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 被引量:50
1
作者 赵旭东 张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8,共13页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文章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文化转型 礼治秩序 法治秩序 文化调适
下载PDF
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 被引量:29
2
作者 蔡运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环境对人类需求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自然极限的,在此极限范围内,人类文化调节可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可用生产力、稳定性、恢复力、公平性、自立性和协调性等系统特性和原理... 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环境对人类需求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自然极限的,在此极限范围内,人类文化调节可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可用生产力、稳定性、恢复力、公平性、自立性和协调性等系统特性和原理来衡量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性.据此,提出人地系统优化的途径是把人类需求控制在系统承载力之内,使自然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化,以市场机制协调资源的供需矛盾,政府干预与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态系 持续性 系统特性 优化途径
下载PDF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被引量:23
3
作者 汤夺先 张莉曼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因其携带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碰撞而出现某些消极与不良心理。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模式从文化差异、自我感受、城市体制等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出现原因进行解析,认为通过构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因其携带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碰撞而出现某些消极与不良心理。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模式从文化差异、自我感受、城市体制等视角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问题出现原因进行解析,认为通过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调适机制来消减心理问题进而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心理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心理问题 文化差异 心理调适 心理适应
原文传递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福东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7,共10页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和处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必然会带来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 ,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等 ;观察和解决随之产生的族群矛盾、地区利益纠纷等 ,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使旅游的发展变化能与我们当前的社会变动有机结合 ,以达到互相促进 ,共同繁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文化变迁 文化调适
下载PDF
中国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冲突 被引量:16
5
作者 夏德元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8,共7页
随着全球网络革命全面而迅速地推进,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为新媒体所蚕食,中国的传统出版业也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冒着"文化向技术投降"的诟病积极向数字化转型,还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固守传统媒体的生... 随着全球网络革命全面而迅速地推进,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为新媒体所蚕食,中国的传统出版业也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冒着"文化向技术投降"的诟病积极向数字化转型,还是以传承文化的名义固守传统媒体的生产方式不变,传统出版人无不经受着来自环境的压力和内心的煎熬。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出版业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然遭遇诸多困境,其中,文化冲突是十分重要而又常遭忽视的方面。其内在原因主要源自新旧两种阅读方式的对立。这种对立的直接后果是:传统出版物日渐乏人问津,而读者对数字出版物的需求则与日俱增。因为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是历史的必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并没有什么应对之策可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产业 数字化转型 文化冲突 文化选择 文化调适
原文传递
住院患儿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丽霞 李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11,共4页
目的汉化Humpty Dumpty跌倒量表(Humpty Dumpty fall scale,HDF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对HDFS进行双向翻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对中文版HDFS进行文化调试,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建省9地市16所三级医院的320例住院患儿... 目的汉化Humpty Dumpty跌倒量表(Humpty Dumpty fall scale,HDF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对HDFS进行双向翻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对中文版HDFS进行文化调试,方便抽样法选取福建省9地市16所三级医院的320例住院患儿进行评估,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HDFS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79~1.00,量表水平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54,共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601%,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677~0.942,校标效度为0.711;评定者间信度为0.977,重测信度为0.974,Cronbach’sα系数为0.568。结论中文版HDF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简单易懂,可用于我国住院患儿跌倒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风险评估 文化调试 信度 效度 住院患儿
下载PDF
认知性访谈在创伤知情照护相关态度量表文化调适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支婷婷 王艳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运用认知性访谈探查目标人群对创伤知情照护相关态度量表(Attitudes Related to Trauma-Informed Care Scale,ARTICS)在汉语语境中的认知和理解,验证中文版ARTICS与原量表语言表达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7月—8月从上... 目的运用认知性访谈探查目标人群对创伤知情照护相关态度量表(Attitudes Related to Trauma-Informed Care Scale,ARTICS)在汉语语境中的认知和理解,验证中文版ARTICS与原量表语言表达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7月—8月从上海市某区二级精神卫生中心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6名精神科护士作为访谈对象,共经历2轮认知性访谈,了解受访者对汉化后ARTICS各条目的理解,根据访谈结果,修订存在歧义的条目,形成中文版ARTICS。结果ARTICS包括5个维度共35个条目。第1轮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受访者对其中6个条目的语义表达和理解存在歧义,经讨论后对其进行了修改;第2轮访谈结果显示,经过受访者建议和专家咨询讨论,修订后的条目内容与原量表语义一致。结论运用认知性访谈有助于量表适应不同文化背景,提高目标人群对量表条目的理解和接受度,降低因对某些条目的误解所致测量误差,提高量表的答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性访谈 创伤知情照护 精神健康护理 量表 文化调适
原文传递
兰州城关区回族居住格局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虎有泽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本文运用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民族迁移、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居区转变为杂居区,以及城区边缘地带出现的新聚居区,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这种居住格局的变化虽然促... 本文运用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民族迁移、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聚居区转变为杂居区,以及城区边缘地带出现的新聚居区,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这种居住格局的变化虽然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文对未来回族的居住格局进行了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格局 城关区 回族 都市人类学 城市化进程 研究方法 民族迁移 社会发展 边缘地带 民族团结 社会安定 初步设想 聚居区 兰州市 加快
下载PDF
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 被引量:6
9
作者 贾仲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95,101,共6页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使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知识加以必要的深化,上升到对特定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旨在改变他们命运的意图和行动的科学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环境 文化适应 文化核 怒族
下载PDF
契约印象:海归教师重塑高校课堂的跨文化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燕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7-34,共8页
论文从社会学、教育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多重角度,以契约意识为出发点,研究了海归教师在个人层面上所经历的外国文化适应和本国文化再适应——对比海归教师出国前后、回国前后对契约意识和行为的解读与实践,探索他们如何将契约意识融入到... 论文从社会学、教育学和行为心理学等多重角度,以契约意识为出发点,研究了海归教师在个人层面上所经历的外国文化适应和本国文化再适应——对比海归教师出国前后、回国前后对契约意识和行为的解读与实践,探索他们如何将契约意识融入到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发现,海归教师对国内课堂文化的再适应过程是有选择、有目的地保持在国外形成的理念和习惯的过程,也是积极借鉴异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成果的过程;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强化国内学生的契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重塑大学课堂和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人才 人才引进 海归教师 文化适应 契约精神 校园文化
下载PDF
文化差异视阈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适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晓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随着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数量的日益增加,其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击更加凸显。针对此状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母体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同时,引导其... 随着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数量的日益增加,其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击更加凸显。针对此状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母体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同时,引导其对华夏多元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文化差异 冲突 调适
原文传递
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洁 陶莉 +3 位作者 顾静 邓欢欢 彭红 代金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对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进行汉化,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翻译汉化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形成中文版量表。选取447例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应用中文版量表测评其生育忧虑水平,并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量表包括生育... 目的对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进行汉化,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翻译汉化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形成中文版量表。选取447例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应用中文版量表测评其生育忧虑水平,并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量表包括生育潜能、伴侣知晓、子女健康、个人健康、不育接受度及生育准备6个维度,共1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6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366%。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重测信度为0.951。结论中文版育龄期男性癌后生育忧虑量表在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国育龄期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期 男性 癌症 生育忧虑 生育潜能 伴侣 生育准备 文化调适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十年之思:课程改革的文化阻抗与调适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本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其文化规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和标志,在于建立新的课程文化。反思课改10年",文化准备"不足是课改的阻障之一,其出路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其文化规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和标志,在于建立新的课程文化。反思课改10年",文化准备"不足是课改的阻障之一,其出路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领域对课程改革实现全方位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问题症结 文化调适
下载PDF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调适路径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成武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8-70,共3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对于处于文化实体中的个体而言具有表征、构建、唤起和指导之功能,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是通过文化的各项功能对心理健康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对于处于文化实体中的个体而言具有表征、构建、唤起和指导之功能,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是通过文化的各项功能对心理健康进行调适的过程。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调适提供丰富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文化调适为媒介,通过唤起民族精神,培养高尚情操,指导生活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调适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从文化调适的视角看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颖 胡美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1-53,104,共4页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保护的过程中受到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民间艺术文化"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改变原味,脱离生活,变民间艺术文化为纯粹的舞台艺术品等问题。笔者认为从文化调适...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保护的过程中受到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民间艺术文化"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改变原味,脱离生活,变民间艺术文化为纯粹的舞台艺术品等问题。笔者认为从文化调适的视角勾勒民间艺术文化保护的框架,探索民间艺术文化保护的新方法,切忌为了"适应"而"迎合",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文化调适 文化自觉 文化环境 文化适应
下载PDF
差异与互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性危机及应对——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广利 万胤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适应不良、发展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社会文化环境转换,该群体的原生传统文化与新环境中的文化之间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便导致学生自身的身份认知产生落差,群体身份被标签化。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适应不良、发展不均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社会文化环境转换,该群体的原生传统文化与新环境中的文化之间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便导致学生自身的身份认知产生落差,群体身份被标签化。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出现语言掣肘,差距悬殊的学习基础增加了他们的学业压力,生活方式的差异使他们和汉族同学出现误解和矛盾。于此作者认为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文化调适可以应对和化解基于环境转换而出现的适应性危机。其原因在于重叠性共识的产生是高校文化互融的实现条件和构建渠道,多元互动互融的高校文化场域是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实现适应性发展的文化环境基础,基于此导向高校应建立一系列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差异 适应性危机 文化调适 文化互融
原文传递
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崇儒重道”到“中体西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小莉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晚清文化政策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嬗变,由单一的“崇儒重道”向杂陈的“中体西用”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在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近代化,但其始终以“崇儒重道”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关键词 晚清 文化政策 调整 崇儒重道 中体西用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解析与教育场域调试——基于非民族院校的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玉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3,共5页
国家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支点中心"。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政治认同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一定的"自己—异己"对立的思维模式,表现出"与众不同"... 国家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支点中心"。而文化基因是维系国家认同的基本纽带,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政治认同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一定的"自己—异己"对立的思维模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新全球化"时代,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应当构建多元互动的动态和谐文化场域,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推进大学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提升公共资源空间的"正能量"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文化基因 机制调试
下载PDF
论劳资关系的文化调节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7-201,共5页
调节劳资关系,使之趋于和谐稳定,人们的视角通常集中于使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手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劳资关系的文化调节入手,论证文化因素对劳资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劳资关系进行文化调节的必要性;认... 调节劳资关系,使之趋于和谐稳定,人们的视角通常集中于使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手段。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劳资关系的文化调节入手,论证文化因素对劳资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劳资关系进行文化调节的必要性;认识和重视文化调节对劳资关系良性发展的作用,将对我国有效调节劳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 劳资关系 文化调节
下载PDF
民间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调试——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3,124,共5页
民间文化是最具民族特性也是最具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品类,正是这种民族性和差异性最容易引起关注。但是一味主张文化"绝对性""原汁原味"地对外传播,对"国家公关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而言是不现实的。传播者... 民间文化是最具民族特性也是最具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品类,正是这种民族性和差异性最容易引起关注。但是一味主张文化"绝对性""原汁原味"地对外传播,对"国家公关时代"的国家形象建构而言是不现实的。传播者在选择传播內容和方式时要有所取舍、提升和创新,注重对世界文化共性的展示和文化差异性的改造,注重用现代元素展示传统文化主题。这种文化调试应该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对外传播,树立中国良好形象的可行性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对外传播 文化调试 剪纸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