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浩 任玉勇 +3 位作者 王丽 李寒旭 曲进 孙双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2,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京杭运河体育旅游产业进行研究,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为相关地区体育旅游带来机遇,同时对运河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生态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在探讨运河生态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和谐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运河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而提出建立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目的地促销策略,生态体育旅游运动休闲城市创意双轮驱动保障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评估体系、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补偿机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遗产开发保护体系及生态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对京杭运河地区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保证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遗 京杭运河 生态体育旅游 指标体系 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原文传递
京杭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与传承路径理论探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霍艳虹 曹磊 杨冬冬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承载着沿线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典型的超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申遗"使得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上升到世界和永续的高度,而"文化"是遗产保护中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研究试图在风景...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承载着沿线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典型的超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申遗"使得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上升到世界和永续的高度,而"文化"是遗产保护中最核心的价值所在。研究试图在风景园林视域下,引进生物学的基因概念,以文化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生物基因领域中逆转录基因提取方法,对线性文化遗产中物质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基因提取,并梳理归类为主体基因、附属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四种类型,相应提出了文化基因战略转嫁、文化符号提炼植入、文化基因地理隔离和文化基因生态保育四种传承路径,依据文化基因不同的属性选择适宜的传承路径,最终实现文化在遗产保护中的传承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基因 传承路径 京杭大运河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探索——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案例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建国 杨俊宴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5-74,共10页
历史廊道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群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通常,城市尺度上的历史廊道地区一般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是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类型对象。本文在挖掘历史廊道历史文化、线性空间、资源依托三重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 历史廊道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群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通常,城市尺度上的历史廊道地区一般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是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类型对象。本文在挖掘历史廊道历史文化、线性空间、资源依托三重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廊道保护、再生和利用中在整体性层面上所出现的普适性问题并探索了解决途径,并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例,探索了历史廊道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对我国今后历史廊道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及城市设计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城市设计 技术与方法 历史廊道 京杭大运河 杭州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潘志庚 袁庆曙 +1 位作者 陈胜男 张明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73,共13页
以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计算机动画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文化遗产技术,为数字化记录、保存、展示和利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近20 a在数字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 以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计算机动画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文化遗产技术,为数字化记录、保存、展示和利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近20 a在数字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建模、数字化呈现和人机互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介绍了笔者在京杭大运河虚拟漫游系统和清明上河图动画与互动系统实现中的经验。最后,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AR 数字文化遗产 人机交互 京杭大运河 清明上河图互动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砷的形态的分步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功振 许爱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1,共3页
文章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中的11个样品进行研究,对底泥中的砷的总量和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砷的污染已经达到中度污染并且砷的形态大部分是以钙型和包裹态形式存在。分别采用总有机碳测定仪和X-衍射(XRD)测定11样品中有机碳(TOC)... 文章对京杭大运河(徐州段)底泥中的11个样品进行研究,对底泥中的砷的总量和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砷的污染已经达到中度污染并且砷的形态大部分是以钙型和包裹态形式存在。分别采用总有机碳测定仪和X-衍射(XRD)测定11样品中有机碳(TOC)的含量和底泥的成分,结果表明底泥的成分主要有石英、石膏,部分或少量的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底泥中的有机碳的含量不能决定砷的总量和形态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底泥 总有机碳 徐州段
下载PDF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桥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大运河 江南运河 浙东运河 京杭运河 京甬运河 运河文化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开发与空间形态塑造的规划探讨--以宿迁市市区运河沿线空间形态设计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邰学东 陈勇 +1 位作者 崔宝义 刘溪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6,共4页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以综合的区域化视野角度,力求准确把握滨水地区发展定位,通过研究滨水地区城市功能模式以及多层次的空间形态策略,对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次实际可行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迁 京杭大运河 滨水地区 空间形态 功能混合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0,共11页
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代。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 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代。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是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的文化遗存;三是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运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千百年来,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不但没有因运河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消亡,反而以其坚韧的生命力顽强地保留和延续下来。然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文化的遗存正遭受严重的破坏。深入地思考这一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估,不但有利于对其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可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淮安 文化遗产 遗存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春 林志刚 陈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文献、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在界定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价值,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入... 采用文献、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在界定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及价值,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提出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路径:1)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体育文化旅游广场公共服务体系;2)打造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3)构建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传播与推广体系;4)加快体育赛事与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生态体育文化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志兵 施心路 +3 位作者 杨仙玉 刘桂杰 赵元莙 刘晓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水质标准汇编》(下册)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两水域的水质进行大体评价,对比两水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游入口处(样站1)水质好于运河杭州城区段;2)杭州西湖水域呈现的理化指标(平均值DO:9.96mg/L,CODCr:19.00mg/L,BOD5:1.25mg/L,TN:2.88mg/L,TP:0.247mg/L)均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域(平均值DO:5.54mg/L,CODCr:25.95mg/L,BOD5:3.05mg/L,TN:6.21mg/L,TP:0.525mg/L);3)两水域的TN和TP(TN:西湖为2.13~3.88mg/L,运河为4.83~9.15mg/L;TP:西湖为0.099~0.376mg/L,运河为0.429~0.752mg/L)含量明显超标,均属典型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京杭大运河 理化指标 水质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丹 刘玲童 +2 位作者 宫辉力 李小娟 蒋博武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研究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1992—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变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城市化水平的夜间灯光指数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研究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1992—2018年的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变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分类原则判定两者协同发展格局,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果表明:①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逐年增多,1992—2002年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2002—2013年为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2013—2018年为城市化稳步提升阶段;②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遥感生态指数均大于0.4,表明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均较好,1992—2002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相对稳定,2002—2007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2007—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③1992—2018年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协同发展类型整体上逐渐由城市化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滞后,生态环境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大运河沿线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空间分布及其旅游开发——以江苏段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永乐 程玲 《中国名城》 2012年第3期51-54,共4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工建筑遗产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堤、坝、闸、桥梁、涵洞、码头(含渡口)、水利枢纽等。在空间分布上,坝、闸等多修建于河流、湖泊与运河交汇的地方;码头主要分布在历史上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如淮安、扬州、镇江...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水工建筑遗产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堤、坝、闸、桥梁、涵洞、码头(含渡口)、水利枢纽等。在空间分布上,坝、闸等多修建于河流、湖泊与运河交汇的地方;码头主要分布在历史上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地区,如淮安、扬州、镇江、常州等地区;苏南的桥梁遗产数量较多,而苏北的堤、坝、涵洞等较多。依托大运河水工建筑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设计出考古与科普旅游产品、博物馆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建筑遗产 空间结构 旅游开发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中下游段天然水化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中华 邓义祥 +2 位作者 卓小可 代丹 于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51-2259,共9页
为揭示京杭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特征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于2019~2020年采集徐州至嘉兴段主要城市站点河水测试,同时收集苏锡常段1959~1962年和1975~1977年的水化学数据与沿线主要城市近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 为揭示京杭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特征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于2019~2020年采集徐州至嘉兴段主要城市站点河水测试,同时收集苏锡常段1959~1962年和1975~1977年的水化学数据与沿线主要城市近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但K^(+)+Na^(+)当量浓度占总阳离子高达40.39%,高于一般地表水,说明运河天然水化学已受到人为因素的显著影响.空间上,运河主要离子质量浓度、总硬度和总碱度从徐州站向下游总体上有减小的趋势,但在无锡和苏州站各参数显著升高;分析苏锡常段60年来的水化学变化发现,其Na^(+)和SO_(4)^(2-)分别升高了约16倍和12倍,总溶解固体(TDS)也升高了近3倍,同时苏锡常段河水目前(Ca^(2+)+Mg^(2+))/HCO_(3)^(-)比值普遍大于1,显著高于1959~1962年,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结合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显示,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加速了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这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是造成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协调城市发展和保护大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天然水化学 总溶解固体(TDS) 驱动因素 人为影响
原文传递
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河岸带不同生境自生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亚璐 楼晋盼 +2 位作者 姚兴达 史琰 包志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城市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和发展地,是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点。以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为例,探索自生植物在改善城市渠化河流河岸带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中的应用潜力。于2021年4—6月对研究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将自生植物所处生境划分为... 城市河流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和发展地,是城市与自然的连接点。以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段)为例,探索自生植物在改善城市渠化河流河岸带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中的应用潜力。于2021年4—6月对研究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将自生植物所处生境划分为3类,选取典型样地共81个,包含554个5m×1m小样方。结果表明:1)大运河河岸带共记录到自生植物72科173属195种,优势种以乔木幼株和草本植物为主;2)自生植物群落被划分为3个植被类型,11个群丛类型;PCo A排序图沿第一排序轴生境类型从半自然园林绿地至人工覆土护岸、硬质驳岸岸壁排列,植被类型从乔木林至灌丛、草丛排列;3)3类生境在自生植物多样性上呈逐级递减的趋势,人为干扰是影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自生植物 城市河岸带 物种组成 多样性特征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徐州城市河流和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朝 蔡琨 +3 位作者 杜娟 杨靖 李勇 胡红娟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对徐州市京杭运河市区段和市区湖泊云龙湖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其中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组成主要为水栖寡毛类和软体动物,... 对徐州市京杭运河市区段和市区湖泊云龙湖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其中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组成主要为水栖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城市湖泊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组成为水栖寡毛类和摇蚊幼虫。除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外,河流与湖泊的其他群落指数相差不大。聚类分析将两类生态系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明显分为两组。CCA结果显示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是p H和溶解氧,京杭运河徐州市区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城市河流 城市湖泊 徐州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焦敏 路璐 +2 位作者 牛福长 和佳慧 穆学青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9,共12页
以大运河文化带中180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地理视角出发构建地理空间分布统计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等系统分析各历史阶段下国保单位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态、方向、规... 以大运河文化带中180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单位”)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地理视角出发构建地理空间分布统计理论框架,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等系统分析各历史阶段下国保单位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态、方向、规模、类型等分异特征,并基于历史地理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保单位总体上趋于集聚分布,整体呈现“西—北—东南密、中间疏”的分布特征,集聚位置以北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为主,不同历史时期空间集聚存在差异;(2)在空间形态上,各历史时期国保单位集聚位置和形态从原始社会至近代以来呈现动态演变趋势,多以历史上都城所在地为扩散中心,空间形态随其变化而变化;(3)在方向特征上,国保单位重心迁移方向均以大运河为中轴对称,迁移轨迹为“西北—东南—东北—东偏南—东北—东南—西北”,方向变化趋于扁平化,重心迁移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4省交界周边区域;(4)在规模特征上,与核密度分析所呈现的集聚分布特征吻合,且以大运河源头的京津至终点浙江杭州的国保单位规模最大;(5)在类型特征上,主要以古建筑为主,各类型国保单位在历史时期具有多样化特征,并伴有一定的连贯性,且基本呈现“西北—东南”的分布特点;(6)在影响因素上,原始社会时期国保单位的空间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驱动,而后人文地理环境通过制约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进而影响国保单位在空间上的形态与类型,政治因素多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 京杭大运河 历史地理 保护与传承 大运河文化带 国家文化公园
原文传递
清代京杭大运河全图初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耀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108,共18页
本文将收集到的国内外清代京杭大运河全圈作为史料处理,结合相关文献一一解读各幅运河图本身蕴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清代在绘制运河全图时常用的一些绘制手法,井就运河图的载体、装订形式加以分析。进而根据绘制风格等的差异,将... 本文将收集到的国内外清代京杭大运河全圈作为史料处理,结合相关文献一一解读各幅运河图本身蕴涵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清代在绘制运河全图时常用的一些绘制手法,井就运河图的载体、装订形式加以分析。进而根据绘制风格等的差异,将清代运河全图的绘制划分为前期和后舰又依据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划分为运河河工图、漕运图、运河泉源圈和运河景观图四种。作者试图通过分析论证,挖掘出地图的史料价值,找到一个利用地图学视角观察社会历史景观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京杭大运河 运河全图绘制手法 地图载体 装订形式 运河 全图分类
原文传递
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6-343,共8页
京杭大运河曾经是中国唯一的运输大动脉。但其运道畅通的维持却一直是历经磨难,举步维艰。大运河自身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注定了其命运多舛;封建政府治河保漕的根本目的导致了对运河治理的失当;河政的腐败使运河走向衰败;太平天国运动... 京杭大运河曾经是中国唯一的运输大动脉。但其运道畅通的维持却一直是历经磨难,举步维艰。大运河自身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注定了其命运多舛;封建政府治河保漕的根本目的导致了对运河治理的失当;河政的腐败使运河走向衰败;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运河体系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衰落原因 治河保漕 河政腐败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土地生态空间差异及响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葛亮 高扬 +3 位作者 陆春锋 王君櫹 吴滢滢 周生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0-337,共8页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态状况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极大地促进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生态空间差异研究就显...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态状况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极大地促进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生态空间差异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县(市、区)为研究区,从自然基础、污染退化、生态结构、生态建设四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的评价体系;在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使用冷热点分析模型,从聚集性分析其空间差异;最后,从"全局土地生态—社会经济—大运河条件"三方面出发,定量化分析土地生态状况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各要素生态状况与综合生态状况都呈现了自北向南的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地生态呈现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南北梯度与城乡梯度;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对各类影响因子响应程度不同,整体主要受到GDP与财政收入的影响,其次受到河道蜿蜒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评价 空间差异 影响因子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内源磷形态分布及其对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焱见 李大鹏 +3 位作者 李鑫 宋小君 韩菲尔 周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不同外源汇入断面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扰动条件下上覆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数量分布及形态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排放口处的沉积物内源磷更容易释放,且扰动期间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TP、PP、... 以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不同外源汇入断面的沉积物和上覆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扰动条件下上覆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数量分布及形态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排放口处的沉积物内源磷更容易释放,且扰动期间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TP、PP、DTP、DIP)均处于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风景区和居民区,此外,也归因于水丝蚓的生物扰动.但随着扰动次数的增加,上覆水中各形态磷含量呈降低趋势.扰动显著改变了上覆水中形态磷分布规律,DIP/DTP、DIP/TP及DIP/DTP比值呈降低趋势,并在第11 d以后趋于稳定,但在有水丝蚓扰动下,改变幅度变小.扰动导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发生变化,NH_4Cl-P含量明显降低,Fe/Al-P明显增加,其中,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沉积物中NH4Cl-P和Fe/Al-P的变化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内源磷 形态转化 京杭大运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