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译佛经故事的类型追踪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守华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本文是“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03BZW057)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语篇。作者在解读数部佛经故事之后,参照国际民间叙事研究通行的AT分类法,从千余则佛经故事同万余篇中国各族民间故事叙事形态的比较解析中,探寻出彼... 本文是“佛经故事传译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03BZW057)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语篇。作者在解读数部佛经故事之后,参照国际民间叙事研究通行的AT分类法,从千余则佛经故事同万余篇中国各族民间故事叙事形态的比较解析中,探寻出彼此相对应的五十多个故事类型,成为在微观研究基础上向宏观审视扩展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 母题 类型
原文传递
论《西游记》神佛故事中的儒家伦常意识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新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3,共4页
《西游记》被注入了鲜明的伦常意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之常情.就取经队伍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家庭伦理化组合,靠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维系着内部团结.同时,小说中的其他艺术形象也莫不秉承儒家伦理教义,即使是各类妖魔也大... 《西游记》被注入了鲜明的伦常意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之常情.就取经队伍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家庭伦理化组合,靠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维系着内部团结.同时,小说中的其他艺术形象也莫不秉承儒家伦理教义,即使是各类妖魔也大都讲究伦常,带有人情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神佛故事 伦常 家庭化 孝道 亲情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疏勒与龟兹佛教艺术之交流 被引量:2
3
作者 篠原典生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3,共7页
脱库孜萨来寺院遗迹位于现在新疆图木舒克市,是古代疏勒国和龟兹国交接之处。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该遗迹发现几件佛教故事塑像,至90年代,由法国学者考证其内容。这些塑像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 脱库孜萨来寺院遗迹位于现在新疆图木舒克市,是古代疏勒国和龟兹国交接之处。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该遗迹发现几件佛教故事塑像,至90年代,由法国学者考证其内容。这些塑像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这些佛教故事塑像的题材内容和造型与龟兹境内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西域佛教交流的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库孜萨来佛寺 克孜尔石窟 本生故事 疏勒 龟兹
原文传递
整理与改编:《召树屯》的跨语际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孟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0,共4页
《召树屯》(孔雀公主故事)被整理、改编进入汉语文学圈,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收获。但是,两个版本是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的跨语际流变,整理与改编会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情调。民族民间文学进入汉语文学,应该保持其原风貌,这样才更显其... 《召树屯》(孔雀公主故事)被整理、改编进入汉语文学圈,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收获。但是,两个版本是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的跨语际流变,整理与改编会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情调。民族民间文学进入汉语文学,应该保持其原风貌,这样才更显其另一种文化的真实个性从而更真更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故事 跨汉语际 流变
下载PDF
试论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机制
5
作者 杜爱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因,大抵有四:首先,是史传文学对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李渔对历史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学重大事件真实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史传叙事中议论和叙事人称的认同,其小说中大量的议论笔墨显示出史学意识对作家的渗透和影响。其次,李渔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也和源远流长的史学叙事在总体上所采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有着同样的心理认同与主体态势。这种全知的视角,正与以说教为旨归的拟话本小说创作心态相契合,同时也是李渔身上优越的文人地位的潜意识的体现。复次,李渔的小说叙事也深受说话、戏曲、园林等艺术及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为李渔叙事模式中那种空间化的叙事结构趋向,使小说的形象构成呈现于共时态的不同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小说的空间布局突破了线性的简单发展脉络,而出现了更为多重的网式结构,这在传统小说的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转向。尤其是在叙述体式上,它的多层次叙事拉开了作家与叙事人的距离,造成叙事角色的变化,对于近现代叙事文学体制生成有着重要的引发与启示意义。仅就这一点而言,李渔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佛教文化 话本小说 叙事模式 文化机制 历史叙事
下载PDF
论刘义庆和他的《宣验记》
6
作者 张朋兵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刘宋一朝,佛教笃盛。刘义庆和门人信仰佛法,并且与佛教徒有密切的交往活动,通过编纂书籍宣扬佛法,以达到政治避祸的目的。他的《宣验记》基本上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涵盖了诸多的佛教故事题材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 刘义庆 《宣验记》 佛教活动 佛教故事
下载PDF
长江中游宗教美术系列著作述评
7
作者 吴灿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3年第3期42-47,共6页
由胡彬彬等学者所著的《长江中游佛教造像记》《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长江中游水陆画》及《长江中游写经宝卷》等书,收录了大量元明清时期流传于长江中游地区村落中的宗教文化实物资料,包含了造像记、水陆画及写经宝卷等内容。它们共... 由胡彬彬等学者所著的《长江中游佛教造像记》《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长江中游水陆画》及《长江中游写经宝卷》等书,收录了大量元明清时期流传于长江中游地区村落中的宗教文化实物资料,包含了造像记、水陆画及写经宝卷等内容。它们共同反映出,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以道教、佛教为主的长江流域宗教,已经完全和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其研究意义,也正在逐步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记 水陆画 写经 宝卷
下载PDF
“故事”的传统与现代——从施蛰存的两组小说而感
8
作者 帅晨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5-51,共7页
"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 "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里,他对古代神佛故事和志怪故事进行了重写,从古代文体资源里写出了现代,从神佛小说里写出了人性,从志怪小说里写出了人心,并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了前卫的姿态。施蛰存没有完全剥落传统的色调,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兼容"的海派作家的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故事 神佛故事 志怪故事 现代
下载PDF
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与演变考论
9
作者 李素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考证可追溯至佛典故事,其后经历了从诠释哲学内涵到升华为民族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愚公由一个期望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调整的乌托邦式形象,经唐、宋诗词中文学形象的人文思考,清代形象反思,转变... 对愚公移山形象的传承考证可追溯至佛典故事,其后经历了从诠释哲学内涵到升华为民族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愚公由一个期望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进行调整的乌托邦式形象,经唐、宋诗词中文学形象的人文思考,清代形象反思,转变为承载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其间社会文化的认同与政治力量的推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愚公移山 佛典故事 传承
下载PDF
从佛典到变文——大目犍连形象的文学化研究
10
作者 罗皓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7,共9页
敦煌文献中,五个系统的目连变文各具特色,同中存异。在《盂兰盆经》的基础上,目连变文通过移植佛典中的相关故事或情节,借助移花接木、渲染神通威力和地狱惊怖场景的手段,大大增强了其文学性,目连的文学形象也更为突出。
关键词 目连变文 佛典故事 目连形象 文学演绎
下载PDF
古蜀华彩 梵相遗珍——四川新津观音寺《香山全堂》明代壁画考论
11
作者 颜斌 蔡萌萌 干倩倩 《石窟寺研究》 2021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新津观音寺《香山全堂》壁画绘制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与宫廷艺术渊源深厚,再现了观音菩萨凡身妙善公主一生化现的主要事迹,为我国明代寺观壁画的精品之作。本文在考释壁画内容基础上,对其空间布局、艺术风格做初步探讨,并从观音信仰... 新津观音寺《香山全堂》壁画绘制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与宫廷艺术渊源深厚,再现了观音菩萨凡身妙善公主一生化现的主要事迹,为我国明代寺观壁画的精品之作。本文在考释壁画内容基础上,对其空间布局、艺术风格做初步探讨,并从观音信仰的素材表现、三教融合的时代表现、榜题内容的祈愿表现及佛教艺术的价值表现等做一综合分析,认为该壁画为妙善公主故事图像表达的代表性例证(或为最早的妙善故事壁画表现),为考察明代观音文化、佛教壁画艺术、三教融合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研究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明代壁画 千手观音 妙善故事 新津观音寺
原文传递
论克孜尔石窟须摩提女故事画的图像意涵 被引量:8
12
作者 赖文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共8页
须摩提女故事画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是一个特殊的题材,绘于中心柱窟主室券顶的中脊位置,取代传统的"天相图"。画面着重描绘佛弟子们禅定神通的表现,这是在念佛思想的背景下产生,将念佛法身功德的内涵往神通开展,彰显如来不共于... 须摩提女故事画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是一个特殊的题材,绘于中心柱窟主室券顶的中脊位置,取代传统的"天相图"。画面着重描绘佛弟子们禅定神通的表现,这是在念佛思想的背景下产生,将念佛法身功德的内涵往神通开展,彰显如来不共于二乘的殊胜,属于整体念佛三昧中的法身观,而其出现的位置在券顶中脊,亦彰显原本天相图对佛陀法身的象征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克孜尔石窟 须摩提女故事画 神通 念佛三昧 法身观
下载PDF
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为切入点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4,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曾提出"孙悟空祖籍福建"的观点,但一直未能获得中国学界的完全认同。至90年代,福建相继发现多处与"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相关的文物,一度引起研究者们的热议与争论,但最...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曾提出"孙悟空祖籍福建"的观点,但一直未能获得中国学界的完全认同。至90年代,福建相继发现多处与"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相关的文物,一度引起研究者们的热议与争论,但最终亦未能改变已有结论。问题的关键在于以福建为代表的南方地域,缺乏一个完整的《西游记》故事系统,所有关于"猴"的传说、记载都是零散的,给人的印象,更像是百回本《西游记》影响下的反流。而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的发现,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前此我们完全陌生的完整自足的"南系"西游故事。尽管该戏现存抄本时间较晚,但有种种迹象表明它的出现应该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后,与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同时或更早,是宋元间《西游记》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有关《西游记》南北系统的旧有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悟空祖籍 福建(泉州) 傀儡戏《三藏取经》 “南系”《西游记》
原文传递
佛教忏悔思想与“释氏辅教之书”——从“忏悔灭罪”故事的流变谈起
14
作者 童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 “释氏辅教书”中“忏悔灭罪”这一故事类型深受佛教忏悔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中国化的同时,忏悔思想也随之本土化。因忏主群体的下移,小说中出现大量世俗化的忏法。佛教忏悔思想中最核心的“罪性本空,业报不空”的教义被消解,由中国本土的功利思想取而代之,忏悔的最终目的也转变为消除罪报。可以说,本土化的“忏悔灭罪”故事是借忏悔思想的外衣来宣扬消灾避祸的现实功用,并借此扩大佛教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忏悔思想 “释氏辅教书” “忏悔灭罪”故事
下载PDF
6世纪前期北方地区维摩诘经变的演变——兼论与南朝佛教图像的关联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向东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1-17,共7页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变相,也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佛教图像之一。相比5世纪图像,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维摩诘形象的汉化、隐几、隐囊的出现以及画面情节的丰富等方面。本文根据图像细节分析及文献记载,推测6世纪前期维摩诘经变样式可能源自南朝佛教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佛教图像 维摩诘经变 演变 影响
下载PDF
《聊斋志异·八大王》的西域传说源流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9-152,共4页
《聊斋志异.八大王》写的鳖宝故事与动物报恩母题、佛经龙女报恩母题和"胡人识宝"母题有密切联系。鳖宝具有聚宝和发现宝物功能。中国古人对于鳖宝的信奉以及宝贝观念的形成,深受印度民间风俗及西域外科医术、佛经海洋聚宝观... 《聊斋志异.八大王》写的鳖宝故事与动物报恩母题、佛经龙女报恩母题和"胡人识宝"母题有密切联系。鳖宝具有聚宝和发现宝物功能。中国古人对于鳖宝的信奉以及宝贝观念的形成,深受印度民间风俗及西域外科医术、佛经海洋聚宝观念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鳖宝 宝贝观念 佛教故事 中外交流
下载PDF
从造境到纪实:废名禅味小说艺术嬗变
17
作者 夏元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95-99,共5页
废名小说以其浓厚的佛禅意趣 ,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 ,特点是造境 ,追求的是趣味 ;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 ,特点是纪实 ,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 ,后期质实 ... 废名小说以其浓厚的佛禅意趣 ,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 ,特点是造境 ,追求的是趣味 ;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 ,特点是纪实 ,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 ,后期质实 ,各具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禅味小说 造境 纪实 文学说论 《桥》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图木舒克佛教故事图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筱原典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3,共7页
疏勒国和于阗、龟兹一样,当年为西域佛教大国,但是目前学界对疏勒佛教考古的研究却比较薄弱.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新疆图木舒克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几幅佛教故事图,90年代,该寺院遗址又出土了一件佛教故事图,这为研究佛教故事... 疏勒国和于阗、龟兹一样,当年为西域佛教大国,但是目前学界对疏勒佛教考古的研究却比较薄弱.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新疆图木舒克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几幅佛教故事图,90年代,该寺院遗址又出土了一件佛教故事图,这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讨论这些佛教故事图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内涵,探讨疏勒佛教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 脱库孜萨来佛寺 佛教故事
下载PDF
佛经叙事对中古志怪小说文体特征的渗入与冲击
19
作者 张二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15,共4页
佛教文化在中土的深入传播,佛经故事虚构性与叙事性在中土叙事传统中的渗入,使得孕育在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母体中的中古志怪故事开始走向了小说文体的成熟。
关键词 佛经故事 叙事手法 志怪小说 文体特征 中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云空未必空”——解读《红楼梦》“因空见色”“自色悟空”
20
作者 韩广泽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3年第4期74-75,共2页
 解读"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应摆脱"色""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字面意思所惑,才能理解其真义。"自色悟空"表现了空空道人的理性思考。经此一"悟",他才如酣梦惊觉,认识和信仰...  解读"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应摆脱"色""空"观念的束缚,不为字面意思所惑,才能理解其真义。"自色悟空"表现了空空道人的理性思考。经此一"悟",他才如酣梦惊觉,认识和信仰翻然生变,原来厚地高天,自古及今,人间之"至情"无时不在,佛家所谓"色""空",实为自家心造的幻影。由此解悟,空空道人才易道为僧,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作者匠心独运,于开卷处巧妙地映现了宝玉的精神面影,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哲学 佛教 曹雪芹 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