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锐 《中国货币市场》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FDI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了近年来促进中国对美FDI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企业在对美FDI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指出为继续推...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FDI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了近年来促进中国对美FDI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企业在对美FDI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指出为继续推动中国对美FDI的快速发展,需要中美两国加强政治上的互信与理解,也需要中国企业充分熟知美国的投资规则,提高自身投资管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投资 对美FDI 政治互信 投资管理
下载PDF
东道国发展阶段与中国对非投资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宇 李钢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区位、产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非洲发展并不平衡,中国对非投资的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东道国发展阶段问题。以非洲经济强国南非和非洲新兴国家埃塞俄比亚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为研究对象... 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区位、产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非洲发展并不平衡,中国对非投资的区位选择应充分考虑东道国发展阶段问题。以非洲经济强国南非和非洲新兴国家埃塞俄比亚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对其投资所面临的不同风险,可发现:因发展阶段差异而造成的东道国资源禀赋、经济条件、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全、制度和社会环境差异均给中国企业投资带来显著影响。因此,在考虑接纳意愿、产业契合度、盈利空间和投资阻力等因素下,中国更应加强与埃塞俄比亚为代表的非洲新兴国家的投资合作;在一国内部投资区位选择中,中国企业应重点选择具备投资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投资,而不应过多受东道国政治的影响;在产业选择中,在非洲新兴国家应多布局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及基建工程类产业,而在非洲经济强国的产业布局既要利用东道国的发展优势,也应尽量回避东道国不合理政策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发展阶段 投资环境 中国投资 区位选择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投资现状及影响——基于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作奎 《欧亚经济》 2019年第3期42-57,127,共17页
本文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推动下中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投资情况。通过分析中国在巴尔干国家的9项投资案例,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巴尔干投资的动机、特点、进展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是巴尔干地区的务实合作... 本文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推动下中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投资情况。通过分析中国在巴尔干国家的9项投资案例,总结了中国企业在巴尔干投资的动机、特点、进展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是巴尔干地区的务实合作伙伴,中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投资体现中国的投资需求和关切,具体体现在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基建、能源市场上寻找机遇,响应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绿地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扩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占有率,做大做强企业的海外市场。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虽然显著增长,但并没有改变欧盟在巴尔干地区的主导地位。未来,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会受到欧盟因素、国内外营商环境、地缘风险、融资方式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巴尔干地区 中国投资 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洪 王昭晖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10-123,156,157,共16页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尽管从总体上看,马来西亚对中国投资持欢迎态度,也急需中国资本填补其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资金的不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对马投资项目有些取得成功,有些则遇到困难甚...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尽管从总体上看,马来西亚对中国投资持欢迎态度,也急需中国资本填补其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资金的不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对马投资项目有些取得成功,有些则遇到困难甚至遭受挫折,这与马来西亚国内复杂的选举政治、政党利益及较为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中国与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之间需要建立合适的制度安排,使双方共识制度化、法律化,在双边、多边领域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和国际规则来确保双方的投资利益不受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中国投资 政治经济学 新经济政策 “一带一路”
下载PDF
转轨期的中国投资
5
作者 杨美沂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目前,投资主体、运作方式、投资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使我国转轨时期我国投资领域面临新的问题,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经济转轨 中国投资 投资方式 投资环境
下载PDF
中国对美ODI的现状分析与持久力构造
6
作者 张锐 《金融发展研究》 2011年第9期40-42,共3页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在过去10年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并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ODI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了近年来促进中国对美ODI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企业在对美ODI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指出为继续推动中国对美...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在过去10年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并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归纳了中国对美ODI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全面分析了近年来促进中国对美ODI增长的驱动因素,以及国内企业在对美ODI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指出为继续推动中国对美ODI的快速发展,需要中美两国加强政治上的互信和理解,也需要中国企业充分熟知美国的投资规则,提高自身投资管理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投资 对美ODI 政治互信 投资管理
下载PDF
来华留学教育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谷媛媛 邱斌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94,共12页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44个东道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重点考察了来华留学教育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来华留学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但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44个东道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重点考察了来华留学教育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来华留学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但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的大小和国家间地理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中国的直接投资资金更多流向了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水平较低的国家;通过奖学金等相关优惠政策带动来华留学规模的增加则会导致来华留学教育对OFDI的促进效应失灵。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应重视来华留学教育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国际人才战略和投资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相关移民政策,此外高校也应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教育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新一轮全球投资规则变迁的应对策略——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视角 被引量:22
8
作者 桑百川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期82-89,共8页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美国谋求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主导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中国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适应从国际贸易大国转向国际投资大国的变化,主动参与国际投资规则...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美国谋求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主导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中国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中国适应从国际贸易大国转向国际投资大国的变化,主动参与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战略选择,也可以创造新的开放、改革红利。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就关键问题"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达成一致后,中国还面对公平竞争原则、投资权益保护、利益交换等许多分歧,因此需要抓紧列举"负面清单"内容,保障公平竞争,提高国际投资保护待遇标准,依法制定保护公共利益的政策,加快改革外资管理体制投资审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投资规则 中美投资协定 投资权益 外资管理体制
下载PDF
中日经贸关系的新动向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梅 《日本问题研究》 2018年第3期35-43,共9页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贸关系 中日贸易 对华投资 对日投资 结构改革
下载PDF
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编制及实证检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国祥 李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62,共16页
针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严重缺乏权威市场指数的现状,本文着眼于全球商品指数的发展趋势,探索并解决了成分商品入选、计价合约选取、权重设计和权重漂移这四个在编制中国商品指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设计并编制了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CFPI... 针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严重缺乏权威市场指数的现状,本文着眼于全球商品指数的发展趋势,探索并解决了成分商品入选、计价合约选取、权重设计和权重漂移这四个在编制中国商品指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设计并编制了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CFPI)和中国商品期货投资指数(CCFII),其中CCFII的编制在我国尚属首次。实证检验表明:在市场标尺性方面,本文编制的CCFPI在具有更好标尺性和更低波动性的同时,又具有对宏观经济更强的预警作用,而且与全球商品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更高;在可投资性方面,本文编制的CCFPI和CCFII均具有更高的单位风险收益和更好的投资组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商品期货价格指数 中国商品期货投资指数 权重漂移现象
原文传递
中欧投资协定的缘起、意义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伟 张欣欣 赵丽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1年第1期100-115,共16页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给中国2020年对外经贸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表明极限施压和单边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歧和矛盾,唯有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双边或多边规则体系下进行协调和良性竞争,才能给世界各国带来更为长远的利益。作...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给中国2020年对外经贸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表明极限施压和单边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歧和矛盾,唯有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双边或多边规则体系下进行协调和良性竞争,才能给世界各国带来更为长远的利益。作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经贸协定,中欧投资协定通过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将中欧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更紧密结合起来,这将对双方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且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背景和主要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现有公开资料对协定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结论:该协定有助于中欧构建“贸易”+“投资”双轮驱动的经济合作新模式,契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有助于欧盟摆脱经济颓势并实现战略自主,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实现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投资协定 高水平经贸合作 世界经济格局
下载PDF
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彦志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6,共11页
RCEP包含了较高水平的投资章节,但暂时搁置了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利用RCEP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但该机制主要是为贸易协定设计的,在保护和救济投资者权益方面作用有限。中国与东盟国家投资者可以利... RCEP包含了较高水平的投资章节,但暂时搁置了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利用RCEP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但该机制主要是为贸易协定设计的,在保护和救济投资者权益方面作用有限。中国与东盟国家投资者可以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现有投资协定中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但这些机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例如低水平的投资实体保护、严格限制的仲裁管辖范围、罕见狭窄的条约适用范围等。中国与其他RCEP缔约方应积极探索构建一个融合争端预防、磋商、调解、仲裁和(或)诉讼等多种方式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 中国-东盟投资关系
下载PDF
跨国公司的技术关联性及我国吸引外资政策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启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77,87,共5页
跨国公司的FDI和技术转移与技术的关联性有关,本文首先对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做了新的界定,然后在新熊彼得学派曼斯菲尔德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选择理论及邓宁的“三优势模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技术关联性对跨国公司FDI和技... 跨国公司的FDI和技术转移与技术的关联性有关,本文首先对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做了新的界定,然后在新熊彼得学派曼斯菲尔德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选择理论及邓宁的“三优势模式”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技术关联性对跨国公司FDI和技术转移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技术关联性 吸引外资政策 技术转移 FDI 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投资法律体系下投资者与东道国的利益平衡 被引量:5
14
作者 柯静嘉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29-152,157,共24页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风险和投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涉及东盟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减少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投资纠纷,保障"一带一路"投资的可持续性,建立...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风险和投资保护不仅仅是法律问题,也涉及东盟国家的公共利益。为减少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投资纠纷,保障"一带一路"投资的可持续性,建立保障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平衡的投资体系至关重要。从1985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各国陆续缔结了传统的双边投资协议以及区域性投资协议《中国—东盟投资协议》。虽然这些投资协议中部分条款的设置较为笼统,但大部分条款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形式,总体上体现了中国对东道国利益和投资保护兼顾的"仁慈"型大国的投资法制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 东道国 投资保护 利益平衡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形象优化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定斌 《娄底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9-13,共5页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形象最优化包括 6个指标 (风险、收益、规模、流动性、基东闲暇与基家德才乘积 )、4个原则 (中国化、低险化、市场化和科技化 )、4个优化理论 (含 1 0个数字表达式 )与 8个政策建议 。
关键词 中国 证券投资基金业 投资基金市场 形象优化
下载PDF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成就、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艳茹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4,80,共8页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创建了统一的国际投资保护法制,在保护外国投资者私益的同时试图兼顾东道国国家主权,此为其成就。但该协议也存在重大不足,如所约束的国家行为范围过于狭窄、缺乏审慎措施条款、根...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范围内创建了统一的国际投资保护法制,在保护外国投资者私益的同时试图兼顾东道国国家主权,此为其成就。但该协议也存在重大不足,如所约束的国家行为范围过于狭窄、缺乏审慎措施条款、根本安全例外条款未受到必要的制度性约束等。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有针对性地完善该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 调整范围 审慎措施 根本安全例外
原文传递
我国对越南投资的国际法框架及完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亮国 王书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7-21,共5页
我国对越南的投资需要相应的国际法保护。根据对中越多边及双边投资国际规范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前者存在作用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应把保障中国对越投资的重心放到中越双边投资协议上,并利用我国所参加的双边或区域性投资... 我国对越南的投资需要相应的国际法保护。根据对中越多边及双边投资国际规范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前者存在作用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应把保障中国对越投资的重心放到中越双边投资协议上,并利用我国所参加的双边或区域性投资协议推动全球性投资国际法制的确立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投资 国际法 多边投资条约 双边投资条约
下载PDF
中日相互直接投资的特点及未来走势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红 侯振玲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4期17-24,共8页
中日两国都是资本输出大国,但两国的相互直接投资却呈现出规模相差悬殊、行业分布各有侧重、投资方式迥异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中日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引资政策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改变,未来... 中日两国都是资本输出大国,但两国的相互直接投资却呈现出规模相差悬殊、行业分布各有侧重、投资方式迥异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中日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引资政策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改变,未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在稳步增长中进行结构调整,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转移。而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则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在增加对旅游、房地产等非制造业投资的同时,对制造业的投资也将呈增长之势。长久以来两国相互直接投资规模严重失衡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的改观,两国间的相互直接投资或将迎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投资 中国对日投资 投资失衡
下载PDF
缅甸中资企业投资争端解决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忠法 熊殷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声明使两国关系迈向了新篇章。除了高层间的密切交流,两国民间也因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等一直交往甚密。中国是缅甸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在缅累计投资额已近300亿美元,但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也遇到很大阻碍,这与中缅投资... 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声明使两国关系迈向了新篇章。除了高层间的密切交流,两国民间也因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等一直交往甚密。中国是缅甸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在缅累计投资额已近300亿美元,但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也遇到很大阻碍,这与中缅投资争端的特殊性有关。外交手段等传统方式的局限性导致部分投资项目搁置多年。中国与缅甸加入的东盟之间有自贸区协定及投资协议,中缅之间也有双边投资协定,但它们并不能有效解决两国之间的投资争端。缅甸国内的法治状况令中资企业的本地救济不乐观;我国对境外投资以事前监管为主,但对解决已发生的中缅投资争端尚无法律规范。为此,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以替代性争端解决措施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边投资协定中的相关约定,完善两国国内法以助于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 中缅投资协定 中缅投资争端特殊性
下载PDF
深化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新动力与新思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朴英姬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160,共22页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持续性的低迷。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乏力,非洲外资流入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而中国对非投资则出现显著增长的态势。非洲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但随着非洲大陆的商业发展潜力与日俱增,中...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持续性的低迷。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乏力,非洲外资流入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而中国对非投资则出现显著增长的态势。非洲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但随着非洲大陆的商业发展潜力与日俱增,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增长空间广阔。受益于快速城市化、中产阶级崛起、加速工业化战略、改善营商环境,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等新驱动因素的影响,非洲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热点。为推动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的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对非投资合作应注重与非洲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相契合,并与非洲城市化进程协调并行和相互促进,提升中国投资对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中国对非投资合作应重点投向消费者导向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等非洲外资流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以推动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投资合作 产业政策 工业化 城市化 经贸合作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