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动中的亚洲秩序与中国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晏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共10页
文章尝试建立国家实力与国家影响力之间转化关系的理论框架解释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国家影响力看法的分歧。根据这一理论框架,决定一个国家影响力的因素包括施加影响国所投入的战略资源;施加影响国的影响能力;与受影响国家的利益关系。... 文章尝试建立国家实力与国家影响力之间转化关系的理论框架解释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国家影响力看法的分歧。根据这一理论框架,决定一个国家影响力的因素包括施加影响国所投入的战略资源;施加影响国的影响能力;与受影响国家的利益关系。而施加影响国的影响能力又可以通过该国在某一区域的影响范围、权重和主导性来衡量。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ABS亚洲风向标的数据,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形塑亚洲秩序与亚洲国家接受中国主导的亚洲秩序之间关系这一案例,认为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力存在范围、权重与主导性以及经济、外交与政治文化、军事影响能力不平衡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目标过程中,采取威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秩序 一带一路 伟大复兴 亚洲国家
下载PDF
"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Gold":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nd the FinancialSupport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被引量:5
2
作者 Giuseppe Gabusi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7年第5期23-45,共23页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is, above all, a connectivity project. Asconnectivity requires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past few years China has undertakenseveral institution-building activities at the nati...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is, above all, a connectivity project. Asconnectivity requires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past few years China has undertakenseveral institution-building activities at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mainlyin the finaneial and economic sector, showing a new propensity to influence globaleconomic governance. In particula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Bank (AIIB) has drawn attention worldwide. How does this institution-building process connect with BRI? Are these institutions just a vehicle for exportingChina "s capital and overcapacity, or do they signal a potential wider challenge to thepost-World War II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By analyzing the first loans approvedby the bank, the present paper argues that far from representing a China-led challengeto the Western-led liberal order, the AIIB, while promoting Chinese commercial andgeopolitical interests, shows the resilienc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regime created by the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原文传递
亚洲秩序构建与中国角色:以权力分享为框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俊生 《俄罗斯学刊》 2022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亚洲秩序建立之初就呈现“碎片化”特点,近年来亚洲制度格局与权力格局张力增大,美国进一步破坏了秩序的积极因素,地区主要行为体也在努力推动秩序变革,亚洲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中。秩序调整的主要表现在于,中美对峙与亚洲分裂加剧,美国... 亚洲秩序建立之初就呈现“碎片化”特点,近年来亚洲制度格局与权力格局张力增大,美国进一步破坏了秩序的积极因素,地区主要行为体也在努力推动秩序变革,亚洲秩序正处于深刻调整中。秩序调整的主要表现在于,中美对峙与亚洲分裂加剧,美国推动秩序构建的合法性下降,地区相关热点问题固化。基于中美两国实力格局和两国利益与意愿,以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利益考虑,在亚洲地区应建立权力分享型秩序。中国推动亚洲秩序构建的目标在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地缘环境。为此,应妥善处理好美国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平衡,既能对冲和反制美国同盟体系的负外部性因素,又能发挥美国积极因素维护地区稳定。处理好以下平衡:中国特色与地区普适性的平衡,避免“中国中心论”和“地缘政治论”,加强区域合作;历史与时代的平衡,采取和平主义方式推动秩序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与实力的结构平衡,处理好国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秩序 中国角色 “一带一路” 权力分享型 中美关系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outh Korea-Jap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New Hua-yi System
4
作者 Jiang Wan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3年第6期247-254,共8页
The Hua-yi system represents an end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dating back nearly two millennia,structured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While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 p... The Hua-yi system represents an end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dating back nearly two millennia,structured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While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 predominantly follows the Westphalian model,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re primarily grounded in it.However,Western theories have proven inadequate in explaining the longstanding Hua-yi system in East Asia comprehensively.Adopting a positivist stance,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Hua-yi system through an analysis of its connotat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It elucidates the system through the lenses of hegemony stability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t cultural perspectives.Present-day East Asian nations are urged to engage dialectically with the Hua-yi system and uphold its practices of“cultural soft border”.Amidst the global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East Asian nations should realign with East Asian perspectives and interests,endeavoring to establish a neo-Hua-yi system with responsibility at its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gemony stability CONSTRUCTIVISM Hua-yi system tribute system East asian order
下载PDF
亚洲秩序的思考: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
5
作者 吴晓玲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集中体现了他的亚洲秩序思想。章太炎的亚洲秩序构建旨在通过中印文化联合,消解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重建以文化为标准的亚洲地区秩序。章太炎主张在革命主体建设层面,中、印应互为镜鉴,联合革命以共同保卫亚洲。在... 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集中体现了他的亚洲秩序思想。章太炎的亚洲秩序构建旨在通过中印文化联合,消解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重建以文化为标准的亚洲地区秩序。章太炎主张在革命主体建设层面,中、印应互为镜鉴,联合革命以共同保卫亚洲。在政治哲学维度上,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指向一种作为亚洲秩序变革动力的革命道德说。章太炎的中印联合思想超越了民族国家层面的革命互相支援,指向文明体系之间的文化上的互相促进。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是一种包蕴以“道德”“文化”替代“种族”“地缘”的地区秩序构建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印度志士 亚洲秩序 中印联合
原文传递
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秩序的巨变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永年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1期32-34,92,共3页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维持亚洲秩序的"稳定"。但"重返亚洲"带来的结果却正好相反,亚洲秩序因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失序&qu...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维持亚洲秩序的"稳定"。但"重返亚洲"带来的结果却正好相反,亚洲秩序因此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失序"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说,亚洲各国急速崛起的民族主义和"重返亚洲"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重返亚洲 亚洲秩序 巨变
下载PDF
The"Chinese World Order"Encounters the"East Asian World Order"—Post-War Japanese Historians'Debates on the Tribute System 被引量:1
7
作者 Lin Shaoya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20年第2期198-233,共36页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 In this paper,I trace the post-war Japanese genealogy of studies on China's tribute system(imperial China's relatively tolerant approach to its foreign relations)in relation to the English-language work of historian John King Fairbank(1907-91).I emphasize that,together with the sporadic Chinese studies into China's tribute system prior to the 1950s,it was the post-war research of Japanese historians that inspired Fairbank,who,in turn,further stimulated critical debates on the topic in Japan.I first concentrate on post-war Japanese debates concerning an"East Asian world order"based on a"system of investiture/tribute."This notion,developed by the Japanese historian Nishijima Sadao in 1962,precisely corresponds to Fairbank's 1941 understanding of the"tribute system"or"Confucian world-order,"but contrasts with Fairbank's later,controversial understanding of a"Chinese world order"as proposed in 1968.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I introduce Japanese historian Hamashita Takeshi's 1980s and 1990s arguments on the"tribute trade system"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in this genealogy,contrasting it with the work of Immanuel Wallerstein and Andre Gunder Frank.In the third part,Ⅰlocate this Japanese genealogy within the wider historical context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cultural politics.This means that I examine Japanese historians'arguments both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ograph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war Japa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ute(trade)system East asian world order John King Fairbank Nishijima Sadao Hamashita Takeshi China as method post-war Japanese Sinology
原文传递
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可风 《文化发展论丛》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观... 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观是否已经完成了由传统身份制国家观向现代契约论国家观的转变;亚洲价值观中与威权主义的肯定的国家观相反相成的无政府主义的否定的价值观的强大作用力是否被我们认识;在儒家传统伦理所维护的“三纲”秩序被打破以后,我们能否建立起不同于“丛林法则” 的“园林法则”伦理新秩序.认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亚洲价值观才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未来价值目标,反之则可能成为亚洲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价值观 国家观 伦理秩序 园林法则
下载PDF
亚洲秩序与宗教交往方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向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72,共13页
亚洲秩序与国际社会的复杂关系,是目前执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最值得面对的问题。亚洲社会数十个国家大多具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及信仰方式,缺乏主导的价值体系或信仰结构,这无疑构成了建立当代亚洲文明秩序及命运共... 亚洲秩序与国际社会的复杂关系,是目前执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最值得面对的问题。亚洲社会数十个国家大多具有不同的宗教背景及信仰方式,缺乏主导的价值体系或信仰结构,这无疑构成了建立当代亚洲文明秩序及命运共同体要谨慎面对的问题。超国家命运共同体或亚洲文明秩序的建立,最终要取决于是否有现代国际社会的交往规则、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这种秩序既要包含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传统,同时又要超越这些宗教信仰传统,建构一种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宗教信仰都能够共享的普适价值观。为此,建构亚洲秩序中不同宗教交往之间的信仰共识与共同平台实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秩序 国际社会 宗教交往 共同信仰 价值共识
下载PDF
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探微(英文)
10
作者 刘可风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 关于亚洲价值观的争论不是纯学术之争。亚洲价值观不是所有亚洲人和亚洲国家一致认同的价值观,而是起源于亚洲的并且可能对亚洲的未来发展有益的价值观。亚洲人的需要就是亚洲价值观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以国家为本的亚洲价值观是否已经完成了由传统身份制国家观向现代契约论国家观的转变;亚洲价值观中,与威权主义的肯定的国家观相反相成的,无政府主义的否定的价值观的强大作用力,是否被我们认识;在儒家传统伦理所维护的"三纲"秩序被打破以后,我们能否建立不同于"丛林法则"的"园林法则"伦理新秩序。认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亚洲价值观才能成为亚洲发展的未来价值目标,反之则可能成为亚洲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价值观 国家观 伦理秩序 园林法则
下载PDF
Japan’s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Theory and Practice
11
作者 Dong Haozhi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19年第1期1-19,共19页
Since the opening of country gate by western powers,though forced to sign unequal treaties,modern Japan still moved toward to the road of expansion rapid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to save the crisis,and finall... Since the opening of country gate by western powers,though forced to sign unequal treaties,modern Japan still moved toward to the road of expansion rapid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to save the crisis,and finally broke the Sino-Centered regional order by launch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During the process,Japan used“Wanguogongfa”(《万国公法》,Japanese:Bankokukoho)as its new theoretical basis to deconstruct the tradi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they recognized the duality of Wanguogongfa:it emphasizes respecting sovereign authority of every country and preserving peacefu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but also a tool for powerful countries to bully and annex weak countries.Therefore,Japan utilized the“Principle of Equality”highlighted in the“Wanguogongfa”,which helped Japan obtain equal status with China.Immediately after that Japan forced Joseon to sign treaties successively by utilizing the“Law”and threatening with military force.Finally,Not only Japan accomplished the“Japanese hegemony”that Toyotomi Hideyoshi did not realize in the pre-modern,but also deconstructed the Sino-Centered regional order in East Asia,which had detectable impacts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nguogongfa SINO-JAPANESE Friendship and Trade Treaty(《中日修好条规》) Shimonoseki Treaty(《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Relations East-asian Regional order
原文传递
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53
12
作者 周方银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2,157,共29页
文章对中国崛起背景下东亚格局的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性质上改变了东亚格局的面貌,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美国的"接触加遏... 文章对中国崛起背景下东亚格局的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中国的崛起在性质上改变了东亚格局的面貌,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相互分离的二元格局,该格局的形成是中国的经济崛起、美国的"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以及众多东亚国家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的政策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一格局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东亚国家两面下注的政策。二元格局的存在,对东亚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地区内大国和重要行为体更多地把地区制度作为战略性工具来使用,使地区制度安排成为服务于权力竞争的手段。总体来说,东亚二元格局会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持续,我们需要在这一前提下,探索东亚秩序的稳定持续与有效运作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东亚秩序的稳定和效率,需要中美探索共处之道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格局 东亚秩序 中国崛起 两面下注 对冲战略
原文传递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 被引量:60
13
作者 朱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6,154,共23页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东亚安全 亚太秩序
原文传递
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丰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5,共21页
冷战后,东亚地区不仅没有进入一个充满紧张和冲突的时期,反而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状态。有关东亚安全秩序的既有解释主要强调的是体系结构或过程,但不足以解释东亚安全秩序内部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秩序蕴含的内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 冷战后,东亚地区不仅没有进入一个充满紧张和冲突的时期,反而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状态。有关东亚安全秩序的既有解释主要强调的是体系结构或过程,但不足以解释东亚安全秩序内部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秩序蕴含的内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功能论的解释,认为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安全预期和经济收益两项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是维系当前东亚安全秩序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东亚带来的冲击下,这两种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脱节和供给矛盾使既有东亚安全秩序面临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达到稳定周边环境和缓解崛起疑虑的效果,中国在为本地区提供稳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积极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东亚安全秩序的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秩序 安全预期 经济收益 公共产品供给
原文传递
东亚地区秩序转型:安全与经济关联的视角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丰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55,156-157,共24页
东亚地区秩序研究的传统观点是将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割裂开来,忽视了地区秩序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结合安全和经济两个基本领域以及均势和霸权两种地区格局,作者提出了一个合成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框架,对国际和地区体系转型的路径提... 东亚地区秩序研究的传统观点是将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割裂开来,忽视了地区秩序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结合安全和经济两个基本领域以及均势和霸权两种地区格局,作者提出了一个合成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框架,对国际和地区体系转型的路径提供了更为精致的论述。根据互动领域(安全/经济)和体系状态(均势/霸权)两个维度划分,无论是全球还是地区层次,国际体系都可以被区分为完全均势、部分均势、完全霸权和部分霸权四种基本形态。国际体系转型是在这四种模式之间或短暂或漫长的交替转换,而不是简单地从一个均势发展到另一个均势,或者从一个霸权转移到又一个霸权。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体系经历了从完全霸权到部分霸权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向完全均势过渡的态势,但体系转型进程及其最终形态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东亚地区体系转型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中国与美国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动以及地区内各国的战略调整与关系组合,尤其是各方如何在变动中寻求实力分配与利益分配之间的重新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秩序 安全一经济关联 合成的结构现实主义 均势 霸权
原文传递
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方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156,共31页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化的崛起方式,可以减小来自体系的阻力,通过"尊王"可以对周王室以及体系...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化的崛起方式,可以减小来自体系的阻力,通过"尊王"可以对周王室以及体系内其他诸侯进行安抚,并有助于孤立和威慑体系内的竞争性大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是一个体系等级性逐渐松散化的过程,到战国时代体系逐渐进入较为典型的无政府状态。春秋时期,诸侯"尊王"行为随着体系的演变而变化。争霸诸侯"尊王"的最高点出现在体系由严格等级体系转向松散等级体系的前期阶段。此后,争霸诸侯"尊王"的水平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流于形式。此外,在诸侯尊王的过程中,存在王室与霸主之间对体系内与合法性相联系的权威的争夺。这一分析有助于丰富大国崛起和大国争霸的研究,深化对不同国际体系形态下行为体行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体系 尊王攘夷 春秋战国 争霸策略 东亚秩序
原文传递
金融外交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巍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98,158,共22页
随着在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越来越需要通过政府外交手段来保障自身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于是金融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逐渐在中国兴起。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外交... 随着在全球化时代日益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越来越需要通过政府外交手段来保障自身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于是金融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逐渐在中国兴起。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外交舞台上的活跃角色。在全球层次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并主张改革既有国际金融体系;在区域层次上,中国大力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以构建东亚区域金融秩序;在双边层次上,中国通过与部分友好国家和关键国家加强双边货币互换和推进本币结算来减少美元依赖、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在危机之后,中国的金融外交体现出一些新特点:在目标上,体现出改革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以欧洲和欧元为次中心的既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抱负;在手段上,主要通过多边和双边的制度化平台来表达中国立场;在对象上,中国金融外交着眼于新兴国家和周边国家;而在执行主体上,中国逐渐加强金融外交的国内制度基础,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金融外交决策体系,从而保障了金融外交的执行。金融外交构成了中国外交过去四年来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外交 货币外交 国际金融改革 东亚金融秩序 金融治理
原文传递
南亚国家语言政策与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毕俊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1,95,共5页
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应考虑他国的语言政策、外语语种的语言等级和国际语言秩序、本国的国家战略等因素。南亚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区域,南亚国家复杂的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 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应考虑他国的语言政策、外语语种的语言等级和国际语言秩序、本国的国家战略等因素。南亚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区域,南亚国家复杂的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应基于南亚区域的语言等级和语言秩序,进行南亚语言教育的语种规划、功能规划和布局规划,不仅要确定优先发展的关键语种,还要做好相关稀缺语种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国家语言政策 南亚区域的语言等级和语言秩序 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
原文传递
明代初年中国与东亚关系新审视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万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4,共8页
元帝国崩溃后,东亚国际秩序急需重构。明王朝建立之初的外交诏令表明:明太祖一方面刻意追寻古贤帝王,以成为"天下主",因而延续了传统的朝贡关系;另一方面,面对国与国之间互动的邦交现实,他汲取了元帝国扩张失败的教训,以"... 元帝国崩溃后,东亚国际秩序急需重构。明王朝建立之初的外交诏令表明:明太祖一方面刻意追寻古贤帝王,以成为"天下主",因而延续了传统的朝贡关系;另一方面,面对国与国之间互动的邦交现实,他汲取了元帝国扩张失败的教训,以"不征"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明确摒弃了自古以来中国天子至高无上的征伐之权,从而形成了明代外交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显著特征,更成为古代对外关系引人注目的变化。正是建立在和平邦交的基础上,15世纪初东亚实现了区域政治上国家权力的整体上扬、经济上官方贸易的鼎盛合作、文化上国家间的广泛认同。作为元末四次海禁的继续,明朝初期虽然也有海禁,但主要是禁止民间走私贸易;而与此同时,外交却是全方位的,与周边和海外国家的交往极为活跃,对外贸易也极其繁盛,形成了区域资源整合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东亚关系 外交 诏令 重新认识
原文传递
中美安全秩序观的差异与亚洲安全秩序构建
20
作者 王俊生 《东北亚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3,127,共15页
亚洲安全秩序构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美两国的秩序观是影响亚洲安全秩序构建的关键因素。在亚洲安全秩序观上,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美国提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美秩序观的区别在于,美国主张单边安全,中国主张合作安全... 亚洲安全秩序构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美两国的秩序观是影响亚洲安全秩序构建的关键因素。在亚洲安全秩序观上,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美国提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美秩序观的区别在于,美国主张单边安全,中国主张合作安全;美国奉行霸权政治,中国奉行亚洲协商;美国旨在推动阵营对抗,中国旨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地区国家普遍支持中国秩序观,对美国秩序观怀有疑虑,只有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等极少数国家支持美国秩序观。结合亚洲安全环境特点,并借鉴其他相关大国有关做法,中国推进亚洲安全秩序构建应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和平”再保证;综合运用“经济”“安全”手段,既要继续以经济促安全,又要增加安全资源投入;精耕细作,分区域、分国别逐步推进,平衡处理好俄罗斯因素与美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安全秩序观 亚洲安全秩序 中美关系 亚洲国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