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运动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及其与有氧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4
1
作者 冯连世 杨奎生 +1 位作者 宗丕芳 郭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对血清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的影响及它们与有氧能力的关系,让14名青少年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运动至力竭,测定了他们的VO2max及运动前后的血清T-SOD、...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对血清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的影响及它们与有氧能力的关系,让14名青少年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的方式运动至力竭,测定了他们的VO2max及运动前后的血清T-SOD、Mn-SOD和CuZn-SOD。结果发现:①急性运动可导致血清T-SOD、Mn-SOD活力发生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运动后血清CuZn-SOD活性也有明显增加(P<0.05)。急性运动时血清SOD活性增加可能是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及延缓疲劳出现的一个防御机制。②血清T-SOD、Mn-SOD与VO2max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l)。CuZn-SOD与VO2max之间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清SOD活性与有氧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能有利于更好地清除线粒体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有氧能力 自由基 运动
下载PDF
急性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佩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急性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可能的生理或病理意义。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机体 免疫系统 细胞
下载PDF
急性运动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冯建英 陈吉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5-67,共3页
急性运动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分裂原和抗原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辅助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的比值上升;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L-2活性明显增强。
关键词 运动 免疫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经容积黏度试验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晓梅 曹猛 +4 位作者 邓秋琳 蔡海波 程代红 宋学梅 洪宝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容积黏度试验(V-VST)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两组病人病情稳定后均接受早期吞咽功能训练... [目的]探讨经容积黏度试验(V-VST)介导的早期摄食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两组病人病情稳定后均接受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V-VST评估病人进食的性状和一口量后,进行早期的标准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置胃管时间、拔管成功例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成功拔管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留置胃管病人早期采用经V-VST介导的摄食训练,可以缩短留置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 鼻胃管 摄食训练 经容积黏度试验 胃管 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III.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勇 文立 +5 位作者 聂金雷 时庆德 蒋春笋 廖鹏 李林江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以外源性补充线粒体电子传递载体CoQ10 为干预手段 ,观察一次急性运动后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改变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和代谢的途径及可能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1)正... 目的 :以外源性补充线粒体电子传递载体CoQ10 为干预手段 ,观察一次急性运动后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改变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和代谢的途径及可能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1)正常对照组 (NC ,n =6 ) ;2 )正常运动组 (NE ,n =6 ) ;3)单纯补充CoQ10 对照组 (QC ,n =6 ) ;4)补充CoQ10 运动组 (QE ,n =6 )。以递增负荷达次最大强度急性运动为运动模型 ,测定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膜CoQ10 和CoQ9结合含量 ,线粒体膜质子泵出与电子传递比值 (H+ / 2e)以及线粒体MDA含量。结果 :(1)NE、QC和QE组线粒体MDA含量均较NC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2 )线粒体H+ / 2e呈现与MDA含量相同的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3)QC和QE组线粒体膜CoQ10 结合含量均较未补充的NC和NE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线粒体膜内源CoQ9含量则在运动组 (NE和QE)呈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线粒体膜CoQ结合含量和 /或动员的增加明显提高电子传递和质子跨膜偶联速率。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与呼吸链电子流被所建立的高跨膜质子电化学势能抑制 ,而经电子漏途径代谢的能量重新分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 跨膜势能 分子机理 氧自由基
下载PDF
急性有氧运动的强度与抑制能力的剂量关系——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莹莹 周成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2-49,6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有氧运动与抑制能力的关系,并了解其中的认知过程特征及其脑神经活动特点,为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久坐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包括3个运动干预组和1个阅读控制组,采用Go/NoGo范式测量其抑制能力...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有氧运动与抑制能力的关系,并了解其中的认知过程特征及其脑神经活动特点,为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久坐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包括3个运动干预组和1个阅读控制组,采用Go/NoGo范式测量其抑制能力,记录行为数据和ERP数据,探讨急性有氧运动的不同强度与抑制能力的剂量关系。结果:1)3个运动组的NoGo正确率显著高于控制组,其中,中等强度组最大(P<0.001);2)中等强度组的Go N2波幅显著低于控制组和大强度组(P=0.014),大强度组的Go N2潜伏期显著小于控制组和小强度组(P=0.034),NoGo N2波幅和潜伏期无组间差异(P=0.205;P=0.302);3)中等强度组的Go P3和NoGo P3波幅显著大于控制组和小强度组,大强度组的Go P3和NoGo P3波幅显著大于控制组(P<0.001;P=0.002),而P3潜伏期无组间差异(P=0.322;P=0.135)。结论:急性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抑制能力,并且是有选择性地提高难度较大任务的成绩;急性有氧运动强度与抑制能力呈倒U型曲线关系,其主要机制在于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认知资源,这一成果也丰富了倒U假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氧运动 运动强度 抑制能力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硒缺乏和急性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玲 陈吉棣 程伯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3-206,共4页
本研究以Torula酵母为基本成分配制合成的缺硒饲料(Se<0.01ppm)饲养大鼠8周建立缺硒动物模型,观察硒缺乏和急性运动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在硒缺乏状态下急性运动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硒缺乏... 本研究以Torula酵母为基本成分配制合成的缺硒饲料(Se<0.01ppm)饲养大鼠8周建立缺硒动物模型,观察硒缺乏和急性运动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在硒缺乏状态下急性运动对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硒缺乏或急性运动可显著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在硒缺乏状态下急性运动会进一步降低急性运动所致的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程度。硒缺乏时,机体维生素E消耗增多,在硒缺乏的基础上进行急性运动会进一步降低血浆维生素E含量,这提示硒缺乏和硒缺乏状态下急性运动均会导致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红细胞膜流动性 维生素E 硒缺乏
下载PDF
一次急性运动对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秀英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采用 SD大鼠进行一次急性负重游泳运动 ,观察运动对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急性运动使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 - 1明显增加 (P<0 .0 5 ) ,白细胞介素 - 6明显增加 (P<0 .0 1) ,白细胞介素 - 2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g... 采用 SD大鼠进行一次急性负重游泳运动 ,观察运动对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急性运动使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 - 1明显增加 (P<0 .0 5 ) ,白细胞介素 - 6明显增加 (P<0 .0 1) ,白细胞介素 - 2下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果表明 :运动诱导白细胞介素发生不同的变化 ,运动训练可以作为一种调节自然免疫机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急性运动 大鼠 血浆 白细胞介素
全文增补中
急性有氧运动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斌 刘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8-1071,共14页
急性有氧运动是持续时间在10~60分钟的一次有氧运动。急性有氧运动可暂时性地改变感觉敏感度、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但其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干预结果受到个体体适能水平、运动强度和运动类型等因素的调节。目前用... 急性有氧运动是持续时间在10~60分钟的一次有氧运动。急性有氧运动可暂时性地改变感觉敏感度、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但其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干预结果受到个体体适能水平、运动强度和运动类型等因素的调节。目前用于解释急性有氧运动影响认知表现的理论有唤醒理论、前额叶功能衰退理论、神经内分泌模型和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急性运动发挥作用机制的探究,更多关注身心运动、团体运动等不同运动形式的干预效果,以期为长期“运动处方”的开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有氧运动 执行功能 调节变量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IV.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质子漏与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聂金雷 蒋春笋 +2 位作者 张勇 时庆德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质子漏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质子漏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安静补药组 (QR ,n =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ROS产生速率、线粒体膜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 (H+/ 2e)以及线粒体态 4呼吸速率。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态 4呼吸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ROS产生速率分别与H+/ 2e和态 4呼吸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运动所致的心肌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升高引发了活性氧的生成增加 ,并进而增加质子漏 ,“活性氧循环”与Q循环和质子循环并存和共同运转可能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及代谢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线粒体膜分子机理 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 质子漏
下载PDF
急性运动所致线粒体某些功能的改变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春华 王起恩 +1 位作者 王生 沈惠麒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运动所致疲劳的机理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运动恢复组、胆红素处理运动组、胆红素处理运动恢复组 ,共 5组 ,分别灌胃 1μmol/Kg体重的胆红素或生理盐水 4周 ,负重 (体重的 5 ... 目的 :探讨急性运动所致疲劳的机理以及胆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运动恢复组、胆红素处理运动组、胆红素处理运动恢复组 ,共 5组 ,分别灌胃 1μmol/Kg体重的胆红素或生理盐水 4周 ,负重 (体重的 5 % )游泳 2h后处死 ,测定有关指标。结果 :急性运动后即刻大鼠腓肠肌胞浆、线粒体Ca2 +含量明显升高 ,恢复 12h后线粒体Ca2 +含量呈继续升高的趋势 ;线粒体Ca2 + Mg2 + ATP酶、Ca2 + ATP酶活性明显下降 ,12h后有所回升 ;胆红素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这些指标的改变 ,但线粒体Mg2 + ATP酶活性的变化在胆红素处理组和未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只是胆红素组的恢复相对较快。结论 :生理浓度的胆红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某些功能的改变而保护细胞免受急性运动所致的损伤 ,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胆红素 线粒体 CA^2+ C^a2+-Mg^2+-ATP酶 保护作用
下载PDF
BODE分级方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康复干预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小荣 曾小娥 +4 位作者 张江平 李玉梅 杜文婷 陈少霞 陈晓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3,共5页
目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88例AECOPD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8例)。两组均行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肺功能锻炼,观察组根据对患者的BODE指数评分构建... 目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88例AECOPD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8例)。两组均行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肺功能锻炼,观察组根据对患者的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A、B、C、D 4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85例、观察组92例完成全程研究进入数据分析。观察组FEV1、FEV1/FVC%及6分钟步行测试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功能量表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AECOPD患者,依据BODE指数评分构建和实施分级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案,可有效持续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及运动耐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BODE指数 分级康复训练方案 肺功能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蕊 陈贵华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3171-3174,3179,共5页
该文综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肺康复的可行性和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通过进行运动训练、阻力训练、呼吸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健康教育等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肺康复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运用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来薛 李珊 +2 位作者 吴蔚 高峰 王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984-1987,1995,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COPD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COPD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3天内开始给予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治疗3周,观察至入组第8周(随访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量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最终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完成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FEVl、6MWD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CAT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随访时FEVl、6MWD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后,CAT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后(P<0.05或P<0.01);而对照组仅6MWD随访时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后(P<0.05),而FEVl、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MWD与FEV1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0.333,P=0.009),6MWD与CAT评分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r=-0.384,P=0.002)。结论吐纳联合推拿康复方案的早期(入院3天内)运用对COPD急性加重期重度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在停止治疗后仍然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肺康复 吐纳 推拿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骨骼肌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的快速应答:mfn1/2与fis1基因在急性运动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卫东 丁虎 +6 位作者 刘晓然 姜宁 刘慧君 文立 刘树森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的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2和分裂基因fis1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和态...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的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2和分裂基因fis1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和态3、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酶活性和膜电位水平,并观察运动中及其恢复期骨骼肌线粒体mfn1/2和fis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50分钟运动过程中mfn1 mRNA表达逐渐降低,其中E45、E90、E120和E150组分别较安静组下降了21、42、707、7%(均P<0.01),PE-3h、PE-6h、PE-12h和PE-24h组则分别较安静组增加至144、152、134和135%(P<0.01);mfn2 mRNA表达呈相似表现,在运动中至运动后6小时较安静时分别下降了36、73、96、64、57和59%(均P<0.01),PE-12h和PE-24h组则增加至148和154%(均P<0.01);对应以上时间点,fis1 mRNA表达在运动中各时间点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并在运动后3小时达到峰值,分别增加至264、213、252、406和450%(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值(P<0.01)。(2)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各时间点,ROS生成速率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其中E45、E90和E120组ROS生成速率持续增高,E150、PE-3h、PE-6h、PE-12h和PE-24h组较E120组明显下降;整个过程中线粒体能化态膜电位无显著变化。E45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但PE-3h组显著降低,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除E150组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较安静组显著降低外,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fn 1/2 mRNA表达显著减少,fis1 mRNA表达明显增加;运动后骨骼肌mfn1/2 mRNA水平逐渐明显增加,fis1 mRNA转录逐渐减少。(2)线粒体能量代谢耦联效率能够对机体的能量需求作出快速应答反应,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基因的动态表达是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增加的快速应答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骨骼肌线粒体 融合 分裂 急性运动
下载PDF
急性运动中线粒体能量转换调节的生物力能学分析:ROS和UCP3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桂忠 姜宁 +6 位作者 薄海 马国栋 曹东宁 文立 屈金亭 刘树森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研究1次耐力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与UCP3表达与线粒体生物力能学改变的关系,及其在线粒体能量转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3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分别以安静态、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为实... 目的:研究1次耐力性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与UCP3表达与线粒体生物力能学改变的关系,及其在线粒体能量转换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3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分别以安静态、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为实验观察点(time course),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膜电位水平,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速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运动过程中ROS生成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运动120min时达峰值,其中运动45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ROS生成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5,P<0·001,P<0·001和P<0·01),运动150min时ROS生成较120min时显著下降(P<0·001)。态4呼吸速率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90和12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增加(P<0·01和P<0·001),并于120min时达到峰值,150min时较120min时显著降低(P<0·001)。各实验观察点大鼠线粒体膜电位无显著差异(P>0·05)。ATP合成速率于运动45min时增加随后减小,150min时较45min时显著减小。UCP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UCP3mRNA表达在运动至90min、120min及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01,P<0·01和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相对滞后一个时间段,在运动至120min及15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一次性耐力运动初期ROS大量产生这一过程使线粒体膜维持适宜的跨膜电位,线粒体ATP合成速率降低是ROS线粒体能量转换过程调节线粒体功能的初始环节。随着ROS大量生成,其可能通过“ROS-质子漏”和“ROS-UCP3-质子漏”两条途径在运动中线粒体能量转换的精确调控中起“分子开关”作用,并作为始动因素参与了呼吸链电子传递与能量转换的能量分配的反馈调节,调控ATP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线粒体 ROS UCP3 解偶联 线粒体能量转换 急性运动
下载PDF
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与解偶联的反馈调节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勇 张桂忠 +6 位作者 姜宁 马国栋 文立 薄海 曹东宁 赵斐 刘树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4,414,共7页
目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ROS)生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机制也参与了线粒体内的抗氧化防御过程。本研究拟证实运动是否也不同程度地诱导和/或启动了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 目的: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漏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ROS)生成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机制也参与了线粒体内的抗氧化防御过程。本研究拟证实运动是否也不同程度地诱导和/或启动了线粒体呼吸链“温和解偶联”生物抗氧化机制,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调节作用和生理意义。方法:以SD大鼠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分别选取安静态、运动45、90、120和150min为实验观察点(timecourse),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骨骼肌解偶联蛋白3(UCP-3)mRNA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结果:运动过程中ROS生成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运动至45、90、12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01和P<0.001),于120min达到峰值,随后(150min时)显著下降(与120min组相比,P<0.001);态4呼吸速率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并行性变化趋势,其中运动90、120min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分别为P<0.01和P<0.001),并于120min达到峰值,随后(150min时)显著降低(与120min组相比,P<0.001);UCP-3mRNA在运动至90、120、150min时均较安静时显著升高(分别为P<0.001、P<0.01和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则相对滞后1个时间段,先后在运动至120、150min时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均为P<0.001)。结论: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ROS生成和UCP-3表达随运动时间的变化表明,ROS可能贡献于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激活和/或诱导表达;运动中UCP-3表达增加的意义在于抑制ROS生成,并且由ROS→UCP-3→质子漏→ROS形成一个复杂而精确的激活、诱导表达与抗氧化的反馈调节环路,使线粒体能够尽早预防运动可能引发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维持线粒体及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线粒体 反馈调节 活性氧生成 急性运动 线粒体呼吸链 呼吸链电子漏 分子调节作用 呼吸速率 蛋白表达水平 氧化还原状态 诱导表达 ROS 抗氧化机制 解偶联蛋白 脂质过氧化 线粒体内 不同程度 生理意义 实验模型 跑台运动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祝进梅 张彩虹 +1 位作者 郭洪花 陈晓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84-2388,共5页
缺乏运动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骨骼肌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AECOPD患者运动疗法的安全性、开始时间和运动处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运动疗法对AECOPD患者安全性较高;多数临床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控制... 缺乏运动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骨骼肌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对AECOPD患者运动疗法的安全性、开始时间和运动处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运动疗法对AECOPD患者安全性较高;多数临床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入院后48 h为AECOPD运动疗法较适宜的开始时间;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有氧+抗阻运动为目前AECOPD运动疗法主要运动方式。AECOPD运动疗法的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未来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运动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荣 马延超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19,426,共7页
目的:观察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组成成分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途径在运动后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90~220 g,跑台运动适应3天,休息1天,取6只为安静对照,其余大鼠进行1次1小时跑台运动(... 目的:观察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组成成分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途径在运动后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90~220 g,跑台运动适应3天,休息1天,取6只为安静对照,其余大鼠进行1次1小时跑台运动(25 m/min,5%坡度)。运动0.5小时即刻、运动1小时即刻、运动后1小时、运动后2小时、运动后6小时,分别选6只大鼠取腓肠肌,用Real-Time PCR法测定泛素、MuRF1、MAFbx mRNA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泛素化蛋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肉3-MH含量。结果:运动0.5、1小时即刻至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泛素mRNA含量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小时运动后1、2和6小时,腓肠肌MAFbx和MuRF1 mRNA含量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1,P<0.05)。1小时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泛素化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安静时(P<0.01)。运动0.5小时、1小时即刻和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3-MH含量显著高于安静(P<0.01)。结论: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基因表达升高,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骨骼肌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蛋白质降解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荣 马延超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 目的:探讨一次大强度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运动0.5小时组、运动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1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2小时组、运动1小时后6小时组,每组6只。运动方式采用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25m/min,坡度为5%,运动时间分别为0.5小时和1小时。运动后按每组规定时间取材大鼠腓肠肌,观察其3-甲基组氨基酸(3-MH)含量、26S蛋白酶体活性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运动(0.5小时和1小时)后即刻和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3-MH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中运动0.5小时即刻值最高。(2)运动0.5小时即刻、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活性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3)运动1小时后6小时大鼠腓肠肌26S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其它时间点却低于安静对照组。结论:运动后26S蛋白酶体活性增高可能促使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增强,其活性受亚基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骨骼肌 收缩蛋白降解 26S蛋白酶体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