肌筋膜瓣充填与包裹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安科 李万同 +3 位作者 孟庆延 刘松波 陈伟 唐维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 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形态软骨方法,为肌筋膜瓣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喉软骨支架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方法制备喉支架形态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oly(3-hy... 目的 探讨带蒂肌筋膜组织瓣构建组织工程喉支架形态软骨方法,为肌筋膜瓣复合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重建喉软骨支架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浇铸、模压成形和颗粒滤沥方法制备喉支架形态聚羟基丁酸酯与聚羟基己酸酯共聚物[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HBHH]生物材料塑形物,接种软骨细胞形成细胞-PHBHH复合物,体外共同培养1周后用于体内植入.12只新西兰白兔,以其脊背部一侧骶棘肌及其筋膜制备肌筋膜组织瓣,采用筋膜衬里方法充填与包裹软骨细胞-PHBHH喉支架形态复合物(实验组9只),原位植入.设空白对照组(3只).分别于术后6、12和18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化软骨成形与再生情况.结果 制备的PHBHH多孔生物材料塑形物呈中空半面喇叭状,形似喉支架形态,乙醇静态容积测定孔隙率>90%.筋膜衬里的带蒂肌筋膜组织瓣血运丰富,可有效充填与包裹喉支架形态塑形物.不同时间点均获取大体形态维持良好的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均证实体内植入6周即可形成软骨组织,12周及18周软骨组织进一步成熟.单纯PHBHH喉支架作为对照组体内植入未检测到软骨组织.结论 带蒂肌筋膜组织瓣可保障血运,采用筋膜衬里的肌筋膜组织瓣充填与包裹方法可构建喉支架形态组织工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喉软骨 外科皮瓣 乙酸类 3-羟基丁酸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亲和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兴 张永红 +2 位作者 李二峰 王增荣 赵良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895-1900,共6页
背景: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单独高分子材料或生物性材料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无法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目的:评价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细胞亲和性。方法:以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按质量分数... 背景: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单独高分子材料或生物性材料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无法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目的:评价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细胞亲和性。方法:以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作为主体材料,按质量分数复合不同比例(2%,4%,6%,8%,10%)的胶原,采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组织工程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内部结构及孔径大小,液体位移法测定材料孔隙率。将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支架、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支架分别与兔软骨细胞复合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复合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孔径大小200μm左右,孔隙率为(85±2)%,细胞亲水性随加入胶原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支架比较,不同比例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支架可明显促进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证实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胶原复合支架具备更好的细胞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聚合物(PHBHOx) 胶原 软骨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T2基因突变致3-酮硫解酶缺乏症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莉 朱岷 +2 位作者 毛会英 朱丹丹 熊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在非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病例中寻找3-酮硫解酶(3-ketothiolase,3KT)(以下简称T2)基因异常情况,进一步为3KT缺乏症(3-ketothiolase deficiency,3KTD)的诊断提供依据,揭示T2在异亮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基因突变导致该疾病的... 目的:在非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病例中寻找3-酮硫解酶(3-ketothiolase,3KT)(以下简称T2)基因异常情况,进一步为3KT缺乏症(3-ketothiolase deficiency,3KTD)的诊断提供依据,揭示T2在异亮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基因突变导致该疾病的潜在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家属外周血,同时采集5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为正常对照,提取外周血DNA,用PCR法扩增T2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外显子5第46位C突变为T,该突变导致T2蛋白第127位氨基酸由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先证者父母、哥哥及正常对照组该位点均未见突变;先证者外显子1、内含子5、内含子8发现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论:T2基因外显子5 A127V,可能是3KTD的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酮硫解酶 非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异亮氨酸代谢 3-羟基丁酸 T2基因
下载PDF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酯负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俊标 何志旭 +6 位作者 叶川 王永 王梅 刘琴 杨龙 李靖 马敏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057-3064,共8页
背景: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酯(P3HB4HB)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验证P3HB4HB支架材料与人骨髓... 背景: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酯(P3HB4HB)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黏附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验证P3HB4HB支架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1)将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P3HB4HB三维支架上使用成骨诱导液培养5 d,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2)将第5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P3HB4HB支架上体外使用成骨诱导液培养为实验组,不使用成骨诱导液培养为对照组,两组培养14 d后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植入后16周时取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Vonkossa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植入物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1)吖啶橙荧光染色显示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生长良好;(2)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P3HB4HB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产生丰富的细胞外基质;(3)植入16周时大体观形成骨样组织,Vonkossa染色、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见较多成骨细胞,有典型的骨陷窝出现,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4)研究表明P3HB4HB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3-羟基丁酸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酯 异位成骨 组织工程支架 种子细胞 体内实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弢 何志旭 +5 位作者 叶川 刘杰麟 马敏先 孙博 王梅 杨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0-1925,共6页
背景: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免疫排斥反应低、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的优点。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背景: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聚羟基脂肪酸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免疫排斥反应低、生物相容性好和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的优点。目的:观察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作为实验组,培养板单纯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计算1,2,4 h两组贴壁细胞的数量,得出细胞贴壁率。MTT比色法观察2,4,6,8 d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法,检测3,6,9,12 d两组细胞内的DNA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上5 d后,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培养1 h时,实验组的细胞贴壁率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段两组之间细胞贴壁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点间的细胞增殖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各时间点细胞内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扫描电镜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上生长良好,形态呈梭形,细胞间连接紧密,分泌较多细胞基质。证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膜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性 聚羟基丁酸 戊酸酯共聚物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细胞贴壁率 细胞增殖 体外 DNA含量 高分子 材料活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反应器对3-羟基丁酸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1 位作者 贾艳宗 杨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为了确定3 羟基丁醛液相氧化制备3 羟基丁酸工艺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结构形式,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考察了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对3 羟基丁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器结构,为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采用内外管的高度比... 为了确定3 羟基丁醛液相氧化制备3 羟基丁酸工艺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结构形式,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考察了反应器的类型和结构对3 羟基丁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器结构,为反应器的放大提供了实验依据.采用内外管的高度比为0. 4∶1,内外管的管径比为1∶2的环流反应器可增强传质,加快反应过程,与釜式反应器相比,可将反应时间从30h缩短到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 3-羟基丁醛 3-羟基丁酸 液相氧化 结构特征
下载PDF
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
8
作者 黄莹 张娟 +4 位作者 窦勇 原雪峰 翟胜利 曲木 周文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13,共7页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反应中心造成胁迫损伤,细胞PSⅡ光化学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能转化效率(Yi...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光化学活性与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3-羟基丁酸对雨生红球藻PSⅡ光反应中心造成胁迫损伤,细胞PSⅡ光化学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有效光能转化效率(Yield)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fer rate,ETR)的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其中0.02、0.10μg/L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3-羟基丁酸造成雨生红球藻叶绿素a含量波动变化并最终下降至较低水平;3-羟基丁酸能够促进雨生红球藻合成并积累虾青素,其中0.01μg/L浓度的促进作用最强,虾青素最高产量为7.57 mg/L;3-羟基丁酸影响了雨生红球藻自身资源在光合作用与抗逆合成之间的权衡分配。研究结果为使用3-羟基丁酸作为外源诱导物促进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 雨生红球藻 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 叶绿素A 虾青素
下载PDF
NBT自动分析法测定D-3羟丁酸
9
作者 牛庆慧 江月萍 +1 位作者 王光兰 赵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目的:建立简便和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D-3羟丁酸。方法在NAD和D-3羟丁酸脱氢酶存在下,用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作为显色剂测定血清中的D-3羟丁酸。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7.0mmol/L,平均回收率为98.7%,批内变异系数和... 目的:建立简便和灵敏的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D-3羟丁酸。方法在NAD和D-3羟丁酸脱氢酶存在下,用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作为显色剂测定血清中的D-3羟丁酸。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7.0mmol/L,平均回收率为98.7%,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与对照试剂盒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6),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150例健康人血清D-3羟丁酸含量为0.03~0.30mmol/L。结论 NBT自动分析法测定D-3羟丁酸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羟丁酸 血清 自动分析法 NBT
下载PDF
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的体外血管化
10
作者 肖威 任玮 +1 位作者 张永红 赵良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185-1190,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降解产物无毒性。目的:将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培养,观察支架骨层血管化效果。方法:运用...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降解产物无毒性。目的:将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复合培养,观察支架骨层血管化效果。方法:运用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具有骨层/骨与软骨界面层/软骨层3层结构的羟基丁酸-羟基辛酸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将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到一体化骨软骨支架骨层支架上,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活性,10 d后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内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一体化骨软骨支架外观具备明显的3层结构,各层之间连接紧密,骨层疏松多孔,各层支架孔隙均匀且相通,一体化支架孔隙率为78%。兔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分裂增殖良好,复合培养10 d后,细胞在骨层支架内呈立体生长,中间界面层内未发现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细胞黏附生长于骨层支架孔隙间,细胞依附支架的多孔结构生长,形成管腔样结构,但细胞并未长入中间界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体 骨软骨 一体化支架 组织工程 血管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表面响应曲面法优化微生物中聚β-羟基丁酸酯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小玲 张海洋 +2 位作者 张皓 蒋小龙 陈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9-422,共4页
利用表面响应曲面法(RSM)优化次氯酸钠/氯仿混合溶液提取微生物体内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过程,选取了次氯酸钠的百分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混合液中次氯酸钠与氯仿不同比例为因子,以PHB/MLSS为响应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 利用表面响应曲面法(RSM)优化次氯酸钠/氯仿混合溶液提取微生物体内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过程,选取了次氯酸钠的百分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混合液中次氯酸钠与氯仿不同比例为因子,以PHB/MLSS为响应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是NaClO为13%、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8h,NaClO∶CHCl3(V/V)为1.3。利用最佳操作条件,提取出来的产量可以提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聚Β-羟基丁酸酯 提取
下载PDF
(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世翔 郭阳辉 +2 位作者 王亚平 王相晶 向文胜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97-1999,共3页
研究了一条新的路线用于他汀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以廉价、易得的L-(-)-苹果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溴代和氰化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合成总收率为56.7%.所有中间体和... 研究了一条新的路线用于他汀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合成.以廉价、易得的L-(-)-苹果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还原、溴代和氰化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合成总收率为56.7%.所有中间体和最终产物均由ESI-MS,1HNMR和13CNMR光谱及比旋光度表征并与文献值比较.该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良好,产物容易分离纯化,是一条适合大规模制备(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的新合成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 L-(-)-苹果酸 (3S)-3 4-二羟基丁酸乙酯 (S)-4-溴-3-羟基丁酸乙酯 合成
下载PDF
化学合成3-羟基丁酸工艺条件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1 位作者 王加宁 贾艳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33-837,共5页
在自行研制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3-羟基丁醛、氧气为原料,液相氧化合成3-羟基丁酸。从提高该反应的收率出发,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和反应压力... 在自行研制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以3-羟基丁醛、氧气为原料,液相氧化合成3-羟基丁酸。从提高该反应的收率出发,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和反应压力;最佳条件:反应时间5 h,反应压力1 MPa,溶剂乙酸乙酯与原料3-羟基丁醛的质量比1/1,进气量0.3 L/min,反应温度60℃,催化剂用量为3-羟基丁醛质量的0.5%,在该反应条件下3-羟基丁酸的平均收率达8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 3-羟基丁醛 液相氧化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正交实验设计
下载PDF
PLA/PHBV共混3D打印线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孟茹 熊娜 +1 位作者 胡晶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共混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三维(3D)打印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PLA/PHBV质量比对PLA/PHBV共混物及3D打印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PHBV共混材料是...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共混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三维(3D)打印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PLA/PHBV质量比对PLA/PHBV共混物及3D打印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PHBV共混材料是完全不相容的体系,随着PHBV含量的增加,PLA/PHBV共混物以及3D打印制品的拉伸强度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均先上升后下降;注塑样品的拉伸强度最大可达43.31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5.37%;3D打印制品的拉伸强度最大可达49.16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7.41%;PLA/PHBV共混物以及3D打印制品淬断断面呈现典型的"海岛"分布,PHBV相均匀的分散在PLA基中;随着PHBV含量的增加,注塑样条的断面逐渐变得粗糙,打印制品层与层之间空隙减小,填充率上升,黏结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熔融共混 熔融沉积成型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共混材料3D打印线材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祖钰 任亚男 胡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3,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以及分别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DR)、柠檬酸三丁酯(TBC)的共混物PLA/PHBV/ADR和PLA/PHBV/TBC,通过注塑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标准测试样...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PLA/PHBV),以及分别添加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ADR)、柠檬酸三丁酯(TBC)的共混物PLA/PHBV/ADR和PLA/PHBV/TBC,通过注塑和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备了标准测试样条,研究了添加ADR和TBC后对PLA/PHBV共混材料及三维(3D)打印样品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BV结晶度均降低,加入ADR的注塑样品断裂伸长率最大提高到32%,加入TBC的注塑样品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到2.8%;加入ADR的3D打印制品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添加TBC的3D打印制品相容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无明显的颗粒相,拉伸强度在改性前后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扩链剂 增塑剂 三维打印
下载PDF
固定化卤醇脱卤酶的制备及催化合成ATS-5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国斌 翟良创 +2 位作者 汪斌 姚佳 周全法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研究了海藻酸钠固定化卤醇脱卤酶(HHDH)的制备条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5%,HHDH给酶量2.4×104U/m L,戊二醛浓度1.00%,氯化钙浓度1.5%和固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HHDH包埋率为52.1%,活力回收率为75.2%.固定化HHDH间... 研究了海藻酸钠固定化卤醇脱卤酶(HHDH)的制备条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5%,HHDH给酶量2.4×104U/m L,戊二醛浓度1.00%,氯化钙浓度1.5%和固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HHDH包埋率为52.1%,活力回收率为75.2%.固定化HHDH间歇催化合成(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ATS-5),经5批次反应后,相对活力为51.2%;固定化HHDH连续催化合成ATS-5,在10 d后底物转化率为90.6%,ATS-5精馏提纯收率为98.2%,纯度达到99.3%,光学纯度达到99.1%.固定化HHDH在4℃下储存80 d后无明显酶活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4-氰基-3-羟基丁酸乙酯 固定化 卤醇脱卤酶 催化稳定性
下载PDF
SYNTHESIS OF NOVEL BLOCK COPOLYMERS OF POLY(3-HYDROXYBUTYRIC ACID)WITH POLY(ETHYLENE GLYCOL)THROUGH ANIONIC POLYMERISATION
17
作者 Xin-tao Shuai Zbigniew Jedlinski +1 位作者 Qiang Luo Nozirow Farhod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Institute of Polymer Chemistry,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41-800 Zabrze, Poland Institute of Synthetic Fibre, Chinese Academy of Textile Sciences, Beijing 100025,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A novel kind of copolymer with ABA-type block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an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beta-butyrolactone (beta-BL) in the presence of a PEG-based dicarboxylates as macroinitiators which wer... A novel kind of copolymer with ABA-type block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an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beta-butyrolactone (beta-BL) in the presence of a PEG-based dicarboxylates as macroinitiators which were prepared by the esterification of aliphatic cyclic anhydrid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ligomers (M-n = 2000, 4000 and 6000) and conversion of potassium dicarboxylates. The resultant copolymers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H-1-NMR and G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3-hydroxybutyric acid)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乳酸及壳聚糖-聚(R)-3-羟基丁酸甲酯共混膜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弋潞 谭艳玲 梁秋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与聚乳酸或聚(R)-3-羟基丁酸甲酯共混膜。壳聚糖-聚乳酸(1∶1,w/w)和壳聚糖-聚(R)-3-羟基丁酸甲酯(1∶1,w/w)共混膜的抗拉强度为(25.39±1.63)和(23.49±0.43)MPa,吸水率为(32.65±2.41)%和(33.72±3... 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与聚乳酸或聚(R)-3-羟基丁酸甲酯共混膜。壳聚糖-聚乳酸(1∶1,w/w)和壳聚糖-聚(R)-3-羟基丁酸甲酯(1∶1,w/w)共混膜的抗拉强度为(25.39±1.63)和(23.49±0.43)MPa,吸水率为(32.65±2.41)%和(33.72±3.11)%。该壳聚糖-聚乳酸膜在人工组织液中浸泡45 d后,降解率为(32.26±0.56)%,提示其可诱导新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乳酸 聚(R)-3-羟基丁酸甲酯 共混膜
原文传递
高产聚-3-羟基丁酸重组大肠杆菌的筛选
19
作者 马宏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8-10,共3页
将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积累P(3HB)的工程菌进行优化筛选,获得6个较高产的菌株,PHB含量最高为69.1%。经丙酸驯化,虽然没有PHBV的积累,但PHB的量均有增加,最高可达71.13%。另外,抗生素对菌体生长及PHB积累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工程菌 聚-3-羟基丁酸 丙酸
下载PDF
β酮硫解酶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表型与ACAT1基因突变分析
20
作者 温鹏强 陈占玲 +6 位作者 王国兵 苏喆 张秀薇 唐根 崔冬 刘晓红 李成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β-酮硫解酶缺陷病患JDN床表型特点及致病基因ACAT1突变类型。方法收集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与生化代谢改变特点。提取1对同卵双胞胎先证者及其姐姐和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ACAT1基因... 目的探讨β-酮硫解酶缺陷病患JDN床表型特点及致病基因ACAT1突变类型。方法收集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与生化代谢改变特点。提取1对同卵双胞胎先证者及其姐姐和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ACAT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无诱因的发热呕吐和严重的酮症酸中毒,血pH7.164,碳酸氢盐4.0mmol/L,尿酮++++。尿液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先证者尿中β-羟基丁酸、2-甲基-3-羟基丁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大量增高;血液串联质谱分析显示争羟基丁酰肉碱(C4-OH)、异戊酰肉碱(C5:1)、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含量明显增高。先证者父母临床表型正常,先证者胞姐也为患儿。DNA直接测序结果显示,2例先证者及姐姐的ACAn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622C〉T(p.R208x)和c.653C〉T(p.S218F)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携带有ACAT1基因第7外显子c.622C〉T(p.R208X)杂合突变,父亲携带有ACAT1基因第7外显子c.653C〉T(p.S218F)杂合突变;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经检索HGMD(The 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等数据库,c.653C〉T(p.S218F)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β酮硫解酶缺陷病临床上以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尿液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和血液串联质谱分析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提示作用,ACAT1基因突变分析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ACAT1基因第7外显子c.622C〉T(p.R208X)和c.653C〉T(p.S218F)复合杂合突变为该β-酮硫解酶缺陷病家系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酮硫解酶 线粒体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酮症酸中毒 2-甲基-3-羟基丁酸 甲基巴豆酰甘氨酸 ACAT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