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u复合材料制备中理论与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慧 龙萍 +2 位作者 牛永胜 黄斐荣 杨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153,共6页
Al/Cu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导电良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介绍了Al/Cu复合材料的主要界面复合理论,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主流理论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l/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工艺... Al/Cu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导电良好和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介绍了Al/Cu复合材料的主要界面复合理论,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对主流理论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l/Cu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各工艺的优缺点,并对制备工艺的改进方向、未来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复合材料 复合理论 制备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原位反应Al-Cu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严学华 蒋宗宇 孙少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铝熔体中生成Al2 O3的原位反应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大气、低温条件下 ,CuO与铝反应能生成δ Al2 O3,δ Al2 O3颗粒在基体合金中能均匀分布 ,大小在 3~ 5 μm ;CuO与铝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认为... 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铝熔体中生成Al2 O3的原位反应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大气、低温条件下 ,CuO与铝反应能生成δ Al2 O3,δ Al2 O3颗粒在基体合金中能均匀分布 ,大小在 3~ 5 μm ;CuO与铝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认为反应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利用宏观反应动力学理论 ,提出微粒模型 ,认为主要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是铝液与CuO微粒接触时的浓度、微粒的内部结构、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 热力学 动力学 反应机理 铝铜复合材料 al-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热处理对热等静压Si_P/Al-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孝飞 刘彦强 +3 位作者 魏少华 马自力 左涛 樊建中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采用元素粉作为原料,通过热等静压技术(HIP)制备出50%SiP/Al-Cu和70%SiP/Al-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固溶处理和峰值时效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Al2Cu相溶解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静压技术制备的SiP/Al-Cu复合材料完... 采用元素粉作为原料,通过热等静压技术(HIP)制备出50%SiP/Al-Cu和70%SiP/Al-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固溶处理和峰值时效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Al2Cu相溶解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静压技术制备的SiP/Al-Cu复合材料完全致密,组织均匀细小,材料由Si相、Al相和Al2Cu组成,白色Al2Cu相产生于原始的Cu粉与Al粉界面处。在516℃固溶处理2h后,70%SiP/Al-Cu复合材料中的Al2Cu相全部溶入Al基体中,而50%SiP/Al-Cu复合材料中还残留少量Al2Cu相。经过峰值时效处理后,50%SiP/Al-Cu和70%SiP/Al-Cu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548MPa和404MPa,相对于热等静压态分别提高了38.81%和13.51%,复合材料的强度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静压 热处理 SIP al-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低压铸造-轧制法快速制备Al-Cu复合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永胜 司云森 +1 位作者 竺培显 周生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4-108,共5页
采用低压铸造-轧制法实现了快速制备650 mm×30 mm×7 mm×R3.5 mm的 Al/Cu 复合材料,并通过 SEM、EDS、XRD和电子万能试验机(AG-X)表征其结构和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在Cu管预热温度200℃,轧制压下率30%,冷却水通量40... 采用低压铸造-轧制法实现了快速制备650 mm×30 mm×7 mm×R3.5 mm的 Al/Cu 复合材料,并通过 SEM、EDS、XRD和电子万能试验机(AG-X)表征其结构和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在Cu管预热温度200℃,轧制压下率30%,冷却水通量400 L/h,Al液温度680~740℃条件下均可实现 Al-Cu之间的冶金结合,界面合金层随着 Al液温度的升高而变宽;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界面结合剪切强度受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宽度的影响,其宽度越宽,剪切强度降低。低压铸造法制备 Al-Cu复合材料工艺流程短,一次成形快,并能对界面物相进行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铸造-轧制法 al-cu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冷轧对搅拌摩擦加工Al/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艳恒 张兵 +3 位作者 张志娟 赵田丽 王快社 蔡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对重叠率为0.5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FSP)制备的Al/Cu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实验,弥补了MFSP造成的缺陷,对晶粒进行细化和均匀化并进一步提高了其界面结合强度。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复合材料... 对重叠率为0.5的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FSP)制备的Al/Cu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实验,弥补了MFSP造成的缺陷,对晶粒进行细化和均匀化并进一步提高了其界面结合强度。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剪切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复合材料界面结构、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压力作用下,加工区界面由连续变为不连续,过渡区未结合界面逐渐闭合直到结合良好,界面结合机制由单一扩散结合变为扩散结合和机械啮合二者的共同作用。当轧制变形量从30%增加到70%时,加工区和过渡区中Al、Cu各自平均晶粒尺寸的细化效果近乎一致,原始晶粒尺寸差也逐渐消失,由PZ界面原始的20和35μm以及TZ界面原始的25和38μm细化至8~9μm。剪切强度从102.3 MPa增加至374.2 MPa,提高了265.8%,相较原始MFSP试样的剪切强度(75.2 MPa)提高了398%,剪切断口表明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加工硬化和波状界面形貌使界面结合强度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复合材料 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 冷轧 组织演变 剪切性能
下载PDF
铸造-挤压法制备Al/Cu复合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能锦 周生刚 +2 位作者 牛永胜 郭晓亮 张俊 《有色金属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铸造-挤压复合法制备60 mm×30 mm×8 mm×R4 mm的Al/C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手段分析了Al/Cu复合界面组织和相组成以及Al、Cu元素浓度在界面处的渐变过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Al/Cu复合界面... 采用铸造-挤压复合法制备60 mm×30 mm×8 mm×R4 mm的Al/C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手段分析了Al/Cu复合界面组织和相组成以及Al、Cu元素浓度在界面处的渐变过程。研究了工艺参数对Al/Cu复合界面结合层的影响,并对复合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下,在铝液浇铸温度720℃,铜管的预热温度300℃时,可以获得界面复合良好、导电性能最佳的Al/Cu复合材料,其体积电阻率达到1.95×10-8Ω·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挤压工艺 al/cu复合材料 界面组成 导电性能
下载PDF
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Al_2O_3/Al-Cu合金的二次加热工艺
7
作者 刘慧敏 宋振东 王楠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37,共4页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3.6wt%Al2O3/Al-Cu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RD分析Al2O3/Al-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研究半固态Al2O3/Al-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组织的...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3.6wt%Al2O3/Al-Cu基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XRD分析Al2O3/Al-Cu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研究半固态Al2O3/Al-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工艺。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组织的球化和粗化过程同时进行,在590~600℃区间,保温20~40 min的晶粒组织的圆度及平均晶粒尺寸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液相线铸造 原位al2O3 al-cu复合材料 二次加热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原位观察铜网格增强Al/Cu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
8
作者 张晓波 张全鑫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6,共6页
将一种按正交法编织的铜网格作为增强体引入到铝基体中制备了Al/Cu复合材料,再借助原位拉伸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研究了其断裂机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轧制变形量下,25℃冷轧和400℃热轧均可... 将一种按正交法编织的铜网格作为增强体引入到铝基体中制备了Al/Cu复合材料,再借助原位拉伸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铝铜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研究了其断裂机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轧制变形量下,25℃冷轧和400℃热轧均可破碎增强体铜网格,并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铝板.复合板原位拉伸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失效阶段,微裂纹在Cu颗粒周围和应力集中处萌生,主裂纹及其扩展主要是Cu颗粒周围界面分层开裂与微裂纹沿滑移线方向的扩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且最终沿滑移线的断裂路径与单轴拉伸方向呈45°.发生在Al层的塑性断裂和Al/Cu结合界面上的界面分层断裂是Al/Cu复合板两种主要的失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复合材料 原位拉伸 铜网格 断裂失效
下载PDF
高温下Al/Cu/Al复合材料界面扩散规律及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63-7168,共6页
针对热电池内部导线易腐蚀问题,采用冷轧的方法制备了Al/Cu/Al复合带作为新型导线,应用SEM,XRD,EDX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复合带金属间化合物增长速度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铝复合带抗蚀性和导电性均优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纯镍... 针对热电池内部导线易腐蚀问题,采用冷轧的方法制备了Al/Cu/Al复合带作为新型导线,应用SEM,XRD,EDX等技术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复合带金属间化合物增长速度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铝复合带抗蚀性和导电性均优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纯镍带;高温下复合带有显著的互扩散,扩散层厚度的平方(h^(2))与保温时间为线性关系,界面的迁移过程受原子的扩散控制;复合带中扩散层相分别是Cu-Cu_(9)Al_(4)-Cu_(3)Al_(2)-CuAl-CuAl_(2)-Al,这些低电导率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使复合带电导率降低;复合带电导率随扩散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表现为3个阶段:(1)快速下降区(<25μm)、(2)减速下降区(25~35μm)、(3)加速下降区(>35μm),导致现象的原因为复合带界面化合物相总含量和其中CuAl_(2)与Cu_(9)Al_(4)含量的相对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al/cu复合材料 扩散 导电性能
下载PDF
SiC_P/Al-Cu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明阳 郝世明 +3 位作者 谢敬佩 王爱琴 马窦琴 孙亚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3,共7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热变形本构方程和加工图。结果表明:复合材...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热变形本构方程和加工图。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高温流动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为特征,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其热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可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来描述,在实验条件下平均热变形激活能Q为320.79kJ/mol。确定了加工图中的稳定区和失稳区,分析了加工图中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结构,失稳区存在颗粒破裂、孔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cu复合材料 热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加工图 显微组织
下载PDF
添加明胶优化仿贝壳TiB2/Al-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11
作者 陈亚丽 林波 +2 位作者 聂蒙 胡可 肖华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16-430,共15页
采用冷冻铸造及压力浸渗制备了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明胶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组织、断裂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明胶添加量的增加,TiB_(2)/Al-Cu复合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韧性均有所... 采用冷冻铸造及压力浸渗制备了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明胶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组织、断裂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明胶添加量的增加,TiB_(2)/Al-Cu复合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韧性均有所提高。当明胶含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抗弯强度、裂纹萌生韧性(KIC)和裂纹扩展韧性(KJC)分别为(625±13)MPa,(626±4)MPa,(22.23±0.2)MPa·m^(1/2)和(54.43±2.4)MPa·m^(1/2)。此外,明胶的加入提高了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均归因于添加明胶后,陶瓷片层开始弯曲且桥接增多,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得到优化。当复合材料受到外部载荷时,增加了形成多裂纹可能性,同时弯曲的陶瓷片层和陶瓷桥接有效地阻碍了金属片层间的剪切流动并抑制了金属的塑性变形,最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贝壳技术 TiB2/al-cu复合材料 冷冻铸造 挤压铸造 明胶添加
下载PDF
Hot de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maps of as-sintered CNT/Al-Cu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flake powder metallurgy 被引量:2
12
作者 Chun-hong LI Ri-sheng QIU +2 位作者 Bai-feng LUAN Wei-jun HE Zhi-qiang L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695-1704,共10页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s-sintered CNT/Al-Cu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550°C and strain rate range of 0.001-10 s-1 with Gleeble 3...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as-sintered CNT/Al-Cu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550°C and strain rate range of 0.001-10 s-1 with Gleeble 3500 thermal simulator system.Processing maps based on dynamic material model(DMM)were established at strains of 0.1-0.6,and microstructures before and after hot deform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i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ing maps,and the optimum processing domains are at temperatures of 375-425°C with strain rates of 0.4-10 s-1 and at 525-550°C with 0.02-10 s-1 when the strain is 0.6.An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large particles,as well as a high density of tangled dislocations,dislocation walls,and some sub-grains appears at low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 and strain rates,which correspond to the instability domain.A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fine particles 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generates when the composites are deformed at 400 and 550°C under a strain rate of 10 s-1,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tability dom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al-cu composites flow stress processing map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5 mass%TiB_(2)/Al-4.5Cu-xSc-yZr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捷 王培卿 +4 位作者 薛彦庆 陈易山 张晗 郝启堂 李新雷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室温韧性和高温强度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瓶颈,寻求时效析出相的高温稳定和促进增强颗粒的均匀分布是同步解决该问题的潜在途径之一。采用对掺熔盐反应法原位制备了5 mass%TiB_(2)/Al-4.5Cu-xSc-yZr复合材料,研究...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室温韧性和高温强度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瓶颈,寻求时效析出相的高温稳定和促进增强颗粒的均匀分布是同步解决该问题的潜在途径之一。采用对掺熔盐反应法原位制备了5 mass%TiB_(2)/Al-4.5Cu-xSc-yZr复合材料,研究了微量添加Sc、Zr元素对TiB_(2)/Al-4.5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c和Zr元素的联合添加既能促进TiB_(2)的均匀分布又能明显抑制铸造缺陷,多级热处理工艺进一步促进了θ′-Al_(2)Cu和Al_(3)(Sc,Zr)相的稳定析出,所制备的5 mass%TiB_(2)/Al-4.5Cu-0.2Sc-0.2Zr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达到了385.1 MPa,断裂伸长率为8.6%,300℃下,抗拉强度达到了167.6 MPa,断裂伸长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al-cu复合材料 对掺熔盐反应法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l_2O_(3P)/Al-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 刘慧敏 +1 位作者 张复懿 郭远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Al2O3P/Al-Cu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二次加热,研究晶粒的形貌演变和长大规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应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并统计出平均晶粒尺寸及合金液相体积分数,并与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Al2O3P/Al-Cu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二次加热,研究晶粒的形貌演变和长大规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应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并统计出平均晶粒尺寸及合金液相体积分数,并与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590℃保温10~60 min后,不含Al2O3颗粒的Al-6.8%Cu基体合金平均晶粒尺寸为89~132μm,液相体积分数为14%~26.8%,而3.6 wt%Al2O3P/Al-6.8%Cu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为73-107μm,液相体积分数为11.6%~20.9%。说明Al2O3颗粒在合金的二次加热过程中对晶粒长大行为及液相体积分数的增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为优化半固态组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al-cu复合材料 近液相线铸造 二次加热 组织结构
原文传递
SiC_P/Al-Cu复合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及临界条件
15
作者 郝世明 谢敬佩 +2 位作者 刘洧宁 符慧平 刘佳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4,共6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40%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加工硬化率处理方法对应力-应变数据进...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40%SiC_P/Al-Cu复合材料进行压缩实验,研究其在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由实验得出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加工硬化率处理方法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处理,结合lnθ-ε曲线的拐点和(-α(lnθ)/αε)-ε曲线最小值的判据,研究该复合材料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结果表明:40%SiC_P/Al-Cu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主要以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为特征,峰值应力(σ_p)随变形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该材料的lnθ-ε曲线出现拐点,(-α(lnθ)/αε)-ε曲线出现最小值;临界应变(ε_c)随变形温度的升高与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且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εp)之间具有相关性,即ε_c=0.528εp;临界应变与Zener-Hollomon参数(Z)之间的函数关系为ε_c=4.58×10^(-3)Z^(0.0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应变为0.06时(变形温度为400℃,应变速率为10 s^(-1))已经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为0.2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充分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cu复合材料 热变形 加工硬化率 动态再结晶 临界条件 显微组织
下载PDF
C/Al-40%Cu复合材料的原位热解-热压法制备及微观结构
16
作者 罗国强 陈继琴 +4 位作者 胡家念 康克家 张建 沈强 张联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碳源,采用原位热解-热压法制备C/Al-40%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界面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铝相、铜相、原位生成的碳材料以及少量残留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碳材料... 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碳源,采用原位热解-热压法制备C/Al-40%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界面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铝相、铜相、原位生成的碳材料以及少量残留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碳材料连续存在于铝、铜相颗粒之间,有效抑制了Al2Cu和Al4Cu9等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复合材料的实测密度接近于理论密度,组织中未见明显孔洞,致密程度较高;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铝相和铜相、铝相和碳材料层之间均发生了元素互扩散,形成了厚度分别为2.0~3.5μm和1.0~1.5μm的扩散层,铜相和碳材料层之间以机械结合方式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u复合材料 原位热解-热压 界面扩散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小兵 祖国胤 王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6-45,共10页
The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produced by asymmetrical roll bonding and annealing were studied.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produced by asymmetrical roll bonding and annealing were studied. The composite 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peeling tests and tensile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ultra-fine grained laminated composites with tight bonding interface are prepared by the roll bonding technique. The annealing prompts the atomic diffusion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dissimilar matrixes, and even causes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value owing to the interfacial solution strengthening at 300 °C annealing, but sharply decreases by the damage effect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composites obtain high tensile strength due to the Al crystallization grains and Cu twins at 300 °C. At 350 °C annealing, however, the composites get high elongation by the interfacial interlayer with submicron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laminated composite roll bonding INTERFACE ultra-fine grain
下载PDF
车用碳纤维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韦玉堂 崔素华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6,共5页
采用真空压力渗透法制得Cu电镀液涂覆处理后的碳纤维(CF)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镀Cu处理后形成了具有致密组织、厚度约1μm的界面层,界面层与碳纤维之间形成了紧密结合状态... 采用真空压力渗透法制得Cu电镀液涂覆处理后的碳纤维(CF)增强Al-Cu基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镀Cu处理后形成了具有致密组织、厚度约1μm的界面层,界面层与碳纤维之间形成了紧密结合状态。碳纤维和Al-Cu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结合,未发现与Al-Cu基体呈分离状态的碳纤维束。碳纤维已被Al-Cu液充分渗透,未发现有孔隙出现。相对于Al-Cu基体,复合材料内除包含C与Al之外,还存在Al2Cu金属间化合物。相比Al-Cu基体,CF/Al-Cu基复合材料试样的抗拉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在断裂阶段碳纤维束内形成了许多微裂纹,此时形成了阶梯状的断口,并且断口部位也具有平整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al-cu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Si含量对Al-Cu-S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秋燕 梁玉霞 +2 位作者 贾瑞红 赵利军 白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16-10120,共5页
通过调整Si元素的含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Si含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的Al-Cu-Si复合材料,研究了Si含量对Al-Cu-Si复合材料的硬度、断口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入Si元素后,所有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调整Si元素的含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Si含量(0,0.3%,0.6%和0.9%质量分数)的Al-Cu-Si复合材料,研究了Si含量对Al-Cu-Si复合材料的硬度、断口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入Si元素后,所有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且硬度随着Si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含量为0.9%(质量分数)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60.2 HB;随着Si元素的引入,Al-Cu-Si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得到了提高,且随着S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i含量为0.6%(质量分数)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43.5和327.1 MPa;随着Si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延伸率持续下降,但当Si含量>0.6%(质量分数)后,延伸率的下降幅度开始降低;Al-Cu-Si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在引入Si元素后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随着Si含量的增加,冲击韧性呈现出先升高后略微降低的趋势,在Si含量为0.6%(质量分数)时,冲击韧性达到了最大值为30.4 J/cm^(2);SEM分析发现,未掺杂Si元素的Al-Cu基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约为40μm,在引入Si元素后,试样的晶粒尺寸得到了明显的细化,由块状逐渐转化为条状颗粒,合金的组织更加均匀。整体分析可知,Si元素的掺量为0.6%(质量分数)时,Al-Cu-Si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含量 al-cu-Si复合材料 布氏硬度 力学性能 晶粒尺寸
下载PDF
粉末冶金Al-Cu-Cr复合材料的耐磨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建敏 许晓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162,共3页
以Al粉、Cu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了Al-5Cu-5Cr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热挤压加工,考察了其耐磨行为。结果表明,Al-5Cu-5C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磨损体积仅是QSn6.5-0.4的4.56%,磨损表面呈Al基体、硬质相(Al2Cu、Al11Cr... 以Al粉、Cu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了Al-5Cu-5Cr复合材料,并进行了热挤压加工,考察了其耐磨行为。结果表明,Al-5Cu-5Cr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磨损体积仅是QSn6.5-0.4的4.56%,磨损表面呈Al基体、硬质相(Al2Cu、Al11Cr2等)和少量孔隙的耐磨组织,兼有软基体加硬质点和硬基体加软质点2类耐磨组织。来自40Cr钢转移物较少,适宜同40Cr钢组成摩擦副,对偶件没有出现增量或减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Cr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耐磨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