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那西肽高产菌株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扬 薛正莲 +2 位作者 夏俊 张翀 邢新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并应用抑菌圈和48孔板培养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那西肽菌株。研究表明抑菌圈径的大小与48孔板效价之间以及48孔板效价与摇瓶效价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达到... 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并应用抑菌圈和48孔板培养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那西肽菌株。研究表明抑菌圈径的大小与48孔板效价之间以及48孔板效价与摇瓶效价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达到0.534和0.896。通过多轮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相对效价提高50%以上的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ARTP诱变技术作为获得那西肽高产菌株的有效途径,与传统摇瓶发酵筛选相比,48孔板及抑菌圈法能显著提高那西肽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西肽 活跃链霉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高通量筛选 抑菌圈法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脯氨酸产率突变株 被引量:23
2
作者 郑明英 蔡友华 +5 位作者 陆最青 严杰能 张雪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提高脯氨酸得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L-脯氨酸生产菌株———嗜醋酸棒杆菌(出发菌株为谷氨酸生产菌,菌拉丁名ATCC-13870),结合48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手段,在致死率为99%的条件下,获得了16株生长速率和脯氨酸产率变化的菌... 为提高脯氨酸得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L-脯氨酸生产菌株———嗜醋酸棒杆菌(出发菌株为谷氨酸生产菌,菌拉丁名ATCC-13870),结合48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手段,在致死率为99%的条件下,获得了16株生长速率和脯氨酸产率变化的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脯氨酸突变体D3在发酵48 h,其脯氨酸浓度从原始菌对照组的54.7 g/L提高到65.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脯氨酸 高通量筛选 诱变
下载PDF
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快速诱变高产苏氨酸的突变株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友华 李文锋 +5 位作者 卢伟宁 郑明英 陆最青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88-1892,共5页
本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基于48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L-苏氨酸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1905#)。相比较与出发菌株,在相同的发酵培养条件下,1905#突变株鲁棒性较好、生长速率加快,最佳温度(37℃)和pH(7.2)... 本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基于48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L-苏氨酸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1905#)。相比较与出发菌株,在相同的发酵培养条件下,1905#突变株鲁棒性较好、生长速率加快,最佳温度(37℃)和pH(7.2)基本一致,能耐受更低的pH值。孔板初筛结果表明苏氨酸浓度提高了133.59%,并且对摇瓶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相比较与出发菌株糖代谢速率加快,产酸强度提高,苏氨酸浓度提高了99.6%。经50次传代,1905#突变株表现出很好的遗传稳定性,为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苏氨酸 诱变 高通量筛选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绿色糖单孢菌筛选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颖 玉王宁 +5 位作者 金一 刘伟娜 王晓宇 郑菲 邢新会 谢响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5-915,共11页
【目的】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绿色糖单孢菌,筛选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确保其适用于生物制浆漂白工艺。【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水解圈法结合摇瓶发酵胞外酶测定法进行菌株筛选,并通过DNS木聚糖酶... 【目的】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绿色糖单孢菌,筛选耐热耐碱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确保其适用于生物制浆漂白工艺。【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水解圈法结合摇瓶发酵胞外酶测定法进行菌株筛选,并通过DNS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来源于不同突变株的木聚糖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对比。【结果】筛选出遗传稳定性良好的两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T24和AT22-2,以麦草浆为诱导底物的粗酶液中,突变株AT24及AT22-2所产的木聚糖酶活性分别为512.74、552.70 U/mL,分别为原始菌株S.v的16和17倍的。来源于突变株AT22-2的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9.5,最适反应温度为90°C,在50°C 90°C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100°C条件下处理30 min剩余酶活仍为68%;突变株AT24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C,最适pH为10.0,在60°C 80°C的高温环境下,突变株AT24所产的木聚糖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结论】突变株AT22-2所产具有耐碱耐高温性质的木聚糖酶,在应用领域尤其在纸浆造纸行业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木聚糖酶 耐热耐碱 绿色糖单孢菌 酶学性质分析
原文传递
ARTP诱变选育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刚 陈利娟 +1 位作者 吴斌 何冰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0,206,共5页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 以高温环境土样中筛选的产高温蛋白酶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TP1-5,产酶活力达到33200U/m L,为出发菌株的1.56倍。通过乙醇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高温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蛋白酶为高温碱性丝氨酸蛋白酶,酶的最适p H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较好的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很高的耐受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蛋白酶 诱变选育 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ARTP诱变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及鼠李糖脂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利娟 吴斌 何冰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 旨在选育鼠李糖脂高产菌株,以实验室筛选的产鼠李糖脂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C3为出发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ARTP),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11,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1%。进一步对产鼠李糖脂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达42 g/L,底物转化率达到0.7 g/g底物。添加0.01%鼠李糖脂到Bacillus subtilis CL产羧甲基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培养基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木聚糖酶活分别提高12.9%和18.3%。研究表明,鼠李糖脂通过增加细胞通透性来提高胞外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鼠李糖脂 羧甲基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选育单宁酶高产黑曲霉菌株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罗娜 吴鑫颖 +2 位作者 邱树毅 熊进 任佳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19,共6页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技术对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B0201进行诱变,通过溴酚蓝平板变色圈法初筛,液态发酵产酶测定法复筛获得突变株B1401,其诱变后的菌株在液态发酵中获得17.61 U/g酶活,提高2倍;并在固态发酵中进行验证,在固态培养...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技术对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B0201进行诱变,通过溴酚蓝平板变色圈法初筛,液态发酵产酶测定法复筛获得突变株B1401,其诱变后的菌株在液态发酵中获得17.61 U/g酶活,提高2倍;并在固态发酵中进行验证,在固态培养中获得酶活27.68 U/g,提高1.64倍。通过因素优化,得出其液态培养产酶的条件为单宁酸浓度5%,葡萄糖浓度2.5%,最适培养时间3.5 d,最适产酶生长温度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单宁酶 黑曲霉 酶活力
原文传递
一株分离自绿化废弃物堆肥枯草芽孢杆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诱变及其发酵条件 被引量:4
8
作者 邹荣松 李素艳 +5 位作者 孟童瑶 付冰妍 揭阳 宗钰容 余克非 孙向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19-2926,共8页
【背景】为了提高堆肥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高效堆肥菌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以真菌应用的研究为多,但真菌也有对氧气和底物敏感等缺点,细菌对堆肥的作用开始被研究。本实验室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从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筛选... 【背景】为了提高堆肥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高效堆肥菌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以真菌应用的研究为多,但真菌也有对氧气和底物敏感等缺点,细菌对堆肥的作用开始被研究。本实验室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从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ubtilis) BL03,它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能提高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纤维素降解和腐殖质合成的速度。【目的】进一步提高B.subtilisBL03的纤维素酶生产能力。【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BL03菌,通过CMC-刚果红固体培养基观察水解透明圈,以及液体发酵后检测酶活力的方法进行3轮筛选;通过连续多代培养观察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梯度温度、p H培养研究突变株发酵的最适生长温度、培养基初始pH;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适合突变株发酵培养的工业级原料配方。【结果】筛选到2株正突变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69%和72%;连续10代培养稳定,验证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其中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BLA3890最适培养温度为37°C、培养基初始pH为5.0-6.5,研究得到较经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论】ARTP诱变B. subtilis BL03后得到的突变株BLA1973和BLA3890在绿化废弃物堆肥或其他纤维素降解行业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废弃物堆肥 常压室温等离子 枯草芽孢杆菌 纤维素酶
原文传递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NaCl胁迫下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亚茹 赵东晓 +2 位作者 陈传杰 杜建勋 孙景诗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37-40,共4页
以二月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水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处理10 min时根长显著增... 以二月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清水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处理10 min时根长显著增加,出苗率显著降低;在5 g/L NaCl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对二月兰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在10 g/L NaCl处理条件下,ARTP处理对二月兰幼苗株高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出苗率,处理10 min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但幼苗地上部鲜质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选育高产PHB菌株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芳 顾锐 +2 位作者 郭凤献 汪令翔 王幼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57,共7页
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 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取的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快速诱变产PHB野生菌株,结合苏丹黑染色及摇瓶复筛方法,筛选产PHB产量高且遗传特性稳定正向突变株。分离筛选到一株产PHB的原始菌株,被鉴定命名为Bacillus toyonensis GR-6,结果表明胞内聚合物PHB含量达43.04%(干细胞含量),产量为1.33 g/L。ARTP快速诱变的突变株PHB含量可达77.43%,产量为2.78 g/L,是原始菌株的2倍多,对突变株进行连续7代的传代发酵实验,各代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株PHB产量与细胞干重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微生物法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PHB) 分离筛选 16SrDNA 红外光谱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春雷霉素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嫚妮 潘忠成 +4 位作者 杨玉旺 杨宏勃 陈豪 翁婧 李蒲民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4期220-221,226,共3页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春雷霉素生产菌株小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aureus)203#进行诱变育种,采用不同时间等离子体照射诱变,再经过琼脂块筛选、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2株春雷霉素高产菌株,摇瓶效价分别为5012μg/mL和4034μg/mL,...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春雷霉素生产菌株小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aureus)203#进行诱变育种,采用不同时间等离子体照射诱变,再经过琼脂块筛选、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2株春雷霉素高产菌株,摇瓶效价分别为5012μg/mL和4034μg/mL,相比原始出发菌株203的效价提高了147%和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色链霉菌 效价 诱变选育 春雷霉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活性耐受甲醛突变株
12
作者 孔芳 高勇 +2 位作者 蔡为荣 赵祥 王幼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102,共8页
根据微生物法降解甲醛(FD)的原理,以活性污泥中筛选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W1为出发菌株,以甲醛作为碳源与能源,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系统(ARTP)进行诱变,结合高浓度甲醛梯度平板快速筛选,获得一高活性耐受甲醛突变... 根据微生物法降解甲醛(FD)的原理,以活性污泥中筛选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W1为出发菌株,以甲醛作为碳源与能源,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系统(ARTP)进行诱变,结合高浓度甲醛梯度平板快速筛选,获得一高活性耐受甲醛突变株WMZ120-5,相对于原始菌株,突变株至少能耐受10 g/L的甲醛,最高浓度达到20 g/L,甲醛耐受浓度提高近10倍。当甲醛初始浓度≤3 g/L时,WMZ120-5在96 h内降解溶液中98%甲醛。经7次传代试验考察,突变株的遗传性状稳定。采用单因素逐一优化突变株降解甲醛条件,在pH 7.5,温度30℃和接种量5%的优化条件下,菌株在168 h可降解95%以上的4 g/L甲醛。突变株WMZ120-5对甲醛具有超高的耐受能力和良好的降解效率,在甲醛污染环境的微生物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甲醛 降解特性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梯度平板筛选法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选育鲅鱼抗氧化肽发酵菌株
13
作者 艾冰花 艾丽花 +3 位作者 李秉钧 冯俊荣 韩龚文 于本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3,共6页
鲅鱼(Spanish mackerel)加工后的废弃物富含蛋白质,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酶解这部分蛋白质制取抗氧化活性肽。本实验室已经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y-2,以其发酵水产加工废弃... 鲅鱼(Spanish mackerel)加工后的废弃物富含蛋白质,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酶解这部分蛋白质制取抗氧化活性肽。本实验室已经筛选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y-2,以其发酵水产加工废弃物得到了具有较高抗氧化性的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物的抗氧化性,作者以该株产蛋白酶芽孢杆菌Hy-2为出发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的方法筛选出1株突变菌Hy-23,以鲅鱼加工后的废弃物为原料,接种该突变菌株进行发酵,得到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发酵产物,酶解物总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2.4%。经遗传稳定性测定,该芽孢杆菌突变株在传代8次之后其遗传稳定性仍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蛋白酶 抗氧化活性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阿维菌素生产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萍萍 曹鹏 +3 位作者 常传友 胡栋 张健 高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阿维菌素高产突变株,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提高阿维菌素产量。【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结合链霉抗性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法及96深孔板高通量筛选法,筛选阿维菌素高产株。在单... 【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阿维菌素高产突变株,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提高阿维菌素产量。【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结合链霉抗性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法及96深孔板高通量筛选法,筛选阿维菌素高产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阿维菌素高产株K-1A6,其阿维菌素产量达到4.22 g/L,比出发菌株9-39提高了23.4%,在最佳培养基中阿维菌素产量达到5.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7.01%。【结论】通过对阿维链霉菌9-39菌株进行ARTP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能显著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 抗性筛选 高通量筛选 响应面分析法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诱变凝结芽孢杆菌提高木糖利用能力高产L-乳酸 被引量:18
15
作者 蔡聪 姜婷 +1 位作者 郑兆娟 欧阳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 为进一步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木糖生产L-乳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利用木糖产L-乳酸的野生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NL01为出发菌株,通过等离子体诱变育种技术和平板菌落初筛、摇瓶复筛,最终得到一株木糖耐受力强、L-乳酸产量高、遗传特性稳定的正向突变菌株NL-CC-17。该突变菌株是目前已报道的木糖耐受力最高的菌株。当以100 g/L的木糖为底物,50℃发酵72 h后,L-乳酸产量达到82.30 g/L,糖酸转化率为92.37%,L-乳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1.51%,糖酸转化率提高了16.00%。通过初步优化发酵条件,确定该菌株最佳发酵温度为50℃,实验范围内最佳发酵pH值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凝结芽孢杆菌 诱变 L-乳酸 木糖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多糖灵芝新菌株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塬 张赫男 +5 位作者 谭贻 刘艳芳 冯杰 张越野 唐传红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并计算多糖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A-434的多糖含量提高46.14%,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多糖产量提高268.57%和63.07%。继代培养、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灵芝 原生质体 菌丝体生物量 多糖含量 多糖产量
下载PDF
高产琥珀酸菌株的等离子体诱变选育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晨 蔡恒 +2 位作者 张恒丽 张凯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确定高产琥珀酸等离子体诱变的物理参数和最佳诱变条件,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测定发酵液前后在波长590 nm处的吸光值,高通量筛选出在该波长... 以谷氨酸棒杆菌作为原始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确定高产琥珀酸等离子体诱变的物理参数和最佳诱变条件,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方法,测定发酵液前后在波长590 nm处的吸光值,高通量筛选出在该波长处吸光值变化较大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8%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2%。用40 g/L的葡萄糖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分批发酵,筛选得到诱变菌E7产琥珀酸15.6 g/L,乳酸22.8 g/L,该菌具备良好的产琥珀酸与有机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等离子体 琥珀酸 谷氨酸棒杆菌 诱变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L-精氨酸生产菌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功 徐建中 +2 位作者 郭燕风 徐凯 张伟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目的】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L-精氨酸高产菌株,利用响应面设计探索突变菌株生产L-精氨酸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系统对实验室保藏的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GUI089进行系列诱变,选育L... 【目的】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L-精氨酸高产菌株,利用响应面设计探索突变菌株生产L-精氨酸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系统对实验室保藏的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GUI089进行系列诱变,选育L-高精氨酸和8-氮鸟嘌呤抗性菌株。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7个因素中筛选出对L-精氨酸合成具有显著效应的(NH4)2SO4、葡萄糖和尿素3个因素。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出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水平。【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诱变和筛选,选育出一株L-高精氨酸(15 g/L)和8-氮鸟嘌呤(0.7 g/L)抗性菌株,并将此菌株命名为C.glutamicum ARG 3-16。此菌株的L-精氨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9.79%,且发酵液中杂酸的浓度明显降低,特别是L-脯氨酸、L-谷氨酸和L-缬氨酸。在经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下,L-精氨酸的产量达到39.72±0.7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0.49%。【结论】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出一株L-精氨酸高产菌株,利用响应面法有效地优化了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突变株ARG 3-16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选育 谷氨酸棒状杆菌 响应面设计
原文传递
ARTP诱变技术在食品和饲料加工生物催化剂改造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雪 吴亦楠 +4 位作者 马飞 王立言 张翀 李和平 邢新会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3期13-24,共12页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 食品和饲料的生物催化转化和发酵技术成为保障餐桌安全及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其用酶量在工业酶制剂市场中占比最大,且增长最快。性能优良的酶制剂能显著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食品和饲料加工产业除了应用分离提取的酶制剂外,很多发酵过程仍以微生物为细胞工厂进行多种酶催化转化。该发酵过程通常涉及复杂的代谢网络和调控机制,且很多体系不能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因此理性基因工程改造通常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诱变育种仍然是食品和饲料加工用酶及微生物菌株改造的主要手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技术。近年发展起来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育种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境友好、突变率高、突变库容大等特点,在食品和饲料加工微生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点介绍近年ARTP在食品与饲料加工酶制剂及发酵微生物改造中的相关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酶制剂 食品和饲料加工 微生物发酵 诱变育种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紫外复合诱变选育β-法尼烯高产菌株 被引量:10
20
作者 潘俊潼 寇凤雨 +2 位作者 刘瑞艳 王一然 赵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2-551,共10页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手段成熟,是合成β-法尼烯的合适生产菌,但其合成β-法尼烯的产量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手段成熟,是合成β-法尼烯的合适生产菌,但其合成β-法尼烯的产量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紫外线照射对出发菌株大肠杆菌EC-16进行复合诱变,并以异戊烯焦磷酸耐受性为选择压力进行平板初筛,之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进行发酵罐验证。通过连续多代培养筛选到的高产突变菌株,观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复合诱变选育筛选出一株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E.coliHVK-9,其产量高达22.1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74%。【结论】采用ARTP-紫外复合诱变,再结合异戊烯焦磷酸抗性筛选的集成方法,使得诱变菌株的正突变率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诱变菌株的β-法尼烯产量。突变株HVK-9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菌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β-法尼烯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尼烯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紫外线 异戊烯焦磷酸抗性筛选 复合诱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