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发展时代的世界与中国能源格局 被引量:31
1
作者 华贲 《中外能源》 CAS 2010年第2期1-9,共9页
哥本哈根会议认定了“2℃”和“在2050年前全球排放量减到1990年的一半”,到2050年,碳减排要求世界人均能耗不高于2.5t标煤/a。能源碳强度ωω是一个反映碳排放与能源结构关系的新指标,利用它与一次能源消费中生成并排放二氧化碳... 哥本哈根会议认定了“2℃”和“在2050年前全球排放量减到1990年的一半”,到2050年,碳减排要求世界人均能耗不高于2.5t标煤/a。能源碳强度ωω是一个反映碳排放与能源结构关系的新指标,利用它与一次能源消费中生成并排放二氧化碳的各种形式能源所占比率y的关联式oJ=2.4y进行推算:按照450情景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307×108t出现在2020年,而能耗峰值在2030年左右;按照丹麦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峰值320xlOSt出现在2025年,能耗峰值也大约在2030年,将达到273×108t标煤,a,人均3.3t标煤/a。碳排放峰值年越推迟,达到2050年远期目标的难度越大。按照丹麦方案.2030~2050年的20年间。需平均每年减排10×108t二氧化碳,同时与450情景方案相比,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增加400×108t以上。根据中国政府宣布的2010~2020年的减排目标推算,2020年能耗为41×108t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约74×108t。中国只要能做到能耗强度每5年降低20%,就能够实现此目标。中国应在2020年之前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加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天然气、大幅提高能效,这样就完全能够与世界减排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能源碳强度 能耗 减排目标 天然气能效
下载PDF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路径:效率提升还是结构转型?--来自中国省级数据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4
2
作者 白雪洁 宋培 王宝璐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85,共16页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制度 节能减排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转型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修凡 范德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38,共19页
引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作为双重中介变量,收集我国2013—2019年试点市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推行能够提高碳减排效率;(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通过低碳... 引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作为双重中介变量,收集我国2013—2019年试点市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推行能够提高碳减排效率;(2)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中介效应间接对碳减排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存在门槛效应;(3)"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中介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并未直接调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与碳减排效率间的关系。(4)人力资本、企业规模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碳减排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提高碳减排效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 低碳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 碳减排效率
原文传递
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萍 杨卫华 +2 位作者 张建 孙浩然 崔子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0,共5页
从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碳中和减排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可行性,并对减排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缓解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 碳中和 节能减排 高能效 零碳能源 负排放
下载PDF
产业结构、碳权市场与技术创新对各省区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志学 李乐颖 陈健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9-90,共12页
从驱动因素和制动因素两个方面建立碳减排效率影响因素框架并进行理论分析,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影响碳减排效率的制动因素模型,收集我国30个地区2011-2016年相关数据,选取合理指标,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碳权市场、技术创新对碳减排效率... 从驱动因素和制动因素两个方面建立碳减排效率影响因素框架并进行理论分析,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影响碳减排效率的制动因素模型,收集我国30个地区2011-2016年相关数据,选取合理指标,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碳权市场、技术创新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依照分析结论,进一步测算出各地区能源效率,继而得出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节能空间以及减排空间。引入碳排放退耦概念,测算我国各地区四个阶段退耦指数并分析退耦程度变化。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较大程度影响碳减排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增大碳排放量变动率,降低碳减排效率,而碳权市场的设立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碳减排效率;(2)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不均衡问题,仍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节能和减排空间;(3)各地区不同阶段的退耦指数差异较大,但退耦程度逐年加强,同时减排空间逐渐减小,说明经济增长与减排压力之间总体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减排效率 碳减排潜力 退耦指数 节能减排
下载PDF
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1985~2009年中国28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1 位作者 汪克亮 杨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60,共10页
技术进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本文在构建省际节能减排矩阵分类模式,分析省际低碳经济发展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分解了中国28个省份基于低碳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并运用面板技术... 技术进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本文在构建省际节能减排矩阵分类模式,分析省际低碳经济发展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分解了中国28个省份基于低碳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并运用面板技术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整体上低碳技术进步上升幅度较大,其中,科技进步贡献大于效率变化贡献,且省际间差异较大;由于回弹效应和减排成本的存在,大多数省份的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贡献要小于效率变化的贡献。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制度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科技进步 效率变化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山 余东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21,共12页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基于全局基准技术的MinDS模型,对省际制造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进而就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对作用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 本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基于全局基准技术的MinDS模型,对省际制造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进而就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对作用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但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现象,表现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演进趋势和“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U型”非线性影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升—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劳动效率增进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发展—能源强度降低—制造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能源要素节约效应,是发挥“数字降碳”效应的两条可行路径,并且后者的降碳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降碳效应 碳排放效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过程中的省际减排成效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崔盼盼 赵媛 +3 位作者 郝丽莎 夏四友 许昕 唐文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64-1878,共15页
采用矫正系数衡量各省份的减排有效性,根据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构建自上而下的全国能源行业碳排强度恒等式,运用LMDI-Ⅰ分解方法获取各省份、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率,... 采用矫正系数衡量各省份的减排有效性,根据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构建自上而下的全国能源行业碳排强度恒等式,运用LMDI-Ⅰ分解方法获取各省份、各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及产值份额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并遵循"减排有效性-碳排放强度贡献-省份综合贡献-减排有效性与省份综合贡献关系"的思路对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过程中各省份的减排成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中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5%。②超过一半的省份为减排有效区且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减排未达标的省份多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省份间的减排路径存在显著差异。③多数省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省份差异逐渐缩小。④省份减排综合贡献的进位赶超势头强劲,绝大多数省份对全国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作出了贡献,且多个省份的综合贡献等级呈正向发展,东部地区是主要的降排贡献区。⑤减排成效良好省份数量最多,中等区多散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及少数内陆地区,欠佳区在西部地区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未来各省份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减排成效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低碳发展道路,还应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形成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碳排放强度 减排成效 减排有效性 省份综合贡献
原文传递
CO_2的化工利用技术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方向晨 张志智 张喜文 《当代化工》 CAS 2011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分析比较了CO2的化工利用主要途径,发现在这些化工利用途径中从CO2出发生产含羧基等高含氧化合物的技术路线,在能量利用和经济性的角度,目前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同时详细讨论了几种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CO2化工利用技术及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CO2利用 石油化工 碳减排 能源效率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全球气候治理有效性研究——低碳经济学术前沿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璟珉 窦晓铭 季芮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手段与措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不乏诸多质疑。目前,此类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率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以及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等方面展开探讨...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手段与措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不乏诸多质疑。目前,此类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率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以及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等方面展开探讨。这些研究可以被归纳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大视域之内。通过对这些领域研究的梳理和分析,能够辨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逻辑瑕疵和历史阶段价值,为从根本上重塑"资本-气候"二重关系、优化中国碳交易市场方案设计、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治理路径提供积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碳交易市场 减排效率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中国区域碳减排效率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曲亮 蔡宏波 +1 位作者 任国良 薛津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通过构建模型解析了财政分权情境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定碳减排标准的微观机理。结合1995—2012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进一步测算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并以其为因变量验证了财政分权对碳减排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CO2减排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适当的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CO2减排效率,而过度分权则会适得其反,而就当下大部分地区财政分权状况而言,中央政府可以选择适当提高分权水平以提升CO2减排效率。同时,立足于不同的财政分权水平,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引发的市场分割将会进一步改变财政分权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财政分权 减排效率 市场分割
原文传递
基于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的小麦生产效率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宁 曹博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4-791,共8页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分别为51.66%、37.41%;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条件下,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未降低,2004~2015年间平均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为0.970,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要低于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超过了1,大于化肥未削减、全碳排放条件下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化肥削减及碳减排利于实际生产向最大产出迫近,以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削减 碳减排 小麦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终端能源消费碳减排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泽 黄萌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0,共9页
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带是长江经济带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目标。论文结合非期望产出EBM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终端能源消费碳减排效率,并构建终端能源碳减排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模型,研究结论显示:(1... 打造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带是长江经济带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目标。论文结合非期望产出EBM和超效率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终端能源消费碳减排效率,并构建终端能源碳减排效率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模型,研究结论显示:(1)长江经济带碳减排效率在2006年到2015年间整体呈现出扁"U"型先降后升的演进特征;(2)长江经济带碳减排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下游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3)各省市整体处于中低耦合协调阶段,碳减排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化尚未实现协调发展,且区域空间耦合度分布不均衡;(4)经济带产业结构集中度、高级度与碳减排效率耦合协调度较高,说明产业结构集中化和高级化优化有利于提升碳减排效率。为此,提出长江流域区域协同发展、加强节能环保科技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终端能源消费 碳减排效率 EBM超效率模型 耦合模型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工业企业碳减排路径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红伟 林子祥 +2 位作者 胡力元 赵晨瑞 张继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4,共11页
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减排的两大关键路径。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测度了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对工业企业碳减排技术进步效率的贡献作用。结果发现,整体上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和71.55%,并且二... 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减排的两大关键路径。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测度了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对工业企业碳减排技术进步效率的贡献作用。结果发现,整体上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和71.55%,并且二者贡献率在不同类型特征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企业技术进步水平、雇佣规模和能耗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的贡献率逐步递减,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则呈现递增趋势。首次对企业管理改进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贡献进行测度,为优化“双碳”目标政策与指导企业减排行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路径 管理改进 技术创新 碳排放效率 工业企业
下载PDF
碳减排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能源高效利用的提升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岳立 苗菊英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6,共14页
提升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又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非径向Luenberger指数及分解项、Tobit模型探讨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 提升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既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又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非径向Luenberger指数及分解项、Tobit模型探讨了2003-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内生驱动机制与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3-2018年间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整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态势,且能源利用效率的增长主要来自能源经济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是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增长的内部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城市化、产业结构等因素对黄河流域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和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碳减排 能源利用效率 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TOBIT模型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效率和公平视角下我国30个省(市)碳减排潜力指数及减排政策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菲菲 钱魏冬 许正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47-55,共9页
构建由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变量组成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分析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并分析减排政策。将各省(市)的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分别与它们的平均值相比较,得到高效... 构建由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变量组成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分析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并分析减排政策。将各省(市)的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分别与它们的平均值相比较,得到高效率高公平(5个省(市))、高效率低公平(8个省(市))、低效率高公平(8个省(市))、低效率低公平(9个省(市))4个区域。碳减排潜力指数居前三的省(市)为北京、内蒙古和宁夏,海南、广西和四川的碳减排潜力指数最低。内蒙古、河北和安徽的碳排放效率指数最低,表明这3个地区的碳减排难度最大;湖南、四川和福建的碳排放效率指数最高。碳排放公平指数最高的地区是内蒙古、上海和天津;碳排放公平指数最低的地区是广西、四川和江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潜力 碳排放公平指数 碳排放效率指数 碳排放影子价格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减排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阳 《煤炭经济研究》 2020年第12期46-50,共5页
在分析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基础上,构建工业行业碳减排效率评价的SBM模型,对其碳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包括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空间较大,碳排放效率亟待进一步提升;对... 在分析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基础上,构建工业行业碳减排效率评价的SBM模型,对其碳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包括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工业行业的节能减排空间较大,碳排放效率亟待进一步提升;对于1%的显著性检验,只有企业规模这一变量未能通过,在其他几个变量中,技术创新可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而对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碳减排 效率评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ZSG-DEA模型的中国六大行业碳减排分配效率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茹 吕爽 +1 位作者 曹晓静 王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如何合理分配碳减排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当前国家和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核查主要从行业层面开展。论文基于国家整体碳减排目标,利用ZSG-DEA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分析了2020年中国六大行业碳排...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但如何合理分配碳减排任务一直是个难题。当前国家和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核查主要从行业层面开展。论文基于国家整体碳减排目标,利用ZSG-DEA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分析了2020年中国六大行业碳排放分配效率。初次迭代后,建筑业的DEA为1,达到了有效分配;但工业的效率值只有0.319,分配效率严重偏低。应用ZSG-DEA模型,对六大行业的碳排放配额进行了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了ZSG-DEA的统一有效边界,平均效率值由0.674提高到了0.997。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行业碳减排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G-DEA模型 行业 碳减排 效率 中国
下载PDF
基于DEA窗口模型的中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评估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喜君 郭丕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3,共7页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从0.58.上升到0.78。(2)不管是能源生产技术还是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年份都很少,表明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是造成部分年份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效率偏低或波动的主要原因。(3)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我国应加大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快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能源生产技术 能源利用技术 DEA窗口模型 研发效率
下载PDF
基于DEA超效率模型的辽宁省节能减排效率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英伟 黄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经过大工业发展之后,人口、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节能减排随之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题。以DEA超效率模型为理...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经过大工业发展之后,人口、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节能减排随之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题。以DEA超效率模型为理论基础,对辽宁省近几年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只有大连和葫芦岛的节能减排效率不错,其余地区都较差。建议相关部门积极运用先进地区的经验,找准方向,抓住重点,完成行业结构和技术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DEA超效率模型 效率评价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