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代青铜文化与身体直接感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子中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中国自宋代兴起收藏热后,人们对古物持考证或玩味的态度,由此形成的金石研究的风范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今人把商代看作为中国历史的童年,把商代青铜器归属于物质文化史或工艺美术研究的范围。然而,新近考古学的研究证明,新石器时... 中国自宋代兴起收藏热后,人们对古物持考证或玩味的态度,由此形成的金石研究的风范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今人把商代看作为中国历史的童年,把商代青铜器归属于物质文化史或工艺美术研究的范围。然而,新近考古学的研究证明,新石器时代要向前推进几十万年,那么,文字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青铜文化 青铜器 造型艺术 青铜时代 文字文化 青铜艺术 技术与艺术 器物文化 书画艺术 赫伯特·里德
下载PDF
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9
2
作者 贡布里希 范景中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9,共11页
这篇论述博物馆的演说讲的有史实,有理论,意深文明,精意迭出.译文曾于十年前发表过,由于昧于文化背景,误解难通处殊多.每每思之,便愧焉疚怀,不怡中夜.现在重新校译一过,以纠前愆,亦请读者批评.
关键词 博物馆 赫伯特·里德 艺术博物馆 艺术作品 文艺复兴 教育性 佛罗伦萨 艺术教育 艺术品 欣赏艺术
原文传递
艺术教育与人格完善——赫伯特·里德关于艺术教育价值的论说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晓莉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0-52,共3页
赫伯特·里德艺术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艺术教育完善人格,在其历史背景下,他提出了完善人格的两个主要方面——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个性与社会的整合。本文是对其理论的阐述和剖析。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感性与理性 个性与社会 人格完善
下载PDF
精神的震动——顾黎明抽象绘画中的传统符号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 《国画家》 2021年第4期59-60,共2页
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1这种内在的需求,是"人"精神层面纯粹的"精神的震动"。单独构成的艺术不足以吸引人们的感官体验,一件艺术作品必须能够唤醒人精神层面更... 瓦西里·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1这种内在的需求,是"人"精神层面纯粹的"精神的震动"。单独构成的艺术不足以吸引人们的感官体验,一件艺术作品必须能够唤醒人精神层面更深层次的回应,这是无意识的。"精神的震动"可能是个人的,因为这些震动或许导致某种精神上的同化;或是因为它具有了原型的样式,超于个人的独体性,人类可以根据这种式样来解释自己的命运。赫伯特·里德认为,康定斯基总结的基本理论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论,其涉及普遍的人类心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斯基 抽象绘画 艺术作品 赫伯特·里德 人类心理活动 感官体验 符号解读 内在需求
原文传递
国际美术教育学会28届大会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柴庆翔 《中国美术教育》 1994年第3期2-4,共3页
第28届国际美术教育学会(INSEA)全体会员大会已于1993年8月13日至1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但因90年原定会址菲律宾的马尼拉政治局势不稳定,27届大会被迫取消,因此这次蒙特利尔大会距上次柏林大会相隔六年。
关键词 美术教育学 比较研究 美术教师 赫伯特·里德 教学方法 课程设计 加拿大 课程内容 中国美术教育 现代科学技术
原文传递
从印象主义绘画看西方现代绘画的发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卫平 《艺术探索》 1998年第2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西方现代绘画 印象主义 印象派画家 现代派绘画 审美心理 古典主义美学 现实主义 保罗·塞尚 赫伯特·里德 文学趣味
下载PDF
简论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明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宗教艺术 艺术创造活动 希腊神话 苏珊·朗格 霍克海默 艺术家 宗教情感 超现实 宗教机构 赫伯特·里德
下载PDF
通过美育重塑人性——赫伯特·里德美育思想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宏斌 丁心怡 《美育学刊》 2018年第5期31-38,共8页
在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中,原本有机一体的人性变成了碎片的无意义拼贴。英国教育家、诗人、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应以艺术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儿童的美学教育重塑一种完整自由的人性,从而重构一个有机和谐... 在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大行其道的现代社会中,原本有机一体的人性变成了碎片的无意义拼贴。英国教育家、诗人、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应以艺术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对儿童的美学教育重塑一种完整自由的人性,从而重构一个有机和谐的社会。对赫伯特·里德的美育主张,可以从人性分裂的现状及缘由、美育对人性的重塑之道、美育对社会的重构之法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美育 艺术 人性
下载PDF
赫伯特·里德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呼宇 《艺术教育》 2006年第9期124-125,共2页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里德通过多年对艺术教育研究及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很多关于艺术教育的新的思想和观念,其中儿童思维和谐发展是一个基本内容。本文试就其培养儿童和谐思维理论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儿童思维和谐发展理论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原文传递
当代雕塑(5)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德鲁.考西 芷子 《世界美术》 2004年第1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当代 雕塑艺术 冯塔纳 非物质化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赫伯特·里德 艺术形式
原文传递
读侯登科
11
作者 周卫彬 《黄河文学》 2019年第8期70-74,共5页
一个人与影像(艺术)的相遇相知是非常微妙的,尽管我们对影像的理解与欣赏,取决于个人独具的观看方法,话虽如此,但是,当我们身临其境,那种神秘的难以言说的感动,我以为是一种个体审美的觉醒,套用英国艺术史家赫伯特.里德的观点,那是“将... 一个人与影像(艺术)的相遇相知是非常微妙的,尽管我们对影像的理解与欣赏,取决于个人独具的观看方法,话虽如此,但是,当我们身临其境,那种神秘的难以言说的感动,我以为是一种个体审美的觉醒,套用英国艺术史家赫伯特.里德的观点,那是“将所见加工成现实”而使得心灵的图像得以显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登科 赫伯特.里德 艺术史家 影像 个人
原文传递
当代雕塑(4)
12
作者 安德鲁.考西 芷子 《世界美术》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关键词 雕塑 建筑艺术 纪念碑 马克斯·比尔 现代主义 赫伯特·里德 特里尔 苏菲 《阿姆斯特丹纪念碑》
原文传递
独立观想与思维转型
13
作者 赵勤国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独立观 创造性思维方式 艺术家 独创性 思维转型 米开朗基罗 审美趣味 习惯性思维 赫伯特·里德 巴尔蒂斯
下载PDF
从“审美的表象”走向“观念的构造”——’97南山雕塑展作品透视
14
作者 饶小军 《美术观察》 1997年第7期48-49,共2页
激变中的求索 90年代,中国雕塑界正处在令人鼓舞的激变当中:一方面,在长期封闭和压抑的沉寂之后,雕塑家们已开始走出本体内循环式的职业圈限,他对传统的雕塑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对各种新的观念性的尝试充满热情,在与各种观念艺术的对话和... 激变中的求索 90年代,中国雕塑界正处在令人鼓舞的激变当中:一方面,在长期封闭和压抑的沉寂之后,雕塑家们已开始走出本体内循环式的职业圈限,他对传统的雕塑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对各种新的观念性的尝试充满热情,在与各种观念艺术的对话和感悟过程中,创作出了一件件激动人心的实验性艺术作品,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锐意探索的雕塑家;另一方面,艺术批评的介入,又使得雕塑艺术在观念层次上有了某种理论性的导向,形成了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共生发展的最新趋向。 一系列的事件引起我们的关注: 1995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三人联合工作室(隋建国、展望、于凡),不仅从事着雕塑本体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同时还在观念艺术的领域进行着前卫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家 观念艺术 雕塑艺术 观念性 参展作品 审美 赫伯特·里德 传统雕塑 当代中国 艺术批评
原文传递
“艺术应成为教育之基础”——赫伯特·里德美学观念下的艺术与教育
15
作者 黄晓霞 林芳 《美育学刊》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艺术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中总有难以自处的困境,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无的放矢。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在学科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上左右摇摆,不能明确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是里德在其著作《通过艺术的... 艺术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中总有难以自处的困境,在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显得无的放矢。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在学科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上左右摇摆,不能明确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是里德在其著作《通过艺术的教育》(Education through Art)中的主题。不同于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里德认为艺术并非是在语言、逻辑能力获取之外的丰富性学习,他指出个体的独特性对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美育才能使个体的特性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中得以发展。在个性培养目标上教育与艺术的相合,艺术才更强化了自身的本质,教育则塑造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保护了不同气质个体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艺术教育 统整 意象 气质
下载PDF
与画无关的序
16
作者 黄永玉 《美术之友》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我深信美学上的价值也正是道德上的价值——赫伯特·里德人到70岁以上,可算是真老了。我喜欢回顾。写东西,画东西,要不回顾生活便是回顾知识、经验,那是很有意思的事;不过,我不喜欢搞“回顾展”。一个人还在写,还在画,不... 我深信美学上的价值也正是道德上的价值——赫伯特·里德人到70岁以上,可算是真老了。我喜欢回顾。写东西,画东西,要不回顾生活便是回顾知识、经验,那是很有意思的事;不过,我不喜欢搞“回顾展”。一个人还在写,还在画,不病不残,明天之后还有明天,事做不完,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无可怀疑 敦煌 常书鸿 赫伯特·里德 野兽派画家 语言表达能力 人性的深度
下载PDF
艺术起源从“单因”模式到“多元”理论的思考
17
作者 谭春 师向宁 《民族音乐》 2011年第6期4-5,共2页
艺术起源于什么?赫伯特.里德在《艺术与社会》中说:很难找到一个满意的英语单词来描述最早的原始艺术。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源于学者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资料掌握的匮乏。
关键词 艺术起源 赫伯特.里德 原始艺术 英语单词 斯芬克斯 起源问题 艺术资料 学术界
下载PDF
艺术在人类意识发展中的功能——兼评赫伯特·里德《形象与思想》
18
作者 宋协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55-61,共7页
在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历史进程中,由意象(image)进而形成形象(icon),形象总是先于思想(idea);艺术活动是对纷繁杂陈但具有意义的情感和形式的明朗化过程,人类借助艺术将物质的世界纳入精神世界,从而以符号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才成为可... 在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历史进程中,由意象(image)进而形成形象(icon),形象总是先于思想(idea);艺术活动是对纷繁杂陈但具有意义的情感和形式的明朗化过程,人类借助艺术将物质的世界纳入精神世界,从而以符号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才成为可能;审美创造是开拓人类意识和塑造人类思维模式的主要途径,艺术本身正是进化中的人类意识,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感性把握.这是里德在《形象与思想》一书中所阐述的艺术文化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意识 赫伯特·里德 兼评 艺术史 旧石器时期 卡西勒 舞蹈 圆顶 类的意识 新石器时期
下载PDF
改变视野:关于美术教学
19
作者 杨建滨 《中国美术教育》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由于按绘画世界看了这么多的画,如今我们也能用图形的方式去变换这个世界,看这个世界。因为这一刻,我们是用画家的心理定向审视母题以寻找那些能在画布上用颜色建立起来的方面——来看事物的。 ——摘自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觉》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 人的本质 赫伯特·里德 教学过程 创造力 创造性才能 “启发式”教学 湖南美术出版社
原文传递
生命之光烛照下的“有机形式”与“个性”:赫伯特·里德诗论
20
作者 张春晖 叶汝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4-99,共6页
赫伯特·里德早年纠缠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并与现代主义一度存在违和感,后来则致力于建构一种基于"科学性"的诗歌理论。借鉴当时的心理学发现,里德阐发了"有机形式"和"个性"两个诗学的核心概... 赫伯特·里德早年纠缠于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间,并与现代主义一度存在违和感,后来则致力于建构一种基于"科学性"的诗歌理论。借鉴当时的心理学发现,里德阐发了"有机形式"和"个性"两个诗学的核心概念。里德坚信,诗人生来具有直观本质领域的能力(里德将其称为"原创力"),其诗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围绕着这个"原创力"展开,并归结和统一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里德 原创力 有机形式 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