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人的宇宙观与中国园林构思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林娣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1-126,共6页
中国园林构思 ,从“象天”到“法地” ,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 ,都是古人宇宙观的“具象”化。园林作为“艺术的宇宙图案” ,和其他文物一样 ,是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 ,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联系、沟... 中国园林构思 ,从“象天”到“法地” ,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 ,都是古人宇宙观的“具象”化。园林作为“艺术的宇宙图案” ,和其他文物一样 ,是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 ,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联系、沟通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 宇宙观 中国 园林艺术 创作理念 意识形态 祭祀仪式 建筑艺术 “法地”
下载PDF
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思想初探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斌 武廷海 王学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2,共8页
象天法地思想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不同尺度的空间,产生了具有象天法地特征的分野、城市、建筑、园林、器物等。秦代是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创制期,在都城规划中创立了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以彰显天下一统、皇权至上的前所未有之大格局。... 象天法地思想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不同尺度的空间,产生了具有象天法地特征的分野、城市、建筑、园林、器物等。秦代是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创制期,在都城规划中创立了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以彰显天下一统、皇权至上的前所未有之大格局。基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天文复原,揭示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的两个具体模式,即秦昭襄王时期以渭北为中心的"横桥南渡"模式,和秦始皇时期以渭南为中心的"阿房渡渭"模式;并进一步探讨秦咸阳规划中两个象天法地模式转换的社会文化背景,说明秦咸阳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开启了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的一个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秦咸阳 法地
下载PDF
从“象天”到“崇礼”:两汉都城意象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方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92-97,共6页
都城意象是古代王朝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秩序的象征。西汉长安城由南、北城垣曲折走向提供的可意象性,兼以紫微宫的喻指,牛女像的标树,营构出以"斗城"为特色的"象天"意象,旨在营造与天同构的崇高感,彰显皇权的神圣... 都城意象是古代王朝以皇权为中心的统治秩序的象征。西汉长安城由南、北城垣曲折走向提供的可意象性,兼以紫微宫的喻指,牛女像的标树,营构出以"斗城"为特色的"象天"意象,旨在营造与天同构的崇高感,彰显皇权的神圣和权威。东汉洛阳城通过都城轴线的强化和礼制建筑的营建,使皇权和礼制相衔接,营构出昭示东汉王朝德治教化的"崇礼"意象。从长安到洛阳,都城意象的变化,体现出两汉政治文化由"霸王道杂之"向"柔道行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长安城 东汉洛阳城 都城意 崇礼
下载PDF
秦咸阳象天设都空间模式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璐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53-66,113,共14页
象天设都是贯穿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规划设计传统,秦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下之都",其象天设都的空间布局模式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试图绕开文献与考古实证不足的局限,从外围逼近核心,通过考察战国秦汉时期其他类型&qu... 象天设都是贯穿中国整个帝制时期的规划设计传统,秦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天下之都",其象天设都的空间布局模式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试图绕开文献与考古实证不足的局限,从外围逼近核心,通过考察战国秦汉时期其他类型"象天制器"的模式得到基本猜想,进而对社会文化、科学知识及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得到可能模式,再以此为纲,分析秦咸阳相关文献与考古资料,得到其象天设都的具体空间模式:天象垂直投影,中宫天极居中、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与地上四方相对,五宫星座与都城各片区人工建设一一呼应。这种关系的建立并非"机械投影",而是在保持星座间的几何拓扑关系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地面实际建设条件,进行适当协调、妥协,形成天地一体的空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都咸阳 空间模式
下载PDF
玉璧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光明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7-52,65,共7页
本文对玉璧的起源、形制和功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证,论证了玉璧的形制源于天象,其原始功能主要是用作祭天的礼器,并由此纠正了目前人们对玉璧起源的模糊认识和某些类型玉璧的错误命名。
关键词 玉璧 瑞器 璇玑 谷璧 蒲璧
原文传递
秦始皇和中国人居理论的审美化质变——中国人居理论史研究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义成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5期95-104,共10页
秦始皇作为秦统一后首都咸阳扩建的"总设计师",对中国人居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咸阳扩建设计中的"象天"原则,继承并创新了周人"‘相土’图式"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河"模... 秦始皇作为秦统一后首都咸阳扩建的"总设计师",对中国人居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咸阳扩建设计中的"象天"原则,继承并创新了周人"‘相土’图式"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河"模式,创制了作为"国家‘相土’图式"标志的"国家子午中轴线"和"国家东西向中轴线"。这是一种全新的作为"壮美"风格的艺术表达方式。其"生气"导向的"王气"原则将"气论"融入到中国人居理论发展的血脉中,也是中国人居理论主体转向审美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居理论 “气论”
下载PDF
太极生命机理及太极图绘制标准之探源
7
作者 周天元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太极于易学中的表征应是包罗万象之全息映射,其机理及其数理显象具有其天地人全息同构、法则统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故而太极图所表征的是“无处不太极”的全息统一之科学内涵和人道尊天法地之行为准则。弄清太极之系列内涵和太极图之绘... 太极于易学中的表征应是包罗万象之全息映射,其机理及其数理显象具有其天地人全息同构、法则统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故而太极图所表征的是“无处不太极”的全息统一之科学内涵和人道尊天法地之行为准则。弄清太极之系列内涵和太极图之绘制标准应是易道学者之必须,否则将陷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科学而科学”的循环论证之怪圈而不可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机理 太极图 易学研究
下载PDF
生态智慧与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笔谈) 被引量:12
8
作者 程相占 马明 +2 位作者 李静 王萌 张乾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1-24,34,共5页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学 生态智慧 城市美学 法地 始宁别墅 适性自然 气韵生动 环境体验 李渔
下载PDF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其设计思想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永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4-681,共8页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 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其营建制度规划布局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创设皇城、三城层环、六坡利用、布局对称、街衢宽阔、坊里齐整、形制划一、渠水纵横、绿荫蔽城、郊环祀坛。都城的设计思想,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都城建筑制度,并借鉴了前代北魏洛阳城的建制,又有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地理条件的变通布局。象天设都,依据天象星辰位置布局都城中宫城、皇城与郭城众坊里,体现着天人合一与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长安城 皇城 六坡 设都
下载PDF
“象天设都”与东汉洛阳城的空间布局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轩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2,共13页
东汉都城洛阳在周秦故城基础上营建而成,但汉明帝为了彰显东汉政权的正统性,有意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象天设都'。东汉都城洛阳南北宫制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法象了'太一'紫宫与太微宫的布局;洛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 东汉都城洛阳在周秦故城基础上营建而成,但汉明帝为了彰显东汉政权的正统性,有意在都城的营建过程中'象天设都'。东汉都城洛阳南北宫制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法象了'太一'紫宫与太微宫的布局;洛阳金市则因取法'天市'的布局而改变了都城'面朝后市'的规制,使洛阳城内两宫、一市的格局与'三垣'形成对应。围绕洛阳南北宫而建造的三公府、离宫、别苑、太仓、武库、监狱等宫苑、机构,则与'三台'、'营室'、'咸池'、'天枪'、'天棓'、'贵人牢'、'贱人牢'等星宿相对应。通过'象天设都'观念在洛阳城营建过程中的实践,东汉统治者将'天命在汉'的观念贯彻到了都城的空间布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洛阳城 南北宫制 设都 汉明帝
下载PDF
象天法地,规矩方圆——中国古代都城、宫殿规划布局之构图比例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南 《建筑史》 2017年第2期77-125,共49页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中国古代都城与宫殿建筑群(包括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1、2号宫殿遗址;偃师商城及3、4号宫殿遗址;西汉长安城及未央宫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及太极宫、大明宫遗址;隋唐洛阳城及皇城、宫城遗址;元大都及皇城、宫城;明北京内...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中国古代都城与宫殿建筑群(包括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1、2号宫殿遗址;偃师商城及3、4号宫殿遗址;西汉长安城及未央宫遗址;隋大兴-唐长安城及太极宫、大明宫遗址;隋唐洛阳城及皇城、宫城遗址;元大都及皇城、宫城;明北京内城、皇城与紫禁城)的实测图或复原图进行几何作图,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与宫殿建筑群布局的基本构图比例,尤其是基于方圆作图的21/2和31/2/2构图比例。同时结合对北宋《营造法式》第一幅插图'圆方方圆图'的解读,揭示了规矩方圆作图比例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追求天、地、人和谐的文化理念,并集中反映在都城、宫殿规划设计'象天法地'的思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矩方圆 比例 21/2 31/2/2 法地
原文传递
试论影响北宋东京规划布局的非理性因素——象天设都与堪舆学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合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象天设都与堪舆学说作为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了北宋东京城的选址、宋外城形制、宋皇宫的范围与布局,以及艮岳、玉清昭应宫、景灵宫、明堂等建筑的营建和方位,并带来了开辟城墙正北门、夷门山取土、城区外围下葬等禁忌。这些观念,是北宋... 象天设都与堪舆学说作为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了北宋东京城的选址、宋外城形制、宋皇宫的范围与布局,以及艮岳、玉清昭应宫、景灵宫、明堂等建筑的营建和方位,并带来了开辟城墙正北门、夷门山取土、城区外围下葬等禁忌。这些观念,是北宋皇帝宣扬“天命王权”,企图国祚永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都 堪舆 北宋东京规划布局 方位
下载PDF
建水文庙建筑符号的人文精神探析
13
作者 王静娴 刘正平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聚焦建水文庙建筑意象所展现的人与宇宙关系,基于传统的易学时空观、儒家信仰,阐述其体现的人文精神。首先是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棂星门象征天地之道的三座大门。太和元气描述了天道观念下万事万物的生化和演变,洙泗渊源展现了孔... 聚焦建水文庙建筑意象所展现的人与宇宙关系,基于传统的易学时空观、儒家信仰,阐述其体现的人文精神。首先是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棂星门象征天地之道的三座大门。太和元气描述了天道观念下万事万物的生化和演变,洙泗渊源展现了孔氏思想的发源之初,象征天道具象化的棂星门昭示孔子受天道旨意下灵光钟注,从而得为圣人。其次是金声门、玉振门、大成门和大成殿所象征的天人之道。金声门、玉振门象征韵律的条理,大成门代表条理的贯穿始终,大成殿则是集易学术数之大成的最高代表。在“象天法地”思想指导下,建水文庙以其多样化的布局和装饰,贯通于天人之道,将天地之序复归于天地之和,造就集古圣贤之大成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水文庙 建筑意 法地
下载PDF
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的“象天法地”意匠论析
14
作者 尤川宝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7-92,共6页
宜宾真武山道教为川南道教圣地,在文化传承、王权统治和道教信仰的综合驱动下,其营建秉承“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构建出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和人文内涵之间的意象关联。宜宾真武山道教的山水形态、山林形貌、建筑布局均具有特定的... 宜宾真武山道教为川南道教圣地,在文化传承、王权统治和道教信仰的综合驱动下,其营建秉承“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构建出宜宾真武山道教空间形态和人文内涵之间的意象关联。宜宾真武山道教的山水形态、山林形貌、建筑布局均具有特定的物质表达和场所隐喻,并蕴含“象天法地”意匠,即“与天同构”的空间意象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真武山道教 空间形态 法地
下载PDF
终南营国考
15
作者 彭德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周秦汉隋唐国都的营建,都在终南山之北。营国原理有七:一是象天法地,二是天人合一,三是易学,四是五行,五是礼教,六是道家神仙思想,七是堪舆。本篇专论营国与象天法地。象天指国都建筑布局对应星宿,法地指国都营造受制于山川地貌。象天... 周秦汉隋唐国都的营建,都在终南山之北。营国原理有七:一是象天法地,二是天人合一,三是易学,四是五行,五是礼教,六是道家神仙思想,七是堪舆。本篇专论营国与象天法地。象天指国都建筑布局对应星宿,法地指国都营造受制于山川地貌。象天法地观念贯穿周秦汉唐,进而在有史可考的中国古代形成牢不可破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营国 法地
原文传递
中轴龙脉紫气腾
16
作者 邱华栋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5期4-8,共5页
华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探索究测时空,掌握了以测日影、观天宇来确定时间节令和空间方位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形成以“中”为美为尊的观念,并将之延伸至社会领域,发展出“以中为尊”“象天法地”的价值观、秩序观:上天以“极星”为中心,大地... 华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探索究测时空,掌握了以测日影、观天宇来确定时间节令和空间方位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形成以“中”为美为尊的观念,并将之延伸至社会领域,发展出“以中为尊”“象天法地”的价值观、秩序观:上天以“极星”为中心,大地以“土中”为中心,人间以“天子”为中心;“中”是看得见的秩序,“和”是价值追求,即“致中和”。这一切皆用“礼”来加以规范和实现,所谓“礼之用,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 法地 致中和 和为贵 秩序观 价值观
下载PDF
法天地而居之——汉长安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斌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83-111,共29页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逐渐发展出“天一地一人”关联思维。在先秦至秦汉时期,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思想开始形成并付诸实际。本文以汉长安为例,以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为基础,尝试复原汉武帝时期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逐渐发展出“天一地一人”关联思维。在先秦至秦汉时期,象天法地的都城规划思想开始形成并付诸实际。本文以汉长安为例,以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为基础,尝试复原汉武帝时期的天空结构和都城布局,揭示古人天地对应、时空一体的规划思想。这种法天地而居之的建城意境,对重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的山水和文化秩序将南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史 法地 汉长安 城市规划
下载PDF
《礼记·乐记》的三重立论根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礼记·乐记》的主旨是阐释礼乐教化的合法性。《乐记》给出了礼乐教化具有合法性的三重立论根据:其一,"人心"感于物形成音乐,人心是音乐和外物之间的中介,因而通过音乐就可以很好地协调外物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 《礼记·乐记》的主旨是阐释礼乐教化的合法性。《乐记》给出了礼乐教化具有合法性的三重立论根据:其一,"人心"感于物形成音乐,人心是音乐和外物之间的中介,因而通过音乐就可以很好地协调外物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其二,《乐记》将音乐的产生、音乐与人的关系,纳入到天地宇宙的运行模式之中,认为天地运行具有无可违抗的性质,遵循天地精神的礼乐也具有无可违抗的性质;其三,音乐与社会人生之间有着神秘的感应关系,因而音乐具有协调社会秩序的作用。三重立论依据共存,体现了《乐记》文化整合的时代意识,体现了《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但也是形成《乐记》内在逻辑关系不够清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情感 法地 感应
原文传递
城市传(二)
19
作者 杨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第29期24-25,共2页
城市名片:苏州名字来源:公元589年,隋文帝取姑苏山之名将“吴郡”改为“苏州”古称:阖阁城、吴郡、平江别称:丝绸之府、百园之城、人间天堂等代表人物:张旭、唐寅、贝聿铭等材链接头衔一:“人间天堂”春秋时吴王阖间任命楚国来的伍子胥... 城市名片:苏州名字来源:公元589年,隋文帝取姑苏山之名将“吴郡”改为“苏州”古称:阖阁城、吴郡、平江别称:丝绸之府、百园之城、人间天堂等代表人物:张旭、唐寅、贝聿铭等材链接头衔一:“人间天堂”春秋时吴王阖间任命楚国来的伍子胥主持建造新吴都,伍子胥于是“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当时中国先进的建城思想建造了一座中国南方最大的城池一一阖间大城。有城门八座,其中闻门为首门,因古代文化中将天宫的天门叫闻阖之门,就取此意。清代还在城楼上高挂“气通闻阖”匾,意思是苏州城和天宫血脉相连,也许,苏州城在建城之初就有“人间天堂”的意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府 苏州城 城市名片 人间 贝聿铭 法地 伍子胥 隋文帝
原文传递
试论秦咸阳都城建设发展与规划设计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忠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29-37,共9页
在分析秦建都咸阳的地理基础,历史背景及其在古代“关中大都市区”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讨论了秦都咸阳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城市功能,总体布局,探讨秦都咸阳“象天”为主导的建筑设计思想,揭示出秦都咸阳在中国古都嬗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秦咸阳 都城 关中大都市区 设都 设计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