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络循经感传与结缔组织相关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书蔚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74-77,共4页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 循经感传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针灸激发感传,使"气至病所"。循经感传以结缔组织为基础,无论是神经感觉还是气液转化,结缔组织构成的间隙通道都有重要意义。从结缔组织结构分析,经络可能即为筋膜结构及结缔组织本身,也可能是由结缔组织间的排列间隙构成的通道,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经络脉气在通道中通行;从结缔组织功能角度,神经纤维信号传递、微循环物质运输等在循经感传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物质(五羟色胺、组胺等)及Ca^(2+)作为信号起到了激活经络效应的作用。经络效应虽然以结缔组织为基础产生,更离不开多系统、多物质的参与;经络学说从结构、功能上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既不独立属于任何系统,也非各系统功能的总和,不应单纯从西医解剖单一系统分析,是神经、血管、淋巴管、体液、筋膜、肌肉及未知元素共同构成的复合功能系统。未来应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综合探究经络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循经感传 气至病所 结缔组织 间隙通道 筋膜 经络脉气 信号传递 微循环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五羟色胺 组胺 Ca2+ 相关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轴向绕组磁路结构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超君 陈澜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1,共3页
给出轴向绕组磁路结构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判定线圈横截面积与线圈槽横截面积相等,将阻尼器结构设计与磁路设计联系起来,设计出结构合理紧凑的阻尼器。然后采用ANSYS软件对磁路结构进行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阻尼器结构设... 给出轴向绕组磁路结构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判定线圈横截面积与线圈槽横截面积相等,将阻尼器结构设计与磁路设计联系起来,设计出结构合理紧凑的阻尼器。然后采用ANSYS软件对磁路结构进行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阻尼器结构设计满足要求,轴向绕组磁路结构改善了阻尼间隙通道磁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绕组磁路结构 磁路设计 阻尼间隙通道 有限元分析 磁通密度
下载PDF
轴向绕组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超君 陈澜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轴向绕组结构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建立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阻尼间隙通道的磁场特性,并建立径向线圈磁路结构的电磁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径向结构的阻尼间隙通道的磁场分布特性,对比有限元理论分析得出轴...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轴向绕组结构的磁流变液阻尼器,建立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阻尼间隙通道的磁场特性,并建立径向线圈磁路结构的电磁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径向结构的阻尼间隙通道的磁场分布特性,对比有限元理论分析得出轴向绕组结构能在阻尼间隙通道产生近似平行平板磁场特性的均匀磁场。然后对轴向绕组结构在阻尼间隙通道产生的磁场进行测试,试验得出轴向绕组结构的阻尼器间隙通道磁场特性优良,更有利于磁流变效应;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轴向绕组阻尼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绕组 磁路结构 阻尼间隙通道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磁通密度
下载PDF
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 毛光兰 +3 位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陶晶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 MPR重建CT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圆孔、翼管、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圆孔、翼管、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圆孔和翼管分别位于蝶窦腔的上、下方,长度(4.05±0.81)mm和(14.49±1.60)mm,冠状重建影像可较清晰显示其位置关系。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CT三维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组技术 CT影像
下载PDF
翼腭间隙通道的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观测
5
作者 付升旗 王华 +3 位作者 吴清武 刘恒兴 李文奇 周小兵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 目的:为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沿眦耳线(CML)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沿翼腭间隙各通道长轴和垂直于各通道长轴分别进行CT图像重建。观察翼腭间隙通道的位置、形态及毗邻结构,测量其径线。结果:MPR重建影像可清楚显示翼腭间隙通道的翼管、圆孔、蝶腭孔、眶下裂、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管、腭小管、腭鞘管和犁鞘管的位置、形态及其毗邻结构,左、右侧翼腭间隙通道呈对称性分布,各径线均无差异。翼管、圆孔、腭鞘管和犁鞘管位于蝶窦周围,可轻度或明显凸入蝶窦腔内。翼管前口横径(3.56±0.74)mm,后口横径(1.64±0.63)mm;圆孔前口横径(3.41±0.72)mm,后口横径(3.18±0.60)mm,翼管前、后口横径之间和圆孔前、后口横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腭间隙通道的MPR重建对翼腭间隙通道及其邻近结构病变的影像诊断和内镜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间隙通道 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 三维重建 CT影像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晓鹏 赵贤根 +2 位作者 刘磊 汪显康 何俊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0-387,共8页
输电线路因过电压引起间隙放电而跳闸后,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对重合闸时间的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在长空气间隙施加不同冲击电压,基于高速纹影技术,观测间隙耐受和间隙击穿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间隙耐受时,... 输电线路因过电压引起间隙放电而跳闸后,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对重合闸时间的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在长空气间隙施加不同冲击电压,基于高速纹影技术,观测间隙耐受和间隙击穿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间隙耐受时,靠近电极的放电通道消散较快,并且形态类似“蘑菇云”,而远离电极的放电通道仅做径向扩张;间隙击穿时,通道演化形态类似“毛毛虫”,而且在放电通道弯曲处和分叉处,中心发光区域存在“瓶颈”现象。统计表明,间隙耐受时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时间为5~25ms,且随着注入能量的增大,绝缘恢复时间呈对数增大;间隙击穿且自然风速约为2m/s时,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正极性操作电压、负极性操作电压作用下放电通道的绝缘恢复时间分别为46.1~243.9ms、6.97~107.74ms和8.09~153.6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通道 绝缘恢复 形态演化 纹影技术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大鼠连接蛋白43表达及分布模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林俊敏 梁庆 +6 位作者 邝素华 黄伟青 黄敏坚 郭锻强 晏平 刘荣 陈少英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美托洛尔(Meto)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连接蛋白43 (Cx43)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20只:(1)假手术组(sham组);(2)心力衰竭模型组(HF组);(3) M...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美托洛尔(Meto)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连接蛋白43 (Cx43)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20只:(1)假手术组(sham组);(2)心力衰竭模型组(HF组);(3) Meto治疗小剂量组[Meto A组,1.25mg/(k&#183;d)];(4) Meto治疗中剂量组[Meto B组,5 mg/ (kg&#183; d)]; (5)Meto治疗大剂量组[Meto C,20mg/ (kg&#183;d)].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心衰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给药至第8周,术后第8周取材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心肌Cx43表达量及分布模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总Cx43 (T-Cx43)、磷酸化Cx43 (P-Cx43)表达水平.结果 (1) HF组大鼠与Sham组比较,心脏T-Cx43分布紊乱明显,Cx43mRNA表达及P-Cx43、T-Cx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MetoC组虽较Meto A、MetoB组进一步显著改善HF大鼠心脏T-Cx43分布紊乱情况,但显著抑制HF大鼠心脏T-Cx43表达(P<0.01);Meto A、MetoB组未显著抑制HF大鼠心脏T-Cx43蛋白的表达.(2)HF组大鼠中P-Cx43表达量显著高于sham组(P<0.叭),随Meto治疗剂量的逐级增加各治疗组P-Cx43表达量较HF组逐级降低(MetoAvs.HF,P<0.05;MetoBvs.HF,P<0.01;MetoCvs.HF,P<0.01),且Meto治疗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to可通过抑制心肌Cx43磷酸化及改善其分布紊乱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间隙连接通道 连接蛋白43
原文传递
经肌间隙入路通道腰椎固定融合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正安 曾忠友 +5 位作者 宋永兴 籍剑飞 张建乔 裴斐 金辉 宋国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总结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腰椎固定融合术的并发症。[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2月共治疗腰椎疾病467例,男203例,女264例;平均年龄(57.63±9.16)岁;单节段病变415例,两节段病变52例。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 [目的]总结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腰椎固定融合术的并发症。[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2月共治疗腰椎疾病467例,男203例,女264例;平均年龄(57.63±9.16)岁;单节段病变415例,两节段病变52例。采用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58例,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192例,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217例。观察其临床结果及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异常出血2例、腰椎病变节段定位错误6例、椎弓根骨折7例、终板损伤4例、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3例、神经损伤9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12例、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正确15例。术后并发症:切口表皮部分坏死19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椎间排斥反应1例、血肿2例、再次手术6例。共446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9.65±5.87)个月的随访。随访期内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出现融合器向后移位2例,融合器沉降19例。随访病例中除23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JOA评分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病变临床效果良好,但也存在较高的并发症,特别在早期开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间隙入路通道 固定融合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窄间隙矩形通道单相水纵向涡强化传热实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建 黄彦平 黄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设置4对周期性分布的矩形块纵向涡发生器(LVG),研究该类通道和光通道内单相水介质流动阻力特性和对流传热特性。在雷诺数Re为310~4220范围内,纵向涡(LV)使得通道内流动提前由层流向紊流转化。在层流区,LV强化传热可... 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设置4对周期性分布的矩形块纵向涡发生器(LVG),研究该类通道和光通道内单相水介质流动阻力特性和对流传热特性。在雷诺数Re为310~4220范围内,纵向涡(LV)使得通道内流动提前由层流向紊流转化。在层流区,LV强化传热可达100.9%,摩擦阻力增大仅11.4%;在紊流区,LV强化传热可超过87.1%,摩擦阻力增大100.3%。LV可明显强化单相水传热,并引起摩擦阻力一定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矩形通道 单相水 纵向涡 强化传热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线粒体转移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进旺 宋艳玲 朱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0,共3页
干细胞将具有正常功能的线粒体转移至损伤肺细胞并重建其功能,是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转移需要通过细胞问形成的间隙链接通道(GJCs)实现,且具有单向性。本文通过对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线粒体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进... 干细胞将具有正常功能的线粒体转移至损伤肺细胞并重建其功能,是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转移需要通过细胞问形成的间隙链接通道(GJCs)实现,且具有单向性。本文通过对干细胞治疗肺损伤的线粒体转移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了解线粒体在肺内生理和病理作用及线粒体转移机制对各类肺损伤的干细胞治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线粒体转移 肺损伤 间隙链接通道 机制
原文传递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1 位作者 马建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5-667,共3页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 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 应用红外热像仪对水介质中HP-LVG4和HP-S背面温度场进行了拍摄,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密度基本相当时, HP-LVG4内壁温平均值相对于HP-S降低了18.1%;在平均内壁温基本相当时,HP-LVG4的加热功率密度比HP-S提高了29.3%。以上结果说明,红外热像仪可以较好地应用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间隙矩形通道 红外热像仪 传热强化
下载PDF
机械刺激在间隙连接半通道活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泰槰 Ross G Johnson Judson D Sheridan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8-474,共7页
缘补充染料 +EGTA ,则细胞的染料负荷随机械刺激的增强而加。12 -O -tetradeconylphorbal-13 -acetate(TPA)是一种致癌物质 ,它能促进蛋白激酶C活动 ,并可明显抑制间隙连接的通透性。在它的处理下 ,能明显抑制细胞的染料摄取。以上结果... 缘补充染料 +EGTA ,则细胞的染料负荷随机械刺激的增强而加。12 -O -tetradeconylphorbal-13 -acetate(TPA)是一种致癌物质 ,它能促进蛋白激酶C活动 ,并可明显抑制间隙连接的通透性。在它的处理下 ,能明显抑制细胞的染料摄取。以上结果表明 ,机械刺激是使半通道开放的启动因素 ,而EGTA则进一步促使其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a细胞 染料摄取 机械刺激 间隙连接半通道
下载PDF
窄间隙矩形通道单相水纵向涡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建 黄彦平 黄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设置4对周期性分布的矩形块纵向涡发生器(LVG),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图像分析仪技术(PDPA)对该通道内单相流动的速度场进行可视化测量。通道内单相层流和湍流的主流速度分布表明:当流动经过LVG时,将会产生以二次流动为... 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设置4对周期性分布的矩形块纵向涡发生器(LVG),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图像分析仪技术(PDPA)对该通道内单相流动的速度场进行可视化测量。通道内单相层流和湍流的主流速度分布表明:当流动经过LVG时,将会产生以二次流动为特征的纵向涡(LV);LV使得流动边界层的发展受到抑制或破坏作用,强化通道内部流动的横向对流运动,因此能够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矩形通道 单相水 纵向涡 可视化
下载PDF
窄隙通道内纵向涡作用下汽泡行为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2 位作者 马建 王艳林 王秋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51,共6页
当流体流过纵向涡发生器时,会在纵向涡发生器后产生沿纵向移动的涡旋,这些纵向涡的强烈运动,促进了主流区与传热壁面附近的流体搅混,削薄或破坏边界层,实现了强化传热。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加热板上布置矩形块的纵向涡发生器,通过正面4... 当流体流过纵向涡发生器时,会在纵向涡发生器后产生沿纵向移动的涡旋,这些纵向涡的强烈运动,促进了主流区与传热壁面附近的流体搅混,削薄或破坏边界层,实现了强化传热。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加热板上布置矩形块的纵向涡发生器,通过正面450 mm×40 mm和侧面3 mm宽的石英玻璃可视窗内对纵向涡作用下的汽泡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通过分析纵向涡对单个汽泡、多个汽泡和汽泡演化作用特性的影响,表明纵向涡对汽泡产生了强烈的扰动作用,抑制了汽泡在加热板上的长大和聚集,加强了近壁区热流体和流道中央区冷流体之间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对加热板表面的热边界层起到破坏和削薄作用,从而使汽液二相工况下的传热明显强化。由于纵向涡发生器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对平面或近似平面的窄间隙换热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汽泡 可视化 纵向涡 间隙矩形通道
下载PDF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军 黄彦平 +2 位作者 马建 周娜 王秋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9-301,共3页
由于纵向涡发生器(LVG)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安装高度低,对于一些具有窄间隙通道的换热结构,纵向涡(LV)强化传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窄间隙矩形通道水介质条件下应用这种技术时,LV的有效作用距离直接关系到传热强化效率和是否具有... 由于纵向涡发生器(LVG)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安装高度低,对于一些具有窄间隙通道的换热结构,纵向涡(LV)强化传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在窄间隙矩形通道水介质条件下应用这种技术时,LV的有效作用距离直接关系到传热强化效率和是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模拟,并采用旋涡强度剩余率作为判别依据,结果表明在本文参数范围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为LVG高度的68.3~77.4倍,并且这一范围与Re数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涡发生器 间隙矩形通道 有效作用距离
原文传递
急性肺损伤时间隙连接通道调控肺血管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献忠 张利峰 孙密欣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通道(GJC)是否通过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调控肺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方法应用小口径步枪致伤制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检测肺含水量、伊文思蓝漏出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Cx40表达...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通道(GJC)是否通过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调控肺血管通透性,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方法应用小口径步枪致伤制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检测肺含水量、伊文思蓝漏出率,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Cx40表达;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给予达氏修正伊氏培养基(DMEM)、伤后动物血清和GJC通道阻滞剂,应用染料划痕实验检测GJC功能、伊文思蓝漏出实验检测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Fluo-3AM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动物实验中,伤后Cx40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则呈递增趋势,二者呈负相关(r=-0.934,P<0.05)。离体实验中,伤后动物血清降低GJC功能,Cx40表达降低,当应用通道阻断剂后,GJC功能和Cx40表达降低程度更甚;此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应用GJC通道阻断剂后,这种效应更加明显。结论肺血管内皮细胞GJC对肺血管通透性有调节作用,胸部枪弹伤后,肺血管内皮Cx40表达降低,引起GJC功能下降,导致胞内钙超载,最终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急性肺损伤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动物实验 毛细血管通透性 连接蛋白类 间隙连接通道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庆雷 沈丽 邓钺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822-1831,共10页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母系遗传的多功能细胞器,不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而且参与应激细胞的存活和命运决定。线粒体转移是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和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转移的途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隧道纳米管、间隙...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母系遗传的多功能细胞器,不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调节,而且参与应激细胞的存活和命运决定。线粒体转移是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修复和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转移的途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隧道纳米管、间隙连接通道、微泡、细胞融合以及胞吞作用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可诱导隧道纳米管的形成,使线粒体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多种应激信号,例如受损线粒体、线粒体DNA或线粒体其它产物的释放以及活性氧水平的升高等,都能引发线粒体从间充质干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该文介绍线粒体从间充质干细胞转移到邻近应激细胞的现象,并讨论线粒体转移的可能机制及其在组织损伤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移 隧道纳米管 间隙连接通道
原文传递
窄间隙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扰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明昌 黄礼渊 +1 位作者 代启东 踪训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4-626,共3页
通过理论计算与模拟验证,分析了有机玻璃支架对堆芯中子场的扰动情况,为窄间隙通道中子注量率测量活化片支架的制作及布置提供了依据,实堆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有机玻璃支架对X堆芯中子场的扰动可降低到较低水平。
关键词 间隙矩形通道 有机玻璃 中子场 扰动
下载PDF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明亮 马建 +2 位作者 黄彦平 张雨 林震霞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测关系式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由Kays和Clark提出的层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以及由Blasius、Techo、Moody提出的湍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的预测结果均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矩形通道 单相流动特性 非等温摩擦系数
原文传递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填充泡沫金属后的换热性能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逯彦红 段国林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1-494,共4页
本文以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填充泡沫金属后与空气强制对流的换热效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填充泡沫金属的多孔介质三维散热模型,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并进一步分析了截面速度分布、表面换热系数、努塞尔... 本文以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填充泡沫金属后与空气强制对流的换热效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填充泡沫金属的多孔介质三维散热模型,采用ANSYS-FLUENT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并进一步分析了截面速度分布、表面换热系数、努塞尔数等参数对泡沫金属内部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最后,以电动汽车电池模块为验证对象.在同等风速下,在矩形电池单体间隙内填充泡沫铝后,电池壁面温度最高可下降4.3℃,最大温差可下降3.2℃,验证了利用泡沫金属对电动汽车电池模块散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矩形通道 金属泡沫 强制对流 换热特性 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