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正宗》消风散止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梦涵 唐宗湘 袁晓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06-213,共8页
瘙痒是一种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的不愉快感觉,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中,除化学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的应用也一直备受关注。消风散作为经典的止痒方剂之一,以《外科正宗》所载版本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其可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兼顾了皮肤病复杂... 瘙痒是一种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的不愉快感觉,常出现于多种疾病中,除化学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的应用也一直备受关注。消风散作为经典的止痒方剂之一,以《外科正宗》所载版本为后世医家广泛应用,其可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兼顾了皮肤病复杂的病机。消风散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疹、湿疹、急/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银屑病及其他多种皮炎,止痒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抗变态反应、抗过敏、抗炎、抗组胺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有关。该文分析了《外科正宗》所载消风散及其加减方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梳理了消风散止痒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以消风散的组方配伍特点和拆方后单味中药的组分研究为切入点,认为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苦参等是其发挥止痒功效的主要药物,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消风散的临床价值,探析其止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止痒作用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组方规律 物质基础 《外科正宗》
原文传递
薄荷醇止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月彬 王晖 +1 位作者 梁庆 陈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考察薄荷醇的止痒作用,并探讨其止痒作用的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瘙痒模型,考察薄荷醇的止痒作用;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实验观察组胺诱导回肠平滑肌收缩张力的变化以及薄荷醇的作用;采用豚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 目的:考察薄荷醇的止痒作用,并探讨其止痒作用的机制。方法: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瘙痒模型,考察薄荷醇的止痒作用;采用豚鼠离体回肠实验观察组胺诱导回肠平滑肌收缩张力的变化以及薄荷醇的作用;采用豚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体外法观察薄荷醇的抑制作用。结果:薄荷醇高、中、低剂量组30min内在搔抓次数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高剂量组搔抓潜伏期与空白模型组相比显著延长;薄荷醇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回肠平滑肌张力收缩;薄荷醇高剂量组能抑制豚鼠腹腔细胞组胺释放作用。结论:薄荷醇具明显的止痒作用,其止痒作用与对抗组胺的作用和抑制组胺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止痒作用 组胺 4-氨基吡啶
下载PDF
葎草水提物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雪兰 巫冠中 +3 位作者 章娟 郭永起 苏欣 杨红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研究葎草水提物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皮肤瘙痒反应、氯喹诱发小鼠全身瘙痒反应、组胺致豚鼠局部瘙痒反应及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右耳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瘙痒动物模型,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 目的:研究葎草水提物的止痒作用。方法:通过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皮肤瘙痒反应、氯喹诱发小鼠全身瘙痒反应、组胺致豚鼠局部瘙痒反应及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右耳廓迟发型变态反应的瘙痒动物模型,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氯喹致小鼠瘙痒后血清中IL-4的含量,观察葎草水提物的止痒作用。结果:葎草水提物100、30mg/kg显著抑制4-AP和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的持续时间,其中100mg/kg可显著减少搔痒次数,并显著降低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后血清中IL-4的含量;葎草水提物25、7.5mg/kg显著提高豚鼠致痒阈;100、30mg/kg显著抑制DNFB致小鼠右耳廓肿胀。结论:葎草水提物具有止痒作用,可能与抑制组胺和IL-4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水提物 止痒作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止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静军 郭海龙 +1 位作者 王永辉 李艳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2期1040-1042,1049,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止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阵发性皮肤瘙痒,记录小鼠30min内的阵发性皮肤瘙痒发作次数及时间,并测定小鼠血中组胺、TXB2、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止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小鼠阵发性皮肤瘙痒,记录小鼠30min内的阵发性皮肤瘙痒发作次数及时间,并测定小鼠血中组胺、TXB2、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阵发性皮肤瘙痒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中组胺含量(P<0.05或P<0.01),但以中剂量组最佳;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TXB2均显著降低(P<0.01);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大、中剂量组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剂量组6-Keto-PGF1α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苯海拉明组相比,在瘙痒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上,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P<0.05)较高低剂量组(P<0.01)差异小。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拮抗组胺释放和促进血循环均有关系,但与抑制组胺释放关系最为密切;其止痒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止痒作用 组胺 血循环 血栓戊烷B2 6-酮-前列腺素F1Α
下载PDF
银屑灵片止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卢传坚 闫玉红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研究银屑灵片止痒的作用。方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诱导内源性组胺释放,制备瘙痒模型,观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40后至小鼠首次搔抓所用的时间(潜伏时间)和30min内的搔抓次数。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同时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染色... 目的:研究银屑灵片止痒的作用。方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诱导内源性组胺释放,制备瘙痒模型,观察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40后至小鼠首次搔抓所用的时间(潜伏时间)和30min内的搔抓次数。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同时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染色,30min后剪下腹部蓝染皮肤测量蓝斑面积。结果:银屑灵片高、中、低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潜伏时间显著延长,搔抓次数亦显著减少,其中银屑灵片高、中剂量组与扑尔敏未见差异;银屑灵片高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小鼠腹部蓝染的风团面积显著减少,与扑尔敏未见差异;银屑灵片高剂量组的潜伏时间、搔抓次数、风团面积,结果均优于迪银片。结论:银屑灵片具有较好的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灵片 止痒作用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抗敏止痒乳膏的药效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盛国荣 谢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考察抗敏止痒乳膏止痒镇痛、抗炎消肿的功效。方法 :通过两种疼痛模型、两种炎症模型和一种致痒模型 ,用抗敏止痒乳膏进行实验性治疗和保护作用研究 ,并与新肤松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 :抗敏止痒乳膏具有显著的止痒、镇痛作用和良... 目的 :考察抗敏止痒乳膏止痒镇痛、抗炎消肿的功效。方法 :通过两种疼痛模型、两种炎症模型和一种致痒模型 ,用抗敏止痒乳膏进行实验性治疗和保护作用研究 ,并与新肤松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 :抗敏止痒乳膏具有显著的止痒、镇痛作用和良好的抗炎作用 ,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相同剂量下 ,止痒、镇痛作用明显优于新肤松 (P <0 .0 5或P <0 .0 1 ) ,抗炎作用与新肤松相似 (P >0 .0 5)。结论 :证实了抗敏止痒乳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敏止痒乳膏 止痒作用 镇痛作用 抗炎作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苦参碱对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鲁萍 宋磊 黄桢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苦参碱及外用苦参碱霜对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棉球引起小鼠肉芽组织增生,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氨... 目的探讨口服苦参碱及外用苦参碱霜对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棉球引起小鼠肉芽组织增生,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等动物模型。结果口服苦参碱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能对抗由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但对由棉球引起的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无明显作用;苦参碱霜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明显减少4-AP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次数,明显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结论苦参碱具有止痒及抗急性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急性炎症 抗炎止痒作用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痔舒息洗剂止血、止痒和抗肛周溃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钟希文 高玉桥 +2 位作者 林慧 梅全喜 吴惠妃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痔舒息洗剂止血、止痒和抗肛周溃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痔舒息洗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各组止血时间;通过磷酸组胺致痒实验测定各组豚鼠的致痒阈;采用醋... 目的:探讨痔舒息洗剂止血、止痒和抗肛周溃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痔舒息洗剂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各组止血时间;通过磷酸组胺致痒实验测定各组豚鼠的致痒阈;采用醋酸致大鼠肛周溃疡法,评定溃疡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痔舒息洗剂能缩短小鼠尾部出血时间,提高豚鼠致痒阈,对醋酸所致大鼠肛周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结论:痔舒息洗剂具有良好的止血、止痒和抗肛周溃疡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舒息洗剂 止血 止痒 抗肛周溃疡 作用
下载PDF
1,8-桉叶素驱蚊止痒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凡 姚雷 王文翠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0-625,共6页
为探究1,8-桉叶素驱蚊及其治疗局部皮肤过敏性瘙痒的效果,通过"Y"型嗅觉仪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剂量梯度下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采用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瘙痒模型探讨了1,8-桉叶素(φ=5%,用橄榄油稀释)的止痒作用。结果表明,... 为探究1,8-桉叶素驱蚊及其治疗局部皮肤过敏性瘙痒的效果,通过"Y"型嗅觉仪法测试了其在不同剂量梯度下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采用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瘙痒模型探讨了1,8-桉叶素(φ=5%,用橄榄油稀释)的止痒作用。结果表明,当1,8-桉叶素剂量为4.0μL时,其在前4 min内对白纹伊蚊可达到100%的驱避率,且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通过4-AP致小鼠瘙痒模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1,8-桉叶素组小鼠在10 min内的舔体次数显著减少,小鼠皮肤滤液中组胺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1(IL-3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5-羟色胺(5-HT)含量均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1,8-桉叶素组小鼠皮肤未见水肿,同时炎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当1,8-桉叶素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对白纹伊蚊具有很好的驱避效果;且1,8-桉叶素具有显著的止痒效果,其发挥止痒作用与拮抗IL-31、PAF、5-HT、瘙痒介质组胺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桉叶素 驱蚊活性 止痒作用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对榼藤不同药用部位成分分析及其止痒镇痛活性评价
10
作者 王梦玲 黄菊 +3 位作者 韩学斌 谭艳颖 熊慧 梅之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30-2235,2249,共7页
目的:比较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Linn.)Merr.种仁、种皮和藤茎等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探讨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 目的:比较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Linn.)Merr.种仁、种皮和藤茎等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探讨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并比较榼藤不同部位的成分组成和差异。建立组胺或氯喹诱导的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炎性痛模型,评价榼藤不同部位的止痒和镇痛活性。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差异化合物与止痒、镇痛药效间的关联性。结果:从榼藤中共鉴定出85个化合物,其中51个化合物为榼藤不同部位间差异的主要变量。药效结果显示,榼藤种仁止痒作用强于种皮和藤茎,种仁和藤茎的镇痛效果较种皮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与止痒作用相关的有epigallocatechin-3-O-gallate(51)、cynaroside(64)等4个化合物;与镇痛作用相关的有eriodictyol(5)、3',4',7-trihydroxyflavone(11)、3-O-[β-D-xyl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1→6)]-2-acetylamino-2-deoxy-β-D-glucopyranosylentagenic acid(20)和cynaroside(64)等11个化合物。结论:该研究对榼藤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以及止痒和镇痛的活性评价。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与药效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榼藤 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 镇痛作用 止痒作用
原文传递
昆明山海棠霜抗炎止痒作用及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顺英 赵永娜 +4 位作者 何黎 张晓冬 杨洪 张肇玖 唐应发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92-194,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昆明山海棠外用的药效及安全性,对昆明山海棠霜进行了止痒、抗炎作用及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磷酸组织胺致痒法,皮肤急毒、刺激及过敏等实验方法。结果昆明山海棠霜外用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对... 目的为了探讨昆明山海棠外用的药效及安全性,对昆明山海棠霜进行了止痒、抗炎作用及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磷酸组织胺致痒法,皮肤急毒、刺激及过敏等实验方法。结果昆明山海棠霜外用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无明显抑制作用,昆明山海棠霜外用未发现急性毒性及皮肤过敏反应。浓度较高时对家兔破损皮肤及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停药后皮肤刺激性反应可完全消退。结论昆明山海棠霜外用具有止痒作用且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霜 抗炎 止痒 皮肤毒性
下载PDF
曲池和血海穴对止痒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记泉 王巍 +2 位作者 戴俭宇 马铁明 李思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6期51-54,共4页
针灸止痒效应确切,但因涉及病种较多,导致选穴多样、用穴复杂。本文以“皮肤瘙痒”这一关键症状为主要关注点,阐明“营卫失和”为瘙痒发生的共同病机,结合针灸止痒高频用穴,认为曲池、血海穴对组成的处方是针灸“调和营卫”发挥止痒效... 针灸止痒效应确切,但因涉及病种较多,导致选穴多样、用穴复杂。本文以“皮肤瘙痒”这一关键症状为主要关注点,阐明“营卫失和”为瘙痒发生的共同病机,结合针灸止痒高频用穴,认为曲池、血海穴对组成的处方是针灸“调和营卫”发挥止痒效应的基本方。并从临床研究角度充分论证了曲池、血海穴对止痒效应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综述了曲池、血海穴对止痒效应机制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应该完善针灸止痒效应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深化止痒效应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 血海 穴对 针刺 止痒效应
下载PDF
抗糜灵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立敏 周晓棉 +1 位作者 马玉奎 曹颖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研究抗糜灵 (Kangmiling ,KML)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理作用。 方法用苯酚胶浆建立大鼠宫颈糜烂模型 ,取其阴道及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查。小鼠二甲苯致炎、大鼠踝关节角叉菜胶致炎、豚鼠磷酸组胺致痒 ,观察抗糜灵的抗炎及止痒作用。结果病... 目的研究抗糜灵 (Kangmiling ,KML)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理作用。 方法用苯酚胶浆建立大鼠宫颈糜烂模型 ,取其阴道及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查。小鼠二甲苯致炎、大鼠踝关节角叉菜胶致炎、豚鼠磷酸组胺致痒 ,观察抗糜灵的抗炎及止痒作用。结果病理学检查 ,模型组大鼠宫颈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小血管扩张 ,出现黏膜溃疡 ,治疗组上述改变不明显。抗糜灵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减少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 ,提高豚鼠磷酸组胺的致痒阈。结论抗糜灵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炎、止痒作用 ,对宫颈糜烂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糜灵 宫颈糜烂 抑菌 抗炎 止痒
下载PDF
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锦强 杨念云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诱导小鼠瘙痒模型,2,4-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结果] 4-氨基吡啶瘙痒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香樟叶挥发... [目的]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诱导小鼠瘙痒模型,2,4-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探讨香樟叶挥发油的止痒作用。[结果] 4-氨基吡啶瘙痒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香樟叶挥发油高、低剂量10 min内舔体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香樟叶挥发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三烯B4(LTB4)和5-羟色胺(5-H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香樟叶挥发油各组对白细胞介素-4(IL-4)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病理检查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量炎细胞,香樟叶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未见炎细胞,挥发油低剂量组真皮层轻度增厚。2,4-二硝基氟苯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香樟叶挥发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LTB4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香樟叶挥发油各组对IL-4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香樟叶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止痒作用,降低瘙痒小鼠血清中5-HT和LTB4的量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叶 挥发油 止痒作用
下载PDF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毛果算盘子乳剂止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红泓 姚晓红 +3 位作者 车千 周梦瑶 吴尔效 江辉雄 《大众科技》 202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月桂氮酮、薄荷醇及其不同组合对毛果算盘子乳剂止痒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毛果算盘子乳剂的处方组成。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装置(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与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的止痒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不... 目的:研究月桂氮酮、薄荷醇及其不同组合对毛果算盘子乳剂止痒效果的影响,以优化毛果算盘子乳剂的处方组成。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装置(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与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的止痒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毛果算盘子乳剂渗透及止痒效果。结果:使用促透剂后,毛果算盘子乳剂中的没食子酸渗透速率有明显提高。其中薄荷醇2%+月桂氮酮1%>月桂氮酮1%>丙二酮7%>薄荷醇2%>空白对照组;在右旋糖酐致小鼠瘙痒模型观察中,在使用促透剂后,小鼠对瘙痒的反应明显好转,其中止痒效果薄荷醇2%+月桂氮酮1%>月桂氮酮1%>丙二酮7%>薄荷醇2%>空白对照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与活体止痒实验结果重合度较高,其中薄荷醇2%+月桂氮酮1%组合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和右旋糖酐致痒模型实验中促渗、止痒效果均最佳。结论:薄荷醇2%+月桂氮酮1%透皮吸收促进剂组合对促进毛果算盘子乳剂止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氮酮 薄荷醇 透皮吸收促进剂 毛果算盘子乳剂 止痒效果
下载PDF
天然湿痒霜对小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宁 曹波 +4 位作者 高颖 李覃 张永亮 李玉明 陈虹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14-315,318,共3页
【目的】研究天然湿痒霜对小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天然湿痒霜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采用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致痒模型,检测天然湿痒霜对小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结果】天然湿痒霜能显... 【目的】研究天然湿痒霜对小鼠实验性皮炎的抗炎止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检测天然湿痒霜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采用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致痒模型,检测天然湿痒霜对小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结果】天然湿痒霜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高、中、低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33.1%、27.8%、21.4%。天然湿痒霜可显著缓解氨基吡啶诱发小鼠瘙痒,高、中、低剂量组缓解率分别为62.5%、59.4%、18.8%。【结论】天然湿痒霜体外具有显著的止痒和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湿痒霜 抗炎 止痒作用
原文传递
柠檬醛对马拉色菌所致豚鼠皮肤感染的止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胜军 郑诗倩 +3 位作者 潘敬灵 莫梓童 蔡芝玲 沈志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 探究柠檬醛(citral)抗限制性马拉色菌活性及其在豚鼠皮肤感染模型中的止痒作用。方法 采取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柠檬醛对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建立限制性马拉色菌致豚鼠皮肤感染模... 目的 探究柠檬醛(citral)抗限制性马拉色菌活性及其在豚鼠皮肤感染模型中的止痒作用。方法 采取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柠檬醛对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建立限制性马拉色菌致豚鼠皮肤感染模型,分别从皮损评分、真菌转阴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Ki67四方面综合评价柠檬醛对限制性马拉色菌所致豚鼠皮肤感染的作用;建立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探讨柠檬醛的止痒作用。结果 柠檬醛对限制性马拉色菌的MIC值为(0.14±0.076)μg/mL。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空白基质组豚鼠皮肤均可见角质层破损严重、表皮角质化过度、颗粒层和棘层增厚等症状。给药7 d后,与模型组和空白基质组比较,各给药组豚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柠檬醛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豚鼠感染模型皮损评分(P<0.05);柠檬醛低、中、高剂量组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37.50%、50.00%、62.5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柠檬醛中、高剂量组可抑制表皮增殖因子Ki67的阳性表达;同时柠檬醛中、高剂量组可提高豚鼠的致痒阈值(P<0.05)。结论 柠檬醛具有较好的抗限制性马拉色菌活性,在马拉色菌所致豚鼠皮肤感染模型中有较好的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马拉色菌 脂溢性皮炎 柠檬醛 止痒 KI67
下载PDF
复方珍芩颗粒抗炎、止痒、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周婉 金若敏 +1 位作者 李斌 符胜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珍芩颗粒的抗炎、止痒、镇静作用。方法:各实验项目均设赋形剂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珍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①抗炎作用:评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及观察大鼠背部皮内注射组胺及尾静脉注射依文思蓝溶液...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珍芩颗粒的抗炎、止痒、镇静作用。方法:各实验项目均设赋形剂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珍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①抗炎作用:评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及观察大鼠背部皮内注射组胺及尾静脉注射依文思蓝溶液后背部蓝斑面积及光密度(OD)值。②止痒作用:观察各组小鼠瘙痒次数和潜伏时间,评价对静脉注射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③镇静作用:观察各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评价对小鼠睡眠阈下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①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珍芩颗粒高、中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皮肤着色的蓝斑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中、高剂量上清液的光密度OD值有一定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中、高剂量能明显减少小鼠注射右旋糖酐引起的全身瘙痒次数,其中高剂量同时可延长瘙痒潜伏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高剂量组小鼠睡眠只数明显增加,睡眠率为赋形剂对照组睡眠率的两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高剂量小鼠睡眠只数、睡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芩颗粒有较好的抗炎、止痒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芩颗粒 抗炎 止痒 镇静
原文传递
薄荷多塞平擦剂止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耀芳 杨翊雯 +2 位作者 纪文 方学明 金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研究薄荷多塞平擦剂的止痒作用。方法:用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组胺致家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及蛋清分别制成小鼠耳片肿胀和足跖肿胀模型;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结... 目的:研究薄荷多塞平擦剂的止痒作用。方法:用4-氨基吡啶(4-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组胺致家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及蛋清分别制成小鼠耳片肿胀和足跖肿胀模型;2.4—二硝基氯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结果:薄荷多塞平擦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抑制舔体反应数,分别为(14.2±2.699)和(30.7±4.88),有显著性差异(P<0.01)。薄荷多塞平擦剂也能对抗组胺引起的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对小鼠二甲苯致耳部水肿、小鼠蛋清引起的足跖肿胀的炎性模型亦呈现明显的抗炎作用,也能抑制2.4—二硝基氯苯诱发的炎症反应。结论:薄荷多塞平擦剂具有止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塞平擦剂 止痒 动物模型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红蛇定痛液的抗过敏止痒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旭辉 董淑英 +2 位作者 侯娟娟 吴华璞 祝晓光 《淮海医药》 2002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研究红蛇定痛液抗过敏止痒作用。方法 以 4 -氨基吡啶 (4- 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为指标 ,观察红蛇定痛液的抗过敏止痒作用。结果 红蛇定痛液组小鼠舔体次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与肤轻松组比较 ... 目的 研究红蛇定痛液抗过敏止痒作用。方法 以 4 -氨基吡啶 (4- 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为指标 ,观察红蛇定痛液的抗过敏止痒作用。结果 红蛇定痛液组小鼠舔体次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与肤轻松组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蛇定痛液 4-氨基吡啶 抗过敏 止痒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