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电影:左翼电影与国防电影的形态延续——以《塞上风云》(1940~1942)为例 |
袁庆丰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
|
迷途抑或归路——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转变 |
董广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3
|
坚守 重构 突围——论姜文导演作品另类叙事图景的文本意义 |
张冀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4
|
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红色经典抗战小说及改编影视剧中的妇女与民族国家 |
韩元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5
|
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抗战电影的勃兴 |
李建华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2
|
|
6
|
1937~1945年中国电影文化生态中的抗战电影研究——兼析影片《日本间谍》(1943) |
袁庆丰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1 |
0 |
|
7
|
抗战中期官营故事片的叙事美学 |
王菱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别样风景:张彻和他的抗战电影 |
姜庆丽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9
|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
黄斌
|
《科教导刊》
|
2016 |
0 |
|
10
|
范式回归、人性表达与商业探索——冯小宁抗战题材电影述论 |
林吉安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1
|
论抗战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原罪”意蕴 |
张育仁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2
|
中国“抗战主题”电影的美学特征 |
蒋尧尧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抗战大后方电影期刊的文化救亡 |
沈艾娥
黄轶斓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4
|
抗战喜剧电影题材的后现代表征与深层民族心理探析 |
屠玥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6 |
0 |
|
15
|
梁实秋事件:抗战议题设置与“学术民主”的缺失 |
张育仁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6
|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
秦翼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7
|
战乱中的四个平民女子故事——导演朱石麟的一种心路历程 |
秦翼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抗战时期内地电影在香港地区的传播及影响——以港版《申报》为中心 |
王保平
陈雨人
|
《文化研究》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