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复的“会通”与自由 被引量:2
1
作者 区建英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由于文化上的非对等关系,又加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与西洋文化的接触便带上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显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从而使... 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由于文化上的非对等关系,又加上政治和经济等原因的影响,与西洋文化的接触便带上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感,显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从而使中国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积极导入西洋文化的潮流与执拗维护传统文化的潮流并存,欲以欧化破坏中国传统的倾向与固守旧有礼教政俗的倾向并存,问题的两面性非常显著。在其夹缝之间,严复摸索出了独自的中西文化"会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中西文化 中体西用 西学中源 文化会通
下载PDF
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新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雪雷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针对晚清中国人才贫乏和士人中表现出的"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的弊病,张之洞自觉运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方法提出立学教士务必做到知本知通融贯中西。在对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可以发见在其教育思想的... 针对晚清中国人才贫乏和士人中表现出的"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的弊病,张之洞自觉运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方法提出立学教士务必做到知本知通融贯中西。在对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可以发见在其教育思想的发展演进中,对于中学、西学的地位解读和态度有阶段性的不同,教育政策中的"中体西用"也有其特定内涵。只有将这些问题梳理清楚,才能真正廓清和正确理解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教育 中学 西学 中体西用
下载PDF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中体西用”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屈冠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8-20,42,共4页
"中体西用"的现实内涵启发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既要以中国国情和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为根本,又必须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目前存在的不足是在引进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学习形式到掌握精髓还有一定距离,消除主客... "中体西用"的现实内涵启发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既要以中国国情和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为根本,又必须借鉴西方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目前存在的不足是在引进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学习形式到掌握精髓还有一定距离,消除主客观条件上制约还需一定时间。我国职业教育"中体西用"需要在扬弃、创新和坚持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体西用 扬弃 创新
下载PDF
康有为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楠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24-26,43,共4页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的同时,也引入了伦理道德思想,人道主义是其中西结合的思想成果。该思想成果的特色即产生方面为"中体西用",内涵方面为"返古开新"...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的同时,也引入了伦理道德思想,人道主义是其中西结合的思想成果。该思想成果的特色即产生方面为"中体西用",内涵方面为"返古开新",价值方面为"改良创新",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未来的设想,具有反封建和解放人性的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人道主义 中体西用 返古开新 改良创新
下载PDF
张之洞《劝学篇》中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泽民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第5期127-133,共7页
张之洞是晚清"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顺应"经世实学"复兴的思潮试图用"中体西用"来挽清朝之大厦于将倾。他在《劝学篇》中描绘了这个运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帝国复苏的宏伟蓝图。在这个... 张之洞是晚清"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顺应"经世实学"复兴的思潮试图用"中体西用"来挽清朝之大厦于将倾。他在《劝学篇》中描绘了这个运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帝国复苏的宏伟蓝图。在这个蓝图中,他把"中体西用"思想注入传统教育的创新思维尤其引人注目。在他对留学、改革学制、变科举以及引进西学的规划中凸显了他"中体西用"教育观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经世致用 教育《劝学篇》
下载PDF
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
6
作者 石文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9,共5页
甲午战败后,围绕清廷如何自强主要有三派。纯粹的守旧派和激进的维新派是当时社会的少数派,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体用派是多数派。前两派由于贴近中国权力中心的表与里,有引导清廷走向变革歧途的危险。张之洞借用《劝学篇》发出中体西用式... 甲午战败后,围绕清廷如何自强主要有三派。纯粹的守旧派和激进的维新派是当时社会的少数派,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体用派是多数派。前两派由于贴近中国权力中心的表与里,有引导清廷走向变革歧途的危险。张之洞借用《劝学篇》发出中体西用式变法自强的时代声音,痛陈旧者的不知通和新者的不知本,希望借此破除两者的弊端,调和两者的对立,并超然于新、旧之间的政争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变法自强 旧者不知通 新者不知本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下的科学与宗教
7
作者 陈世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的研究论文总数虽然在增加,但相对占比却没有改变,此研究之所以温而不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与中国本土文化之建设发展相关联。西学东渐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特别视角,即将西方科学、中国科学、西方宗教、中国宗教四者牵联... 近年来科学与宗教的研究论文总数虽然在增加,但相对占比却没有改变,此研究之所以温而不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与中国本土文化之建设发展相关联。西学东渐正提供了这样一个特别视角,即将西方科学、中国科学、西方宗教、中国宗教四者牵联到一起,从而为"视域融合"式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富有启示性、扩展性的问题群落。此视域融合之研究不仅应考虑科学与宗教之二分法,为深入问题内部更应采用三分法;不仅应考虑中西体用等中西对话中静态的定位问题,更应关注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等动态的历史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 西学东渐 中西对话 中体西用
原文传递
论儒臣张之洞的人才观
8
作者 陈静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9-82,共4页
晚清名儒张之洞一生为清王朝选拔、培养、荐举和任用了大量人才。其选拔人才观经历了由"通经致用"向"中体西用"的转变。两种择才观虽有差别,但都统一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品格中,这是其自身内在品质的... 晚清名儒张之洞一生为清王朝选拔、培养、荐举和任用了大量人才。其选拔人才观经历了由"通经致用"向"中体西用"的转变。两种择才观虽有差别,但都统一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品格中,这是其自身内在品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通经致用 中体体用 人才思想
下载PDF
孙诒让的西方文化观
9
作者 邱林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4-79,共6页
孙诒让不仅仅是晚清经学后殿和朴学大师,中年以后他而且对西方文化有不少了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着"中体西用"的时代特征。广泛阅读中译本书籍和各种报刊以及他人转述,是孙诒让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 孙诒让不仅仅是晚清经学后殿和朴学大师,中年以后他而且对西方文化有不少了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中西文化观体现着"中体西用"的时代特征。广泛阅读中译本书籍和各种报刊以及他人转述,是孙诒让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尽管由于条件和时代局限,孙诒让对西方的认识存在"雾里看花"的情况,也没有摆脱"西学中源"说的窠臼,但是作为传统读书人,孙诒让中年之后在接受西方文化方面表现的通达态度和不懈努力都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诒让 西方文化 中体西用 西学中源
下载PDF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小说翻译
10
作者 熊建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 晚清"西学东渐"语境下的文学翻译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翻译原则。从晚清译者文学翻译的具体实例中可见,晚清译者的小说翻译策略主要受小说翻译的工具主义本质、封建礼教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中心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主要是小说翻译)的目的不是对文学本身的学习与借鉴,而是译者结合时政用来表达个人见解、宣扬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工具。翻译时译者大都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大量使用删减、增补和改写的方法,用以满足国内读者的审美需求和阅读习惯,以迎合本土文化的主流价值标准。在翻译活动中社会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译作显现出浓厚的本土化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翻译 晚清时期 “西学东渐” 中体西用 归化翻译
下载PDF
保守与革新——论“中体西用”观的无效性
11
作者 叶蔚春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中体西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化理论,从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然而,"中体西用"理念试图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本身就包含了无法调和的传统、保守与现代、进步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因此制... "中体西用"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化理论,从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然而,"中体西用"理念试图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本身就包含了无法调和的传统、保守与现代、进步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因此制约了早期现代化运动的深入推进,也预示了现代化运动的无果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现代性 转型 无效性
下载PDF
“中体西用”的科学哲学解释
12
作者 汤菊平 吴巨培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2-84,共3页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种过渡性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原理为指导,对“中体西用”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退化进行了科学哲学分析。
关键词 中体西用 封建文化观 科学哲学解释
下载PDF
电影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式西部片”界说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兴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10,共5页
与美国式西部片相比较,中国式西部片在环境、衣着、马匹、职业工具等方面可以大体对应。但中美西部片的视觉表现则存在较大差异:因美国西部开发较晚,美国西部片表现的是蛮荒的西部、统一的牛仔装束、老式的长枪等视觉元素;而因中国西部... 与美国式西部片相比较,中国式西部片在环境、衣着、马匹、职业工具等方面可以大体对应。但中美西部片的视觉表现则存在较大差异:因美国西部开发较晚,美国西部片表现的是蛮荒的西部、统一的牛仔装束、老式的长枪等视觉元素;而因中国西部开发较早,中国式西部片更多展现的是文明化的西部、不拘一格的衣着和各种冷兵器的大量使用。视觉元素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在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人物的情感处理、故事情节艺术化追求等故事的内在处理方面,中美西部片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美国西部片着力表现西方刚性的牛仔文化,而中国式西部片则体现出东方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和社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视觉元素 故事处理 中国式西部片
下载PDF
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设计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一峰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章论述了中西方不同的别墅规划及单体模式以及他们的优缺点,并结合作者的设计实例,就别墅设计的私密性、密度、朝向及风格等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域特征 别墅空间 中西式结合
原文传递
“中西合璧”在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妍丽 张健 《华中建筑》 2007年第4期116-118,共3页
通过介绍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中“中西合璧”式的历史背景、中西两种手法的结合方式,展现了中西合壁式花园住宅丰富的建筑内涵,并由此衍生出对当代中国别墅设计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西合璧 独立式花园住宅 亚洲别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