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殷晓玉 蒋诗萌 王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练、健康防护3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出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存在设备监测精度低、穿戴舒适性差以及弃用率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出柔性化、高精度化、功能一体化是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与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智能可穿戴 康复训练 功能障碍人群
下载PDF
基于FBM模型的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设计研究
2
作者 韩敏 秦娟 邓伊澜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2期24-28,共5页
针对目前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进而导致低依从性和疗效不显著等问题。文章结合FBM模型,提出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设计。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并绘制用户行为旅程图,提炼出训练过程中的关键痛点。基于FBM模型,... 针对目前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进而导致低依从性和疗效不显著等问题。文章结合FBM模型,提出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设计。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并绘制用户行为旅程图,提炼出训练过程中的关键痛点。基于FBM模型,提出了增强行为动机、优化行为能力和启动触发机制的设计策略,设计出一款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并通过趣味化训练内容进行眼部运动,从而提高用户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FBM模型为视障儿童辅助训练产品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而提高视障儿童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FBM模型 视障儿童 辅助训练 产品设计
下载PDF
Neurorehabilitation using a voluntary driven exoskeletal robot improves trunk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a single-arm study 被引量:3
3
作者 Hiroki Okawara Syoichi Tashiro +8 位作者 Tomonori Sawada Keiko Sugai Kohei Matsubayashi Michiyuki Kawakami Satoshi Nori Osahiko Tsuji Narihito Nagoshi Morio Matsumoto Masaya Nakamur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27-432,共6页
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with the voluntary driven exoskeleton(VDE-BWSTT)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gai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whether VDE-B... 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with the voluntary driven exoskeleton(VDE-BWSTT)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gai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whether VDE-BWST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unk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this open-label, single-arm study, ni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at the cervical or thoracic level(six males and three females, aged 37.8 ± 15.6 years, and time since injury 51.1 ± 31.8 months) who underwent outpatient VDE-BWSTT training program at Keio University Hospital, Japan from September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includ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wenty 60-minute gait training sessions using VDE. Trunk muscular strength, i.e., the maximum force against which patient could maintain a sitting posture without any support, was evaluated in four directions: anterior, posterior, and lateral(right and left) after 10 and 20 training sessions. After intervention, lateral muscular streng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change in lateral trunk muscular strength after 20 training sessions relative to baseline and gait speed. The change in trunk muscular strength after 20 training sessions relative to baseline was great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 age. This suggests that older adu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achiev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runk muscle strength following VDE-BWSTT. 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VDE-BWSTT can improve the trunk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he effect might be greater in older adult patients.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Keio University of Medicine Ethics Committee(IRB No. 20150355-3) on September 26, 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gait disorders hybrid assistive limb NEUROLOGIC neurophysiotherapy postural balance precision medicine 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 robotics spinal cord injury TRUNK
下载PDF
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后使用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娜 郝晓宁 +3 位作者 许金鹏 郑研辉 董理权 刘洁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具适配后使用情况的影响,为改善残疾人辅具使用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湖北省、陕西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1个主城区和1个郊区或贫困区(县)残疾人...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具适配后使用情况的影响,为改善残疾人辅具使用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湖北省、陕西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1个主城区和1个郊区或贫困区(县)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以在中心配备过辅具的残疾人为调查对象,对残疾人辅具操作培训及辅具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辅具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具适配后使用情况的影响。结果:1834名调查对象中,82.50%的残疾人正在使用辅具。通过非专业渠道获得辅具操作培训会显著降低残疾人的辅具适配后的使用水平(OR=0.631,P<0.001);培训后掌握辅具使用方法的残疾人使用辅具的可能性是未掌握使用方法的残疾人的7.188倍(P<0.001)。结论:残疾人辅具适配后使用率较高,部分残疾人尽管配备但并未使用辅具,辅具操作培训渠道和培训效果对残疾人辅具适配后的使用情况有显著影响。提供符合残疾人社会人口状况和残疾特征的辅具操作培训,提高残疾人辅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提升残疾人辅具使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辅助器具 使用情况 操作培训
下载PDF
The Carter Cuff: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Its Effectiveness in Enhancing Upper Body Strength in People with Unilateral Amputation and Other Disabilities
5
作者 Marilyn Mitchell David I. Anderson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7年第4期118-138,共21页
Five participants with un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amputation were recruited from a convenience sample and participated in a supervised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 program in their own local exercise facility using t... Five participants with un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amputation were recruited from a convenience sample and participated in a supervised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 program in their own local exercise facility using the Carter Cuff (Carter Medical Devices, LLC). The Carter Cuff is a relatively new assistive device that allows people with un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amputation and other disabilities or injuries of the hand to engage in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s. Following a six weeks training period, an online survey was made available to the participants who provided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exercise habi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ease of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rter Cuff as well as its impact on their live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provided preliminary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arter Cuff and its positive effects on people with amputations. Though more quantitative data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s are needed,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UTATION Resistance training assistive Device REHABILIT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Robots in China: Dilemmas and Solutions
6
作者 赵玲玲 郭遥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23年第3期382-390,共9页
China is rapidly becoming an aging society,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emand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robotics in China has gatheredsign... China is rapidly becoming an aging society,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emand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robotics in China has gatheredsignificant attention not only in research fields but also in industries. Such robots aim to either guide patientsin completing therapeutic training or assist people with impaired functions in perform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In the past decades, we have witnessed the advancement in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robotics, with diversemechanical designs, functionalities, and purpose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dedicated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is relatively lagged compared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fields. Moreover, these kinds of robotsare working or collaborating closely with human beings, bringing unprecedented considerations on ethical issues.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major dilemm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robotics in China and propose several potenti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habilitation and assistive robotics therapeutic training and personal assistance regulation and laws ethical issues
原文传递
腕部康复机器人助动训练的力反馈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依晴 谢叻 洪武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共6页
研制了一种3自由度腕部康复机器人并设计了具有力反馈功能的助动训练控制系统.采用力传感器及转矩传感器检测人腕部施加的力或力矩,根据作用力确定电机需要提供的助动力,以使患者腕部保持可承受范围内的压力,充分发挥患者已恢复的运动... 研制了一种3自由度腕部康复机器人并设计了具有力反馈功能的助动训练控制系统.采用力传感器及转矩传感器检测人腕部施加的力或力矩,根据作用力确定电机需要提供的助动力,以使患者腕部保持可承受范围内的压力,充分发挥患者已恢复的运动能力并实现康复机器人助动训练.电机控制系统中的电流环和速度环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位置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与采用脑电信号或肌电信号作为反馈控制的方式相比,采用力反馈控制的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强.同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助动训练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腕部 助动康复训练 力反馈
下载PDF
我国辅具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我国辅具类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成凯 张晓慧 +2 位作者 李英 李婷 李古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6期173-178,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面掌握我国辅具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辅具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互关系中的问题,提出我国辅具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等针对性发展对策。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法获取问卷数据,基于486份全国范围内辅具...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全面掌握我国辅具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辅具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互关系中的问题,提出我国辅具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等针对性发展对策。方法通过全面调查法获取问卷数据,基于486份全国范围内辅具类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从辅具行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我国辅具人才培养的现状,以探求可行的发展对策。结果我国辅具行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和省会及以上城市是主要的辅具行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农村和乡镇辅具相关人才明显匮乏;学历方面,专科及本科是辅具行业中最普遍的学历,而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比例较小;继续教育将成为辅具行业未来发展的热门之一,并且成人教育将成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之一;技术岗位方面,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被认为是辅具行业中最急需的技术岗位。结论康复辅助器具行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人才需求旺盛,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辅助器具 假肢 矫形器 辅具类人才培养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VR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应用
9
作者 程诚 《集成电路应用》 2023年第12期112-113,共2页
阐述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的状况,探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VR技术应用,包括采用丰富硬件教学设备、提高辅助软件在课堂教学和实训中的应用。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计算机系统 辅助软件 实训辅助
下载PDF
论普拉提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 被引量:23
10
作者 温柔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8,共6页
近年来,普拉提训练以其对舞蹈训练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正在国内舞蹈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运用。本文基于人体运动科学的角度,针对普拉提训练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进行了科学分析,论述了其科学原理和运动学基础,旨在为普... 近年来,普拉提训练以其对舞蹈训练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正在国内舞蹈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运用。本文基于人体运动科学的角度,针对普拉提训练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进行了科学分析,论述了其科学原理和运动学基础,旨在为普拉提在舞蹈中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普拉提在我国舞蹈领域更加快速而广泛的运用,发挥其在提高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效率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提 舞蹈 辅助训练 运动人体科学
原文传递
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的选拔与培养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青山 曾祥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54-155,共2页
学生党员担任辅导员助理工作,既有利于学生党员实施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又可以协助辅导员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好选拔工作,又要加强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 学生党员 辅导员助理 选拔 培养
下载PDF
连云港市养老护理员现状调查及培训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作霞 魏秀丽 陈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方法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评估我市不同层次养老机构62名养老护理员的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医学院校与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合作研究,采取讲授、操作示教、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培训对策。结果调查显示,养老护... 目的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方法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评估我市不同层次养老机构62名养老护理员的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医学院校与行业协会、养老机构合作研究,采取讲授、操作示教、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培训对策。结果调查显示,养老护理员接受相关培训的比例及持证上岗率很低,受访者普遍认为养老护理员非常有必要进行培训学习及接受继续教育。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的人数增加,培训效果提高,群众反映良好。结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处设点,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提高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护理员 培训对策 社区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优势 被引量:17
13
作者 温稀超 曾昭穆 +3 位作者 唐雨珊 付美娟 吴文松 郑克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5708-5714,共7页
背景: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它不仅要求医生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还有避免术中对重要神经、血管及功能区造成损伤,因而临床上一直在探索定位准确、手术精度高的治疗方式及相关辅助手段。3D打印是一... 背景: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它不仅要求医生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还有避免术中对重要神经、血管及功能区造成损伤,因而临床上一直在探索定位准确、手术精度高的治疗方式及相关辅助手段。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行业。目的:综述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方法:第一作者以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2月的人类研究。检索出相关文献38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并进行文献增补,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在神经外科领域,3D打印定制个体化植入物可用于修补颅骨缺损,所打印出的病变模型可用于畸形修复、脑血管病、颅底疾病及脊柱脊髓疾病手术的术前模拟,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②同时模型可用于神经外科教育及术前宣教;③因此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打印 神经外科 辅助手术 教学训练 医患沟通 综述
下载PDF
国内外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园 陈希 +1 位作者 张毅 赵丽萍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1期4372-4377,共6页
介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现状及不足,并参考日本、德国和澳大利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方案,为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养老护理员 培训体系 老龄化 综述
下载PDF
初级医疗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吕丽芳 石美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4227-4231,共5页
[目的]以岗位胜任力理论框架为依据,构建符合我省初级医疗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体系,为护理员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遴选28位专家参与函询,确定课程内容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分析... [目的]以岗位胜任力理论框架为依据,构建符合我省初级医疗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体系,为护理员的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遴选28位专家参与函询,确定课程内容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了以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一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下的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和86个四级指标的培训课程内容体系。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和96.6%,总体专家群体的权威系数为0.865,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4级条目的Kendall’s W值分别为0.158,0.511,0.313,0.353,一级指标基本技能的权重最大(0.5396),二级指标中生活照护技能的权重最大(0.4047)。[结论]构建的初级医疗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各指标权重的设置结果可接受,可为今后护理员的培训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员 培训内容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培训课程
下载PDF
手机移动学习在社区护士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闫建如 徐娟 +1 位作者 臧德华 左续珍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18年第5期33-37,共5页
目的采用手机移动学习的模式培训及考核社区护士,分析其可行性。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宿迁市三县两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医院,整群抽取5家社区医院共60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手机移动学习... 目的采用手机移动学习的模式培训及考核社区护士,分析其可行性。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宿迁市三县两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医院,整群抽取5家社区医院共60名社区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和手机移动学习组,每组30人,传统教学组采用集中面授的方法培训护士,手机移动学习组采用手机"护理助手"APP与微信平台结合的方法,培训及考核社区护士,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及培训参与率的差异。结果手机移动学习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培训的满意度及培训参与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手机移动学习的模式快速便捷,能够灵活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及地点,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满意度及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助手 应用程序 微信平台 社区护理 培训
下载PDF
论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秀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辅导员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是面向 2 1世纪辅导员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的需要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心理教育能力 素质教育 教育意识 教育职责
下载PDF
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在医疗护理员实操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聂玉琴 窦丽 王雅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 :调查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在医疗护理员实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对我院招募的60名医疗护理员进行实操训练,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实操技能考核及培训认同度调查,并对服务对象和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 目的 :调查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在医疗护理员实操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对我院招募的60名医疗护理员进行实操训练,结束后对学员进行实操技能考核及培训认同度调查,并对服务对象和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医疗护理员实操技能考核成绩为(88.51±7.19)分。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对医疗护理员的服务满意度均不低于95%,总体满意度为95.8%。医疗护理员对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的认同率为96.7%。结论 :将组内合作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医疗护理员实操培训中,强化了实操技术实施能力,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团队合作意识,而且丰富了实操培训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内合作式培训 医疗护理员 实操培训
下载PDF
以同伴互助教学(PAL)为基础的静脉穿刺培训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岩 谭小平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以同伴互助教学(peer-assisted learning,PAL)为基础的静脉穿刺培训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神经内科病房实习的120名新入科护士随机分为PAL组和对照组PAL组将同伴互助教学应用于静脉穿刺培训教学,对... 目的探讨以同伴互助教学(peer-assisted learning,PAL)为基础的静脉穿刺培训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神经内科病房实习的120名新入科护士随机分为PAL组和对照组PAL组将同伴互助教学应用于静脉穿刺培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培训方式。一个月后进行实际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包括静脉穿刺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并开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PAL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能力得分分别为(64.9±3.7)和(62.8±4.7);沟通能力得分分别为(8.6±1.3)和(8.0±1.4);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分别为(8.8±1.2)和(8.2±1.1);患者满意度得分分别为(8.8±1.2)和(8.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新入科护士对PAL培训方法更加满意,其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PAL教学可作为新入科护士静脉穿刺培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提高新入科护士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培训效率,提高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互助教学 静脉穿刺 培训
原文传递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文静 王莹 +1 位作者 韩杰 沈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2期4533-4536,共4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的效果,为提高护工专业素养和临床照护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2月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5名护工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培训前后比较护工理... 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的效果,为提高护工专业素养和临床照护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2月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5名护工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培训前后比较护工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护士对护工工作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工工作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工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雪意义(P<0.01)。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护工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工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工分层培训,提升了护工临床照护水平,以及护士、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工 需求导向 分层培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