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瑕瑜分明,得失可鉴——从Arthur Waley的译本悟《论语》的英译之道 被引量:26
1
作者 何刚强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9,共5页
阿瑟.威利(Arthur Waley)的《论语》译本(简称“威译”)在当代很有影响。选择它来具体研究、探讨《论语》英译的策略对先秦典籍的英译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首先对“威译”的得失进行评析,以具体统计与大量实例显示,“威译”总体质量以今... 阿瑟.威利(Arthur Waley)的《论语》译本(简称“威译”)在当代很有影响。选择它来具体研究、探讨《论语》英译的策略对先秦典籍的英译具有典型意义。本文首先对“威译”的得失进行评析,以具体统计与大量实例显示,“威译”总体质量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不是太高;同时也指出“威译”确有其挡不住的精彩之处。接着本文探讨“威译”所提示的典籍英译的“两个合理性”问题:语义的合理性与句法的合理性,认为这两者实际是一种语言文本格栅向另一种语言文本格栅转换的主要内容。典籍英译追求译文语义上的合理性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同时,还应最大程度地追求译文在句法上的合理性。“威译”虽在语义合理性上不尽如人意,但在句法合理性上倒是可圈可点。可能正是后者使“威译”至今仍在很大范围内获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威利 《论语》英译 文本格栅 语义合理性 句法合理性
下载PDF
有色的西洋镜,误读的《红楼梦》——乔利、王际真《红楼梦》英译本序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译本序文是环绕作品正文本的主要副文本,不仅为读者进入正文本营造了阅读空间和审美氛围,其中包含的"深度批评"还为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和经典化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红楼梦》各种英译本的序文不仅呈现了《红楼梦》在向西方传播... 译本序文是环绕作品正文本的主要副文本,不仅为读者进入正文本营造了阅读空间和审美氛围,其中包含的"深度批评"还为作品的文学史定位和经典化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红楼梦》各种英译本的序文不仅呈现了《红楼梦》在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的历史,折射出近现代百年间西方世界看待中国文化态度的改变,还展示出西方学者阐释《红楼梦》时所采用的不同视角以及得出的不同结论,从而反映出《红楼梦》在西方不同时期的文艺美学视域中呈现出的不同面貌。从乔利的《红楼梦》英译本自序和阿瑟·威利与马克·范·多伦为王际真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所作的序文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民主化运动之前,英语世界在译介《红楼梦》这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时,占有中心统治地位的西方文化形成的权力话语对原作中的异己因素采取了利用、忽视、压制、同化等各种手段。这样做,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红楼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接受,却迫使《红楼梦》承受了被扭曲、篡改和误读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利 王际真 阿瑟·威利 马克·范·多伦 《红楼梦》英译本 序文
下载PDF
论阿瑟·威利《道德经》英译本中的误译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建光 《海外英语》 2010年第4X期130-133,共4页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经典。它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因此也有多种译本。但是由于中西在语言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译者自生学养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该经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译现象。该文旨在... 《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经典。它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因此也有多种译本。但是由于中西在语言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译者自生学养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该经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译现象。该文旨在以阿瑟.威利翻译的《道德经》版本为个案进行误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威利 《道德经》误译
下载PDF
汉诗与和歌英译——以阿瑟·威利为研究中心
4
作者 杨芳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上世纪初,理雅各、庞德、威利将中国古诗首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迄今汉诗英译已是较为成熟的译介研究话题。上世纪初和歌英译亦掀起股股热潮,阿瑟·威利不仅在1918年翻译出版了《中国古诗170首》,在1919年翻译出版了《日本诗歌:... 上世纪初,理雅各、庞德、威利将中国古诗首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迄今汉诗英译已是较为成熟的译介研究话题。上世纪初和歌英译亦掀起股股热潮,阿瑟·威利不仅在1918年翻译出版了《中国古诗170首》,在1919年翻译出版了《日本诗歌:和歌》,将5-7-5-7-7-音节的短歌译成五行诗,继承了Robert Brower和Earl Miner的翻译方式;而且在1921年至1923的《源氏物语》和《紫氏部日记》的翻译中,将诸多和歌归译成一行散文。汉诗与和歌的英译值得深入研究,特别是以阿瑟·威利这位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精通中文与日文的译者的译作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和歌英译 阿瑟·威利 恋歌
原文传递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道德经》意象翻译——以阿瑟·威利译本为例
5
作者 何燕 赵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5-79,共5页
"象"是老子道论的核心所在,老子借助言语将意象的象征意指转化为道的象征符号,形成了形而上的境界,继而通过对"象"的直观感悟来实现形而下的理性逻辑推演。因而意象成分的关怀和经营是译者创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 "象"是老子道论的核心所在,老子借助言语将意象的象征意指转化为道的象征符号,形成了形而上的境界,继而通过对"象"的直观感悟来实现形而下的理性逻辑推演。因而意象成分的关怀和经营是译者创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接受美学角度着眼,《道德经》意象翻译的实质是,阿瑟·威利(后文统称阿瑟)在视野融合的前提下,充分把握《道德经》"象道"的哲学概念,运用智慧和技巧,不拘泥于固化的翻译策略和手段,灵活的转化,使蕴含"言、象、意"本质的"象道"在译语文化中得以体现,并为译语读者所接受。鉴于此,阿瑟·威利对"象"所进行的转化和处理恰是读者获得阅读快感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道德经》 意象翻译 阿瑟·威利
下载PDF
浅论阿瑟·威利译作《猴》中的译者主体性
6
作者 杨晓丽 《文教资料》 2011年第13期33-35,共3页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以阿瑟.威利的译作《猴》为例,通过描述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分析考察《西游记》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西游记》 阿瑟.威利 译本《猴》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阿瑟·威利《论语》英译本的生态翻译学策略
7
作者 王芳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12期95-96,共2页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的最高经典,以其丰富的哲理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备受中外学者的青睐,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广为流传。就不同译本的《论语》而言,其内容和价值会根据译者自身的特点以及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差异而有... 《论语》作为中国儒家的最高经典,以其丰富的哲理思想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备受中外学者的青睐,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广为流传。就不同译本的《论语》而言,其内容和价值会根据译者自身的特点以及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阿瑟·威利是英国优秀的汉学家,他所译的《论语》是众多译本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学术价值的,本文将从翻译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阿瑟·威利在对《论语》进行翻译过程中所选择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阿瑟·威利 生态翻译 生态结构 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