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了提高堆肥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高效堆肥菌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以真菌应用的研究为多,但真菌也有对氧气和底物敏感等缺点,细菌对堆肥的作用开始被研究。本实验室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从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筛选...【背景】为了提高堆肥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高效堆肥菌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以真菌应用的研究为多,但真菌也有对氧气和底物敏感等缺点,细菌对堆肥的作用开始被研究。本实验室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从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ubtilis) BL03,它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能提高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纤维素降解和腐殖质合成的速度。【目的】进一步提高B.subtilisBL03的纤维素酶生产能力。【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BL03菌,通过CMC-刚果红固体培养基观察水解透明圈,以及液体发酵后检测酶活力的方法进行3轮筛选;通过连续多代培养观察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梯度温度、p H培养研究突变株发酵的最适生长温度、培养基初始pH;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适合突变株发酵培养的工业级原料配方。【结果】筛选到2株正突变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69%和72%;连续10代培养稳定,验证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其中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BLA3890最适培养温度为37°C、培养基初始pH为5.0-6.5,研究得到较经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论】ARTP诱变B. subtilis BL03后得到的突变株BLA1973和BLA3890在绿化废弃物堆肥或其他纤维素降解行业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展开更多
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聚-β-羟基丁酸(PHB)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其分解产物可全部为生物利用,对环境无污染。该研究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产PHB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系统树的构建、红外光谱分析、对菌株及采用氯仿乙醇法提取的发酵产物进行了鉴定。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快速诱变产PHB野生菌株,结合苏丹黑染色及摇瓶复筛方法,筛选产PHB产量高且遗传特性稳定正向突变株。分离筛选到一株产PHB的原始菌株,被鉴定命名为Bacillus toyonensis GR-6,结果表明胞内聚合物PHB含量达43.04%(干细胞含量),产量为1.33 g/L。ARTP快速诱变的突变株PHB含量可达77.43%,产量为2.78 g/L,是原始菌株的2倍多,对突变株进行连续7代的传代发酵实验,各代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突变株PHB产量与细胞干重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微生物法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并计算多糖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A-434的多糖含量提高46.14%,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多糖产量提高268.57%和63.07%。继代培养、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遗传稳定性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为了提高堆肥降解有机废弃物的效率,高效堆肥菌剂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以真菌应用的研究为多,但真菌也有对氧气和底物敏感等缺点,细菌对堆肥的作用开始被研究。本实验室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从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ubtilis) BL03,它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能提高绿化废弃物堆肥中纤维素降解和腐殖质合成的速度。【目的】进一步提高B.subtilisBL03的纤维素酶生产能力。【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BL03菌,通过CMC-刚果红固体培养基观察水解透明圈,以及液体发酵后检测酶活力的方法进行3轮筛选;通过连续多代培养观察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梯度温度、p H培养研究突变株发酵的最适生长温度、培养基初始pH;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适合突变株发酵培养的工业级原料配方。【结果】筛选到2株正突变株,酶活力分别提高了69%和72%;连续10代培养稳定,验证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其中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BLA3890最适培养温度为37°C、培养基初始pH为5.0-6.5,研究得到较经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论】ARTP诱变B. subtilis BL03后得到的突变株BLA1973和BLA3890在绿化废弃物堆肥或其他纤维素降解行业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文摘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G0157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获得640个再生菌株,通过拮抗实验鉴定获得103个诱变菌株。测定诱变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并计算多糖产量,与出发菌株相比,诱变菌株A-434的多糖含量提高46.14%,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多糖产量提高268.57%和63.07%。继代培养、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株A-246和A-434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文摘【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由于生长性能优良、遗传背景清楚、遗传操作手段成熟,是合成β-法尼烯的合适生产菌,但其合成β-法尼烯的产量目前仍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和紫外线照射对出发菌株大肠杆菌EC-16进行复合诱变,并以异戊烯焦磷酸耐受性为选择压力进行平板初筛,之后进行摇瓶复筛,最后进行发酵罐验证。通过连续多代培养筛选到的高产突变菌株,观察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复合诱变选育筛选出一株β-法尼烯高产突变株E.coliHVK-9,其产量高达22.1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8.74%。【结论】采用ARTP-紫外复合诱变,再结合异戊烯焦磷酸抗性筛选的集成方法,使得诱变菌株的正突变率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诱变菌株的β-法尼烯产量。突变株HVK-9作为工业化发酵生产菌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β-法尼烯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