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恒林 杨品芳 +3 位作者 李春富 李兴亮 李丽 杨沧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对间日疟及抗药性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选择无并发症的间日疟及抗药性恶性疟病人 ,用青蒿琥酯 (5 0mg/次 ,2次 /d× 3d)与萘酚喹 (10 0m /次 ,2次 /d× 3d)联用 ,进行治疗与观察。 结果共治...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对间日疟及抗药性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选择无并发症的间日疟及抗药性恶性疟病人 ,用青蒿琥酯 (5 0mg/次 ,2次 /d× 3d)与萘酚喹 (10 0m /次 ,2次 /d× 3d)联用 ,进行治疗与观察。 结果共治疗间日 44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3 .7± 8.3 )h ,平均疟原虫无性体阴转时间为 (2 7.5± 7.3 )h ,治疗后 3 0、15 0、180d累计复发率依次为 2 .5 %、10 .8%和 17.2 %。治疗恶性疟 5 7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7.4± 6.7)h ,平均疟原虫无性体阴转时间为 (3 3 .6± 10 .9)h ,2 8d复发率为 5 .6%。 结论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治疗间日疟及抗药性恶性疟病人具有显效快、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疗程短和依从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萘酚 联合用药 疟疾 间日 抗药性恶性疟
下载PDF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恒林 高白荷 +3 位作者 杨品芳 李春富 李兴亮 张志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是否能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方法 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A组)和单用青蒿琥酯(B组)间断刺激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在接触药物前后不同时间用Rei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同时观察每次...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是否能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方法 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A组)和单用青蒿琥酯(B组)间断刺激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在接触药物前后不同时间用Rei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同时观察每次接触药物后恶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时间。结果 A组用药前及用药后65d青蒿琥酯/萘酚喹的ID50分别为2.42/37.81、1.70/26.73nmol/L。B组用药前及用药后68、129d青蒿琥酯的ID50分别为9.60、30.61nmol/L和85.10nmol/L。A组接触药物后恶性疟原虫第1、2次恢复正常生长时间分别为24、37d,第3次接触药物后连续观察90d,疟原虫未能恢复正常生长。B组疟原虫平均恢复正常生长时间为16.7d。结论 可用体外间断药物刺激培育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能有效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性 青蒿琥酯 萘酚
下载PDF
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对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恒林 高白荷 黄开国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2期52-54,共3页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在青蒿琥酯与这3种药物伍用中,青蒿琥酯的ID50分别为20.0、33.0及5.0nmol/L,单用组较之分别高出3.3、1.6及16.0倍;其他3种药物的ID50依次为15.7、198.6、34.0nmol/L,单用组较之高出6.6、197.7及287.8倍。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甲硝唑、诺氟沙星有交叉抗性的征兆;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萘酚喹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青蒿琥酯 诺氟沙星 甲硝唑 治疗 萘酚
下载PDF
萘酚喹治疗间日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单成启 刘光裕 焦岫卿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用萘酚喹600mg顿服和氯喹1.5g标准疗法各治疗间日疟病人35例,服药后两组病例均获即时治愈。萘酚喹组平均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2.7±7.4)h和(46.4±9.7)h;氯喹组平... 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用萘酚喹600mg顿服和氯喹1.5g标准疗法各治疗间日疟病人35例,服药后两组病例均获即时治愈。萘酚喹组平均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2.7±7.4)h和(46.4±9.7)h;氯喹组平均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19.1±8.3)h和(41.6±8.2)h。随访6wk,萘酚喹组的治愈率为100%,氯喹组为74.3%。结果表明,萘酚喹治疗间日疟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氯喹(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 间日疟 疟疾 治疗
下载PDF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萘酚喹株的体外培育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院红 周家莲 +2 位作者 刘慧 王恒业 杨恒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24-126,133,共4页
目的培育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虫株,为恶性疟原虫抗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虫株。方法采用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用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待其正常生长后,在培养基中间断添加不同浓度的萘酚喹进行克隆筛选,培育抗性,在培育前及用药后... 目的培育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虫株,为恶性疟原虫抗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虫株。方法采用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用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待其正常生长后,在培养基中间断添加不同浓度的萘酚喹进行克隆筛选,培育抗性,在培育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段同步化处理疟原虫,使疟原虫小环状体率达95%以上,然后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萘酚喹对培养虫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药物刺激前(亲代)IC50为3.03 nmol/L;药物刺激后166 d IC50为43.07 nmol/L,为药物刺激前的14.22倍;停止药物刺激后25 d的IC50为18.98 nmol/L,较药物刺激后166 d下降55.94%。但仍然较亲代高6.26倍。结论连续体外培养药物间断刺激方法可以筛选培育出高度抗萘酚喹恶性疟原虫虫株。该株恶性疟原虫抗性不稳定,停药后抗性程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萘酚 抗药性 体外培养
原文传递
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抗疟药萘酚喹的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家庆 詹利之 +2 位作者 林燕芳 黄荣岗 张美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目的:使用非水溶液滴定法对萘酚喹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确定萘酚喹的定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冰醋酸为溶剂溶解样品,α-萘酚苯甲醇为指示剂,用0.1 mol.L-1高氯酸滴定液进行滴定,以自动电位滴定法同时验证滴定终点;对测定的精密... 目的:使用非水溶液滴定法对萘酚喹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确定萘酚喹的定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冰醋酸为溶剂溶解样品,α-萘酚苯甲醇为指示剂,用0.1 mol.L-1高氯酸滴定液进行滴定,以自动电位滴定法同时验证滴定终点;对测定的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等进行方法学研究,并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对比测定。结果: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终点突跃明显(蓝色→黄绿色),自动电位滴定法证明滴定的终点准确无误;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 0.1%(n=6),与UV,HPLC对比测定的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抗疟药萘酚喹的含量,方法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萘酚喹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 含量测定 非水溶液滴定法
原文传递
萘酚喹治疗恶性疟与青蒿琥酯的随机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卫中 郑其进 +2 位作者 李广谦 欧凤珍 郭兴伯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为评价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于 1997年采用磷酸萘酚喹 1d疗程总量 10 0 0mg与青蒿琥酯片 5d疗程总量 6 0 0mg各治疗恶性疟 30例进行随机比较。结果显示 :萘酚喹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2 9.6± 16 .4 )h ,长于青蒿琥酯片组的 (18.3&#... 为评价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于 1997年采用磷酸萘酚喹 1d疗程总量 10 0 0mg与青蒿琥酯片 5d疗程总量 6 0 0mg各治疗恶性疟 30例进行随机比较。结果显示 :萘酚喹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2 9.6± 16 .4 )h ,长于青蒿琥酯片组的 (18.3± 9.0 )h (t=3.2 5,P <0 .0 1)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萘酚喹组为 (98.4± 2 7.6 )h ,慢于青蒿琥酯片组 (4 3.0± 17.1)h (t=9.4 6 ,P <0 .0 1) ;追踪观察 2 8d ,萘酚喹组治愈率为 96 .7% ,原虫复燃率为 3.3% ,分别高于青蒿琥酯片组治愈率的 73.3% ,低于青蒿琥酯片组原虫复燃率的 2 6 .7% (χ2 =6 .4 0 ,P <0 .0 1)。两组病例除个别出现恶心外 ,未见其他副反应。结果表明 ,磷酸萘酚喹杀灭原虫、控制发热时间较青蒿琥酯慢 ,但治愈率高于青蒿琥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药物疗法 萘酚 青蒿琥酯
下载PDF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兴亮 杨恒林 +2 位作者 杨品芳 李春富 李丽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萘酚喹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青蒿琥酯200mg、萘酚喹400mg2d分服(A组)和青蒿琥酯300mg、萘酚喹600mg3d分服(B组)治疗恶性疟现症患者。结果 A组、B组各治疗48例和57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萘酚喹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青蒿琥酯200mg、萘酚喹400mg2d分服(A组)和青蒿琥酯300mg、萘酚喹600mg3d分服(B组)治疗恶性疟现症患者。结果 A组、B组各治疗48例和57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4.8±5.3)h和(27.4±6.7)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1.4±9.9)h和(33.6±10.9)h,观察28d的治愈率分别为93.7%和94.4%,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x^2=0.0177,P>0.001)。结论 青蒿琥酯与磷酸萘酚喹联用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有效组方。从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角度等综合考虑,采用青蒿琥酯300mg、萘酚喹600mg3d分服方案治疗恶性疟患者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萘酚 联合治疗 抗药性恶性疟 体外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HPLC测定青萘伯喹片中萘酚喹的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詹利之 杨家庆 +4 位作者 林燕芳 杨兆丽 詹爱琼 张美义 李国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03-10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萘伯喹片中萘酚喹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 C18柱(4.6 mm×250mm,5μm);乙腈-0.25%二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至2.5)(23∶7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42 nm,柱温25℃。结果:萘酚喹在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萘伯喹片中萘酚喹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 C18柱(4.6 mm×250mm,5μm);乙腈-0.25%二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至2.5)(23∶7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42 nm,柱温25℃。结果:萘酚喹在0.16~0.8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7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 0.32%(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适用于复方制剂青萘伯喹片中萘酚喹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青萘伯 萘酚
原文传递
萘酚喹对云南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恒林 李兴亮 +4 位作者 杨品芳 李春富 吴超 张志勇 高白荷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评价萘酚喹对云南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 ,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 方法 在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勐腊县和景洪市选择发病率 >5 %的村庄 ,随机分为萘酚喹 (A、B)组和空白对照 (C)组。A组成人每月顿服萘酚喹 4... 目的 评价萘酚喹对云南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 ,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 方法 在中缅、中老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勐腊县和景洪市选择发病率 >5 %的村庄 ,随机分为萘酚喹 (A、B)组和空白对照 (C)组。A组成人每月顿服萘酚喹 4片 (4 0 0 mg) ,连服 2月。B组成人顿服萘酚喹 4片 ,观察 1个月。 结果 A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 7.4 0 %(33/ 4 46 )下降到用药后的 0 .6 8% (3/ 4 43) ,下降 90 .81% ;B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 5 .5 0 % (11/ 2 0 0 )下降到用药后的2 .6 9% (5 / 186 ) ,下降 5 1.0 9% ;C组带虫率较观察前上升 6 7.99%。 结论 萘酚喹对云南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在发病率较高地区 A组预防效果优于 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 云南 间日疟 抗药性恶性疟 预防 疟疾 安慰剂 质量控制
下载PDF
UV与HPLC测定萘酚喹含量的比较
11
作者 杨家庆 林燕芳 张美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萘酚喹的含量测定进行对比,为建立萘酚喹的定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UV法以0.05 mol.L-1盐酸溶解样品,在341 nm处测定;HPLC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 目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萘酚喹的含量测定进行对比,为建立萘酚喹的定量方法提供依据。方法:UV法以0.05 mol.L-1盐酸溶解样品,在341 nm处测定;HPLC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5%二乙胺溶液(pH 2.5)(23∶77),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42 nm。结果:UV法研究表明萘酚喹在5.1~15.3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 0.3%(n=9);HPLC法研究表明萘酚喹在0.16~0.8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RSD 0.2%(n=9)。UV,HPLC与非水溶液滴定法对比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UV与HPLC均可用于萘酚喹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的抗性
12
作者 杨爽 陈华 +2 位作者 周家连 王恒业 杨恒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15-619,共5页
目的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 目的观察实验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与对照组恶性疟原虫经萘酚喹单独用药在药物作用下体外敏感性的变化,评价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对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剂量递增间隔作用法对实验室驯化的恶性疟原虫FccSM/YN株进行长期抗性培育,采用Rieckmann微量测定法,在不同时段(d)测定疟原虫的体外敏感性,用ICEstimator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药物作用后实验组、对照组的IC50与亲代相比,计算抗性指数,抗性指数<2,判定为敏感,抗性指数≥2为抗性。结果药物作用前,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IC50值为 2.11 nmol/L,阿奇霉素为3.21 nmol/L。对照组经萘酚喹作用120 d后,萘酚喹IC50值升至6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68.58 nmol/L,萘酚喹/阿奇霉素分别是10.34 nmol/L,抗性指数均>2。实验组经萘酚喹/阿奇霉素作用120 d后,萘酚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值升至35.47 nmol/L,阿奇霉素上升至50.04 nmol/L,抗性指数均>2。萘酚喹/阿奇霉素IC50 值分别为2.89 nmol/L,抗性指数<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同一药物浓度的疟原虫裂殖体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IC5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萘酚喹/阿奇霉素的抗性指数<2。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培育出恶性疟原虫萘酚喹抗性株;萘酚喹与阿奇霉素伍用可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萘酚喹和萘酚喹/阿奇霉素抗性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萘酚 阿奇霉素 疟原虫抗性
原文传递
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善青 蒙锋 +6 位作者 沈恒 闻岩 卓开仁 朱其先 庞学坚 林世干 曾林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双氢青蒿素 1 60mg加磷酸萘酚喹 40 0mg(成人量 ) ,一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磷酸萘酚喹配伍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双氢青蒿素 1 60mg加磷酸萘酚喹 40 0mg(成人量 ) ,一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收治 37例恶性疟患者 ,有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97.3 %。平均退热时间为(1 5 .8± 8.7)h ,2 4h平均原虫下降率为 96 .7%± 2 6 .5 % ,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2 7.6± 1 3 .2 )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磷酸萘酚 恶性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磷酸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单成启 王京燕 +1 位作者 丁德本 孙志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了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 NQ)与组分单药磷酸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用Co -NQ (总量含NQ 4 0 0mg及QHS10 0mg)、NQ (总量10 0 0mg)和QHS (总量2 5 0 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30例。所有患者住院7天,随访... 为了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 NQ)与组分单药磷酸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用Co -NQ (总量含NQ 4 0 0mg及QHS10 0mg)、NQ (总量10 0 0mg)和QHS (总量2 5 0 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30例。所有患者住院7天,随访2 8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Co NQ、NQ和QHS 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 0 1±11 .8h、2 4 . 4±16. 1h和18 .0±9. 3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 . 1±5 . 7h、4 4 7±9 .2h和2 8 .9±5 . 6h ;2 8天治愈率分别为10 0 %、10 0 %和6 3 .3%。提示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磷酸萘酚 治疗 恶性疟 磷酸萘酚 青蒿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复方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京燕 单成启 +2 位作者 符大东 孙志伟 丁德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NQ)与组分单药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Co-NQ(总量含NQ400mg及QHS1000mg)、NQ(总量1000mg)和QHS(总量250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100例、100例和30例。所有患者住院7d,随访2... 目的 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NQ)与组分单药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Co-NQ(总量含NQ400mg及QHS1000mg)、NQ(总量1000mg)和QHS(总量250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100例、100例和30例。所有患者住院7d,随访28d,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Co-NQ、NQ和QHS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7.5±12.3)h,(32.7±17.7)h和(18.1±9.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0±8.8)h,(45.5±10.0)h和(29.1±6.0)h;28d治愈率分别为97.0%,100.0%和66.7%。Co-NQ组临床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Co-NQ具有QHS的速效和NQ的持效作用,是一个高效、速效、持效的新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萘酚 单药治疗 恶性疟 临床研究 青蒿素 Co-NQ
下载PDF
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增效和延缓疟原虫抗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京燕 李国福 +2 位作者 赵京花 张敏 纪晓光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本文采用鼠疟模型进行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的药效学研究。用正交设计和4天抑制试验法,研究两药伍用增效的最适配比。采用药物剂量递增培育抗性的方法,连续血传100代,分别培育鼠疟原虫对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及两药伍用的抗药性。结果... 本文采用鼠疟模型进行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的药效学研究。用正交设计和4天抑制试验法,研究两药伍用增效的最适配比。采用药物剂量递增培育抗性的方法,连续血传100代,分别培育鼠疟原虫对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及两药伍用的抗药性。结果显示磷酸萘酚喹和青蒿素最适配比为1∶50,对鼠疟敏感株和抗氯喹株的增效指数分别为4.2和8.2,杀虫速度和治愈率均优于单药。培育至100代时,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和两药伍用抗性指数分别为200.3、5.6和4.4。结果表明,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配伍具有增效作用,并能明显延缓疟原虫对单药抗性产生的速度,降低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磷酸萘酚 青蒿素 伯氏疟原虫
下载PDF
磷酸萘酚喹伍用青蒿素对猴疟原虫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京燕 丁德本 +1 位作者 李国福 赵京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对猴疟的治疗作用。方法感染诺氏疟原虫恒河猴模型随机均分为9组(3只/组),A组和B组分别灌服6和10mg/kg磷酸萘酚喹3d,1次/d;C组和D组分别灌服31.6和100mg/kg青蒿素,第1天2次,第2~3天各1次;E组、F组和G组... 目的研究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对猴疟的治疗作用。方法感染诺氏疟原虫恒河猴模型随机均分为9组(3只/组),A组和B组分别灌服6和10mg/kg磷酸萘酚喹3d,1次/d;C组和D组分别灌服31.6和100mg/kg青蒿素,第1天2次,第2~3天各1次;E组、F组和G组用10mg/kg磷酸萘酚喹分别与10、20和25mg/kg青蒿素配伍(即以1誜1、1誜2和1誜2.5配伍)灌服;H组和I组分别灌服单药磷酸萘酚喹10mg/kg和青蒿素30mg/kg。于给药后24h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给药后105d查不见原虫为治愈标准。结果给药后24h,A、B、C、D组原虫下降率均超过90%。E、F和G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依次为(56.0±16.0)、(53.3±4.6)和(56.0±8.0)h,均较H组[(69.3±4.6)h]快。A、B、D、E、F和G组治愈猴数分别为1、3、3、2、2和3只。C、H和I组均未治愈。结论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可降低伍用单药剂量,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两药1誜2.5的比例配伍治愈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萘酚 青蒿素 诺氏疟原虫 猕猴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萘酚喹片中磷酸萘酚喹和甲氧苄啶的含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玉英 潘锡强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萘酚喹片中磷酸萘酚喹和甲氧苄啶含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为乙腈 0 .2 5%二乙胺 ( 30∶70 ,混合后用磷酸调pH至 2 .5) ;检测波长 2 71nm。结果 :线性范围 :磷...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萘酚喹片中磷酸萘酚喹和甲氧苄啶含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为乙腈 0 .2 5%二乙胺 ( 30∶70 ,混合后用磷酸调pH至 2 .5) ;检测波长 2 71nm。结果 :线性范围 :磷酸萘酚喹 75.9~ 2 2 7.8μg/ml,r=0 .9999,甲氧苄啶 2 6.7~ 80 .2 μg/ml,r =0 .9999;方法回收率 :磷酸萘酚喹 1 0 0 .5% ,RSD 0 .3% ,n =6,甲氧苄啶 99.7% ,RSD 0 .7% ,n =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复方萘酚 磷酸萘酚 甲氧苄啶
下载PDF
两种抗疟药治疗恶性疟疾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帅 杨永昌 +2 位作者 张利群 杨梅 陈秀峰 《人民军医》 2011年第7期595-596,共2页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驻利比里亚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轻型恶性疟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磷酸萘酚喹...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驻利比里亚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轻型恶性疟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复燃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和平均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与复燃率均为97.0%和3.0%;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45.2±17.7)h和(48.3±19.1)h;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5.5±8.7)h及(27.9±7.8)h;两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和2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治愈率高,复燃率低,均可作为治疗轻型恶性疟的一线药物,但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疾 双氢青蒿素哌 复方磷酸萘酚
原文传递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磷酸萘酚喹对约氏疟原虫D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萍 时云林 +1 位作者 陈佩惠 王凤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磷酸萘酚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临床上在抗氯喹地区使用治疗恶性疟效果较好。为探讨该药的抗疟机理,本实验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经该药和磷酸氯喹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4、8 和24h) 的... 目的 磷酸萘酚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临床上在抗氯喹地区使用治疗恶性疟效果较好。为探讨该药的抗疟机理,本实验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经该药和磷酸氯喹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4、8 和24h) 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虫体的DNA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果 磷酸萘酚喹和磷酸氯喹均可影响疟原虫的DNA含量,其作用时间不同,对疟原虫DNA含量的影响亦不同;且这种影响作用在24h 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磷酸萘酚喹抑制约氏疟原虫DNA的复制合成,进而影响疟原虫的发育繁殖过程,起到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萘酚 约氏疟原虫 DNA含量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