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钙、铁、镁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树平 温丽芳 +1 位作者 黄郁波 钟涛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9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钙、铁、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本院门诊体检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微量元素钙、铁、镁测定,对比分析发现复杂...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钙、铁、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本院门诊体检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微量元素钙、铁、镁测定,对比分析发现复杂性热性惊厥与微量元素钙、铁、镁密切相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血清钙含量为(1.58±0.34)μmol/L,血清铁含量为(7.55±2.54)μmol/L,对照组患儿的血清钙含量为(2.00±0.19)μmol/L,血清铁含量为(9.31±2.76)μmol/L,实验组显著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血清镁含量为(2.77±0.34)μmol/L,对照组患儿的血清镁含量为(2.86±0.12)μ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发作和血清钙、铁含量密切相关,而和血清镁含量无显著关系,为临床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提供可靠的依据,造福于广大患儿,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复杂性热性惊厥 血清钙 血清铁 血清镁
下载PDF
血清NSE、HSP70与AEEG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中的变化及其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晓燕 黄会芝 +2 位作者 王杨 温小红 彭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热休克蛋白(HSP70)与动态脑电图(AEEG)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CFC)中的变化及其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惊厥类型不同将98例热性惊厥(FC)患儿分为单纯热性惊厥组(SFC组,n=44)和CFC组(n=54)...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热休克蛋白(HSP70)与动态脑电图(AEEG)在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CFC)中的变化及其与继发癫痫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惊厥类型不同将98例热性惊厥(FC)患儿分为单纯热性惊厥组(SFC组,n=44)和CFC组(n=54)。同时,50名疑似癫痫但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NSE、HSP70与AEEG评分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CFC患儿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血清NSE、HSP70与AEEG评分的诊断效能。结果:SFC组和CFC组的NSE、HSP7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EE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FC组的NSE、HSP70水平均高于SFC组,AEEG评分低于SFC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首次惊厥前发热时间、不同首次惊厥次数、不同围生期异常情况、不同血清NSE水平、不同HSP70水平与不同AEEG评分患儿继发癫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惊厥次数及血清NSE、HSP70水平与AEEG评分是影响CFC患儿继发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以联合检测最高。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AUC值最高。结论:血清NSE、HSP70在CFC患儿中明显升高,AEEG评分则明显下降;血清NSE、HSP70与AEEG评分的异常与CFC患儿继发癫痫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癫痫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继发癫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 热休克蛋白 动态脑电图 诊断效能 儿童
下载PDF
氧化应激指标与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关系及对发作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帅力 王星 吴庆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64-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与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关系及对发作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52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复杂型组,另选同期的5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单纯型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8-羟基脱...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指标与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关系及对发作后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52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复杂型组,另选同期的5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单纯型组。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抽搐持续时间、抽搐次数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氧化应激指标对发作后脑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复杂型组血清MDA、8-OHdG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组,GSH-Px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型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MDA、8-OHdG水平均与抽搐持续时间、抽搐次数呈正相关(均P<0.05),GSH-Px水平与抽搐持续时间、抽搐次数呈负相关(P<0.05);脑损伤组血清MDA、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GSH-Px水平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A、8-OhdG、GSH-Px均是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发作后脑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MDA、8-OHdG联合GSH-Px预测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后脑损伤的AUC为0.924。结论: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可能与血清MDA、8-OhdG水平升高和GSH-Px水平降低有关,三者联合预测发作后脑损伤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热性惊厥 氧化应激 脑损伤 抽搐持续时间 抽搐次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小儿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展晓玲 廖翠芳 何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0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小儿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1例小儿热性惊厥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单纯性FC(SFC)组(43例),以及复杂性FC(CFC)组(38例),所有...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小儿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81例小儿热性惊厥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基本性质不同分为单纯性FC(SFC)组(43例),以及复杂性FC(CFC)组(38例),所有患儿行脑电图检查,比较SFC、CFC患儿惊厥发作时临床特点,同时观察两组患儿脑电图情况。结果 CFC组较SFC组患儿发作时体温低、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P <0.05;CFC组异常脑电、临界脑电为26.3%、34.2%高于SFC组11.6%、20.9%,P <0.05。结论小儿FC患者发作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SFC者脑电图异常率较低,脑损伤轻微,而CFC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脑损伤较严重,临床需要及时积极给予神经功能保护、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单纯性 小儿 复杂性 热性惊厥
下载PDF
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邵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8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热性惊厥惠儿168例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组130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组38例。观察临床特征、围产史、家族惊厥史、惊厥发生时体温、发作时间、发作... 目的研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热性惊厥惠儿168例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组130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组38例。观察临床特征、围产史、家族惊厥史、惊厥发生时体温、发作时间、发作次数、血清钠、血清钙、脑电图检查等,并进行比较。结果168例热性惊厥中患儿单纯型热性惊厥130例,占77.38%,复杂型热性惊厥38例,占29.23%。对本研究患儿进行跟踪随访1—4年,复杂型热性惊厥38例中发展为癫痫9例,癫痫发生率为23.68%;单纯型热性惊厥130例发展为癫痫4例,癫痫发生率为3.07%。结论复杂型热性惊厥具有惊厥发生时月龄较大,有家族惊厥史、围产史等异常高危因素,惊厥发生时体温相应较低,发作持续时间长和发作次数较多特点。复杂型热性惊厥转化成癫痫几率高,应高度重视,积极控制防止和避免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热性惊厥 临床特征 研究
原文传递
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锌、铅的测定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跃海 黄之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锌、铅的水平,并研究探讨两者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期间因热性惊厥而前来就诊的3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并按临床分为复杂型与单纯型。同期随机选取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设为... 目的:观察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血清锌、铅的水平,并研究探讨两者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期间因热性惊厥而前来就诊的3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并按临床分为复杂型与单纯型。同期随机选取儿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选儿童均抽血做血清锌、铅测定。结果: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血锌均数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铅均数值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单纯型与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血锌、血铅均数值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锌减少和高血铅,应引起重视。拟深入研究调整人体微量元素的平衡,治疗高铅血症,以便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防治本病开辟一条新路,是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 高热惊厥 血锌 血铅
下载PDF
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科君 《中医儿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1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羚羊角胶囊,观察、记...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1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羚羊角胶囊,观察、记录、分析2组的体温、抽搐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再次发热的时间为(4.16±4.11)h,治疗组为(7.49±1.9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 h内再次出现抽搐8例,治疗组出现抽搐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热性惊厥复发率为25.80%,治疗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9%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对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患儿无禁忌证情况下可推广此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复杂性热性惊厥 羚羊角胶囊 临床观察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及发展为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8
作者 林健辉 姜尚林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在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及发展为癫痫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32例)和B...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在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及发展为癫痫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癫痫转化率,脑神经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26)。A组的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5,P=0.014)。A组的癫痫转化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9,P=0.106)。A组治疗后的脑神经相关因子(BDNF、S-100β、NSE)水平及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9,P=0.371)。结论左乙拉西坦在预防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和发展为癫痫中的效果良好,且该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程度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左乙拉西坦 地西泮 癫痫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效果
9
作者 颜慷硕 揭雪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羚羊角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原(PCT)、热休克蛋白70(HSP7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CT、HSP70、NSE、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口服液联合地西泮治疗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效果确切,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和脑损伤,降低血清PCT、HSP70、NSE、IL-6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地西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杂型热性惊厥 地西泮 羚羊角口服液 热休克蛋白7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和单纯性热性惊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裕俏 翁志媛 温捷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9期187-189,共3页
目的对比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CFS)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设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CFS患儿30例(复杂组)与SFS患儿92例(单纯组),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基本资料与临... 目的对比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CFS)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设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CFS患儿30例(复杂组)与SFS患儿92例(单纯组),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基本资料与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复杂组患儿与单纯组患儿在性别比例、既往惊厥病史、家族惊厥病史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杂组患儿入院年龄高于单纯组(P<0.05);复杂组患儿血清钠水平低于单纯组,磷酸肌酸、磷酸肌酸MB同工酶水平则高于单纯组(P<0.05)。结论复杂性热性惊厥与单纯性热性惊厥相比,患儿入院年龄以及血清钠、磷酸肌酸等血清生化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别,医生可结合上述指标对FS患儿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单纯性热性惊厥 幼儿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复杂性热性惊厥与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富义 李振宏 +3 位作者 易玲 熊晶 朱华东 肖宜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60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24例(复杂组),单纯型热性惊厥36例(单纯组)。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与血清1,25-二羟维... 目的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60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24例(复杂组),单纯型热性惊厥36例(单纯组)。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结果复杂组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为(14.53±4.21)ng/L,单纯组为(20.22±6.65)ng/L,复杂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将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复杂性热性惊厥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s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体内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L-10(interleukin-10)呈负相关,与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iPTH(intactparathyroidhor mone)、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6(interleukin-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可影响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可作为判断该疾病是否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热性惊厥 躯体功能 1 25-二羟维生素D3 相关性
下载PDF
外周血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小儿复杂性惊厥中的表达意义
12
作者 李梦洁 肖佳男 +2 位作者 刘文娟 练芮含 张丽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复杂性小儿热性惊厥(CF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FS... 目的探讨外周血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复杂性小儿热性惊厥(CF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FS)92例,分为复杂组(40例)和单纯组(单纯性FS,52例),分析外周血1,25-(OH)_(2)D_(3)、NSE、GFAP的变化差异及与预后关系。结果复杂组患儿1,25-(OH)_(2)D_(3)水平低于单纯组[(14.40±3.32)vs.(19.27±4.11)],NSE[(22.10±5.65)vs.(15.02±5.13)]和GFAP[(50.20±9.30)vs.(36.63±9.02)]水平高于单纯组(t=6.113、6.279、7.058,P<0.05)。复杂组不同发作情况对应的患儿1,25-(OH)_(2)D_(3)、NSE和GFA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作持续时间t=6.103、2.736、3.996,24h内发作次数t=2.385、2.048、2.125,发作形式:t=2.862、2.704、2.304,P<0.05)。Spearman分析显示1,25-(OH)_(2)D_(3)水平与发作持续时间、24h内发作次数、发作形式呈负相关(r=-0.744、-0.321、-0.497,P<0.05),NSE、GFAP则与其呈正相关(NSE:r=0.375、0.302、0.373,GFAP:r=0.530、0.272、0.334,P<0.05)。预后不良患儿CFS比例为81.8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χ^(2)=26.228,P<0.05);预后不良患儿外周血1,25-(OH)_(2)D_(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儿,NSE和GFA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儿(t=2.893、3.762、3.323,P<0.05)。ROC显示,外周血1,25-(OH)_(2)D_(3)、NSE、GFAP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2、0.706和0.724(P<0.05)。结论外周血1,25-(OH)_(2)D_(3)水平下降及NSE、GFAP水平升高与CFS的发生及病情发作情况有关,且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伊来西胺治疗和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房启民 杨立彬 +1 位作者 张舒岩 杨立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5103-5105,共3页
目的:评价伊来西胺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惊厥(CFC)复发的效果。方法:将45例CFC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退热及原发病治疗;治疗组25例在发热期间每日口服伊来西胺3~5 mg/kg用至体温正常,常规辅以退热及原发病治疗。所有病例随访... 目的:评价伊来西胺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惊厥(CFC)复发的效果。方法:将45例CFC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退热及原发病治疗;治疗组25例在发热期间每日口服伊来西胺3~5 mg/kg用至体温正常,常规辅以退热及原发病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年。结果:服药5 h以内,对照组和治疗组意识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和80.64%(P<0.05);服药48 h以内,对照组和治疗组体温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58%和79.8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FC复发率分别为45.00%和12.00%(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4.00%(P<0.05),并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患儿的脑电图有明显改善。结论:伊来西胺对治疗和预防CFC复发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来西胺 复杂性热惊厥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防治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丽琴 梁茜 +2 位作者 韩玉兰 周林英 卢秀 《大医生》 2020年第17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86例,随访期间6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6例。入选患儿...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收治或门诊就诊的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患儿86例,随访期间6例失访,4例患儿确诊为癫痫,共76例。入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试验组在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羚羊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抽搐再次发作人数及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复杂性热性惊厥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 小剂量丙戊酸钠 羚羊角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