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禁教与吴历、王晕绝交公案——来自一位海外学者的评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杰荣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83-105,共23页
在中国画史上,清代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晕合称'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其中王翚和吴历的关系渊源极为密切,同庚同里,且同出王时敏师门,终生交情不渝。但在他们逝世后,张庚《画征录》诬蔑吴历借王翚... 在中国画史上,清代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晕合称'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其中王翚和吴历的关系渊源极为密切,同庚同里,且同出王时敏师门,终生交情不渝。但在他们逝世后,张庚《画征录》诬蔑吴历借王翚所摹《陡壑密林图》不还,两人因此绝交,不但损害吴历声誉,而且误导世人,使此事越传越讹,如吴修指出两人绝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anti-christian movements Wu Li Wang HUI broken off relations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RELIGION AND SOCIE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Peking University's role in China's Anti-Christian Movement in 1922-1927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Yiy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1期184-197,共14页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2-1927,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Peking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movement. Statements by some important Peking Universit...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2-1927,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Peking University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movement. Statements by some important Peking University intellectuals, such as University President Cai Yuanpei (蔡元培) and Professors Chen Duxiu (陈独秀), Hu Shi (胡适), Zhou Zuoren (周作人), etc.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ose comments that stand out as against "majority opinion". Neither the Communists nor the Nationalists were key leaders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movement. It was the clash of core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with those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Chinese desire to industrialize a country overwhelmed by the Western powers that were instrumental in the instigation of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hristian Movement Peking University Cai Yuanpei cultural tolerance
原文传递
试析民族主义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作用问题
3
作者 薛晓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向基督教发起猛烈攻击,民族主义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中国人的... 在非基督教运动中,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向基督教发起猛烈攻击,民族主义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信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原因在于,20世纪初,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中国人的心态中,除了向西方学习的心理外,还有不可磨灭的“救亡图存”的民族情结。如果说非基督教运动中存在着某种支配力量的话,那就是民族主义。本文将就民族主义在非基督教运动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基督教 民族主义 作用
下载PDF
1607年南昌教案:罪名、理论及背景
4
作者 黄芸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30-156,共27页
本文所谓教案,指有官府介入的反天主教事件。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沈榷于1616-1617年发起的南京教案是明清时期第一起教案,而很少有学者注意到,早在1607年的南昌,就已发生过有组织、有理论的针对天主教的案件。利玛窦书信中多次提到这一案件。
关键词 LATE Ming anti-christian case Nanchang Yangming SCHOOL
原文传递
教会医院与晚清教案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传斌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25-29,共5页
教会医院与晚清教案发生了较多联系。除一些教案对教会医院产生影响外,教会医院有时还引发教案。因为教会医院所传播的基督教和西医与中国的文化、习俗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案的发生。列强的... 教会医院与晚清教案发生了较多联系。除一些教案对教会医院产生影响外,教会医院有时还引发教案。因为教会医院所传播的基督教和西医与中国的文化、习俗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案的发生。列强的侵略也是教会医院引起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以上二者之外,中外利益冲突也是值得注意的。在上述诸多因素中,有时是一种原因,有时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了教案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教会医院并不必然引发教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教会医院 晚清 教案
下载PDF
幸德秋水《基督抹杀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长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20-225,共6页
幸德秋水的《基督抹杀论》是"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经朱执信的绍介和"狸弔疋"(刘文典)的翻译,该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非基督教运动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将考察的视线从非基督教运动转向当时的中国上... 幸德秋水的《基督抹杀论》是"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经朱执信的绍介和"狸弔疋"(刘文典)的翻译,该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非基督教运动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将考察的视线从非基督教运动转向当时的中国上古史研究,不难发现该书中的生殖器崇拜学说还为当时的民国学人如钱玄同、周予同、郭沫若等考察上古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此来看,《基督抹杀论》可谓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德秋水 《基督抹杀论》 非基督教运动 上古史研究
下载PDF
鲁迅与非基督教运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世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58-163,共6页
1922 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当时大多数文化精英都介入了这一运动,但鲁迅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缘由值得探讨。鲁迅虽未介入这一运动,但仍然受到影响,他对基督教的态度由此发生变化,鲁迅走向基... 1922 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当时大多数文化精英都介入了这一运动,但鲁迅并未直接参与,其中缘由值得探讨。鲁迅虽未介入这一运动,但仍然受到影响,他对基督教的态度由此发生变化,鲁迅走向基督教神圣超越价值的可能断绝,也就直接影响到鲁迅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深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非基督教运动 基督教 神圣超越价值
下载PDF
重新认识晚清基督教民——兼评义和团运动中“打杀”教民现象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作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2-355,共4页
少数教民依恃洋教仗势为恶,为非作歹,激起教案,严重损害了教民的整体形象。然而,就多数教民而言,其来源或为精神失据,需要寻找精神安慰,或生活无着,为贫病饥寒所迫的社会弱势团体;其入教动机或是虔诚的信教者,或是“吃教”、“恃教”者... 少数教民依恃洋教仗势为恶,为非作歹,激起教案,严重损害了教民的整体形象。然而,就多数教民而言,其来源或为精神失据,需要寻找精神安慰,或生活无着,为贫病饥寒所迫的社会弱势团体;其入教动机或是虔诚的信教者,或是“吃教”、“恃教”者。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少数痞匪教民恃教欺人,教士和官府对此加以袒护有一定关系。但在义和团运动中,多数教民是爱国的、善良的,他们被误杀是值得同情的。义和团“打杀”教民,有失于盲目仇杀,与小生产者的狭隘性有关,不过主要因素为封建顽固势力排外仇教政策的带头“示范”作用与受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基督教 教民 教案 义和团运动
下载PDF
非基运动与民国上海大学师生群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雄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1,168,共10页
民国上海大学对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促成运动在1924年8月的"复活",且使其在同年底发生从宣传到行动的重要转折,推动该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运动。相当一批非基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具有上海大学师生和中共党... 民国上海大学对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促成运动在1924年8月的"复活",且使其在同年底发生从宣传到行动的重要转折,推动该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运动。相当一批非基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具有上海大学师生和中共党团员的双重身份。非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共借助上海大学这一革命平台成功领导的一场社会运动。上海大学的个案集中显示了由师生关系和社团组织两条路径共同形成的革命性、开放性的群体对非基运动乃至整个早期中共学生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运动 上海大学 革命
下载PDF
略论李璜与非基督教运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作为20世纪20年代反宗教的先驱,李璜的反教思想的形成与其早年的学习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非基督教运动中,李璜扮演着领导者和中坚人物的角色,其反教言论和国家主义教育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教育界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在事实上对... 作为20世纪20年代反宗教的先驱,李璜的反教思想的形成与其早年的学习经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非基督教运动中,李璜扮演着领导者和中坚人物的角色,其反教言论和国家主义教育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教育界均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在事实上对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璜 非基督教运动 国家主义教育
下载PDF
关于《耶稣是什么东西》的现代意识形态神话 被引量:2
11
作者 褚潇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9,174,共10页
朱执信《耶稣是什么东西》一文是在20世纪20年代非基运动中影响甚巨的反基督教文本。朱氏在以现代祛魅话语对耶稣形象的神格和人格进行"去神话化"的同时,又以儒家人格理想和程序化的套话为其"再神话化"做好准备,使... 朱执信《耶稣是什么东西》一文是在20世纪20年代非基运动中影响甚巨的反基督教文本。朱氏在以现代祛魅话语对耶稣形象的神格和人格进行"去神话化"的同时,又以儒家人格理想和程序化的套话为其"再神话化"做好准备,使耶稣形象成为意识形态神话意指作用的工具。王治心发表的同名文章则尝试在对朱氏此文进行宗教理性批驳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耶稣形象,实则以反神话的姿态进一步制造出关于"耶稣主义"的现代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执信 王治心 《耶稣是什么东西》 非基督教运动
下载PDF
非基督教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世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以科学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对基督教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作家因此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转变,他们更敏感于基督教的阴暗面,创作了大量批判基督教的作... 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以科学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对基督教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作家因此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生转变,他们更敏感于基督教的阴暗面,创作了大量批判基督教的作品。一些对基督教价值认信的作家则在运动的冲击下,开始探索基督教与中国传统和现实相协调的路径。与此同时,在文学研究界,研究者也开始对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因素进行批判和否定。往深层里看,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学远离英美方向走向俄苏方向、日益政治化的重要一环,改变了新文学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更是中国现代文学无法正视基督教价值并从中汲取有益价值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 影响
原文传递
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的生平及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春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4,共6页
李应林是著名教育家、教会领袖、社会活动家。面对非基运动的冲击,李应林既坚守基督信仰,又持躬身自省的态度,虚心容纳批评意见并锐意改善。身为一个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在国家横逆时代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把爱国与爱教融合起来,在... 李应林是著名教育家、教会领袖、社会活动家。面对非基运动的冲击,李应林既坚守基督信仰,又持躬身自省的态度,虚心容纳批评意见并锐意改善。身为一个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在国家横逆时代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把爱国与爱教融合起来,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他的一生为自己的信仰做了最好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应林 基督徒知识分子 非基运动 爱国
下载PDF
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非基督教”浪潮及国民政府管控基督宗教的尝试
14
作者 张弩 《基督宗教研究》 2020年第1期166-186,共21页
本文以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非基督教"浪潮及南京国民政府管控基督宗教的尝试为例,说明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深刻的意识形态和实际管辖权矛盾、冲突。论文首先引述一则使用较少的材料,概述清代"教案"生发逻辑。继而介绍&... 本文以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非基督教"浪潮及南京国民政府管控基督宗教的尝试为例,说明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深刻的意识形态和实际管辖权矛盾、冲突。论文首先引述一则使用较少的材料,概述清代"教案"生发逻辑。继而介绍"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知识界在舆论上对基督宗教和宗教持续的批判,以及实际行动中的"非基督教运动"。论文随后以简述国民党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观念为铺垫,介绍国民政府外交部1929年向梵蒂冈提出的"教约草案"中的六条内容,借以分析国民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外国教会在华特权、加强对基督宗教事务管控等方面的尝试与努力。论文最后以美国玛利诺会传教士嘉纯良的事例,说明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力量与天主教在华外籍传教士的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关系 非基督教运动 教案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志贺直哉《混浊的头脑》与反基督教意识
15
作者 陈秀敏 《日本研究》 2019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以贯彻“绝对自我”而著称。志贺确立自我的标志之一,即对自由的肯定,包括对合理性欲自由的肯定。志贺于初期力作《混浊的头脑》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性欲和道德的葛藤、性欲与宗教的相克;志贺通过主... 在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以贯彻“绝对自我”而著称。志贺确立自我的标志之一,即对自由的肯定,包括对合理性欲自由的肯定。志贺于初期力作《混浊的头脑》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性欲和道德的葛藤、性欲与宗教的相克;志贺通过主人公灵肉痛苦挣扎的经历,旨在点明基督教禁欲导致的弊端和性欲放恣的恐怖。志贺大胆地以《混浊的头脑》中的性欲来强烈反抗基督教冷酷的禁欲主义,以示作者对基督教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直哉 《浑浊的头脑》 自我意识 反基督教意识
下载PDF
近20年“非基督教运动”研究综述
16
作者 彭瑞康 《嘉兴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5-80,共6页
发生于1922至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其间,既有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批判,也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国家利权的诉求,大量共产党人、国民党人、自由主义者及基督教徒参与其中,并与五卅运动及国民革... 发生于1922至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其间,既有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批判,也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国家利权的诉求,大量共产党人、国民党人、自由主义者及基督教徒参与其中,并与五卅运动及国民革命密切相连,引起社会巨大震动。20世纪学界对其已有宽泛研究,近20年来,“非基督教运动”的多维历史面相及众多细节受到学者关注,更加深入的研究成果随之问世,如对其爆发原因、阶段划分、性质及评价的具体探讨等。但总体而言,关注度与其历史地位远不相符。当前,研究依然不足以全然展现“非基督教运动”的整体性历史原貌,仍有许多关键性问题需要继续挖掘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爱国运动 民族主义 基督教
下载PDF
冲突与缓和:从英国浸礼会看近代民教关系演变
17
作者 张德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115,共12页
英国浸札会自1845年入华传教后,先后在浙江、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传教,直至1952年方撤出中国。英国浸札会在传教活动初期,因民众对基督教的敌视及民族主义的影响,导致对基督教兴趣不大,传教效果不佳。李提摩太等传教士学习中国文... 英国浸札会自1845年入华传教后,先后在浙江、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传教,直至1952年方撤出中国。英国浸札会在传教活动初期,因民众对基督教的敌视及民族主义的影响,导致对基督教兴趣不大,传教效果不佳。李提摩太等传教士学习中国文化,接触其他宗教人士,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意图实现基督教的本土化。在义和团运动中,英国浸札会也遭到严重破坏,山西有多名传教士被杀。清末民初,随着基督教对于教育、医疗事业的重视,日渐得到民众的认同,但在1922至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中,反教浪潮再起,浸礼会教务又受到冲击,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恢复正常。因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本质上的冲突,中国民众未能从根本上接受基督教,仍将其视为“洋教”,入教者不多,基督教所谓“中华归主”的意图更是难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浸礼会 李提摩太 义和团运动 非基督教运动 民教关系
原文传递
北伐时期的长沙基督教述论
18
作者 张乐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湖南是北伐时期革命活动与反教运动的中心,长沙作为省府则是中心的中心。因此,北伐时期的长沙基督教事业损失惨重。但是,北伐对于长沙基督教的强烈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长沙基督徒对基督教会的性质和内部状况的反省与革新,加快了... 湖南是北伐时期革命活动与反教运动的中心,长沙作为省府则是中心的中心。因此,北伐时期的长沙基督教事业损失惨重。但是,北伐对于长沙基督教的强烈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长沙基督徒对基督教会的性质和内部状况的反省与革新,加快了教会学校的立案注册与教育党化的步伐,并进一步推进了基督教本土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反教运动 基督教 长沙
下载PDF
圣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19
作者 刘志芳 《圣经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13-138,共26页
圣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文学样态,不同时期的现代作家既用之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人性的思考,也借之以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现代作家们对圣经和基督教所持的保留态度与1922至1927年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有关,也... 圣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文学样态,不同时期的现代作家既用之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人性的思考,也借之以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现代作家们对圣经和基督教所持的保留态度与1922至1927年爆发的'非基督教运动'有关,也与中国古典文化蕴含的理性传统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在外来文化强势输入的现代中国,小说家们选择性地改编圣经以便为其所用,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中国现代小说 “非基督教运动”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说再探讨
20
作者 王宏超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2年第1期148-170,283,共24页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甫一提出,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反对者兼而有之。自蔡元培的文本语境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宗教是一种智力的宗教,理性主义的宗教,其核心在于信仰心,而非具体的宗教形式。蔡元培提出... 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甫一提出,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反对者兼而有之。自蔡元培的文本语境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宗教是一种智力的宗教,理性主义的宗教,其核心在于信仰心,而非具体的宗教形式。蔡元培提出对宗教的“取代”,并非是要取消宗教,而是要取代宗教的一些功能。在收回教育权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背景下,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要点在于教育权之争,他希望用“纯粹之美育”取代宗教所残留的美育功能,以现代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同时,这一理论亦有化解中西文化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之考量。“以美育代宗教”说自学理上看,或有缺陷和偏颇之处,但其引发的诸多讨论,至今仍有反思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代宗教 非基督教运动 教育权之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