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90
1
作者 李林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7,共15页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依法执政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法治化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法治社会建设 被引量:29
2
作者 姜明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并以推进法治执政党建设为前提和保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并以推进法治执政党建设为前提和保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以培植全社会的法治环境,推进全社会厉行法治,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真诚信仰法治、忠实崇尚法治和坚定捍卫法治的国民。法治社会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社会组织建设、社会行为规范建设以及社会监督和解纷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治社会 法治国家 法治执政党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的历史演进——兼论依规治党的历史方位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海波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8,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现代化建设分别遭遇如何实现行政权合法化、法制统一、执政法治化和宪法至上等系列问题,法治中国建设随着这些问题的呈现而渐次推进,先后经历行政法治、立法法治和政党法治的阶段,正在迈向宪法政治。法治中国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现代化建设分别遭遇如何实现行政权合法化、法制统一、执政法治化和宪法至上等系列问题,法治中国建设随着这些问题的呈现而渐次推进,先后经历行政法治、立法法治和政党法治的阶段,正在迈向宪法政治。法治中国历史演进的实践表明,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规治党,均必须坚持宪法至上,恪守宪法原则,协同一致,迈向宪法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行政法治 立法法治 政党法治 宪法政治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背景下地方法治建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未易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69-94,共26页
"法治中国"既是法治的中国,又是中国的法治,无论是地域空间还是法治方式都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法治中国自然包括了地方法治及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创新和实践。也就是说,地方法治建设只有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视野中才能获得证成,它... "法治中国"既是法治的中国,又是中国的法治,无论是地域空间还是法治方式都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法治中国自然包括了地方法治及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创新和实践。也就是说,地方法治建设只有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视野中才能获得证成,它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地方法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特征和地方性元素,而且必然以多种多样的符合地方文化需要的方式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发展模式。可以说,地方作为与中央相对应的概念,其治理的空间和范围十分宽泛。根据我国现有的地方法治建设实践,如果以地方法治建设的内在运行为逻辑,其实践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体制回应型、先行先试型与自生自发型三种。但从全国地方法治建设的总体性和普遍性来看,地方法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因此,完善地方法治可以强化国家顶层制度设计,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激活多元主体的有序参与,强化公众评价关键环节,从而实现我国地方治理的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地方法治 实践模式 问题导向 解决路径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立场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8,共16页
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重构法治体系的历史性过程,应在特有的价值系统引领下强化一种社会主义立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法律图景"意涵的法治新时代主张,包含三个逻辑相关的部分: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政党... 法治中国建设作为一个重构法治体系的历史性过程,应在特有的价值系统引领下强化一种社会主义立场。这是一种具有"中国法律图景"意涵的法治新时代主张,包含三个逻辑相关的部分: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政党自觉与民众参与的具体实践过程,需要以党的领导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主权性和以群众路线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民主性。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以权力限制权力与以权利限制权力不仅有利于确保法治建设的合法性,而且对形成法治发展合力具有积极意义。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法治社会对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法治经济与社会正义就是法治社会的制度目标,前者是为了发展的法治,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效,后者系为了法治的发展,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社会正义 保障人权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建构路径 被引量:10
6
作者 屈茂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143,共6页
法治建设指标与法治指标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明显的差异,从法治建设指标的合法性、系统性和权威性需求出发,建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制定法治建设实施纲要、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法治建设指标的考核标准与程序等三项内客。法治建设指... 法治建设指标与法治指标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明显的差异,从法治建设指标的合法性、系统性和权威性需求出发,建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必须包括制定法治建设实施纲要、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法治建设指标的考核标准与程序等三项内客。法治建设指标是对法治建设本身进行的一种绩效考核和工作考核指标,其建构主体必须是官方机构,其推进策略应该是总体规划与分项推进相结合,其实施目标是为工作的落实和评估后的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指标 法治中国 实施纲要
下载PDF
公民身份与公民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以社会组织培育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蒋传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71,157,共11页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公民文化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核心是公民意识的塑造。公民意识是建立在公民身份意识基础之上的。公民有了自觉的身份意识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即表现为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公民参与是与公民的责任意识...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公民文化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核心是公民意识的塑造。公民意识是建立在公民身份意识基础之上的。公民有了自觉的身份意识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即表现为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公民参与是与公民的责任意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组织都是公民参与的重要途径。公民参与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公民参与 社会组织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东方法律主义的中国意涵 被引量:7
8
作者 魏磊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157,共14页
法律东方主义造就的结果经常是作为主体的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最终诠释权。对于这样一种垄断性的话语霸权,我们不可能不对其进行反抗,但反思甚至反抗并不等于简单否定,而是意在否定偏狭的原旨主义式的法治观念。... 法律东方主义造就的结果经常是作为主体的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最终诠释权。对于这样一种垄断性的话语霸权,我们不可能不对其进行反抗,但反思甚至反抗并不等于简单否定,而是意在否定偏狭的原旨主义式的法治观念。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本质上是在现有体制构造基础之上如何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与法治国家的问题。为此,除在认识论层面进行法治观念的再启蒙外,在方法论层面的建构路径上还应当重点处理好法治意涵多义性与法治内在规定性的关系、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以及相互堆叠的三种法治理念彼此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东方主义 话语霸权 东方法律主义 主体性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法治督察工作机制:生成逻辑、作用机理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喻少如 许柯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49,共11页
法治督察工作机制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一项特色性制度安排。法治督察工作机制的生成遵循着“厉行法治”与“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蕴含着公共管理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逻辑,贯彻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中国建设方法论”的实... 法治督察工作机制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一项特色性制度安排。法治督察工作机制的生成遵循着“厉行法治”与“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蕴含着公共管理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逻辑,贯彻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中国建设方法论”的实践逻辑。法治督察工作机制有着深刻的作用机理,上下贯通的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组成了其作用的组织依托,严厉问责、政治动员与典型通报构成了其作用的多元控制工具,目标驱动与问题驱动形成了其作用的动力机制。在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法治督察工作机制需要从作用场域、公众参与、组织协同与数字赋能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形成体现本土特色的自主型法治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督察 法治中国 全面依法治国 党内监督
下载PDF
基于法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探析
10
作者 付姣姣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民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分割。民主以人民利益为首要,法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目的和归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新探索,是对我国民主制度本质内涵的最新概括,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 民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分割。民主以人民利益为首要,法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目的和归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新探索,是对我国民主制度本质内涵的最新概括,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立足于法治中国建设。首先从内涵、特征和优势方面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蕴涵,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论述法治中国是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法治中国的价值导向,最后从实践层面思考如何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使得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更坚固、更有效和更具法律约束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重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洪宪 王登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16-124,共9页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两大"主力"的多元反腐败机制存在较多不足,以致实效欠佳,且一些普遍性做法不完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可依循激活存量的思路,理顺二者的职能范围,使各...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作为两大"主力"的多元反腐败机制存在较多不足,以致实效欠佳,且一些普遍性做法不完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可依循激活存量的思路,理顺二者的职能范围,使各安其所、各司其职,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和措施。目前,我们应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为契机,适度拓展检察职能。如此,既有利于实现反腐倡廉、建设法治化国家,也有利于实现依法执政、建设现代化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权 反腐倡廉 法治中国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下载PDF
当代中国法治的多重内涵与战略前瞻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玉军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2期47-53,73,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6年,治国理念完成了向法制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从1997年到2011年,以"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为标志,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第二次飞跃。从2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6年,治国理念完成了向法制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从1997年到2011年,以"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为标志,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第二次飞跃。从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乃至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这一历程鲜明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模式特征,展现了亮点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形。未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 治理现代化 立法
下载PDF
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旭 《行政与法》 2014年第7期29-33,共5页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究竟何为法治中国却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厘清何为法治中国的内涵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依据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中国"的内涵以及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究竟何为法治中国却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厘清何为法治中国的内涵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依据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中国"的内涵以及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系理论可知,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成后的结果,是指在整个中国领域范围内,法治成为一种全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一种全民的信仰,并且形成和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一种良性法律秩序的现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中国 法治建设
下载PDF
在历史经验基础上拓展政治文明建设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苏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治领域仍存在某些"顽疾"和制约因素,政治文明建设仍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和"自我革命"勇气,果敢地承担起历史使命,继续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政治领域仍存在某些"顽疾"和制约因素,政治文明建设仍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和"自我革命"勇气,果敢地承担起历史使命,继续深化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尤其以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强调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强化权力制约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这三条最为有力。这既是对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和经验基础上对政治文明建设空间的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协商民主 法治中国 权力制约 机制创新
下载PDF
“细节困境”与“工匠精神”——法治中国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晨 王雪梅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以全面依法治国为目标的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法治"本应渗透至国民生活的每处细节,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仍然充斥着"非法治",中国法治陷入细节困境。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情+权力"为核心的社... 在以全面依法治国为目标的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法治"本应渗透至国民生活的每处细节,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仍然充斥着"非法治",中国法治陷入细节困境。究其根源,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情+权力"为核心的社会观念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可以尝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法治化、多元化延展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创设一条有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困境 工匠精神 法治中国 路径
下载PDF
新时期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荣鹏 王登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自媒体时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检察改革极具必要性。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切实更新司法理念,掌握正确的定罪方法,尊重司法规律,从而规范执法司法、抓好本职工作;... 自媒体时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检察改革极具必要性。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切实更新司法理念,掌握正确的定罪方法,尊重司法规律,从而规范执法司法、抓好本职工作;还应当合理配置检察权,处理好对内对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检察改革 法律监督 法治中国
下载PDF
从宪法到宪治:法治中国建设的政治逻辑——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谈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91,共11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更具有价值追求的意义。学理上的宪政主要包括制宪和行宪两个关键因素:制宪必须体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和制宪程序的人民民主参与;行宪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历史发展的实...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更具有价值追求的意义。学理上的宪政主要包括制宪和行宪两个关键因素:制宪必须体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和制宪程序的人民民主参与;行宪必须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宪政具有两种模式:一是资本主义的宪政模式,二是社会主义的宪政模式。中国完成由宪法向宪政的转型,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法治,主要取决于如下政治因素:政治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科学的机构设计;完善的制度体系;合理的违宪审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治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法治中国建设与实现“善治”
18
作者 贺善侃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7-52,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从良法到善治的转型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以后,善治就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善治是法治的价值导向,法治是善治的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从良法到善治的转型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建成以后,善治就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善治是法治的价值导向,法治是善治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善治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善治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善治 法治中国
下载PDF
“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九业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3期43-47,共5页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视角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建立法律职业的目标导向,以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破解"三脱节"现象,塑造法律职业人格等优化策略,以构建既可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又能突出个体专长,并且适应职业取向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建设 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职业取向
下载PDF
论民法典的立法成就与宣传实施着力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保刚 翟玉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94-300,360,共8页
民法典是新中国立法的重大成果,对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起到重大作用。中央要求深刻认识民法典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民法典和全面有力地推动实施民法典。各级各部... 民法典是新中国立法的重大成果,对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起到重大作用。中央要求深刻认识民法典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民法典和全面有力地推动实施民法典。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早日实现的重要职责,结合加快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重要要求,突出深刻认识编纂民法典的历史背景、充分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切实抓好实施民法典的重点工作等方面的一系列着力点,保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立法成就 法治中国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