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成为“公众知识”——18世纪英国的科学与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斌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9,共8页
18世纪"显著地"成为一个"信仰科学的时代"。科学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获得了稳固的地位。通过出版物和巡回讲座,科学被传播到空前广泛的范围。通过皇家学会和皇家工艺学会、外省科学学会、非国教学院、苏格兰和爱尔... 18世纪"显著地"成为一个"信仰科学的时代"。科学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获得了稳固的地位。通过出版物和巡回讲座,科学被传播到空前广泛的范围。通过皇家学会和皇家工艺学会、外省科学学会、非国教学院、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科学学会等组织化渠道,科学与工业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作为文化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科学成为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知识成为"公众知识"。这种科学融入近代文化所产生的飞跃与科学革命本身一样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科学与文化 科学与工业 外省科学学会 巡回讲座
原文传递
十八世纪俄国报刊发展研究
2
作者 王丹丹 王洋 +2 位作者 刘春富 张爽 侯丽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0期81-85,共5页
1702年12月15日,俄国彼得一世沙皇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出版俄国《公报》(《Ве?омости》),从此,俄国报刊业得以发展。作为社会活动的特殊领域,报刊是在每个民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社会发展阶段才会出现的。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其分... 1702年12月15日,俄国彼得一世沙皇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出版俄国《公报》(《Ве?омости》),从此,俄国报刊业得以发展。作为社会活动的特殊领域,报刊是在每个民族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社会发展阶段才会出现的。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其分散性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几乎不需要广泛的信息交流,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商品交换或封建主义框架内资本主义结构的要素出现,才产生了通过机器复制新闻传播信息的现代方法,报刊业才能得以发展。18世纪是俄国报刊业的启蒙和发展阶段,该文以时间发展脉络为主轴线,以18世纪俄国重要报刊诞生和发展为节点,全面阐述俄国18世纪时期的俄国报刊发展史,同时对相关重要报刊的发展背景、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产生的意义等做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杂志 报刊 18世纪
下载PDF
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被引量:5
3
作者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1期33-46,共14页
明末清初,在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的影响下,中国计量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新的计量仪器。它们的出现,扩大了传统计量的范围,为新的计量分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新的计量分支一开始就与国际相接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 明末清初,在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的影响下,中国计量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新的计量仪器。它们的出现,扩大了传统计量的范围,为新的计量分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新的计量分支一开始就与国际相接轨,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计量开始了向近代计量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传教士 计量
下载PDF
曼彻斯特时期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初步确立的理论贡献——基于《英国状况·十八世纪》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波 程宇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8期44-53,共10页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唯物史观初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一文本,可以看出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工业革命视角认定“物质利益”是现代世界...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是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唯物史观初步确立过程中的重要文献。通过这一文本,可以看出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初步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工业革命视角认定“物质利益”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物”的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颠倒关系;从社会发展视角阐发人的自由实现。可见,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已经对唯物史观有了初步的表达,由此出发,青年恩格斯与青年马克思的紧密合作具备了坚实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唯物史观 英国状况·十八世纪 初步确立
原文传递
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上) 被引量:4
5
作者 耿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明末清初的 16— 18世纪 ,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 ,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 ,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他们... 明末清初的 16— 18世纪 ,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 ,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 ,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 ,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他们在华的传教事业基本上是失败的 ,或者说是收效甚微 ,但他们在中西文化 (哲学、史学、经济、伦理、政治、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交流方面成绩斐然。他们在中学西渐方面取得的成绩比在西学东渐方面更大。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法国汉学界在该领域中始终居领先地位。本文对法国汉学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鸟瞰式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华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法国汉学界 明末清初
下载PDF
17—18世纪的荷兰-印尼-中国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 被引量:3
6
作者 贺圣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4,共9页
欧亚新航线在16世纪开辟以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西欧,给东西方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在17—18世纪的东西方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中,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荷兰东印... 欧亚新航线在16世纪开辟以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西欧,给东西方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在17—18世纪的东西方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中,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立足印尼的爪哇尤其是巴达维亚(雅加达)与中国开展贸易,巴达维亚(雅加达)在17—18世纪的荷兰—印尼—中国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贸易承载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开启了荷兰—印尼—中国贸易与多元文化交流尤其是荷兰与中国之间文化交流的进程。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在促进中国与西欧的物质文化交流、把大量茶叶和瓷器输入西欧、影响西欧人的社会生活以及介绍当时的中国国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往性质和方式的局限以及制度、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与隔阂,当时荷兰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精神文化的交流相当有限,尽管荷兰人对中国已有比较多的了解,荷兰在文化上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荷兰 印尼 中国 贸易 多元文化交流
下载PDF
谈17-18世纪荷兰代尔伏特陶的中国风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亚林 陈静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17世纪50年代,在荷兰的代尔伏特,首先出现了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的釉陶产品,并大获成功。又经过了一段时间,代尔伏特陶从纯粹模仿中国的外销瓷,逐渐转变为自己创作中国风格的作品。与此同时,在代尔伏特陶的影响下,欧洲各地的窑场纷纷开... 17世纪50年代,在荷兰的代尔伏特,首先出现了模仿中国明代青花瓷的釉陶产品,并大获成功。又经过了一段时间,代尔伏特陶从纯粹模仿中国的外销瓷,逐渐转变为自己创作中国风格的作品。与此同时,在代尔伏特陶的影响下,欧洲各地的窑场纷纷开始生产蓝白两色的中国风格釉陶,中国风设计从此真正开始。通过对代尔伏特陶典型作品的分析,以明确中国风设计在陶瓷领域中的表现特征。并可以从整体上把握17-18世纪整个欧洲中国风设计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荷兰代尔伏特陶 中国风设计
下载PDF
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下) 被引量:1
8
作者 耿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入华耶稣会... 明末清初的16-18世纪,是中西两种文化首次撞击的时代。这次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媒介,是以入华耶稣会士为主体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他们无论是在中学西渐方面,还是在西学东渐领域中,都做了许多有益的、他人无法取代的工作。入华耶稣会士与中西文化交流,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法国汉学界在该领域中始终居领先地位。本文对法国汉学界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鸟瞰式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华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法国汉学界 明末清初
下载PDF
16—18世纪意大利汉学研究——以罗明坚、利玛窦、卫匡国为中心
9
作者 赵静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欧洲汉学发展的历程中,意大利作为早期汉学研究之重镇,开启了传教士汉学研究的时代。作为海外汉学的先驱者,意大利传教士精研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架起了中西文明之间的桥梁,对欧洲认识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汉学家。通过... 在欧洲汉学发展的历程中,意大利作为早期汉学研究之重镇,开启了传教士汉学研究的时代。作为海外汉学的先驱者,意大利传教士精研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架起了中西文明之间的桥梁,对欧洲认识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汉学家。通过梳理16—18世纪意大利汉学的代表性人物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展现意大利早期汉学研究的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传教士 汉学 16-18世纪
原文传递
论17-18世纪世界瓷业的国际化潮流
10
作者 吴云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4,共3页
17、18世纪世界瓷业出现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化趋势,朝鲜、日本和欧洲各国纷纷学习借鉴中国制瓷工艺与艺术,中国也对各国瓷器工艺与艺术进行融合,从而使世界瓷业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潮流。
关键词 1 7 1 8世纪 世界瓷业 国际化潮流
下载PDF
18世纪南京、苏州和杭州年、季降水量序列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德二 刘月巍 +1 位作者 梁有叶 李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 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 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 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 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地区 18世纪典型多雨、少雨年份的降水量值。18世纪南京等三地的年、季、月降水量序列的复原,对了解在寒冷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我国主要农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18世纪 温暖气候背景 降水量序列重建 长江三角洲地带
下载PDF
园林与如画——18世纪英国如画园林思想的流变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宏宇 《建筑师》 2006年第1期83-90,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如画所显示出来的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研究,详细分析了18世纪英国如画园林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准确聚焦18世纪英国景观理论家和从业者的实践,跨越时间与空间,正确解读18 世纪英国的如画园林。
关键词 如画 诗如画 园林如画 如画园林 18世纪欧洲园林
下载PDF
中国园林在18世纪欧洲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建宁 张文甫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5,共6页
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它对欧洲人造园观念的转变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热"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阐述欧洲人对中国造园要素和手法的模仿以及在造园思想上... 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它对欧洲人造园观念的转变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热"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阐述欧洲人对中国造园要素和手法的模仿以及在造园思想上的异同,着重论述欧洲园林在园林建筑、理水、掇山叠石、植物配置等方面向中国园林的借鉴、学习之处,并从自然观的角度探究中西方园林在造园思想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以历史和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时期的中西方园林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18世纪 中国热 欧洲园林 中国园林 影响
下载PDF
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园林之父威廉·肯特的如画贡献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宏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如画园林美学对世界性的园林风格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画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传统的回归,也有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超越。其中,被誉为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之父的威... 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如画园林美学对世界性的园林风格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画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对传统的回归,也有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超越。其中,被誉为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式园林之父的威廉·肯特,被公认为是首先使如画在园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造园师。基于大量文献的考据,从其成长背景、设计思想、方法和手段等多个层面探讨了威廉·肯特对如画园林美学思想所产生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园林 威廉·肯特 如画
下载PDF
宗教争论与18世纪法国的政治转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洪庆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9,共9页
起源于17世纪的宗教争论,进入18世纪后,发展成以王权和教会为一方、以詹森派和巴黎高等法院为另一方的大规模政治争论。持续半个世纪的激烈论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教会,导致耶稣会被赶出了法国,而且为了与具有天然优势的王权对抗,巴黎高... 起源于17世纪的宗教争论,进入18世纪后,发展成以王权和教会为一方、以詹森派和巴黎高等法院为另一方的大规模政治争论。持续半个世纪的激烈论争,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教会,导致耶稣会被赶出了法国,而且为了与具有天然优势的王权对抗,巴黎高等法院诉诸公众舆论的支持,从而打破了法国绝对主义王权封闭的政治运作原则,开辟了"争论的政治"的局面,使立基于市民社会里的公众舆论取代传统的王权权威,成为法国政治中新的裁判权力。更为重要的是,舆论争夺中意识形态话语的构建和传播,促进了旧制度末年法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总体转变,为1789年的来临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氛围和意识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争论 18世纪中期 清国大革命 公共领域 意识形态话语
下载PDF
个性化与类型化——试析18世纪英国小说中的人物及其塑造手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赖骞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6-141,共6页
类型化和个性化是两种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过程。18世纪英国小说作为这一文体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人物塑造艺术既继承了早期文学的成就———类型化手法,又表现出个性化的倾向,为后世小说人... 类型化和个性化是两种不同的人物塑造手法。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过程。18世纪英国小说作为这一文体发展的起始阶段,其人物塑造艺术既继承了早期文学的成就———类型化手法,又表现出个性化的倾向,为后世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英国小说 人物塑造 个性化 类型化
下载PDF
欧洲长笛艺术发展历程(一)——西方管乐器系列研究之四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135,共5页
文章是研究西方长笛发展过程的首篇,主要涉及18世纪以前的中古长笛发展历史。
关键词 欧洲 长笛历史 18世纪以前
下载PDF
18世纪欧洲织物纹样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柏继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2-85,共4页
18世纪是欧洲织物纹样发展的重要时期。法国宫廷时尚、文艺思潮、东方织物纹样、"中国风"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促进了欧洲印花工业的发展和织物纹样的形成,并对后世纹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18世纪 欧洲织物纹样 因素 种类 发展
下载PDF
生态伦理与人道主义——18世纪西方自然观的形成及其当代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凌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伦理学异军突起。它旨在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从道德伦理角度约束人的行为,值得广泛提倡。然而,部分极端的生态中心论者将生态危机的"精神基础"归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伦理学异军突起。它旨在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从道德伦理角度约束人的行为,值得广泛提倡。然而,部分极端的生态中心论者将生态危机的"精神基础"归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则有失偏颇。回顾18世纪西方世界自然观念的演化,启蒙思想中的道德观念被资本主义自利的经济理论所抛弃,在某种意义上,生态危机并非人道主义的僭妄,恰恰相反,是人道主义精神还不够深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人道主义 18世纪 自然观
下载PDF
18世纪小说阅读理论与当代认知叙事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3,共9页
18世纪不仅是英语小说起源的时代,也是现代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代。阅读理论在塑造现代小说和现代读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方兴未艾、亟需中国学者介绍并参与的研究领域。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18世纪的道德哲学、美学、... 18世纪不仅是英语小说起源的时代,也是现代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代。阅读理论在塑造现代小说和现代读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方兴未艾、亟需中国学者介绍并参与的研究领域。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18世纪的道德哲学、美学、脑科学、文学批评和小说本身如何论述"私人阅读"的情感和认知机制,对现代小说阅读模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本文认为,文学理论研究不应该局限于当代,而应该深入历史,寻找当代理论的渊源和雏形,20世纪之前的阅读理论散见于哲学、评论和文学中,需要合理而创造性的整合。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了当代认知叙事学理论对于沉浸于小说状态的几种代表性阐释,如镜像神经元和"可能世界"的理论,说明了当代认知叙事学与现代阅读理论之间的呼应和承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阅读理论 认知叙事学 小说 18世纪 英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