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和降钙素原诊断颅内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时光 刘新生 +4 位作者 王昆 罗小娜 张瑞锋 陈江波 冯丽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感染患者91例,其中细菌性脑炎患者43例(细菌性脑炎组),病毒性脑炎患者48例(病毒性脑炎组);同期38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内感染患者91例,其中细菌性脑炎患者43例(细菌性脑炎组),病毒性脑炎患者48例(病毒性脑炎组);同期38例癫痫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入院48h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效能。结果病毒性脑炎组、细菌性脑炎组血清S100蛋白[(21.24±8.32)、(50.91±11.55)μg/L]、脑脊液S100蛋白[(14.60±6.45)、(40.38±8.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4±0.10)、(2.16±0.72)μg/L],血清PCT[(0.38±0.12)、(0.89±0.22)μg/L]、脑脊液PCT[(0.19±0.09)、(0.76±0.20)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0.23±0.09)、(0.09±0.03)μg/L](P<0.05),且细菌性脑炎组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血清、脑脊液S100分别以36.19、28.51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72(95%CI:0.942~1.000,P<0.001)、0.994(95%CI:0.981~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0.7%、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血清、脑脊液PCT分别以0.56、0.46μg/L为最佳截断值,鉴别诊断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AUC分别为0.968(95%CI:0.924~1.000,P<0.001)、0.998(95%CI:0.993~1.000,P<0.001),灵敏度分别为93.0%、97.7%,特异度分别为95.8%、97.9%。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均升高,检测血清及脑脊液S100蛋白、PCT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S100蛋白 降钙素原 细菌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
原文传递
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检测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朗 刘慧敏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6年第8期535-538,共4页
目的比较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最终出院诊断结果,... 目的比较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最终出院诊断结果,分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组(A组,n=32)和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组(B组,n=78)。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通过ROC分析法评估上述三项指标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患儿血清IL-6、hs-CRP及PCT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显著大于IL-6(0.801)及hs-CRP(0.79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诊断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效能优于IL-6和hs-CRP,其是早期鉴别手足口病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和可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IL-6)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降钙素原(PCT) 重症手足口病 细菌性脑炎
原文传递
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学指标和脑脊液指标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金辉 杨艳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3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学指标和脑脊液指标的变化,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作为病毒组、细菌性脑炎患儿88例作为细菌组和非中...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学指标和脑脊液指标的变化,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作为病毒组、细菌性脑炎患儿88例作为细菌组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头疼患儿8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三组血清与脑脊液的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血清S100B蛋白(S100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IgG)和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葡萄糖、蛋白、氯化物含量。结果:三组血清与脑脊液的CRP、S100B、MMP-9、IgG和Cys 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血清与脑脊液CRP、MMP-9、IgG均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病毒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组和细菌组血清S100B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毒组和细菌组血清S100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血清Cys C高于细菌组和对照组,且细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组脑脊液IgG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脑脊液Cys C低于细菌组和对照组,且细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脑脊液白细胞数量、葡萄糖、蛋白和氯化物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的白细胞数量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且病毒组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组的蛋白均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而葡萄糖、氯化物均低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毒组和对照组的蛋白与氯化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患儿的血清学指标和脑脊液指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特异性改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结合患儿的症状进行病情的判断和临床诊治,对于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同时对于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炎 血清学指标 脑脊液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手足口患儿合并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永强 王翠 +4 位作者 李传达 娄冲 王小龙 张淑霞 袁平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2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细菌性脑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经脑脊液常规检查与培养诊断为细菌性脑炎的患儿56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细菌性脑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经脑脊液常规检查与培养诊断为细菌性脑炎的患儿5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住院、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无合并细菌性脑炎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14例为对照组,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两组之间有差异的指标。结果重症手足口合并细菌性脑炎患儿占重症手足口的12%,组间性别、年龄、WBC计数、发热、空腹血糖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差、呕吐、神经反射异常、PCT水平增高、肠道病毒EV71比例、呼吸系统细菌培养阳性经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分析后,重症手足口合并细菌性脑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CT水平增高(OR=4.265,95%CI 1.514-7.362)、呼吸系统细菌培养阳性(OR=2.535,95%CI1.029-4.568)、神经反射异常(OR=2.592,95%CI 1.358-6.453)。结论重症手足口合并细菌性脑炎具有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发现PCT增高、呼吸系统感染及神经反射异常时,需预防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 细菌性脑炎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细菌性脑炎模型信号通路样受体4-p38蛋白激酶信号途径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非 罗涛 +1 位作者 郭远瑾 梅元武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细菌性脑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BABL/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细菌性脑炎模型组、SB203580(p38MAPK抑制剂)干预组,分别按干预后3、7天各分两组。正常组侧脑室注... 目的观察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p38蛋白激酶(p38MAPK)在小鼠细菌性脑炎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BABL/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细菌性脑炎模型组、SB203580(p38MAPK抑制剂)干预组,分别按干预后3、7天各分两组。正常组侧脑室注入生理盐水,模型组侧脑室给予脂多糖(LPS);干预组在给予LPS后即在腹腔注射SB203580。检测脑组织TLR4mRNA和p38MAPKmRNA的表达变化,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后小鼠脑组织TLR4 mRNA和p38MAPKmRNA表达迅速升高,其相应的脑组织TNF-α、IL-6含量表达也升高,第7天的含量分别为(65.95±8.82)Pg/mg和(70.75±8.65)pg/mg。给予SB203580抑制剂后TLR4mRNA和p38MAPKmRNA表达明显减弱,其相应的脑组织TNF-α、IL-6含量表达与感染组比较也明显降低。结论LPS刺激小鼠脑组织可引起TLR4-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而SB203580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细菌性脑炎与TLR4-p38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炎 TLR4一p38 MAPK信号通路 SB203580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在脑炎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淑静 魏方泽 +4 位作者 郑光辉 刘杰 司学众 康熙雄 张国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2945-2948,295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血细胞、淋巴细胞,探究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京天坛医院脑炎患者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将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血细胞、淋巴细胞,探究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京天坛医院脑炎患者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将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共收集病毒性脑炎组患者99例,细菌性脑炎21例。病毒性脑炎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数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指标诊断效能最好的是B淋巴细胞,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将B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计数、抑制性T细胞计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8项指标联合联合诊断,AUC为0.873。结论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细胞数、抑制性T细胞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病毒性和细菌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是有意义的,这8项指标的联合诊断效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炎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细菌性脑炎大鼠脑脊液代谢组学研究
7
作者 刘悦 高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079-3082,共4页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细菌性脑炎大鼠脑脊液代谢谱的改变,筛选与细菌性脑炎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寻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颅内注射生理盐水)和感染组(12只,颅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细菌性脑炎大鼠脑脊液代谢谱的改变,筛选与细菌性脑炎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寻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颅内注射生理盐水)和感染组(12只,颅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液)。采用LC-MS/MS法,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比较感染组与正常组大鼠脑脊液的代谢谱差异,通过MetaboAnalyst 3.0分析相关代谢途径。结果两组大鼠脑脊液代谢产物相比,得到差异性代谢产物16种,其参与了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细菌性脑炎模型大鼠脑脊液中的16种差异代谢物,有助于解释颅脑细菌感染引起的代谢改变,有望为细菌性脑炎的早期诊治和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 细菌性脑炎 脑脊液 主成分分析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汪忠鸿 赵亮 +2 位作者 李冰 毛亚军 潘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4期2604-2607,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重症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FMD并发细菌性脑炎患儿150例为研究组,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取100例H...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重症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FMD并发细菌性脑炎患儿150例为研究组,采用随机对照原则选取100例HFMD未并发细菌性脑炎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结果降钙素原水平、呼吸道感染、神经反射异常均是HFMD患儿并发细菌性脑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临床应对降钙素原水平过高、发生呼吸道感染、神经反射异常的HFMD患儿加以重视,以预防细菌性脑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细菌性脑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谱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爱梅 徐国锋 +3 位作者 孟晓飞 张清杰 梁桂华 宋传清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分析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结果,了解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方法对3所哨点医院报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血液和临床分离菌株,对脑脊液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 目的分析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监测结果,了解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谱构成。方法对3所哨点医院报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血液和临床分离菌株,对脑脊液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470例监测病例中,127例检出病原菌,病例病原确诊率为27.02%;人群分布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1:1,春季和秋季为发病高峰,抗生素的应用对病原菌检出率有明显影响(χ2=7.6,P<0.01);分离鉴定病原27种,主要病原构成比分别为:肺炎链球菌32.2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1.81%、无乳链球菌7.09%、脑膜炎奈瑟氏菌4.72%、流感嗜血杆菌4.72%。结论2010-2018年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构成以肺炎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为主。自2015年首次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无乳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氏菌伴随肺炎链球菌成为近年来引起该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的优势流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流行特征 病原谱
原文传递
127例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爱梅 徐国锋 +2 位作者 孟晓飞 张清杰 李广康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17-422,共6页
目的分析濮阳市病原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的监测结果,了解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菌流行特征。方法对3所哨点医院报告的病原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血液和临床分离菌株,... 目的分析濮阳市病原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的监测结果,了解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菌流行特征。方法对3所哨点医院报告的病原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脑脊液、血液和临床分离菌株,对脑脊液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收集2010年~2018年濮阳市病原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127例,采集脑脊液和血液236份,检出病原菌157株。应用抗生素影响血和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检出(P<0.05)。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依次为肺炎链球菌(32.28%)、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1.81%)、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8.66%)、无乳链球菌(7.09%)、脑膜炎奈瑟氏菌(4.72%)、流感嗜血杆菌(4.72%)和微球菌(4.72%)。1岁以下的新生儿和婴儿是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的主要发病人群(68.50%),并且病原菌构成复杂多样。新生儿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原谱依次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5.71%)、无乳链球菌(20.00%)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11.43%)。1岁以内婴儿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44.23%)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9.62%)。1岁~3岁幼儿以肺炎链球菌(36.84%)、脑膜炎奈瑟氏菌(15.79%)和流感嗜血杆菌(15.79%)为主,3岁~20岁各年龄组均以肺炎链球菌(55.56%)和脑膜炎奈瑟氏菌(33.33%)为主,20岁以上的成年人和老年组则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41.67%)和肺炎链球菌(33.33%)为主。肺炎链球菌是各个季节的主要病原,季节性不明显。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季,无乳链球菌发生于春秋冬季,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主要发生在春夏冬季。脑膜炎奈瑟氏菌在冬春季节流行,流感嗜血杆菌好发于春秋季。结论濮阳市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菌分布存在季节、地区、人群年龄差异。近几年,病原谱演变成以肺炎链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病原菌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8-2019年青海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晓磊 石林飞 +3 位作者 祁晓东 马韶辉 张晓昕 卢囡囡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进行分群,从而了解全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技术方案》检测技术,对... 目的通过对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以及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DNA进行分群,从而了解全省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流行特征及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据《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技术方案》检测技术,对全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急性期病例的脑脊液标本174份进行病原学培养鉴定和核酸检测(培养阴性的标本做PCR检测)。结果 2018-2019共检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脑脊液标本174份,经培养鉴定:有菌生长16份,其中目标菌检出3株,其它菌13株。158份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做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均为阴性,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份。结论青海省两家哨点医院脑炎脑膜炎标本病原体检出率比较低。荧光定量PCR可用于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的检测、鉴别分群,可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 脑炎脑膜炎症候群 病原学 荧光定量PCR 细菌性脑炎脑膜炎
原文传递
细菌性脑炎/脑膜炎266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静 张振国 +5 位作者 孙印旗 郭建花 甄素娟 王颖童 贾肇一 尹遵栋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与病原谱,为全国范围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监测到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开展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结果 2007-05/2010-12报告的出院诊断为细菌... 目的了解急性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与病原谱,为全国范围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监测到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开展个案调查并采集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结果 2007-05/2010-12报告的出院诊断为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患者266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平均年龄8.7岁,73.7%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各月都有病例发生,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19.9%病例接种过乙脑、流脑、Hib疫苗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92.4%的病例在标本采集前使用了抗生素。实验室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病例的主要病原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新型隐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初步了解266例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与病原谱,为进一步研究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及其他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炎/脑膜脑炎 症状监测 流行特征 病原谱
原文传递
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相关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强 杨勤 +2 位作者 靳蓉 黄景霞 刘亮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含量与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炎(VE)的关系,探讨联合检测该5项指标对小儿BM和VE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BM 18例、VE 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儿...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含量与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炎(VE)的关系,探讨联合检测该5项指标对小儿BM和VE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BM 18例、VE 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上述5项指标。结果⑴BM组和VE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BM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和V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⑵BM组和VE组脑脊液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M组脑脊液β2-MG含量明显高于VE组(P<0.05)。⑶BM组脑脊液C3含量明显高于VE及对照组(P<0.05),VE组C3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⑷各组血清S100B蛋白、β2-MG、CRP、C3、C4含量及脑脊液CRP、C4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⑴BM和VE的脑脊液S100B蛋白、β2-MG、C3含量较血清学指标敏感,提示脑脊液S100B蛋白、β2-MG可以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未提示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对VE和BM具有早期鉴别诊断意义。⑵脑脊液β2-MG可以作为BM的鉴别诊断参考指标。⑶联合检测脑脊液β2-MG、补体C3,有助于鉴别BM和VE,特别是能提高BM诊断的准确性。⑷未发现血清S100B蛋白、β2-MG、补体C3、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4、CRP对BM和VE诊断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血清SIOOB蛋白 B2微球蛋白 C反应蛋 补体C3 C4
下载PDF
血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詹建梅 林海燕 王进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544-5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脑膜炎(菌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23例菌脑、26例病脑血清PCT含量,同时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进...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性脑膜炎(菌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23例菌脑、26例病脑血清PCT含量,同时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菌脑组血清PCT和CRP含量明显高于病脑组(P〈O.01)。结论PCT联合CRP检测是早期鉴别菌脑和病脑灵敏而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钙素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诊断
下载PDF
血前降钙素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成松 沈叙庄 +2 位作者 杨永弘 王咏红 高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5-607,共3页
目的 证实血前降钙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 6 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浆前降钙素水平进行测定 ,并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 ,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 目的 证实血前降钙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 6 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浆前降钙素水平进行测定 ,并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 ,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  4 5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前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 (4 6 4~ 74 5 0 μg/L) ,2 2例病毒性脑炎的血前降钙素水平仅有轻度升高 (0 10~ 1 2 2 μg/L) ,P <0 0 0 0 1。而血清C反应蛋白 ,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前降钙素 诊断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血清中TNF值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虹 宋文惠 武仙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4例细菌性脑膜炎,2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表明: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TNF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01),恢复期则...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4例细菌性脑膜炎,2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表明:细菌性脑膜炎急性期TNF含量与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01),恢复期则降至正常,而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恢复期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发现TNF含量与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关,TNF水平越高,则病情重,预后差。说明TNF含量的检测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 脑膜炎 病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