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元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5,共7页
审美教育的内容不等于艺术教育,它包括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内。凡是立足于感性对象和个人趣味,又能实现对个人欲望的超越,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的内容,都属于审... 审美教育的内容不等于艺术教育,它包括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内。凡是立足于感性对象和个人趣味,又能实现对个人欲望的超越,使人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的内容,都属于审美教育所要培养的情感。它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所以,要造就健全的人格,除了美的教育外,还需要崇高的教育。只有同时兼顾这两者,我们对美育的理解才是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感 崇高感 健全人格
原文传递
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忠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73-77,共5页
意识形态是带有阶级自觉的思想体系,文艺在本质上与关于意识形态的上述规定并不符合。因此,文艺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文艺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情感。
关键词 文艺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阶级自觉 思想体系 审美情感
下载PDF
“以美立人”:美育“新境界说”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3
作者 程岭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6,共4页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 本体论偏颇、认识论古板、价值论粗陋和方法论简单是一些学校美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育即美育。开展美育需要拓展视野,把美育扩展到教育全局,树立"以美立人"的旗帜,以立人成才为核心旨归,走向美育"新境界"。美育"新境界说"包括感美、审美和立美三个层次,容纳了美的唤醒、美的目标、美的追求、美的学习和美的教学等多重意蕴。通过"三全手法""三双关照"和"三重手段"的组合模式去开展美育,可以让情感审美化、生活审美化、课堂审美化,从而实现"以美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以美立人 新境界说 感美 审美 立美
下载PDF
论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16
4
作者 乔通 邢红军 胡扬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物理美是在物理研究或学习中,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交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感性形象。物理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实施物理美育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乐趣和科学... 物理美是在物理研究或学习中,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相互交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感性形象。物理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追求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实施物理美育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乐趣和科学思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美 美感 美育
下载PDF
审美的另一世界探秘——对“内审美”新概念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8,共5页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的精神悦乐和静逸型的人生境界内审美。内审美跟文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联系与区别,境界审美与其他内审美的联系与区别,都将展示审美的另一世界的奥秘。内审美"是立足于美学史的一个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审美 感官型审美 境界审美 特征
下载PDF
郎世宁与中国十八世纪帝王肖像画的复兴 被引量:12
6
作者 毕梅雪 李绍毅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104,共13页
本文探讨了中国18世纪帝王肖像画复兴的历史背景,强调了郎世宁在清内廷供职期间所起的重要作用,揭示了郎世宁独特画风的形成缘由,特别是对欧洲袖珍画的借鉴作用。同时论及此画风在宫廷绘画中消长的历程和对18世纪文人肖像画的影响。
关键词 郎世宁 中国 十八世纪 帝王肖像画 宫廷绘画 审美 骑马像
原文传递
“感官审美”论——感官的鉴赏何以可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旭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在当代人的审美活动中,感官的鉴赏活动是普遍的现象,感官之所以能够鉴赏,是因为感官认识在感官的锐化与智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和反思性。感官愉悦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快适,另一方面,由于感官感知到了对象存在的深度,把握到其中包含... 在当代人的审美活动中,感官的鉴赏活动是普遍的现象,感官之所以能够鉴赏,是因为感官认识在感官的锐化与智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和反思性。感官愉悦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快适,另一方面,由于感官感知到了对象存在的深度,把握到其中包含着的意味,从而获得了合目的性的愉悦,这种感觉是非功利性的,是自由的感觉,是有深度的感觉,而这种愉悦因此体现出审美性。这种感觉叫作"审美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 感官 愉悦 审美感觉
下载PDF
杨绛的散文艺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牛运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其"魔幻散文"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钟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审美意义 杨绛 钱钟书 钱瑗 杨荫榆
下载PDF
试论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标准和改进翻译质量的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邢怡 《旅游科学》 2001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分析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旅游翻译的标准以及改进翻译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宣传资料 翻译 准确 自然 审美感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特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红 王景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日本人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无论是日语单词“うつくしい”的涵义,还是日本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表明了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另外,他们的这种意识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小为美”是日本民族传统的重要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无论是日语单词“うつくしい”的涵义,还是日本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表明了日本人“以小为美”的审美意识。另外,他们的这种意识也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小为美”是日本民族传统的重要的审美意识之一。他们的这种审美意识主要根源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日本特有的自然景观。并且,日本人的这种审美意识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人对外来文明的改造,另一方面则是此种意识促使日本人凡事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以小为美 文化特性 日本
下载PDF
现代色彩调和理论的工程化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玉凤 张宪荣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3,156,共3页
针对工业设计处于工业美术时期就已出现的孟·斯宾瑟色彩调和美度的研究 ,利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 ,对其不足进行定量化评估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配色色块间的邻接状态与配色美感间的定量关系 ,为色彩规划的CAD技术提供必要的方法。
关键词 现代色彩调和理论 工程化评价方法 美度 美感 定量化 理性化 对偶比较法 工业设计 心理物理学
下载PDF
古代海洋意识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淀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中国古代海洋意识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审美欣赏体验、天人合一思想、宇宙时空观念、内在超越意识以及开放进取精神这5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审视,以期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
关键词 海洋意识 文化内涵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对音乐新课标“音乐审美”的探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资利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7-42,共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新增并解释了"音乐审美"的概念,体现了对音乐学科性质的强调。音乐审美得以实现的基础是音乐知识的习得。音乐审美的发生机制始于听觉。音...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坚持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新增并解释了"音乐审美"的概念,体现了对音乐学科性质的强调。音乐审美得以实现的基础是音乐知识的习得。音乐审美的发生机制始于听觉。音乐审美的美育定位是非功利自律观。注重学科性质,重视知识学习和听觉训练并建立非功利的自律观才能将音乐审美从形而上和泛泛而谈的普遍性的理论真正落实到音乐教学情景,落实到每个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 知识 听觉 美育
下载PDF
一个男装艳丽 女服素淡的时代——《诗经》服饰色彩透视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凤华 《嘉应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打破现代人在服饰研究上重女轻男的习惯 ,对《诗经》中的服饰色彩加以全面考察。以文本材料证明 ,在《诗经》中 ,男性服饰是艳丽复杂的 ,而女性服饰反而素淡简单。这种迥异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并不是一种怪异 ,而是在原始文化影响... 本文打破现代人在服饰研究上重女轻男的习惯 ,对《诗经》中的服饰色彩加以全面考察。以文本材料证明 ,在《诗经》中 ,男性服饰是艳丽复杂的 ,而女性服饰反而素淡简单。这种迥异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并不是一种怪异 ,而是在原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与大自然相融和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色彩 原始文化 审美观念 《诗经》 服饰风格
下载PDF
手工艺美育与触感体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126,共9页
美育是各级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美育的认知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美育等于艺术教育,而艺术就是所谓的"美的艺术",美育本应有丰富内涵便被窄化了。手工艺在大学美育中具有独特功... 美育是各级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美育的认知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美育等于艺术教育,而艺术就是所谓的"美的艺术",美育本应有丰富内涵便被窄化了。手工艺在大学美育中具有独特功能,通过对手工艺的有机性、触感体验和凝神实践特性的讨论,强调手工艺美育在培育全面人格和审美工匠精神方面不可替代的赋能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艺美育 有机性 触觉感 凝神实践 赋能
原文传递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2,共6页
杜夫海纳以现象学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美学原理体系,这一体系由审美对象的生成论、艺术作品的结构论和审美经验的本体论三部分构成。借助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杜夫海纳给予美学基本问题以新的言说。
关键词 现象学 审美对象 审美知觉 审美经验
下载PDF
竞技中“游戏精神”的遮蔽及其教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玮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在阐述竞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自由意识、秩序意识和审美意识等"游戏精神"在竞技中的展现特征,揭示了政治和资本等因素一方面促进了竞技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竞技的内在精神遭受遮蔽,并提出了通... 在阐述竞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自由意识、秩序意识和审美意识等"游戏精神"在竞技中的展现特征,揭示了政治和资本等因素一方面促进了竞技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竞技的内在精神遭受遮蔽,并提出了通过竞技中独有的教化功能使游戏精神在当代竞技中得以彰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 游戏精神 自由意识 秩序意识 审美意识 教化
下载PDF
私社区: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本文提出私社区概念,以描述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新关系。借助于当前独特的地理媒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构造了自我与地方、自我与他人的多重关系,展示出散布式、碎片化的社区形象,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以多种方式连缀、拼贴。... 本文提出私社区概念,以描述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自我、他人与地方新关系。借助于当前独特的地理媒介,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构造了自我与地方、自我与他人的多重关系,展示出散布式、碎片化的社区形象,并且在社交网络中以多种方式连缀、拼贴。这种社区形态打破了传统社区统一、稳定的公共形象,体现了个体与公共的矛盾性共存,因而称其为私社区。与传统的依赖性、政治性社区不同,这种私社区主要呈现出审美的公共性。而地理媒介的具身中介化性质,耦合了身体、物质与符号,连接了具身与中介、物质与象征,由此创造了私社区新的社区感。地理媒介生成的私社区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和现代社区,但是开启了一种新的社区生活,同时影响个人的主体性与社区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媒介 审美公共性 具身中介化 社区感 地方拼贴
原文传递
青海回族“花儿”的爱情观赏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佩成 《青海民族研究》 2002年第4期36-39,共4页
作为口承语言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儿”是青海各个地区的回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 ,也是他们喜怒哀乐、爱情观、审美价值观等的真情表白。它具有深厚的艺术性 ,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海回族“... 作为口承语言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儿”是青海各个地区的回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生活文化 ,也是他们喜怒哀乐、爱情观、审美价值观等的真情表白。它具有深厚的艺术性 ,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青海回族“花儿”的描述 ,对他们的爱情观作一粗浅的表述 ,以期为今后的“花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回族 "花儿" 爱情观 赏析
下载PDF
论审美教育的感性规定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春 邱德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33-38,共6页
审美教育应是一种面向人本身的教育 ,在审美活动中 ,最重要的、最真实的就是人的感性反应 ,就是人的美感。我们从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目的、中介、实践形式及反馈方式等角度进行论证 ,认为审美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感性教育。在此基础上 ,... 审美教育应是一种面向人本身的教育 ,在审美活动中 ,最重要的、最真实的就是人的感性反应 ,就是人的美感。我们从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目的、中介、实践形式及反馈方式等角度进行论证 ,认为审美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感性教育。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当前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感性开掘现状及其误区进行了分析 ,指出审美教育实践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认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感性规定性 美学 感性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 教育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