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之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其主治病症未见该经的经脉病候,从十二经脉理论很难解释。而标本、气街理论,腧穴主治部位特点与主治的关系,以及因腧穴归经而出现的经脉分支等,有助于解释背俞主治五脏六腑病症的原因。结论:腧穴主治与经脉病候、经脉循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以《灵枢·经脉》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腧穴学 经络研究 膀胱经
下载PDF
从膀胱经“入络脑”探讨中医脑病的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寇勋 金如玉 李永峰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63-265,共3页
膀胱经"入络脑"的本质可以从四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经脉循行上,膀胱经上连风府,入络脑;第二,膀胱经为诸阳主气,督脉为阳脉之海,两经之气相互支持、相互渗灌,而督脉与脑关系密切,膀胱经可通过督脉"入络脑";第三,脑... 膀胱经"入络脑"的本质可以从四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经脉循行上,膀胱经上连风府,入络脑;第二,膀胱经为诸阳主气,督脉为阳脉之海,两经之气相互支持、相互渗灌,而督脉与脑关系密切,膀胱经可通过督脉"入络脑";第三,脑的基本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也在膀胱经上,膀胱经可通过五脏六腑"入络脑";第四,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与五脏所对应的情志活动在膀胱经背部第二条侧线上有对应的五志穴,膀胱经可通过情志活动"入络脑"。在中医脑病的针刺治疗过程中,选用背俞穴、五志穴、膀胱经头部腧穴治疗,通过调节五脏、调畅情志,发挥穴位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相结合的作用,为中医临床治疗脑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脑病 膀胱经 “入络脑” 督脉 背俞穴 五志穴
下载PDF
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玉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疲劳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就诊的CFS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 [目的]探讨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疲劳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至我院就诊的CFS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每周接受3次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配合适当体育运动;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疲劳症状采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F-36、FS-14及PSQI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FS-14及PSQI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SF-36平均分值为84.2,治疗组为91.5,治疗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PSQI平均分值分别为3.5、2.1、10.9,治疗组分别1.8、1.1、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结合头部穴位推拿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疲劳症状,从而提高CFS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头部穴位 推拿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探究八段锦对背俞穴温度即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思玮 孙沛泽 +5 位作者 宋军 闪增郁 谢继鼎 顾淇 韩自荣 代金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12,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对人体背俞穴温度变化的即刻效应,阐释八段锦调理气机的科学内涵。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男性10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35.93岁;应用FIL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人体背俞穴中的肺俞、脾俞、心俞、...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对人体背俞穴温度变化的即刻效应,阐释八段锦调理气机的科学内涵。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男性10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35.93岁;应用FIL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习练八段锦前后人体背俞穴中的肺俞、脾俞、心俞、肾俞、肝俞的温度变化。结果28名受试者在习练八段锦后,背俞穴的肺俞、脾俞、心俞、肾俞、肝俞温度呈上升趋势,与习练前相比,温度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习练八段锦可促进背俞穴温度上升,激发人体阳气,调节气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能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红外成像 背俞穴 即刻效应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欣 毛忠南 +2 位作者 范秀玉 汪强 柳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3-86,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多样。穴位埋线以传统针刺留针发展而来,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为现代临床的常用治疗方法。研究查阅近10年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应用文献,发现治疗上多采用联合治疗法,包括舌三针埋线、背腧穴埋线及局部取穴埋线等不同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法。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埋线基础研究、埋线常用选穴、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舌三针 背腧穴 穴位埋线 综述
下载PDF
磁极美容针围刺联合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莹瑞 李菊莲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磁极美容针围刺联合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黄褐斑女性患者,于局部斑片区行磁极美容针围刺加散刺,并配合体针辨证施治,联合背俞穴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针刺隔日一次,每周3次,穴位注射每周1次,以... 目的观察磁极美容针围刺联合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黄褐斑女性患者,于局部斑片区行磁极美容针围刺加散刺,并配合体针辨证施治,联合背俞穴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针刺隔日一次,每周3次,穴位注射每周1次,以上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70.83%,总有效率91.66%。结论磁极美容针围刺联合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磁极美容针 背俞穴 穴位注射
下载PDF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星 吴云天 +2 位作者 胡翀妮 杨雪梅 谢宇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变应性鼻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每次2滴,每日3次,滴鼻;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变应性鼻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富马酸酮替芬滴鼻液,每次2滴,每日3次,滴鼻;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予针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予双侧背俞穴埋线,15 d治疗1次,共治疗2次。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评分、鼻炎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评分及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显著降低(P<0.05),Ig E、EOS、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及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SS、TNNSS、RQLQ评分及Ig E、EOS、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背俞穴埋线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蒋曼君 曹传东 +1 位作者 唐丽华 黄彬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胃镜积分、普适性量表(SF-36)及胃粘膜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8/64,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49/64,76.56%)(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胃镜积分和胃粘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CSG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背俞穴 穴位埋线 安全性
下载PDF
背俞穴定位考辨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昺焱 朱世鹏 刘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1-855,共5页
自《灵枢?背腧》首论背俞穴,至宋代对背俞穴的定位形成定论,期间各医家对背俞穴提出了多种定位方法。本文综述了背俞穴的不同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家理论对背俞穴定位存在分歧的原因,进而发掘背俞穴最初设立的理论背景与依据,并提... 自《灵枢?背腧》首论背俞穴,至宋代对背俞穴的定位形成定论,期间各医家对背俞穴提出了多种定位方法。本文综述了背俞穴的不同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各家理论对背俞穴定位存在分歧的原因,进而发掘背俞穴最初设立的理论背景与依据,并提出结论:背俞穴的标准化定位只是相应背俞穴可能分布的范围的中心点,具体在临床应用时应因人制宜,配合按压揣定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定位 穴位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背俞穴体表温度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梦玉 韩新新 +4 位作者 袁霄 龚晓燕 张聪 王和生 刘兰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背俞穴的体表温度,观察肺脏病变状态下,相关背俞穴体表温度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4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BK-MT02A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背俞穴的体表温度,观察肺脏病变状态下,相关背俞穴体表温度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4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BK-MT02A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较对照组同侧腧穴体表温度升高(P<0.01,P<0.05);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穴体表温度高于同侧脾俞、肾俞穴(P<0.01,P<0.05),同侧肺俞与膈俞、脾俞与肾俞之间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病理性升高,说明以上背俞穴具有反映肺脏疾患的特异性;体表温度显著升高的肺俞、膈俞穴,不仅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体现了相同经络不同腧穴对肺脏疾患反映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性持续期 背俞穴 红外热成像技术 体表温度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背俞穴自血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少君 郭桂琴 +1 位作者 姜蓉 王宝爱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穴自血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血组45例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西药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自血组显效率为35.6%,总有效率为91.1%,西药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背俞穴自血疗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血组45例采用自血疗法治疗,西药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自血组显效率为35.6%,总有效率为91.1%,西药组显效率为20.0%,总有效率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血组治疗前后症状(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流涕、鼻堵症状改善最为明显(P<0.01)。结论背俞穴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穴位疗法 自血疗法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下载PDF
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痤疮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明高 唐纯志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8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探究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2组各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疗效... 目的探究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2组各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种治疗方法对痤疮均具有较好疗效,但治疗组总显效率(86.66%)比对照组高(6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阿是穴围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痤疮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背俞穴 围刺 埋线
下载PDF
天回医简的探照:俞脉分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腧穴,其主治特性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尤其体现在躯干与四肢上分布的腧穴之间,大多经脉腧穴理论、尤其早期理论基于此发展而来,汇集于《黄帝内经》中。而通过对新出土的天回医简的解读发现,有关“俞”“脉”内容更... 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腧穴,其主治特性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尤其体现在躯干与四肢上分布的腧穴之间,大多经脉腧穴理论、尤其早期理论基于此发展而来,汇集于《黄帝内经》中。而通过对新出土的天回医简的解读发现,有关“俞”“脉”内容更是印证了这种躯干与四肢腧穴主治差异与理论差别的认识。探究有关经典理论本质内涵及其建构理路,以期揭示对针灸经脉腧穴的核心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天回医简 老官山 腧穴 经脉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荣辉 《光明中医》 2017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针...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Kupperman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围绝经期综合征 穴位埋线疗法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
15
作者 袁霄 傅梦玉 +5 位作者 龚晓燕 王灵丽 赵舒梅 张聪 王和生 刘兰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的表皮温度,探究病理状态下腧穴的功能属性变化。方法:纳入50例LDH腰痛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腰骶部及...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的表皮温度,探究病理状态下腧穴的功能属性变化。方法:纳入50例LDH腰痛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腰骶部及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的穴位表皮温度,计算两组受试者双侧腰骶部、背俞穴表皮温度差,比较观察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腰骶部表皮温度及双侧腰骶部表皮温度差升高(P<0.001)。观察组患者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表皮温度差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P<0.001)。观察组患者患侧腰骶部及肾俞、大肠俞表皮温度较健侧升高(P<0.001)。结论:LDH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左右失衡、不对称分布,肾俞、大肠俞存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 表皮温度 背俞穴 腰骶部 红外热成像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郭凯锋 韩佩洁 +7 位作者 伍卓强 钟陶 张紫龙 闵瑜 符薛峰 徐浩铭 卢利军 黄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肺炎对证治疗、营养支持、降脂、抗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肺炎对证治疗、营养支持、降脂、抗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观察组则辅以俞募配穴法针刺及肺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流速(PEF)、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含量,同时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2组患者咯痰、气短、肺啰音、咳嗽、发热、乏力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5.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2组患者FVC、FEV1、PEF、WBC、CRP、PC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VC[(3.10±0.68)L]、FEV1[(2.79±0.67)L]、PEF[(6.01±0.78)L/min]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水平(P<0.05),WBC[(9.38±1.91)10^(9)·L^(-1)]、CRP[(12.91±4.26)ρ/mg·L^(-1)]、PCT[(0.41±0.17)ρ/mg·L^(-1)]及中医证候总积分[(6.79±5.38)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干预联合俞募配穴法针刺对SAP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显著缩短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同时在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俞募配穴 肺康复 肺功能 卒中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背俞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分析
17
作者 刘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分析背俞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背俞穴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 目的 分析背俞穴穴位贴敷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背俞穴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心绞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42.67±4.29)分、中医症状评分(3.33±0.16)分、心绞痛评分(2.14±1.8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1.11±3.23)、(5.27±0.21)、(5.59±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背俞穴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背俞穴 穴位贴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广印 潘晓华 +5 位作者 黄倩茹 朱小香 兰彩莲 许金森 徐维 陈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81-6883,共3页
目的:总结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特征。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各30例T1~L3之间的背俞穴进行指压探查压痛反应和压力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分析对比两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的差异。结果:胃炎组在T1~L3的各背俞穴... 目的:总结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特征。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各30例T1~L3之间的背俞穴进行指压探查压痛反应和压力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分析对比两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的差异。结果:胃炎组在T1~L3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高于健康组(P<0.01),胃炎组压痛反应出现率≥80%的背俞穴有:T4~T7之间的背俞穴;胃炎组背俞穴T6(督俞)、T7(膈俞)、T8、T9(肝俞)、T10(胆俞)压痛阈均低于健康组(P<0.05,P<0.01)。结论:T6~T10之间的5个背俞穴为与慢性胃炎相关的低压痛阈敏化穴,T6、T7背俞穴为同时具备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的敏化穴;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可能是胃炎患者背俞穴敏化的一种特异性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穴位特异性 压痛反应 压痛阈 慢性胃炎
原文传递
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李继恩 柴进华 张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区组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4例,采用区组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背俞穴针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阳陵泉运动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F-36评分、CASCS评分、NDI评分、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ASCS评分、NDI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阳陵泉运动针法联合背俞穴针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陵泉运动针法 背俞穴 针罐疗法 颈椎病
下载PDF
背俞穴埋线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敏娟 利小华 +4 位作者 邹群英 陈迎春 冯祯根 章浩 池蓉蓉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H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口服别嘌呤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埋...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H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口服别嘌呤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均降低,Ccr水平均升高(P<0.05);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及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尿酸、血肌酐水平较低,Ccr水平、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采用背俞穴埋线治疗HUA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促进患者痊愈,延缓患者肾功能损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 穴位疗法 埋线 高尿酸血症 尿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