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IPA喉罩用于全麻短小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77
1
作者 徐建设 陈辉 傅卫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92-993,共2页
目的研究SLIPA喉罩用于全麻短小手术建立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全麻下短小手术成年患者应用SLIPA喉罩通气道。以一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时间、插入后是否需调整、MAP波动情况、最低SpO2及插入或术中通气是否失败等六个要素评估其临... 目的研究SLIPA喉罩用于全麻短小手术建立通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全麻下短小手术成年患者应用SLIPA喉罩通气道。以一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时间、插入后是否需调整、MAP波动情况、最低SpO2及插入或术中通气是否失败等六个要素评估其临床效果,总分≤4分确认为气道建立简便、安全。同时,观察SLIPA喉罩通气道的最大密封压及对咽喉的刺激损伤情况。结果SLIPA喉罩通气道插入操作的成功率为96.7%,其中,80%易于插入,13.4%略有困难,3.3%明显困难,3.3%插入失败。插入操作的难易和安全性评分为(0.51±0.15)分。通气道的最大密封压为(22±5)cmH2O,成功插入SLIPA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程机械通气。拔除SLIPA发现血迹2例,没有发现反流误吸情况,术后主诉喉痛或咽喉不适2例。结论SLIPA喉罩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咽喉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道管理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人工气道管理标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74
2
作者 姜曼 敖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临床因呼吸机治疗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肺不张、呼吸道堵塞、肺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上呼吸道的功能。增加了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示安全有效护理的... 临床因呼吸机治疗产生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肺不张、呼吸道堵塞、肺气压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上呼吸道的功能。增加了VA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示安全有效护理的重要性。有研究通过制订呼吸机治疗中人工气道管理标准,试图通过规范和统一标准来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护理标准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 被引量:69
3
作者 支修益 刘伦旭 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2020版)编写委员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目的系统总结气道管理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为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提供临床指南。方法2019~2020年,由32位专家提出40个临床问题,采用德菲尔法和PICO(患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指标)原则,最终纳入12个临床问题。检索PubMed... 目的系统总结气道管理临床研究证据和临床共识,为医护人员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提供临床指南。方法2019~2020年,由32位专家提出40个临床问题,采用德菲尔法和PICO(患者、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果指标)原则,最终纳入12个临床问题。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共纳入160篇文献,采用GRADE方法评价证据质量:A级18篇、B级36篇、C级69篇、D级37篇。基于证据,召开4次会议,提出23条推荐意见,其中强推荐10条、弱推荐13条。结果患者术前至少戒烟4周、需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至少肺康复训练1周;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推荐选择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深度监测,推荐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合理应用各种引流管,疼痛管理则推荐采用预镇痛、多模式镇痛;围手术期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术后咳嗽。结论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术前强调戒烟、肺功能评估及肺康复训练;术中强调麻醉药物合理应用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加强气道管理、疼痛管理和引流管管理,同时重视术后咳嗽评估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胸外科 围手术期 临床指南 推荐意见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实践 被引量:46
4
作者 胡娜 厉春林 +4 位作者 杜晓亮 方继峰 许川 赵恺 张华楸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包括综合评估、系统实施、量表督查和落实改进4个方面。收集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单元收治的28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包括综合评估、系统实施、量表督查和落实改进4个方面。收集我院神经重症监护单元收治的28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分且建立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神经重症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2015年的16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管理模式;2016年—2018年的122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分别收集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痰液性状、声门下吸引物性状、肺部感染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的资料。结果试验组痰液和声门下吸引物显著减少,性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ICU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降低(P<0.01和P<0.001)。人工气道工作小组气道综合管理措施执行效果量化评分为(94.6±1.8)分。结论落实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痰液性状,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2
5
作者 蓝惠兰 王首红 +3 位作者 黄碧灵 谭杏飞 廖游玩 覃铁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 目的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吸气管路带加热丝而呼气管路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C组采用MR850型(密闭式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3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亦无气道痉挛发生。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的管道是否有加热丝有关,加热湿化系统管道,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湿化 通气管道
原文传递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围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成硕 程雷 +20 位作者 刘争 李华斌 李彦如 吕威 马加海 宋西成 唐宁波 王德辉 王旻 王古岩 王惠军 许昱 叶京英 杨钦泰 杨玉成 张弨 张宇 章如新 赵玉林 赵长青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9期463-471,共9页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 围术期气道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减少气道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医疗资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因解剖位置与气道密切相关,疾病本身与手术操作均可对气道产生影响,尤其是鼻部和咽喉部的全麻手术,手术本身及麻醉插管均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气道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喉痉挛、急性喉阻塞等危急情况,气道并发症风险极高,因此,围术期气道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均已制定相应专科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共识,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此领域仍是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吸入 围手术期医护 气道管理 耳鼻喉外科手术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振动排痰法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兰婷婷 詹璐 +2 位作者 邓全敏 黄琴 伍俐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82-589,共8页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联合振动排痰法救治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联合振动排痰法救治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接受救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BAL组和联合组,每组均6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抗感染、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BAL组给予BAL治疗,灌洗期间密切生命体征监测;联合组给予BAL联合高频振动排痰治疗,高频振动排痰在BAL治疗前20 min进行。观察两组患儿BAL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和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2 h后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ydn)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2 h后上述指标均较BAL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5 d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5 d后血清PCT、CRP显著低于BAL组(P<0.05);联合组BAL排痰量多于BAL组,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短于B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28 d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BAL组的85.00%(P<0.05)。结论:BAL联合振动排痰法可帮助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充分排痰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增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患儿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 振动排痰法 气道管理 呼吸功能 近期预后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罗春霞 刘妙秋 +3 位作者 曾丽云 余海华 黄福娣 罗三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清除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及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缩短气道护理工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9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老年危重患者128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集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清除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及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缩短气道护理工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9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老年危重患者128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集束化气道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气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堵管、气道护理工时及入住ICU时间。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堵管及气道护理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气道护理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能加强气道湿化,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管导管痰痂堵管的发生,阻止细菌黏附,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气道护理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老年人 危重症 气道管理
下载PDF
品管圈气道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英珍 梁华珍 冉蒋鸿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气道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 目的观察品管圈气道管理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7)。2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ICU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品管圈气道管理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和MDRO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MDRO感染知识考核评分、ICU手卫生操作评分、气道及呼吸机护理管理评分和微生物样本留取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ICU抢救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RO感染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8.3‰,P<0.05)。结论品管圈气道管理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气道分泌物中MDRO检出率,提升护理人员对MDRO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缩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多重耐药菌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品管圈 气道管理 护理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超声定位喉罩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严峰 屠秀菊 +2 位作者 李军 王浩杰 杨鑫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气管导管插入(喉罩)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除时(T4)、拔除后即刻(T5)、拔除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术后早期呕吐恶心、咽痛和声嘶等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皆能安全的完成手术,B组术中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的MAP和HR有明显变化,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呛咳、呕吐恶心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超声联合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安全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老年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老年人 喉罩 气道管理
下载PDF
气道管理小组在群体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丹 赵朋 +4 位作者 倪佳莹 孙婧婧 任颖炜 王芳 朱利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气道管理小组在群体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由气道管理小组执行气道护... 目的探讨并分析气道管理小组在群体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由气道管理小组执行气道护理,将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4年8月2日收治的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烧伤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气道管理小组的气道集中专项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对患者气道进行全面评估、精细化气道护理、机械通气的集中管理。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7、14天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伤后1、2、3周痰液黏稠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2组患者伤后第1天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5、-0.166、1.518、-0.828、0.458,P〉0.05)。观察组患者伤后第7、14天pH值分别为7.327±0.050、7.367±0.0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04±0.021、7.390±0.029(t=-2.385、2.391,P〈0.05);PaO2分别为(95.1±6.7)、(106.3±7.8)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5.7)、(102.0±8.3)mmHg(t=-2.109、-2.059,P〈0.05);PaCO2分别为(41±4)、(40±4)mmHg,低于对照组的(43±5)、(43±4)mmHg(t=2.220、2.304,P〈0.05);SaO2分别为0.95±0.04、0.96±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3±0.05、0.94±0.05(t=-2.201、-2.016,P〈0.05);氧合指数分别为(286±18)、(329±20)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7±14)、(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烧伤 吸入性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ICU护士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调查 被引量:30
12
作者 魏征 吴佳铭 +2 位作者 叶文成 郭一峰 郭爱敏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 :描述ICU护士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问卷,对34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在吸痰管理、气囊管理、湿化管理、呼吸机管路管理4个方面,操作完全符合指南要求的人数是0。其中,3... 目的 :描述ICU护士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气道管理现状及循证实践态度问卷,对34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在吸痰管理、气囊管理、湿化管理、呼吸机管路管理4个方面,操作完全符合指南要求的人数是0。其中,32.9%的ICU护士在气道湿化操作方面符合指南要求,在吸痰操作和气囊管理方面仅有9.2%和9.8%的护士符合指南要求。不同科室的ICU护士对气囊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对湿化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虽然ICU护士对气道管理临床指南持积极态度,但气道管理现状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循证实践 护士
下载PDF
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29
13
作者 于斐 冯波 姚媛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氧分压设置氧浓度分数,氧流量45~60L/min,温度34℃,维持患者血氧浓度至0.90以上,并给予相应气道管理,比较患者使用HHFNC前、后48h血氧指标及...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在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氧分压设置氧浓度分数,氧流量45~60L/min,温度34℃,维持患者血氧浓度至0.90以上,并给予相应气道管理,比较患者使用HHFNC前、后48h血氧指标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HHFNC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氧分压及舒适度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HHFNC可以有效缓解急性低氧性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持续状态,配合有效的气道管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性Ⅰ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气道管理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马伟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与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与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疗效、血气指标的变化,再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血清胱抑素(CysC)变化。结果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纳洛酮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其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优于单纯应用无创呼吸机组,但是再插管率与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气指标及CysC水平改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能有效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血清Cysc水平,但并不能改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纳洛酮 气道管理
下载PDF
人工气道患者脱机后湿化氧疗的最佳实践策略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霞 张传来 郑秋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9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脱机后至拔管期间的最佳氧疗湿化策略,以提高氧疗效果,降低带管时间及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3-12月行人工气道脱机氧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脱机后至拔管期间的最佳氧疗湿化策略,以提高氧疗效果,降低带管时间及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3-12月行人工气道脱机氧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9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脱机后采用"文丘里+加热湿化器+呼吸机管道改良组合装置"的氧疗温湿化策略,对照组脱机后采用常规气管导管内吸氧加持续微量泵泵入0.45%氯化钠溶液的人工气道湿化氧疗法,比较2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脱机后带管时间、脱机失败、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呛咳和肺部感染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脱机后带管时间分别为(80.50 ± 7.07)次/min、(17.38 ± 1.92)次/min、0.98 ± 0.01、(1.58 ± 1.06)d,对照组分别为(88.50 ± 3.07)次/min、(21.38 ± 1.51)次/min、0.96 ± 0.01、(3.00 ± 1.0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4.782,均P〈0.05或0.01);试验组发生脱机失败、痰痂形成、刺激性呛咳和肺部感染分别为2、3、4、4例,对照组分别为8、12、20、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2~14.545,均P〈0.05或0.01);试验组痰液的湿化效果中Ⅰ、Ⅱ、Ⅲ度痰液黏稠度分别为5、52、12例,对照组分别为13、11、40例,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5,P〈0.01)。 结论改良后的氧疗湿化策略既能够维持气道有效的温湿化,保证氧疗效果,还能提高脱机成功率,减少带管时间和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 脱机患者 气道湿化 氧气吸入疗法
原文传递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irway management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of the neck 被引量:23
16
作者 XUE Fu-shan LIAO Xu LI Cheng-wen XU Ya-chao YANG Quan-yong LIU Yi LIU Jian-hua LUO Mao-ping ZHANG Yan-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89-997,共9页
Background Because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of the neck are at a high risk of loss of the airway control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 awake intubation is usually recommended. 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as... Background Because patients with scar contracture of the neck are at a high risk of loss of the airway control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 awake intubation is usually recommended. Th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irway management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such patient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683 patients from January 1994 to December 2006 with scar contracture of the neck, aged 1.5--67.0 years, who were scheduled for elective plast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Plastic Surgery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operative airway assessment,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 1 (including 1375 patients with the atlanto-occipital extension of 〉20° and the Mallampatti's grade I or II) and group 2 (containing 308 patients with the atlanto-occipital extension of 〈20° and the Mallampatti's grade III or IV. In group 1, the intravenou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and succinylcholine for muscle relaxation were used. The intubation was done using a modified Macintosh technique. In group 2, the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 or the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esthesia was chosen and the spontaneous breathing was reserved during anesthesia. The intubation was performed by a fiberoptic stylet laryngoscope (FOSL). The number of intubation attempts, intubation time and rel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In group 1, the intubation was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first attempt in 1279 cases (93%) and the intubation time was 〈3 minutes in 1304 cases (95%). In group 2, the intubation was completed by the first attempt in 114 patients (37%) and 123 patients had an intubation time of 〈3 minutes (40%). Tracheal intubation was successful by the second or third attempt in 96 patients in group 1 and 156 patients in group 2. Thirty-eight patients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contracture of the neck limitation of head extension difficult intubation airway management general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冯洁惠 浦其斌 +1 位作者 高春华 徐建宁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按常规每2h一次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40例)根据气道分级评分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7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按常规每2h一次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40例)根据气道分级评分将气道管理级别分为A、B、C、D四级,实施不同频次的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氧合指数(PaO2/FiO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研究组患者VT、f、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不同频次胸部物理治疗的气道分级管理有助于减少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物理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改善其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胸部物理治疗
原文传递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冠壮 黄宏敏 +2 位作者 卢瑞丽 许玉皎 刘德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74-1576,158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使用肺部感染控制窗进行气道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生化检查指标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拔除气管导管或改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试验组气道管理上则主要依据肺部感染控制窗对是否继续实施有创呼吸机治疗作出客观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再插管率、救治成功率及两组拔管时简化肺部感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简化肺部感染评分标准中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及X线胸片情况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再插管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600,P=0.018),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1.815,P<0.001),试验组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意识障碍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部症状,缩短有创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肺部感染 气道管理
原文传递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管理实践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华清 沈鸣雁 +1 位作者 徐婷 徐剑锋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管理实践经验。方法成立多学科专业化的气道管理团队,对4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实施精细化气道管理方案,包括:保持人工气道的充分湿化、多种技术促进痰液排出、及时...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管理实践经验。方法成立多学科专业化的气道管理团队,对4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实施精细化气道管理方案,包括:保持人工气道的充分湿化、多种技术促进痰液排出、及时吸净气道分泌物、分阶段进行气切套管系带和气囊管理、翻身床使用期间加强风险管理、严格落实感染防范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气道情况恢复较好,未出现气道梗阻、窒息、严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1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有8例成功脱机。结论气道管理团队凸显各学科参与救治的专业性,有助于提高成批烧伤患者气道管理的专业性和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气道管理 多学科团队 护理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出气管插管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燕朋波 侯亚红 +4 位作者 刘翠华 郭俊玲 王国力 全金梅 程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29期-,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撤离呼吸机顺利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主动气道加温湿化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新方法及新技术。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撤离呼吸机顺利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主动气道加温湿化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新方法及新技术。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出气管插管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A组68例,B组67例;A组采用浮标式吸氧装置,B组采用主动气道加温湿化治疗装置。测量2组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72 h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用气道分泌物评分评价在拔出气管插管前、拔出气管插管后24、48、72 h痰液黏稠度。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72 h呼吸频率、心率和CPIS分别为(20.94±0.89)、(80.79±4.67)次/min和(7.13±2.54)分,A组分别为(24.12±0.97)、(86.32±5.12)次/min和(8.79±3.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3、7.298、5.597,均P<0.01);B组PaO2、SpO2分别为(93.24±1.96)mmHg(1 mmHg=0.133 kPa)、0.9732±0.0148,A组分别为(87.35±2.32)mmHg、0.9378±0.0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9、4.548,均P<0.01);拔出气管插管前2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气管插管后24、48、72 h,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较A组适宜(Z=-2.684、-2.870、-2.771,均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后采用浮标式吸氧装置不利于痰液引流,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不明显;采用主动气道加温湿化序贯性护理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气道引流通.,缩短肺部感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气道管理 自主呼吸试验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