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与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光钺 吴煌福 宋杰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比较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与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最终44例采取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整形保乳组)、36例采取非整形... 目的:比较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与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最终44例采取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整形保乳组)、36例采取非整形保乳术(传统保乳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血肿形成)、术后2个月乳房美观度评分、随访2年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皮肤退缩、脂肪坏死、乳房疼痛)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组血肿形成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传统保乳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组对称性、凹陷程度、瘢痕、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传统保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情况,整形保乳组皮肤皱缩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传统保乳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将保乳术与乳房整形技术相结合,可发挥治疗与美容双重疗效,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乳房美观度,更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 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 非整形保乳手术 乳房形态 美观度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晓莉 范钦和 +1 位作者 鲍永仪 王更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鹏 向述天 +4 位作者 岳梨蓉 邵举薇 陈志华 苏伟 张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及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50例.采用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序列(LAVA)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50例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及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病变50例.采用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序列(LAVA)行动态增强扫描,评价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 50例经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病灶形态特征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1,31.3,P<0.05).病灶形态特征诊断的敏感性91.7%(22/24),特异性84.6%(22/26),准确性88.0%(44/5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92.3%(24/26),特异性73.1%(19/26),准确性86.0%(43/50);二者相结合的联合诊断标准的敏感性100.0%(24/24),特异性94.4%,(24/26),准确性96.0%(48/50).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形态学信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能够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两者的结合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形态学
下载PDF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 张帆 +1 位作者 徐国祥 何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8,32,共6页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结果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光之 李静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恶性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团状浸润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由恶性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团状浸润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 腺上皮胞质红染,位于肿瘤细胞巢中央,排列呈腺管状 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排列于肿瘤细胞巢的周边,胞质透明,核分裂多见,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具有双向性表达特征,两种上皮CK5/6均(+),腺上皮CK8/18和34βE12(+),肌上皮p63和SMA(+)。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预后差,与浸润性导管癌、化生性癌、肉瘤等多种肿瘤易混淆 应依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腺肌上皮瘤 形态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在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舒曼 郭雷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在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15日至2020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91例疑似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分析乳腺病变X线特征。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乳腺钼靶...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在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15日至2020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91例疑似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分析乳腺病变X线特征。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乳腺钼靶X线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及其在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病变形态、象限区域、乳腺密度分级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91例疑似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8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均为恶性肿瘤,11例为良性乳腺疾病。乳腺钼靶X线诊断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00%、90.91%、5.00%、9.09%。80例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乳腺钼靶X线诊断病变形态、象限区域、乳腺密度分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95.00%、95.00%。结论乳腺钼靶X线在伴簇状钙化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状钙化 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 病变形态 象限区域 乳腺密度分级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帆 张伟 +1 位作者 王文军 徐国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3-428,共6页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s,PT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21例PTs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选取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例乳腺腺病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一抗包括CK-pan、EMA、SMA、...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s,PT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21例PTs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选取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5例乳腺腺病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一抗包括CK-pan、EMA、SMA、p53、S-100蛋白、CD117、CD34、CD99、bc l-2、ER、PR、K i-67、CD10。结果21例PTs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且呈分叶状。肿瘤由具有双层排列的上皮成分以及过度生长的间质成分组成。根据间质的过度生长程度、细胞的异型程度、核分裂数、肿瘤边缘情况、有无异源性成分以及肿瘤性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间质细胞免疫组化表达情况:CKpan:0/21、EMA:0/21、SMA:17/21、CD117:6/21、CD34:18/21、S-100蛋白:2/21、CD99:13/21、CD10:8/21、PR:5/21、ER:4/21、p53:18/21、K i-67:3%~10%、bc l-2:15/21。结论PTs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CD117、CD34、CD99、CD10、bc l-2的检测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与分子预后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石琴 付志明 +3 位作者 张文 卢晓娟 王晓野 贝金玲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6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特征与分子预后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DCE-MRI图像特征,比较不同分子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的DCE-MRI图像...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特征与分子预后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乳腺癌患者术前DCE-MRI图像特征,比较不同分子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的DCE-MRI图像特征差异。结果: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者比较,ER阴性者大肿块病灶(直径≥2 cm)、病灶边缘光整的比例明显升高(χ^2=4.55,8.27;P<0.05);与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者比较,PR阴性者病灶边缘光整的比例明显升高(χ^2=7.23;P<0.05);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者比较,HER2阴性者大肿块病灶的比例明显降低(χ^2=4.57;P<0.05);与Ki-67阳性者比较,Ki-67阴性者大肿块病灶、病灶边缘光整的比例明显降低(χ^2=4.72,7.88;P<0.05)。乳腺癌患者MRI达峰时间为(203.15±15.46)s,早期强化率为(125.17±18.24)%。达峰时间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88,0.359;P<0.05),与HER2表达、Ki-67标记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r=-0.281,-0.310;P>0.05)。结论:乳腺癌DCE-MRI图像特征,尤其是肿瘤大小、边缘状态及早期强化率,与PR、ER、HER2表达及Ki-67标记指数具有良好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9
作者 董远 冯跃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9例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经乳晕入路行手术的3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腋窝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9例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经乳晕入路行手术的3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腋窝入路行手术的3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乳房形态变化、隆胸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7.30±1.25)d]短于对照组[(9.21±1.69)d],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隆胸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组乳头-乳房下皱襞的经皮距离(nipple to inframammaryfold,N-IMF)、胸骨切迹-乳头距离(sternal notch to nipple,S-N)、乳头-正中线距离(nipple to midline,N-M)、乳房总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入路、经腋窝入路行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均能够取得优良的隆胸效果,但经腋窝入路行手术更能够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文章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后期选择双平面假体隆乳术的入路提供了借鉴内容,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假体隆乳术 并发症 腋窝入路 乳晕入路 术中出血量 乳房形态
下载PDF
乳腺MRI特征与乳腺癌P63表达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姚雷 崔碧 +1 位作者 吴振虎 王晋君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乳腺癌中P63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MRI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P63阳性和阴性两组,评估其MRI形态学特征并通过交叉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 目的深入探讨乳腺癌中P63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MRI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P63阳性和阴性两组,评估其MRI形态学特征并通过交叉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63阳性组与阴性组在MRI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TIC类型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63阴性组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和不均匀内部强化,而P63阳性组则以环形内部强化为主。两组的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亦有明显不同。结论乳腺癌中P63表达状态与MRI特征有显著相关性,这一发现对于术前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形态 边缘 内部强化特征 TIC 类型 P63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沈丽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统计患者的...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对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级(低分化、中高分化)患者的超声征象(肿块形态、毛刺征、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微小钙化、血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组织学分类为IDC 45例、ILC 25例。组织学分化等级为低分化者32例、中高分化者38例。IDC患者中的肿块形态不规则比例低于ILC患者,微小钙化比例高于IL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比例、微小钙化比例、血流丰富比例均高于中高分化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超声检查中的肿块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征象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均有一定关系,血流丰富征象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类亦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检查 超声征象特征 病理组织学 肿块形态 钙化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自动定位的乳房形态参数提取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泽君 顾冰菲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实现青年女性乳房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点-线-切片-参数”乳房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方法。使用三维人体扫描仪获取实验对象的三维点云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基于乳房局部三维点云建立乳房局部坐标系,基于特征点/... 为实现青年女性乳房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点-线-切片-参数”乳房形态参数自动提取方法。使用三维人体扫描仪获取实验对象的三维点云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基于乳房局部三维点云建立乳房局部坐标系,基于特征点/线定义建立其自动定位规则;根据乳房特征点/线构建乳房切片模型,最终实现乳房形态参数自动提取。为验证参数提取精度,对比分析随机选取样本的自动提取与手工测量参数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G BL和G UBL的测量误差均小于±2 cm,D的测量误差小于0.5 cm,W的测量误差小于1 cm,90%A IBO的测量误差在2°内,90%W BB的测量误差在1 cm内,参数测量精度较高,可用于青年女性乳房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提取 乳房形态 乳房切片 三维点云数据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8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鲍永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3-134,I013,共3页
目的:探讨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与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4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活检标本进行镜下观察。结果:根据病理形态的改变将增生导管上皮结构分为四型,即导管内上皮实性增生型、导管内筛孔型、导管内乳头腺... 目的:探讨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与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4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活检标本进行镜下观察。结果:根据病理形态的改变将增生导管上皮结构分为四型,即导管内上皮实性增生型、导管内筛孔型、导管内乳头腺瘤样型和囊乳头型,并发现BIDP与非典型增生和乳腺癌在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上不同。结论:乳头结构分型和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区别良、恶性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形态 BIDP 乳头状瘤 病理
下载PDF
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形态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艳芳 肖薇 赵友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5期118-122,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OBCS)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形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利用随机法分成OBCS组和非OBCS组,各31例。OBCS组采用OBCS外科治疗,非OBCS采用常规... 目的:观察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OBCS)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形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利用随机法分成OBCS组和非OBCS组,各31例。OBCS组采用OBCS外科治疗,非OBCS采用常规标准化乳腺肿瘤切除保乳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美观度,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BREAST-Q)、健康调查简表(SF-36)]水平,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OBC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非OBCS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OBCS组均高于非OBCS组(P<0.05);OBCS组美观度优良例数、BREAST-Q得分均高于非OBC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远处转移、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提高患者乳房美感、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术 早期乳腺癌 乳房形态学 三维可视化参数
下载PDF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虎霞 龙胜潭 +6 位作者 宋张骏 杨晓民 韩丕华 贺赛 侯艳妮 范拥国 赵静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经超声引导定位活检的乳腺肿瘤病例626例,分析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确诊乳腺癌252例,癌前病变53例,良性病...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经超声引导定位活检的乳腺肿瘤病例626例,分析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确诊乳腺癌252例,癌前病变53例,良性病例321例,其中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为48.72%(305/626);导管内癌11例,浸润性癌241例;0~Ⅰ、Ⅱ、Ⅲ期分别为87例、126例、39例,0~Ⅰ期占34.52%(87/252)。肿瘤直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特点、血流信号、包膜、腋窝淋巴结、BI-RADS分级等超声特征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组超声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灶、血流信号及BI-RAD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组超声形态、内部回声、BI-RAD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是否浸润性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特征在是否浸润性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形态在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86,P=0.353)。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乳腺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定位 早期诊断 超声形态 BI-RADS分级
原文传递
乳腺叶状肿瘤48例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拥军 张秀琳 +1 位作者 王作君 谭庆民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在PT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筛选乳腺PT病例48例,同时选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FA)作为对照,对所有病例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在PT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筛选乳腺PT病例48例,同时选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FA)作为对照,对所有病例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改变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抗CD34、CD10、CD117、p53及Ki-67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T境界清楚,大体及镜下均呈典型的叶状结构,裂隙衬覆腺上皮及肌上皮分化良好,间质富于细胞伴过度生长,根据间质增生程度、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及肿瘤边缘生长方式等指标将48例叶状肿瘤分为良性31例,交界性12例,恶性5例.恶性肿瘤中3例可见局灶性肿瘤坏死,1例间质出现脂肪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组中CD34的中-强度表达率分别为93.5%、58.3%、0,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呈灶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8%、83.3%、80.0%,良性PT组与交界和恶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17、Ki-67的表达在恶性PT中有较明显增高.随访5~141个月,4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病例11例,双肺多发转移致死1例,其余10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无再次复发.结论 病理形态学改变是乳腺PT诊断及分级的主要依据,免疫标志物在肿瘤中的表达对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辅助意义.选择合理的术式有助于减少复发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光 丁华野 +3 位作者 皋岚湘 杨光之 李静 李琳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细胞为主,混杂有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有黏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AE1/AE3、34βE12和E-cadherin弥漫(+),S-100局灶(+)。结论乳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腺鳞癌、腺样囊性癌或黏液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黏液表皮样癌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钙化在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美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中乳腺钙化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病变,对其实施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钙... 目的:分析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中乳腺钙化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病变,对其实施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特征,根据影像学结果中显示的钙化程度以及病变性质将其分为恶性钙化组(43例)和良性钙化组(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的诊断效能,比较乳腺良性钙化病变和乳腺恶性钙化的病灶特征以及钙化情况。结果:54例患者经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后结果显示乳腺恶性钙化和良性钙化分别为44例和10例,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97.67%和81.82%,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性(Kappa=0.823);乳腺恶性钙化患者病灶直径≥1 cm、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比较模糊,检出率较乳腺良性钙化组高,差异显著(P<0.01);并且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结果显示乳腺恶性钙化组患者钙化病灶数量≥10个/cm^(2),钙化病灶呈现出了等密度钙化特征,节段性/线性分布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钙化组(P<0.01)。结论:临床上对乳腺钙化患者实施诊断时应用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能够准确鉴别乳腺恶性钙化病灶和良性钙化病灶,准确率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钙化 乳腺X射线摄影诊断 准确性 病灶形态
下载PDF
超声造影微血管密度成像与乳腺癌患者血管形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分析
19
作者 邓子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5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微血管密度成像(MVI)与乳腺癌患者血管形态、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2021年1—10月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微血管密度成像(MVI)与乳腺癌患者血管形态、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组,另选取2021年1—10月收治的5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MVI检查,术后标本行抗CD34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并比较两组超声造影结果出现不均匀性增强、充盈缺损、血管网紊乱及血管扩张的比例;检测并比较两组MVD结果、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及开始至90s平均强度、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分析乳腺癌组织的MVD与MV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MVI造影不均匀性增强、充盈缺损、血管网紊乱及血管扩张占比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组MVD、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及开始至90s平均强度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MVD与超声造影MVI的峰值强度、增强幅度及开始至90s平均强度呈正相关(r>0,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MVI与肿瘤血管形态、MVD指标呈正相关,对评估患者肿瘤发生恶变与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形态 微血管密度 超声造影微血管密度成像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llagen morphology in breast cancer from millimeter scale using multiphoton microscopy
20
作者 Yulan Liu Shunwu Xu +8 位作者 Deyong Kang Xingxin Huang Shuoyu Xu Lianhuang Li Liqin Zheng Lida Qiu Zhenlin Zhan Xiahui Han Jianxin Chen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s now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of tumor progression.As the most abundant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 in TME,colla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development.The im...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is now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of tumor progression.As the most abundant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 in TME,colla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development.The imaging study of collagen morphological feature in T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ate of tumor.Multiphoton microscopy(MPM),based on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and 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TPEF),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iological tissues without labeling.In this study,we used MPM for large-scale imaging of early invasive breast cancer from the tumor center to normal tissues far from the tumor.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cant di®erences in collagen morphology between breast cancer tumor boundary,near tumor transition region and normal tissues far from the tumor.Furthermore,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eight collagen¯bers was extracted to quantify the variation trend of collagen in three regions.These results may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optimal negative margin width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ollagen¯ber morphology multiphoton mic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