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治疗喘证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彩娣 李贝贝 +2 位作者 龚丽 谢韶妍 黄寅銮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探讨医学大家叶天士治疗喘证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收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喘证的医案及处方,对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其治喘思路及方法。[结果]叶氏认为,肺系疾病不外乎咳、痰、喘,治喘本乎肺,却不拘泥于肺。叶氏治喘... [目的]探讨医学大家叶天士治疗喘证的思路及方法。[方法]收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喘证的医案及处方,对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其治喘思路及方法。[结果]叶氏认为,肺系疾病不外乎咳、痰、喘,治喘本乎肺,却不拘泥于肺。叶氏治喘,以肺体为中心,着眼于肾、肝、脾胃、三焦等脏腑,依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相互关联及转化,分而治之。治疗喘证以辨阴阳、辨虚实、辨脏腑、辨缓急为特点,治疗方法包括温肺化饮法、清热泻肺法、宣肺利水法、补中益气法、补肾纳气法、温阳利饮法、分消走泄法、降气活血法、益胃养阴法、固元收摄法10种。[结论]叶氏治喘求古博新,以肺体为中心,着眼于肾、肝、脾胃、三焦等脏腑,依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相互关联及转化,分而治之。其治疗经验值得后辈医者探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喘证 名医经验 医案 经方 治法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湿阻型脾胃病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保伶 张北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究《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湿阻型脾胃病的用药思路。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病位在脾胃、病证为"湿"的医案所涉及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 2.5)对用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 目的:探究《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湿阻型脾胃病的用药思路。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病位在脾胃、病证为"湿"的医案所涉及的内服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 2.5)对用药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62首,涉及中药155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茯苓、厚朴、陈皮、白术、泽泻;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主要归脾、胃、肺经。关联网络中核心药物为白术、泽泻、猪苓、茯苓、厚朴、陈皮、人参、黄芩、黄连。药物间关联度分析中,2味药组合106个,3味药组合19个,4味药组合1个,关联系数大于0.03的药对有15个,如"升麻-葛根""白术-桂枝""苦杏仁-栀子"等。基于复杂熵聚类分析可提取核心组合5对,如"白芍-黄连-莲子"和"黄芩-黄连-茯苓",得到新方组合5个,分别具有清热燥湿、升阳胜湿、理气化湿、温阳祛湿、清热利湿的功效。结论:《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湿阻型脾胃病,注重调畅气机、分消走泄,常用宣肺化湿、升阳胜湿、行气导湿、芳香化湿、温阳祛湿、苦辛泄湿、渗淡利湿、清热利湿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湿证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叶天士治疗郁证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继超 沈沉 +3 位作者 彭礼清 王一博 徐晓栋 王思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郁》中38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6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氏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析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郁》中38则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药效和性味归经的描述性分析,并对其中26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叶氏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结果]共得到处方45首,药物93味,高频药物共26味,主要有茯苓、牡丹皮、当归、郁金、白芍、生姜、栀子、甘草等,常用的药物组合包括"甘草-当归""薄荷-茯苓""白芍-甘草-当归"等。药效以补虚药最多;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苦、甘、辛多见;归肺、心、肝、脾经最多。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7组,涉及理气化痰、益气生血、滋阴清热、利水安神等剂。[结论]叶氏治疗郁证主张调畅情志,辨别虚实,善用寒温药物配伍;重视肝脾同调,且疏肝养肝并行;重视理气,多法泻火,气血并治。总结提炼其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对临床上郁证的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用药规律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数据挖掘 临床经验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叶天士治疗咳嗽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
4
作者 段冬梅 王坦 王煦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从温病大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入手,探索挖掘其治疗咳嗽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基本理论及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的临床处方进行数据挖掘... 目的:从温病大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入手,探索挖掘其治疗咳嗽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基本理论及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的临床处方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收集叶天士所著临床医话,使用该软件集成的频次统计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叶天士治疗咳嗽的经验。结果:通过整理分析《临证指南医案》的150首方剂,涉及中药150味,综合分析获得各中药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潜在新组合,演化得到新方共12首。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多角度分析,表明叶天士治疗咳嗽重视肺、脾、肾,处方以清肺热、滋肺阴、健脾胃、养胃阴为主要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临证指南医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奇经病“通因”法证治方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新意 王一婷 +1 位作者 张晶 刘毅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21-6824,共4页
叶天士辨治奇经病围绕奇经"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针对奇经多虚、易郁、经气易失阖的病理特点,提出"通因"治法为奇经病的治疗原则,而后人对这一治法挖掘不深。笔者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发现其治法内涵是以恢复... 叶天士辨治奇经病围绕奇经"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针对奇经多虚、易郁、经气易失阖的病理特点,提出"通因"治法为奇经病的治疗原则,而后人对这一治法挖掘不深。笔者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发现其治法内涵是以恢复奇经之"通"为目的,包括通阳、通脉、通运、补益、摄纳、固涩6种治法,用药上注重奇经经气的流通,善用奇经引经药,重用血肉有情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奇经八脉 辨证论治 临证指南医案 以通为用 通因
原文传递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宋佳 孙晓光 汤巧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6期750-754,共5页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篇中的医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温里药、祛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等7类,共计23种。叶氏治疗胃脘痛注重辨气血、辨虚实、辨寒热、辨温燥。临床常用治法与方剂包...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篇中的医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温里药、祛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等7类,共计23种。叶氏治疗胃脘痛注重辨气血、辨虚实、辨寒热、辨温燥。临床常用治法与方剂包括疏肝理气法,用金铃子散;平调寒热法,用泻心汤;清养胃阴法,用叶氏养胃汤;辛甘通阳法,用桂枝汤;活血通络法,用失笑散;温化痰浊法,用大半夏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胃脘痛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便血证治探微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佳乐 牛淑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5-17,共3页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便血一门共载51则医案,体现了叶天士诊治便血的学术经验。通过对便血一门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叶氏诊治便血从驱散湿邪、调理脏腑、通调络脉3方面着手,重视气机升降、温清并举。他在便血的诊治上不仅继承了前人...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便血一门共载51则医案,体现了叶天士诊治便血的学术经验。通过对便血一门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叶氏诊治便血从驱散湿邪、调理脏腑、通调络脉3方面着手,重视气机升降、温清并举。他在便血的诊治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体现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理法方药对现代医家治疗便血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便血 学术特色
原文传递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角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8
作者 张涵灵 徐婧 +1 位作者 闫海琳 吕文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85-3288,共4页
角药作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由三药组合而成的特殊用药形式,在临床使用中常获良效。《临证指南医案》中涵盖了大量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其中叶天士首创的“通补阳明”法、养胃阴学说、久病入络学说等对现世治疗脾胃病影响... 角药作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由三药组合而成的特殊用药形式,在临床使用中常获良效。《临证指南医案》中涵盖了大量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其中叶天士首创的“通补阳明”法、养胃阴学说、久病入络学说等对现世治疗脾胃病影响颇深,其尤重对胃的论治,认为用药需刚而不燥,柔而不腻,强调通降而顺其用。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角药的系统梳理,从温补胃阳、滋阴润胃、益气降逆、养血通络、脾胃同调、两和肝胃六方面论述脾胃病中角药的特点,并举验案一则,以期更好理解角药的配伍并将其运用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角药 脾胃病 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新安医家叶天士辨治心系疾病组方规律及思想
9
作者 吴言 姚淮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新安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辨治心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方剂共81首,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新安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辨治心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方剂共81首,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计纳入81收医案处方,涉及135种中药,用药总频次为,高频药物(>10次)共味,最高频次药物为茯苓,其次为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陈皮、茯神、酸枣仁等,药物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归脾、肺、心经为主,关联分析共得到核心药物7组,聚类分析将19味中药分为5类。结论:叶天士治疗心系疾病以养心安神,益木生火,调肝理气,化痰逐饮为主,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数据挖掘 心病
下载PDF
计算机化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毅 赵军平 李书章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的计算机化临床实践指南开发模式,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中的警示/提醒、数据共享、循证医学和临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析指南交换框架(GLIF)的结构和领域本体,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神经疾病本体对GLIF进行...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的计算机化临床实践指南开发模式,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中的警示/提醒、数据共享、循证医学和临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析指南交换框架(GLIF)的结构和领域本体,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神经疾病本体对GLIF进行扩展。结果:以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为例,建立包括版本描述元数据、药物数据项列表、证据强度说明、适应证判断步骤、禁忌证判断步骤和用药选择步骤等在内的计算机化的中文神经内科疾病治疗指南。结论:将计算机化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信息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结合在一起,对于临床路径优化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GLIF 本体 电子病历 脑梗塞
下载PDF
叶桂诊治情志致脾胃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南金妮 唐林 +1 位作者 薛丁文 孟静岩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清代叶桂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情志失调导致的脾胃病时,叶氏汲取李东垣、刘河间、张仲景等著名医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创立归纳治疗情志所致脾胃病的3条基本法则:肝胃阴未虚,肝阳犯胃,立法用刚远柔;肝胃阴俱虚,风阳扰胃,立法忌... 清代叶桂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情志失调导致的脾胃病时,叶氏汲取李东垣、刘河间、张仲景等著名医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创立归纳治疗情志所致脾胃病的3条基本法则:肝胃阴未虚,肝阳犯胃,立法用刚远柔;肝胃阴俱虚,风阳扰胃,立法忌刚用柔;平治肝胃,立法刚柔寒热并用。叶氏重视脾胃,善用人参补中养虚,半夏、枳实、厚朴、姜汁通降胃气,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芍、乌梅倡养胃阴,壮脾土以制肝木,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桂 脾胃病 《临证指南医案》 木乘土
下载PDF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戈娜 郭维加 +3 位作者 杨栋 孙惠力 易铁钢 李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之病注重脾胃肝肺肾之关系,调节气、水、血之平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有切实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临证指南医案 肿胀
下载PDF
从《临证指南医案·疸》论治肝癌晚期并发黄疸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晶 李菁 +2 位作者 赖桂花 田莎 钟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2296-2299,共4页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均为清朝著名临床医家叶天士生前医案,为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总结。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治疗晚期并发黄疸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符合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均为清朝著名临床医家叶天士生前医案,为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总结。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治疗晚期并发黄疸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符合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疸》的研读,发现叶氏治疗黄疸分寒热虚实论治,肝癌晚期并发黄疸可使用叶天士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进行指导,如重视脾胃、分消三焦、慎用下法、补益肝肾,均对临床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黄疸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癥瘕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嘉怡 朱虹丽 +2 位作者 王晓涛 赵小云 饶龙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3期40-43,56,共5页
目的:探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妇人癥瘕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癥瘕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19.0、SPSS Modeler 15.0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频数分析、药性药味、归经特点分析、关联规则分... 目的:探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妇人癥瘕的用药规律及其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癥瘕的医案,采用Excel 2010、SPSS 19.0、SPSS Modeler 15.0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频数分析、药性药味、归经特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茯苓、当归、香附的频数最高;补虚药的频数最高;药物性味多以辛温为主;归肝脾经的药物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包含2种药物的药组有8组:川楝子、延胡索;当归、白芍;当归、肉桂;茯苓、地黄;小茴香、青葱管;当归、桃仁;川楝子、青皮;当归、地黄。包含3种药物的药组有3组:茯苓、小茴香、当归;地黄、茯苓、当归;当归、青葱管、小茴香。聚类分析最终形成4个聚类,分别具有温经通脉、散瘀止痛;活血清热、调经止痛;健脾利水、养血调经;疏肝行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关联网络分析得出的核心药物为白术、川楝子、当归、人参、桃仁、地黄、香附、延胡索、甘草、茯苓、陈皮、青葱管。结论:叶天士治疗癥瘕时,根据病情特点,最常用茯苓、当归和香附,最注重温经散结之法,并配以养血活血、疏肝解郁、温中健脾等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癥瘕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15
作者 王丽秀 谢海波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方剂119首,中药160味...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方剂119首,中药160味。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有21味,位列前10的依次为茯神、茯苓、人参、半夏、生地黄、炙甘草、白芍、酸枣仁、生姜、麦冬。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多用甘、苦、辛,归经多以心、肺、脾为主,功效位列前3的依次为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频次位列前3的药物组合依次是茯神-人参、茯神-酸枣仁、茯苓-半夏,置信度位列前3的药物组合依次是人参,酸枣仁-茯神、枳实-半夏、酸枣仁-茯神。中药聚类分析提取到3类核心组合。结论:《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治疗心系病证多以补益心脾、滋阴养血、温通阳气、化痰除湿为法,治心为主,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兼顾脾、肝、肺等脏,审因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临证指南医案》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应用脏器疗法举隅
16
作者 袁瑞 章清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8期125-127,共3页
近年来,中医名家经验的学习不断成为中医临床学习的热点。传承中医药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此文浅议脏器疗法与同气相求理论之间的联系,对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各门中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医案进行举隅,应用同气相求... 近年来,中医名家经验的学习不断成为中医临床学习的热点。传承中医药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模式。此文浅议脏器疗法与同气相求理论之间的联系,对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各门中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医案进行举隅,应用同气相求理念加以浅析,并结合现代药理学及中医药角度浅探叶天士应用脏器疗法特点,以期拓宽中医临床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脏器疗法 同气相求
下载PDF
叶天士通络法治疗痹症特色用药规律研究
17
作者 潘赐明 王诗琪 +4 位作者 张书涵 李佩佩 吴元洁 张思源 武玉珠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基于中医久病入络理论,通络法治疗痹症具有独特优势,故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SPSS Modeler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对通络法治疗痹症的“病-证-症-方-药-靶”多维网络全方位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痹症的“病-证-... 基于中医久病入络理论,通络法治疗痹症具有独特优势,故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SPSS Modeler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对通络法治疗痹症的“病-证-症-方-药-靶”多维网络全方位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痹症的“病-证-症-方-药”规律以及内在联系,梳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痹症的常用通络法以及用药规律,解释不同通络法治疗痹症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机制,从病的层面为中医药治疗痹症处方选药提供临床依据,从证的层面为通络法治疗痹症的潜在药物发现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痹症 病-证-症-方-药-靶 数据挖掘 中医药整合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