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Ⅱ.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对人体内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曹国华 陈吉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共3页
14名大学生运动员在功率车上分别进行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并在有氧或无氧运动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丙二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后即刻红细胞... 14名大学生运动员在功率车上分别进行一次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并在有氧或无氧运动前后抽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丙二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后即刻红细胞MDA含量显著增高,红细胞GSH-Px活力显著增强;无氧运动后即刻血浆及红细胞MDA含量均无显著改变,但红细胞SOD和红细胞GSH-Px的活力都呈显著性增高。提示急性有氧或无氧运动都对人体内的自由基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自由基代谢 营养
下载PDF
复方红景天提高高原运动能力效果评价 被引量:42
2
作者 尹昭云 谢印芝 +6 位作者 孙兴斌 昝俊平 马智 刘中文 刘照荣 洪欣 王贺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5-269,246,共6页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对以红景天为主的中药复方提高高原运动能力效果进行评价。小白鼠减压缺氧(模拟海拔10000m)游泳实验结果表明,复方红景天组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延长21.0%(P<0.05)。低压舱(模拟海拔4300m)人体递增负荷...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对以红景天为主的中药复方提高高原运动能力效果进行评价。小白鼠减压缺氧(模拟海拔10000m)游泳实验结果表明,复方红景天组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延长21.0%(P<0.05)。低压舱(模拟海拔4300m)人体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红景天组PWC_(170)接近低氧前水平,对照组的PWC_(170)与低氧前比减少13.2%(P<0.05);前组的AT与低氧前比减少15.4%(P<0.01);后组的AT减少29.8%(P<0.05);高原现场(海拔3700m)人体运动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红景天组于服药后1、4、7天的PWC_(170)与对照组比,分别增加14.0%(P<0.01)、11.0%(P<0.05)和3.9%,综上可以看出,复方红景天能从整体水平上提高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有氧运动能力。本文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高原缺氧 无氧阈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利用低氧帐篷进行“高住低练”对划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志宏 刘建红 +6 位作者 王奎 石幼琪 欧明毫 郭明方 谢敏豪 廖永毅 彭春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运动员睡在相当于2500m的高度,训练则在平原)与“低住低练”对划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差别。通过对20名划船运动员的对比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进行为期4周的高住低练过程中,实验组在实验第15天、第30天,红细胞数...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运动员睡在相当于2500m的高度,训练则在平原)与“低住低练”对划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差别。通过对20名划船运动员的对比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进行为期4周的高住低练过程中,实验组在实验第15天、第30天,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对照组则在上述时间段无明显变化。HiLo组运动员4mmol/L乳酸无氧阈功率明显高于实验前,比实验前平均增长了31W,对照组仅增长了105W,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运动员的无氧作功能力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2000m成绩与实验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5000m成绩两组与实验前比较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出现十分显著的提高,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帐篷 高住低练 无氧阈 无氧功 运动能力 运动员 模拟高原训练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差异 被引量:18
4
作者 路毅 邓文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252-3258,共7页
背景:大脑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及长期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在20岁后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衰退趋势,且这些老化现象亦通常伴随着诸如尾状核、小脑半球、侧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回等大脑结构区域的缩减。健身运动被广泛证实可通过影响体内神经... 背景:大脑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及长期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在20岁后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衰退趋势,且这些老化现象亦通常伴随着诸如尾状核、小脑半球、侧前额叶皮质及海马回等大脑结构区域的缩减。健身运动被广泛证实可通过影响体内神经递质表达水平和延缓大脑部分功能区萎缩,从而增进大脑的认知功能。目的:探讨不同运动类型与大脑结构及功能间的关联性,以有氧、无氧及协调性运动归类方法进行分析,并从功能性MRI影像、神经内分泌及事件关联电位等角度揭示健身运动介入的效益,梳理出健身运动与认知功能关联的理论基础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方式以MRI及脑波等为主要手段探讨了健身运动对大脑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以"exercise,executive function,cognitive function,brain plasticity,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运动,执行功能,认知功能,脑可塑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Web of Science、Elsevier SDOL、PubMed、Ovid Medline、CNKI中文资料总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数据平台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入选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①高体适能水平或有规律健身运动者的海马回、前额叶以及基底核等脑区体积较大;②健身运动对大脑结构(海马回与记忆、空间记忆,纹状体与反应抑制能力等)所关联的认知功能间的正向关系,间接支持健身运动对此3种结构的正面效应;③健身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和儿童以及老年认知障碍人群的执行功能均有改善效益,以上改变可能与健身运动促进脑功能区血量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内分泌物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运动 大脑结构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神经电生理 综述
下载PDF
不同频率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红岩 耿敖 +5 位作者 王彦辉 丁荣晶 李南 李瑞杰 张璇 岳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次与常规频次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冠心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低频次与常规频次组,低频次组以每周0~2次的频率进入心脏康复中心内进行运动康复,常规频次组以每周(3~5)次频率进入心... 目的观察低频次与常规频次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冠心病病人78例,随机分为低频次与常规频次组,低频次组以每周0~2次的频率进入心脏康复中心内进行运动康复,常规频次组以每周(3~5)次频率进入心脏康复中心内进行运动康复,运动前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中西医结合运动处方,运动康复治疗(30±5)次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测,观察两组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运动次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后,常规频次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时(AT)时氧脉搏(VO2/HR)、最高VO2/HR、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AT时运动负荷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均较运动康复前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次组运动康复后VO2peak、AT时VO2/HR、最高VO2/HR、AT时运动负荷量较运动康复前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及最高运动负荷量较运动康复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康复后常规频次组AT时VO2/HR、最高VO2/HR、AT时分钟通气量、最高分钟通气量、最高运动负荷量较低频次组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O2peak、AT时运动负荷量在常规频次组高于低频次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可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常规频次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肺功能改善优于低频次运动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 心肺功能 运动频率 无氧阈 运动负荷量
下载PDF
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车琳 龚朱 +6 位作者 蒋金法 徐文俊 邓兵 许嘉鸿 严文文 张启萍 王乐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 探讨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血管重建后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3例完全血管重建后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例冠脉搭桥,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了心肺运动负荷试验(CPET)和3个月... 目的 探讨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血管重建后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43例完全血管重建后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例冠脉搭桥,2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及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了心肺运动负荷试验(CPET)和3个月的无氧阈强度的运动治疗,其中32例患者完成了运动治疗;3个月后复查CPET,比较患者运动耐力的前后变化。结果无氧阈运动强度心率[(97±9)次/min]显著小于传统运动康复的最小运动强度心率[(112±7)次/min],小于运动试验的最初缺血强度心率[(115±11)次/min];3个月后运动处方执行组无氧阈氧耗量从(10.7±2.4)ml·min^-1·b^-1到(12.6±2.9)ml-min^-1·b^-1(P=0.04),有氧运动负荷能力从(37±18)J/s到(47±13)J/s(P=0.04),峰值氧耗量从(15.3±3.1)ml·min^-1·kg^-1到(20.64-4.2)ml·min^-1·kg^-1(P=0.02)及峰值运动负荷能力(68±12)J/s到(87±14)J/s(P=0.01),均明显增加;运动处方未执行组的无氧阈氧耗量从(11.0±2.7)ml·min^-1·kg^-1到(11.3±2.8)ml·min^-1·kg^-1,有氧运动负荷能力从(38±11)J/s到(37±9)J/s,峰值氧耗量从(15.3±2.9)ml·min^-1·k^-1到(16.2±3.1)ml·min^-1·kg^-1]和峰值运动负荷能力从(65±13)J/s到(73±16)J/s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氧阈强度显著小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最初出现缺血时的强度;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氧代谢水平和运动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运动试验 无氧阈 运动治疗
原文传递
无氧阈及其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泱 张洁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首先对无氧阈(AT)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做了简要叙述,又分别对AT的气体代谢测定方法及标准、血乳酸测定方法及标准、用心率对AT的评定方法、用血气指标对AT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性别、年龄、训练方式、训练水平... 本文首先对无氧阈(AT)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做了简要叙述,又分别对AT的气体代谢测定方法及标准、血乳酸测定方法及标准、用心率对AT的评定方法、用血气指标对AT的评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性别、年龄、训练方式、训练水平、肌纤维组成以及运动项目等方面分析了AT影响因素,最后对AT的应用、关于AT理论的几种不同观点做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阈 运动负荷 血乳酸 摄氧量 气体代谢
下载PDF
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血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吕毓虎 蒲西安 程林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寻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人体血乳酸的影响,比较不同运动强度(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下人体血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的恢复水平。方法:两名身体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60s功率自行车全力蹬踏运动和12min跑台匀速跑运动,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 目的:探寻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人体血乳酸的影响,比较不同运动强度(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下人体血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的恢复水平。方法:两名身体健康受试者分别进行60s功率自行车全力蹬踏运动和12min跑台匀速跑运动,记录受试者运动前后的心率值和血乳酸浓度。结果:进行60s无氧运动时,受试者A的血乳酸峰值10.26mmol/L出现在运动后7min,受试者B血乳酸峰值14.38mmol/L出现在运动后10min;进行12min有氧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均在运动后1min达到最高,分别为6.66mmol/L和6.22mmol/L。结论:运动员在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总体上先快速升高,后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并缓慢上升,随后再缓慢下降至安静时水平,有氧运动之后血乳酸浓度升高幅度明显小于进行无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运动强度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制定心脏康复不同运动强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谷磊 武亮 +1 位作者 李滢 万丽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3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高强度(通过心肺运动实验得出峰值功率的70%)有氧运动组(23例)、中等强度(通过心肺运动实验...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3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高强度(通过心肺运动实验得出峰值功率的70%)有氧运动组(23例)、中等强度(通过心肺运动实验得出峰值功率的50%)有氧运动组(26例)、对照组(24例)。3组在严密的心电监护下分别按照不同的功率进行踏车训练,30 min/次,5次/周(或≥3次/周)及超声心动图。12周后再次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及超声心动图,2次评估结果比较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情况。30 min有氧运动包括静息5 min+无功率的踏车热身3 min+有负荷踏车训练(8~10 min达到目标负荷,然后保持目标负荷持续踏车训练)+恢复期5 min。结果训练前3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peak)、无氧阈(AT)、每分峰值通气量(VEpeak)、峰值心率(HRpeak)、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70%运动强度功率组及50%运动强度功率组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值能量代谢当量(METpeak)、每分峰值通气量(VEpeak)、峰值心率(HRpea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等强度组与对照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高强度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仅高强度运动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强度运动处方可以更好地提高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有氧训练 心肺功能试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氧阈 运动耐力
下载PDF
The tortuous path of lactate shuttle discovery:From cinders and boards to the lab and ICU 被引量:8
10
作者 George A.Brooks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0年第5期446-460,共15页
Once thought to be a waste product of oxygen limited(anaerobic)metabolism,lactate is now known to form continuously under fully oxygenated(aerobic)conditions.Lactate shuttling between producer(driver)and consumer cell... Once thought to be a waste product of oxygen limited(anaerobic)metabolism,lactate is now known to form continuously under fully oxygenated(aerobic)conditions.Lactate shuttling between producer(driver)and consumer cells fulfills at least 3 purposes;lactate is:(1)a major energy source,(2)the major gluconeogenic precursor,and(3)a signaling molecule.The Lactate Shuttle theory is applicable to diverse fields such as sports nutrition and hydration,resuscitation from acidosis and Dengue,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maintenance of glycemia,reduction of inflammation,cardiac support in heart failure and following a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to improve cognition.Yet,dysregulated lactate shuttling disrupts metabolic flexibility,and worse,supports oncogenesis.Lactate production in cancer(the Warburg effect)is involved in all main sequela for carcinogenesis:angiogenesis,immune escape,cell migration,metastasis,and self-sufficient metabolism.The history of the tortuous path of discovery in lactate metabolism and shuttling was discussed in the 2019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Joseph B.Wolffe Lecture in Orlando,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metabolism exercise GLYCOLYSIS Oxidative metabolism Warburg Effect
下载PDF
栀子油对健美操运动员无氧代谢下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文文 宋智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1,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栀子油,研究栀子油对健美操运动员无氧代谢下运动能力的影响。将20名健美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栀子油玉米糖浆复合物,每次2支,5 g/支,其中栀子油含量为2.5 g/支,...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栀子油,研究栀子油对健美操运动员无氧代谢下运动能力的影响。将20名健美操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每天分早、中、晚3次服用栀子油玉米糖浆复合物,每次2支,5 g/支,其中栀子油含量为2.5 g/支,连续服用60 d,对照组按照同样方法和剂量服用玉米糖浆,5 g/支。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健美操运动员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P<0.05);体内血乳酸消除速率显著增加(P<0.05);1 min无氧代谢运动时输出功率及总功有极显著提高(P<0.01)。此外,实验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出现。因此,栀子油可以有效提高健美操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油 健美操运动员 无氧代谢 运动能力
下载PDF
Effect of aerobic and anaerobic exercises on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youths 被引量:6
12
作者 Andrea Lukács László Barkai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3期534-542,共9页
AIM: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aerobic and/or anaerobic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in youths with type 1 diabetes.METHODS: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in spring and summer 2014 using Pub Med/MEDLINE,Goog... AIM: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aerobic and/or anaerobic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in youths with type 1 diabetes.METHODS: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in spring and summer 2014 using Pub Med/MEDLINE,Google Scholar,Scopus,and Science Direct with the following terms:aerobic,anaerobic,high-intensity,resistance,exercise/training,combined with glycemic/metabolic control,glycated haemoglobin A1c(Hb A1c) and type 1diabetes.Only peer-reviewed articles in English were included published in the last 15 years.It was selected from 1999 to 2014.Glycemic control was measured with Hb A1 c.Studies with an intervention lasting at least 12 wk were included if the Hb A1 c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 total of nine articles were found,and they were published between the years of 2002-2011.The sample size was 401 diabetic youths(166 males and 235 females) with an age range of 10-19 years except one study,in which the age range was 13-30 years.Study participants were from Australia,Tunisia,Lithuania,Taiwan,Turkey,Brazilia,Belgium,Egypt and France.Four studies were aerobic-based,four were combined 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grams,and one compared aerobic exercise to anaerobic one.Available studies had in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any type of exercise or combined training would clearly improve the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youth.Only three(two aerobic-based and one combined) studies could provid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hange in glycemic control.CONCLUSION:The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has several other valuable physiological and health benefits that justify the inclusion of exercise in pediatric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Glycemic control exercise AEROBIC anaerobic
下载PDF
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军 刘仁仪 叶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67,共10页
目的综合评价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和频率的运动对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AD的最佳防治方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SCI、MEDLIN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 目的综合评价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和频率的运动对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AD的最佳防治方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SCI、MEDLIN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8年12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研究方法质量后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AD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得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15篇文献,包含774例AD患者相关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对AD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合并效应量落在无效线右侧[MD=1.27,95%CI(0.77,1.78),P<0.000 01];有氧与无氧结合运动[MD=1.38,95%CI(0.09,2.67),P=0.04]合并效应量值大于单纯有氧运动[MD=1.26,95%CI(0.70,1.81),P<0.000 01];高频率运动[MD=1.71,95%CI(0.11,3.30),P=0.04]合并效应量值大于低频率运动[MD=1.60,95%CI(0.86,2.34),P<0.000 1]。结论运动可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氧与无氧结合运动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纯的有氧运动;高频率运动的干预效果优于低频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META分析
下载PDF
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对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勇 侯杰 +3 位作者 刘波 朱亚冰 邱天爽 覃开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4,431,共8页
目的研究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对不同性别人体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9名男性和8名女性20~30岁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持续进行4组相同强度的急性运动训练。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 目的研究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对不同性别人体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9名男性和8名女性20~30岁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氧功率自行车持续进行4组相同强度的急性运动训练。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静息状态及每组运动训练后的颈总动脉管径波形、轴心流速波形,用电子自动血压计同步检测心率和血压大小。运用经典血液动力学理论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颈总动脉的弹性模量和局部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模量、流量率、周向应变、壁面切应力和振荡剪切指数。结果运动后心率增加;随着运动的积累,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呈增加趋势;一个心动周期内轴心血流速度和流量率最大值与平均值上升,流速和流量率最小值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压增高,舒张压无明显改变;周向应变无明显改变;切应力最大值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切应力最小值下降趋势明显;振荡剪切指数也有增大的趋势。结论急性无氧功率自行车运动可增加20~30岁年龄段不同性别志愿者的颈总动脉弹性模量,并对颈总动脉局部血液运动学和动力学功能参数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结果将为无氧运动调控脑血管功能提供有用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运动 功率自行车 弹性模量 血液动力学 颈总动脉
下载PDF
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对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敬国 赵龙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 Swiss Ball,75 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 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 Swiss Ball,75 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 min,每个动作持续60 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氧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氧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氧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下载PDF
不同运动干预方式下运动强度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泽龙 薛政昊 陈德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6,共9页
方法:梳理了国内外自2002年以来针对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高尿酸血症干预效果的研究文献,并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三种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运动方式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运动干预方式下的运... 方法:梳理了国内外自2002年以来针对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高尿酸血症干预效果的研究文献,并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三种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运动方式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目的:通过对比不同运动干预方式下的运动强度与高尿酸血症人群之间的关系,旨在探寻高尿酸血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方式和强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规律性的步行和跑步等运动方式是高尿酸血症人群良好的运动干预手段。同时,不论采用何种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为70%VO 2max以下的中低强度都可以有效控制血清尿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运动方式 强度 无氧运动 嘌呤
下载PDF
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芳 徐予 +3 位作者 田甜 张新雨 王忠民 朱中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7-1070,1075,共5页
目的观察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1例。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CPET),并根据无氧阈值(AT)制定个... 目的观察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对心脏X综合征(CSX)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1例。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负荷试验(CPET),并根据无氧阈值(AT)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处方进行干预。3个月后复查CPET,比较干预前后心肺参数〔包括无氧阈值氧耗量(VO_(2AT))、峰值氧耗量(VO_(2峰值))、有氧运动负荷(LAT)、峰值运动负荷(L_(峰值))〕、心绞痛发作频率、舌下含服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控制情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评价)、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结果 20例患者完成最终的运动干预。患者干预后VO_(2AT)、VO_(2峰值)、LAT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前后L_(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舌下含服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次数少于干预前,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体力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况、躯体疼痛感、精力、综合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前后角色受限程度、社会功能、角色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氧阈强度运动治疗可明显改善CSX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提升运动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心脏 无氧阈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运动强度与类型对大学生状态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川 刘春梅 《浙江体育科学》 2007年第5期111-114,117,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的研究方式,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分析的研究方式,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同性别、不同锻炼情况的普通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寻找适合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对降低状态焦虑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并在影响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实验组,降低状态焦虑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女实验组、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女组,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状态焦虑 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的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婧 李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期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 目的分析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期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心肺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肺功能[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 E/V CO 2)、6 min步行试验(6MWD)]、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及6WM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V E/V CO 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2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康复期间应用系统性的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功能 无氧阈 峰值氧脉搏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乳酸阈强度下探讨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凤阳 高家平 +3 位作者 冉晓站 张宏磊 张立立 梁月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分别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探讨乳酸阈强度下代谢转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4名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人体组,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大鼠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两组受试各自的乳酸阈强度,后在不吸氧与补... 目的:分别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探讨乳酸阈强度下代谢转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4名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人体组,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大鼠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两组受试各自的乳酸阈强度,后在不吸氧与补充吸氧条件下按相同运动方案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乳酸阈强度,分别于运动前和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组及大鼠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和乳酸含量。结果:(1)人体组和大鼠组在乳酸阈强度下,氧分压平均值分别是33.55±6.49mmHg(不吸氧)、31.86±6.23mmHg(补充吸氧)和58.64±2.01mmHg(不吸氧)、54.82±7.27mmHg(补充吸氧);血乳酸平均值分别是3.61±0.56mmol/L(不吸氧)、3.72±0.58mmol/L(补充吸氧)和5.43±0.55mmol/L(不吸氧)、5.35±0.50mmol/L(补充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mmol/L、1.04±0.16mmol/L和0.93±0.25mmol/L、0.91±0.37mmol/L。(2)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整个测试过程中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二者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二者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本实验结果在整体水平上支持了糖酵解时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入血,以防止其堆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阈 糖酵解代谢 丙酮酸 血乳酸 运动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