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5
1
作者 罗小春 龚文健 李敏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5期763-76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h,且...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4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3—4.5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30例(B组),发病至给药时间〈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1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h、7d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评分,并在治疗后7d对3组的临床疗效、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A组、B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4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24h、7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99,均P〈0.05)。A组、B组治疗后7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7、11.286,P〈0.05),但A组、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A组、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0、4.989,P〈0.05),但A组、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5)。结论发病3~4.5h和〈3h进行rt—PA溶栓临床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死亡风险未增加,对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时间疗法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迪 邵尉 +1 位作者 台宗光 赵文军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0-82,87,共4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ACI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解放军463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ACI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解放军463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4d,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头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I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银杏二萜内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3
作者 吕虎 范从华 王晓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84-1488,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I患者,经倾向性匹配评分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联合急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连续用药14 d后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14 d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脑神经损伤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7、14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9%、7.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ACI患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9
4
作者 石智珍 白宇 +1 位作者 赵延欣 程记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8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给药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在4.5h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对照组56例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9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后若无明显出血,开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90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以评价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2h、24h、7d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d时mRS评分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90d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虽然观察组总体出血事件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2组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h以内,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因病机临床初步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苏占清 丁莹 +2 位作者 陆倩 陶家平 康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析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特点.方法 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舌象、脉象内容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等;对患者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其均值及标准差等.结果 患者舌质暗红48次(77.... 目的 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析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特点.方法 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舌象、脉象内容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等;对患者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其均值及标准差等.结果 患者舌质暗红48次(77.4%);苔薄腻34次(54.8%);苔腻黄或微黄20次(323%);弦滑脉41次(64.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的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141.20±19.20)mm Hg(1 mm Hg=0.133 kPa)、(4.47±0.97) mmol/L、(7.83±2.63)×109/L、(71.61±9.65)%、(6.16±2.25) mmol/L、(6.60±1.66)%.结论 病因方面,风、瘀、热(火)、浊(痰湿等)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病机特点,正气尚充、邪气盛实.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在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的判定中所起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医 西医 病因 病机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中医病机初探 被引量:28
6
作者 苏占清 张毅欣 +2 位作者 杨宁 陶家平 康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方法 :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汤剂中所用中草药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对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胆固醇(TC)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祛邪药出现频次约为补...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方法 :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汤剂中所用中草药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对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胆固醇(TC)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祛邪药出现频次约为补虚药的4.98倍,祛邪药以熄风、化瘀、化痰、清热、理气、渗湿等药居多。补虚药以补血、补气药为主。患者WBC、RBC、Hb均值在正常范围内,TC均数值为4.47 mmol/L。结论 :风、瘀、热、浊(痰、湿)诸邪交互激荡,气机失调,脑脉闭阻、脑胞受损进而脑府失司,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中医 病机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郭珍平 吴珊 +4 位作者 张敏 夏玮宏 楚兰 倪睿涵 冯占辉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做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15例ACI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危险因素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房颤、BMI、吸烟、饮酒、尿酸、...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做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15例ACI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危险因素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房颤、BMI、吸烟、饮酒、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采用组间比较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15例ACI患者中,男性208例,女性107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女性大于男性,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BMI无明显性别差异,吸烟、饮酒是男性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I发生率在性别方面有明显差异,控制吸烟及饮酒可能对减少男性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雅萍 贺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8h内的ACI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Qd,同时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Qd,连用14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奥扎格雷钠。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效果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70.8%(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和长春西汀联合治疗ACI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长春西汀 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乐 黄丽霞 +1 位作者 刘娟丽 常保强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966-969,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脂、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同时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别为(13.41±0.70)μmol/L、(8.45±1.20)mg/L、(7.25±1.50)p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0±0.66)μmol/L、(13.08±1.31)mg/L、(12.40±1.73)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分别为(4.15±0.60)mmol/L、(1.14±0.35)mmol/L、(2.36±0.20)mmol/L、(1.74±0.25)mmol/L,对照组分别为(5.22±0.48)mmol/L、(1.71±0.33)mmol/L、(2.02±0.28)mmol/L、(2.80±0.30)mmol/L,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分别为(3.23±0.35)mm、(13.53±2.70)mm^(2)、(6.02±1.35)个,明显小(少)于对照组的(2.90±0.44)mm、(11.26±2.68)mm^(2)、(7.67±1.42)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3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2±0.52)分,ADL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丁苯酞软胶囊 疗效 血塞通 炎症因子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中医病因病机、辨证研究概述及简评 被引量:20
10
作者 苏占清 夏毅 +1 位作者 宁厚旭 王海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81-2486,共6页
目前对急性脑梗死(ACI)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少,其辨证分型多是参照“中风”分型进行的,大体上可分为教材、标准、临床分型3类,针对ACI的临床分型又多是参照标准分型进行的,这些分型差异较大。辨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 目前对急性脑梗死(ACI)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少,其辨证分型多是参照“中风”分型进行的,大体上可分为教材、标准、临床分型3类,针对ACI的临床分型又多是参照标准分型进行的,这些分型差异较大。辨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面,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其结果也有待进一步论证。当前,需要对ACI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其辨证相关研究,有可能实现ACI的宏/主观辨证与微/客观辨证的有机统一,为中医辨证走向微观化、客观化打开一扇窗,使中、西医在这一点上衔接起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病因 病机 辨证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顾香 邢铁艳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在血液流变学上,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炎症因子上,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在治疗7 d及治疗14 d时治疗组患者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改善血流流变学、降低血栓再发风险,提高脑组织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利宁 李毓新 +4 位作者 吉智 袁莲芳 周琪 范秀博 李建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52例(ACI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符合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2014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52例(ACI组),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CISS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96例,心源性(CS)17例,穿支动脉疾病(PAD)24例,其他病因(OE)4例,不确定病因(UE)11例。其中LAA患者进一步分为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30例,动脉到动脉栓塞38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7例及混合机制组11例,比较各组间Hcy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CI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CISS病因分型中,LAA组、CS组患者的Hcy水平高于PAD组、OE组及U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E组、LAA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E、CS组和PAD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患者的不同发病机制的Hcy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动脉堵塞穿支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亚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患者的hs-CRP水平高于混合机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明确ACI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秦鑫 冯志慧 +3 位作者 许海娜 王振平 钟健 余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42例)和TIA组(38例)。两组均于治疗前行HRMRI检查,对比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表面不完整、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血管面积(VA_(reference))、参考血管腔面积(LA_(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_(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LN))、管壁面积(WA_(MLN))、狭窄率及重构方式的定量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VA_(reference)、LA_(reference)及VA_(MLN)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CI组斑块表面不完整患者占比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7,P<0.05);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WA_(MLN)及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LA_(MLN)显著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t=2.100,t=7.021,t=3.310,t=4.015;P<0.05)。经ROC曲线分析,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LA_(MLN)、WA_(MLN)及狭窄率均能用于ACI的诊断,AUC分别为0.709、0.940、0.879、0.789和0.81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中,ACI与TIA患者的斑块特征存在差异,HRMRI能够用于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MCA)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aci)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量化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晓霞 牛翠 +1 位作者 曹明善 杨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溶栓后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溶栓后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风险量化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6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治疗后24 h头颅复查CT结果为HT组、非HT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对CRP、LDL-C、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风险模型。结果HT组的LDL-C、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非HT组,而CRP、空腹血糖高于非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0.537,95%CI 0.332~0.869)、嗜酸性粒细胞(OR=0.455,95%CI 0.252~0.823)、CRP(OR=2.121,95%CI 1.221~3.687)以及空腹血糖(OR=1.709,95%CI 1.091~2.677)均是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嗜酸性粒细胞、CRP预测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95%CI 0.715~0.898)、0.805(95%CI 0.740~0.869)、0.780(95%CI 0.687~0.873)。量化评分风险模型分析显示,LDL-C、嗜酸性粒细胞、CRP联合预测HT的AUC为0.859(95%CI 0.790~0.928),明显高于3个指标单独预测。结论CRP、LDL-C、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是ACI患者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根据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量化评分风险模型可提高对溶栓后HT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C-反应蛋白(CRP)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嗜酸性粒细胞 风险量化评估模型
下载PDF
NSE、D-二聚体及HCY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晶 邵勇 任漪清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851-854,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以探讨NSE、D-二聚体、HCY在AC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0...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表达水平,以探讨NSE、D-二聚体、HCY在AC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5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CI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灶体积大小,将ACI组患者分为小体积梗死组(病灶体积<4.0 cm^(3))46例,中体积梗死组(4.1~10.0 cm^(3))62例和大体积梗死组(>10.0 cm^(3))42例,根据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C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10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或死亡)48例。比较上述不同组间受检者的NSE、D-二聚体和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NSE、D-二聚体、HCY及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ACI组患者的NSE、D-二聚体、HCY水平分别为(18.72±4.65)ng/mL、(3.50±1.23)mg/L、(18.60±4.6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7±3.27)ng/mL、(0.30±0.08)mg/L、(12.18±2.25)μ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小体积梗死组患者的NSE、D-二聚体、HCY水平分别为(15.91±3.01)ng/mL、(2.36±0.50)mg/L、(15.64±3.20)μmol/L,明显低于中体积梗死组的(19.16±4.53)ng/mL、(3.31±0.62)mg/L、(18.04±4.16)μmol/L,中体积梗死组患者的NSE、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低于大体积梗死组的(21.16±4.80)ng/mL、(5.02±0.89)mg/L、(22.68±3.8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SE、D-二聚体、HCY水平分别为(20.10±4.78)ng/mL、(4.21±1.19)mg/L、(21.38±3.89)μ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8.08±4.47)ng/mL、(3.16±1.11)mg/L、(17.30±4.4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D-二聚体、HCY对ACI患者预后不良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5、0.76,三者联合则为0.80。结论ACI患者NSE、D-二聚体、HCY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梗死体积越大,NSE、D-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尿酸、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转归的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传勇 魏凯 +1 位作者 张雄 杨职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ACI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组。ACI组及对照组均进行UA...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ACI组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组。ACI组及对照组均进行UA、CRP水平的检测。将ACI组与对照组、ACI三组间的UA、CRP水平及UA、CRP正常组与高UA、CRP组的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I组UA、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轻型、中型及重型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P正常组与高UA、CRP组的预后比较,经治疗明显进步、无变化及死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CRP可作为急性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发展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可作为对ACI干预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影像学指标、肢体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武泽 张振军 +2 位作者 李应平 孔杰 许立创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研究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影像学指标、肢体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法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 目的:研究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影像学指标、肢体功能及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法分为试验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组织影像学指标、肢体功能及生活品质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水平相比对照组较高,而向异性分数(FA)水平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FAM评分、BI指数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SF-36评分相比对照组较高(均P<0.05)。结论: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应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影像学指标,提高其肢体功能以及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死 超早期神经康复疗法 脑组织影像学指标 肢体功能 生活品质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春红 张鸿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分。结果14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A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莹 雷小峰 +1 位作者 程炎 李志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早期识别END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ACI患者197例,均于患者入院当天行AR检测、PLA检测,于入院时以及入院后24、48、72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记录END发生情况,据此分为END组、非END组。依次对两组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7例ACI患者中,发生END者49例,END发生率为24.87%。根据AR的判定标准,END组AR 23例、阿司匹林半抵抗(ASR) 15例、阿司匹林敏感(AS) 11例,非END组AR 17例、ASR 29例、AS 102例。经单因素分析,END组AR、ASR及PL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均高于非EN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及PLA、PMA、PNA、PLyA均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AR及PLA、PMA、PNA、PLyA水平越高的患者,发生END的风险越高(P<0.05)。结论AR和血小板活化可能都是ACI患者发生END的重要危险因素,AR联合PLA检测对于预测END的发生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据此及时调整抗血小板策略,有望减少E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阿司匹林抵抗(AR)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 预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秀珍 陈方方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并与35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酶联法、化学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AC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并与35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I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cy、hs-CRP和MDA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SOD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