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功能语境看译者的选择——兼评萧红小说《手》的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伟 赵常玲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本文借鉴列维的"功能等级"思想以及韩礼德的语境观,构建了翻译研究的功能语境分析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萧红短篇小说《手》的戴乃迭和葛浩文两个英译本进行统计及定性分析,以探究功能语境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 本文借鉴列维的"功能等级"思想以及韩礼德的语境观,构建了翻译研究的功能语境分析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对萧红短篇小说《手》的戴乃迭和葛浩文两个英译本进行统计及定性分析,以探究功能语境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在语境各层级要素中作选择的过程,其中,文化语境制约和影响译者认知语境的构建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并最终体现于译文形式;戴译倾向于保留原作的内容与形式,而葛译更关注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语境 译者选择 《手》英译本
原文传递
中华文学外译的译者选择及其人才培养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蔡辉 张成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译者选择对中华文学外译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三种译者选择模式的优缺点和优化途径,提出了译者选择的五种新模式,并指出要顺利推进中华文学外译,除了优化译者选择模式之外,国家还要在外译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同时改革创新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中华文学外译 译者选择 译者模式
原文传递
新图谱:人机互动时代的译者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力 徐敏慧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5,共6页
MTPE人机互动模式说明人类译者和机器翻译共为翻译主体已成事实。本文重新绘制霍尔姆斯翻译研究图谱中描写和应用两个部分,将应用部分的翻译辅助改为技术导向的机器翻译,与人类译者相并列,共同放进描写翻译研究部分;同时论证如此调整的... MTPE人机互动模式说明人类译者和机器翻译共为翻译主体已成事实。本文重新绘制霍尔姆斯翻译研究图谱中描写和应用两个部分,将应用部分的翻译辅助改为技术导向的机器翻译,与人类译者相并列,共同放进描写翻译研究部分;同时论证如此调整的可行性、各部分的关系和顺序,并举例说明以译者选择为关键词给案例分析带来的变化;在应用部分则讨论了译者培训、翻译批评和政策所面对的新挑战,并从翻译技术应用角度将翻译史重新分为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E 译者选择 霍氏翻译研究图谱 翻译双主体
原文传递
从电影《翻译家》看伦理视角下译者的责任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滕梅 宋醒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8-44,共7页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在多种责任和价值标准中做出选择。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做出责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参照,结合古巴与加拿大合拍的电影《翻译家》(2018)中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指出...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在多种责任和价值标准中做出选择。翻译伦理的回归为译者做出责任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参照,结合古巴与加拿大合拍的电影《翻译家》(2018)中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面对责任冲突与翻译困境时,必须遵循翻译伦理、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来做出相应的责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责任 译者选择 翻译伦理 《翻译家》
下载PDF
浅谈科技译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以“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剑波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文章回顾了我国科技译著的发展历史和经典案例,然后以"材料科学经典著作选译"丛书为例,详述了策划一个新的科技译著丛书的过程,包括策划背景分析、与学界进行交流之前编辑的准备工作、原著和译者的选择,以及丛书的整体设计等。
关键词 科技译著丛书 原著选择 译者选择 整体设计
原文传递
文化传播中的译者选择与读者接受——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怡恂 徐明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译者的选择关系到译文的读者接受程度和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其间各位专家、学者从政...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译者的选择关系到译文的读者接受程度和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其间各位专家、学者从政治词语翻译、文学作品翻译、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中华特色词语翻译等维度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与路径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译者选择 读者接受
下载PDF
阿瑟·韦利英译《诗经》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淑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8-160,共3页
阿瑟·韦利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他所译的《诗经》在英美国家有较大影响。他所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国内学者多从音韵节律分析其所译古诗,缺乏整体把握。现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之下,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基础,从译者选择、... 阿瑟·韦利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他所译的《诗经》在英美国家有较大影响。他所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国内学者多从音韵节律分析其所译古诗,缺乏整体把握。现试图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之下,以整体翻译生态环境为基础,从译者选择、人类学视角、翻译过程三个维度对译诗进行考察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选择 人类学视角 翻译过程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从功能语境重构看译者选择——兼评林戊荪《论语》英译本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敬源 邱靖娜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林戊荪的《论语新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论语》英译本之一,对译本翻译策略、优缺点等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中国典籍外译进程。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出发,对该译本的语境重构进行研究。发现译者通过注释等副文本手段对原文的... 林戊荪的《论语新译》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论语》英译本之一,对译本翻译策略、优缺点等进行探讨,有利于推动中国典籍外译进程。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出发,对该译本的语境重构进行研究。发现译者通过注释等副文本手段对原文的文化语境进行还原和重构,译文具备学术性特点,基本实现了对原文内容的忠实传译;通过词汇语法层的调整,对原文情景语境进行重构,使译文具有学术性、通俗性、时代性的特点;最后通过主位结构等因素的调整进行上下文语境重构,再现原文的行文特点、修辞特色,保持原文的文学价值。对《论语》英译和其他典籍英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重构 译者选择 《论语》英译
下载PDF
浅谈引进版科技图书的策划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鹏 李军 《科技传播》 2016年第10期37-38,共2页
本文以引进版汽车技术图书为例,介绍策划引进版科技图书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引进途径、图书选择、译者选择、后续处理等问题,重点强调图书选择与译者选择的操作。通过认真策划,能够为行业提供行业需要、市场认可的引进版技术图书,在服务... 本文以引进版汽车技术图书为例,介绍策划引进版科技图书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引进途径、图书选择、译者选择、后续处理等问题,重点强调图书选择与译者选择的操作。通过认真策划,能够为行业提供行业需要、市场认可的引进版技术图书,在服务行业、完成科技出版社会职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版汽车技术图书 选题策划 图书选择 译者选择
下载PDF
中国文学外译:反思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军 《外语教育》 2019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中国文学外译自提出至今已在我国译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多部文学翻译作品相继付梓出版。然而,据本文调查得知,中国文学译作在国外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有的作品甚至无人问津。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内热外冷"的原因,对中国... 中国文学外译自提出至今已在我国译界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多部文学翻译作品相继付梓出版。然而,据本文调查得知,中国文学译作在国外的影响力却不尽人意,有的作品甚至无人问津。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学外译"内热外冷"的原因,对中国文学外译的译者选择、受众选择、作品选择、翻译原则与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反思,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外译 译者选择 受众选择 作品选择 策略选择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与典籍翻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璐夷 储常胜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1-62,共2页
中文典籍翻译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译者在翻译时应提高文化自觉,既尊重民族文化,又要考虑到读者的习惯,客观传递文化信息。
关键词 典籍翻译 文化认同 译者选择
下载PDF
译者选择的场景框架认知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怡恂 成晓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0-648,共9页
翻译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不断选择决定了最终呈现给读者的译作形式。译者选择什么样的词语、文体及译文的最终呈现,决定了翻译再创造的形式,翻译选择对翻译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莫言及其他中国现... 翻译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不断选择决定了最终呈现给读者的译作形式。译者选择什么样的词语、文体及译文的最终呈现,决定了翻译再创造的形式,翻译选择对翻译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莫言及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的英文世界旅行得益于葛浩文的翻译,这也正肯定了译者翻译选择的成功。从认知语言学突显观和注意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采用菲尔莫尔的场景框架说为分析工具,以葛浩文华文小说翻译的59部作品书名翻译为语料,验证、探讨、分析、阐释翻译选择过程,以此对翻译选择进行认知解读分析。研究表明,翻译选择过程是受到限制或受到影响的,比如译者认知、读者世界、出版社、编辑、赞助商等诸多因素都会共同影响译者的翻译选择,从而最终决定翻译作品的最终呈现及原作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选择 场景框架 认知模式 葛浩文翻译研究
下载PDF
合力作用下的译者选择——杨译鲁迅小说《祝福》的两个版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侠 陈万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8-34,共7页
杨译鲁迅小说有《鲁迅选集》(1980版)与《鲁迅小说选》(1972版)两个版本,为了更好地认识杨译特色,本文选取《祝福》两个版本的译文,对比研究了语言表达层面的不同,并通过定性分析法,揭示出实质内在的区别。研究表明:1980版的译文更好地... 杨译鲁迅小说有《鲁迅选集》(1980版)与《鲁迅小说选》(1972版)两个版本,为了更好地认识杨译特色,本文选取《祝福》两个版本的译文,对比研究了语言表达层面的不同,并通过定性分析法,揭示出实质内在的区别。研究表明:1980版的译文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风格,因为译者在各种合力作用下选择了不同的文化立场、翻译原则。本研究深化了对杨译作品特点、译者的文化立场、翻译原则、翻译选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译《祝福》 实质区别 译者选择
下载PDF
知识翻译中的译者选择——以caus-词汇的地方性生成与世界化再传播为例
14
作者 李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因果关系是21世纪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从知识翻译的视角,以英语caus-词汇为线索,描写其13-18世纪在西欧的地方性生成、19-20世纪在东亚再加工、传播的过程和路径,发现东、西方相关知识概念的生成和传播都有翻译介入。caus... 因果关系是21世纪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从知识翻译的视角,以英语caus-词汇为线索,描写其13-18世纪在西欧的地方性生成、19-20世纪在东亚再加工、传播的过程和路径,发现东、西方相关知识概念的生成和传播都有翻译介入。caus-词汇的译文“因果**”自20世纪初开始传播,但在识解维度、语用灵活度上与英文存在差异,而墨家的“明故”与“caus-”相似,可为译者提供新的选项。最后本文尝试总结概念翻译过程的矛盾特点:不可逆转和试错;提出译者选择的标准:识解维度一致、利于再传播;以及知识翻译的终极目标:成为未来知识增长、概念创新的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词汇 因果关系 因果科学 译者选择 知识翻译
原文传递
从关系角度看翻译原则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莉娜 刘艺 《翻译论坛》 2017年第3期29-36,共8页
翻译原则的讨论大多偏于笼统,操作性弱。本文不涉及对已有翻译原则的思考,而是重点阐述关系取向和翻译原则选择的问题,在语义、语用和文化不同层面上提出忠实原则有效性的评判依据。以关系为依托提出的翻译原则可使译者在处理跨语言信... 翻译原则的讨论大多偏于笼统,操作性弱。本文不涉及对已有翻译原则的思考,而是重点阐述关系取向和翻译原则选择的问题,在语义、语用和文化不同层面上提出忠实原则有效性的评判依据。以关系为依托提出的翻译原则可使译者在处理跨语言信息时译而有据。译文只有在关系基础上与原文保持对等效果才可称得上取信于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意义 翻译原则 译者选择
原文传递
场域与资本双重操控下译者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斌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45-47,共3页
自20世纪末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就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翻译社会学研究更是成为跨界融合下翻译研究的焦点。本文试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场域和资本的概念来研究翻译活动中译... 自20世纪末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就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视角,而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翻译社会学研究更是成为跨界融合下翻译研究的焦点。本文试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场域和资本的概念来研究翻译活动中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说明翻译场域和译者的资本对译者进行翻译活动时的各种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同时译者对翻译文本与策略的选择也能体现翻译场域的规范及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资本 译者选择 翻译社会学
下载PDF
从成功翻译案例看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选择
17
作者 张婷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1期168-169,共2页
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由谁来译便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鉴于目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现阶段文化走出去的需求,笔者通过借鉴分析以往成功外译案例,指出中外合作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理想译者类型选择。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 译者选择 翻译案例 中外合作
下载PDF
翻译规范理论对译者选择的诠释
18
作者 徐明明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3期114-115,117,共3页
社会性是描写翻译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有机统一的媒介。图里创立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的是规范制约下的翻译行为,通过规范的奖惩机制、译者的成长过程和规范兼具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将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和盘托出... 社会性是描写翻译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有机统一的媒介。图里创立的翻译规范理论考查的是规范制约下的翻译行为,通过规范的奖惩机制、译者的成长过程和规范兼具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将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和盘托出。因此,在考查具体的翻译行为时,应当将翻译规范和译者选择两者结合起来,这才是翻译规范理论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翻译研究 社会性 翻译规范 译者选择 翻译行为
下载PDF
译者选择的类坐标系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力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7,188,共12页
基于杨自检的译文变体集合和罗杰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笔者尝试从空间维度描述作为交际行为的翻译过程中的译者选择。笔者分析了选择行为的特性和过程,阐明了建立空间模式的可能性。然后根据贝尔对理想译者和人类译者的划分,分别建立了... 基于杨自检的译文变体集合和罗杰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笔者尝试从空间维度描述作为交际行为的翻译过程中的译者选择。笔者分析了选择行为的特性和过程,阐明了建立空间模式的可能性。然后根据贝尔对理想译者和人类译者的划分,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类坐标系模式,以凸显翻译过程中潜在译文可能出现的选择区域(包括误译),参与各方对译者选择的影响,并定义了其中的P线、S线、H点、F区、第一象限和E区。最后又提出体现翻译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相互影响的"折叠反弹”动态模式,将其比作"波比跳"。该模式从斯坦纳阐释学理论中得到支持,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动态、具象的模式和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翻译过程 译者选择类坐标系
原文传递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育红 刘雅峰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1,共4页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首先对误译进行了清楚的界定并明确了判定误译的标准,然后分别从语用、文化、语言、语篇类型四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外宣翻译误译,旨在探究外宣翻译失误的原因,避免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指导外宣翻译实践。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适应、选择之偏差 外宣翻译误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