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336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也论测度疑问副词“莫”的来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宇凤
《语言科学》
2007年第5期44-55,共12页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q...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莫"的存在,则说明两者的来源关系是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劝止词"莫"和测度疑辞"莫"在对不利现实的认知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对"不希望"的"未确知"的情况的看法,而仅在对现实的可控性上存在差异。当这种可控性差异受到事件时间状态等的影响而消失时,测度疑辞"莫"也就得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语法化
情态
疑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伯峻
《中国语文》
1963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古代汉语有时用一种否定词来作代词,表示“无人”“无物”的意思,杨树达先生在他所着的《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中,叫它做“无指代名词”.无指代名词只能作主语。这种词,最常见的有“莫”字,《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两书有很多...
古代汉语有时用一种否定词来作代词,表示“无人”“无物”的意思,杨树达先生在他所着的《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中,叫它做“无指代名词”.无指代名词只能作主语。这种词,最常见的有“莫”字,《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两书有很多例证,不过其最早的例证仅始于《左传》和《论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莫
”
指代词
上古
古代汉语
《论语》
《左传》
代名词
否定词
原文传递
禁止性否定副词“勿”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金颖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东汉口语中最常用的禁止性否定副词是“莫,”“勿”次之,“毋”则很少见了。“莫”的迅速崛起使得“勿”的...
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东汉口语中最常用的禁止性否定副词是“莫,”“勿”次之,“毋”则很少见了。“莫”的迅速崛起使得“勿”的发展相对滞后,开始表现出衰弱之势。至元代新的禁止副词“休”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莫”也渐趋萎缩,“勿”则趋于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
“
莫
”
否定副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字词性质疑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生亚
《中国语文》
1964年第4期301-303,294,共4页
读了《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杨伯峻先生的《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一文以后,我们觉得如何认识“莫”的词性,还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杨先生文章的着眼点,是在肯定“莫”字是“无指代词”的同时,进一步用金文和《尚书》...
读了《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杨伯峻先生的《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一文以后,我们觉得如何认识“莫”的词性,还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杨先生文章的着眼点,是在肯定“莫”字是“无指代词”的同时,进一步用金文和《尚书》的材料宋证明“亡”“罔”也是“无指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莫
”
词性
质疑
《中国语文》
指代词
《尚书》
杨伯峻
文章
原文传递
“莫”的语法化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9-84,共6页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语法化
无定代词
否定副词
劝戒副词
语气副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古汉语否定副词“莫”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
被引量:
5
6
作者
玄盛峻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副词
"
莫
"
历史演变
动因
中古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古汉语否定词“莫”研究的若干议题
7
作者
谷峰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85,512,共16页
成分排序、代词格位、对句末助词的选择、指代链等证据显示“莫”既不做主语也不是代词,上古汉语中“莫”有副词、动词两种属性。就历史来源而言,“莫”不是“无或”“无攸”的合音,也不是“无”加后缀-k形成的。虽然语源难以追溯,但是...
成分排序、代词格位、对句末助词的选择、指代链等证据显示“莫”既不做主语也不是代词,上古汉语中“莫”有副词、动词两种属性。就历史来源而言,“莫”不是“无或”“无攸”的合音,也不是“无”加后缀-k形成的。虽然语源难以追溯,但是可以肯定“莫VP”脱胎于存在结构。在语义上,“莫”多数时候有全称含义,但是不体现明显的分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莫
”
代词
副词
动词
存在结构
全称含义
原文传递
“莫”是代词还是副词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萌萌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4,128,共15页
本文讨论通常解读为“没有谁/人”或“没有什么/东西”的“莫”本质上是(不定/无定)代词还是副词,以七项句法证据证明“莫”不是代词做主语,而是应分析为副词做状语。文章对“莫”的语言事实做了细致的微观描写,首先分析其分布限制,然...
本文讨论通常解读为“没有谁/人”或“没有什么/东西”的“莫”本质上是(不定/无定)代词还是副词,以七项句法证据证明“莫”不是代词做主语,而是应分析为副词做状语。文章对“莫”的语言事实做了细致的微观描写,首先分析其分布限制,然后考察“NP莫VP”、“使(NP)莫VP”、“NP之莫VP”中的“莫”,居于情态动词、副词后的“莫”,以及与表全称的“皆”对举出现的“莫”的句法地位。“莫”的分布限制,以及作为鉴别“莫”句法范畴的区别性句法环境的特定句法结构或句式,均表明“莫”是副词而不是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莫
”
副词
代词
句法分布
区别性句法环境
原文传递
“莫”字搭配的古方普比较研究
9
作者
郭旸悦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6期7-9,共3页
作为一个古语留存词,“莫”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口语中已经很少出现。然而在我国各地的方言中,却仍然经常可见“莫”的身影。笔者通过搜索各类方言词典及采访方言母语者,归纳出了“莫”字在方言中的使用情景与搭配,并将其与古汉语及现...
作为一个古语留存词,“莫”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口语中已经很少出现。然而在我国各地的方言中,却仍然经常可见“莫”的身影。笔者通过搜索各类方言词典及采访方言母语者,归纳出了“莫”字在方言中的使用情景与搭配,并将其与古汉语及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莫”字相关搭配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与副词结合时表达揣测,且大多形成固定词语;与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等搭配时表示否定,且较为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方言区
揣测
否定
发展
趋势
原文传递
汉语否定不定代词的类型转变
被引量:
6
10
作者
张定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9,103,共10页
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经历了从V-NI型到否定存在结构和NV-NI型并存的类型转变。
关键词
否定不定代词
历时类型学
莫
或
原文传递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
被引量:
4
11
作者
潘玉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32,共14页
"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qu...
"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或"应训"能",是助动词,此点长期未被揭破;这时短语中的"莫"基本是无定代词,但也可能是副词。部分"莫之或V"的"或"则应训"有",为无定代词,这时"莫"是副词,不过它不是修饰某一个词,而是对其后整个主谓结构的的否定。"莫(副词)之或(代词)V"所表达的意思与"莫(代词)之V"基本相当,而与"莫(副词)之V"差别明显。《尚书》"不其或稽"、"无时或怨"与"莫之或V"相类而出现更早,可能对后者产生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或
无定代词
助动词
宾语前置
同形异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桂北永福话的否定词
被引量:
5
12
作者
肖万萍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88-92,共5页
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西南方。永福县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官话和平话,永福官话(本文简称永福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永福话的否定词有:“没”“没得”“没曾”“没有”“不”“莫”。
关键词
否定词
西南官话
汉语方言
“没有”
永福县
东北部
“
莫
”
“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
被引量:
4
13
作者
武振玉
《长江学术》
2006年第3期67-71,共5页
“无指代词”是古代汉语代词系统中特殊的一个小类,虽然其个体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却比较高,关于其词性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上古汉语中的无指代词,过去针对传世文献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个“莫”字。然而在两周金文中另有“亡”字亦可用为...
“无指代词”是古代汉语代词系统中特殊的一个小类,虽然其个体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却比较高,关于其词性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上古汉语中的无指代词,过去针对传世文献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个“莫”字。然而在两周金文中另有“亡”字亦可用为无指代词,且较“莫”字出现时间早,用例多。对两周金文中无指代词的调查可为研究上古汉语早期的此类词提供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金文
无指代词
亡
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语法功能看“莫”的词性
被引量:
2
14
作者
黄秀德
《河池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
莫
”
词性
语法功能
主语
状语
代词
副词
动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史中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
被引量:
3
15
作者
向德珍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汉语史上,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的大量使用是在中唐以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是其形成时期,而先秦文献中并未出现这种“莫”。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来源于否定副词的“莫”,“莫”的“否定副词→测度疑问副词”的发展过程,是...
汉语史上,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的大量使用是在中唐以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是其形成时期,而先秦文献中并未出现这种“莫”。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来源于否定副词的“莫”,“莫”的“否定副词→测度疑问副词”的发展过程,是基于重新分析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度
疑问
否定
汉语史
副词
“
莫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西沙星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3
16
作者
李慧婷
朱述阳
裴厚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4-68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在不同浓度的莫西沙星作用下,其线粒体膜电位(△Ψ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莫西沙星促进ASMC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ASMC,按随机...
目的 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在不同浓度的莫西沙星作用下,其线粒体膜电位(△Ψ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莫西沙星促进ASMC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ASM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莫西沙星40 mg/L组(M40组)、80 mg/L组(M80组)、120 mg/L组(M120组)和200 mg/L组(M200组),均孵育48 h后,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JC-1荧光探针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Ψm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莫西沙星浓度组(M40组、M80组、M120组及M20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0.21)%、(7.39±0.63)%、(13.39±0.40)%和(21.20±1.4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94±0.05)%(均P<0.01),并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4,P<0.01);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以红色荧光为主,随着莫西沙星浓度增大,红色/绿色荧光强度值比率(分别为6.54±0.15、4.48±0.14、2.25±0.10和1.99±0.12)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10.02±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存在药物浓度依赖性(r=-0.946,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几乎无Caspase-3蛋白表达(0.31±0.03),各莫西沙星浓度组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45±0.05、0.59±0.04、0.69±0.06和0.84±0.04)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31±0.03)(均P<0.01),同时也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9,P<0.01)。各组细胞凋亡率与△Ψm水平呈负相关(r=-0.887,P<0.01),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r=0.955,P<0.01),各组细胞△Ψm水平与Caspase-3水平呈负相关(r=-0.951,P<0.01)。结论 莫西沙星可能通过影响大鼠AΨm促进ASM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凋亡
膜电位
线粒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莫
西沙星
原文传递
《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
被引量:
3
17
作者
朱承平
赵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期7-9,共3页
《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文莫"二字为千古疑词。或以"文不"、"侔莫"释之,或以"疑辞"释之,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莫"字当为"其"字之讹,&qu...
《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文莫"二字为千古疑词。或以"文不"、"侔莫"释之,或以"疑辞"释之,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莫"字当为"其"字之讹,"文莫吾犹人也",即"文,则吾犹人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形讹
连词
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
18
作者
陈韵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2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但是其实《古事记》也受到了汉文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调查了《古事记》中副词“莫”“勿”的使用,发现“莫”受到中古汉语,尤其是唐代口语的影响比较深刻,而“勿”受到上古汉语,尤其是经典语言的影响比较深刻。由于当时日本还未有固定的和文散文文体,因此撰写者只能依靠自身通晓的汉文(其中既有正统的古典汉文体,也有唐代的口语体)为基底进行散文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勿
古事记
古汉语
语义渊源
原文传递
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童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83,共3页
黄冈方言用在“叫”后的“莫”可分为二式。“叫+主语+莫”式,“莫”可指代谓语或谓语和宾语或复句;“叫+莫”式,“莫”可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莫”如不与“叫”连用,则失去指代作用。“莫”后如补出所指代对象的一部分,则“莫”指...
黄冈方言用在“叫”后的“莫”可分为二式。“叫+主语+莫”式,“莫”可指代谓语或谓语和宾语或复句;“叫+莫”式,“莫”可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莫”如不与“叫”连用,则失去指代作用。“莫”后如补出所指代对象的一部分,则“莫”指代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如补出指代对象的全部,则“莫”变为语气助词,起强调作用。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是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风方言
特殊代词
“
莫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莫”的语法现象
被引量:
2
20
作者
董思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89,共5页
重庆方言的"莫"除了基本的否定副词用法之外,在和其它成分组合使用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特点。通常表示劝阻、禁止的"莫"在"莫消"和"莫要"中看似只对其后动词的自身性质进行客观否定,与"...
重庆方言的"莫"除了基本的否定副词用法之外,在和其它成分组合使用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特点。通常表示劝阻、禁止的"莫"在"莫消"和"莫要"中看似只对其后动词的自身性质进行客观否定,与"不"表现相像,其实这只是一些历时原因所造成的个别现象。"莫不"这一双重否定的组合形式其内部属性并不简单,根据"莫"的不同性质,以及具体的使用语境,它存在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此外,特殊句式"(叫)+NP+莫+不+VP/AP"带有反问意味,可用以表达说话人讽刺、轻蔑的态度以及对利益问题的评论,句式本身还存在诸多语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
莫
语法
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论测度疑问副词“莫”的来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宇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
出处
《语言科学》
2007年第5期44-55,共12页
文摘
文章从事实和认知理论两个方面证明测度疑问副词"莫"来源于劝止词"莫"。从事实上看,劝止词"莫"是先于且常用于疑辞"莫"产生之前的"莫",这为两者之间的演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中间状态"莫"的存在,则说明两者的来源关系是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劝止词"莫"和测度疑辞"莫"在对不利现实的认知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对"不希望"的"未确知"的情况的看法,而仅在对现实的可控性上存在差异。当这种可控性差异受到事件时间状态等的影响而消失时,测度疑辞"莫"也就得以产生。
关键词
莫
语法化
情态
疑问
Keywords
mo grammaticalization modality interrog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
被引量:
11
2
作者
杨伯峻
出处
《中国语文》
1963年第6期473-474,共2页
文摘
古代汉语有时用一种否定词来作代词,表示“无人”“无物”的意思,杨树达先生在他所着的《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中,叫它做“无指代名词”.无指代名词只能作主语。这种词,最常见的有“莫”字,《高等国文法》和《词诠》两书有很多例证,不过其最早的例证仅始于《左传》和《论语》。
关键词
“
莫
”
指代词
上古
古代汉语
《论语》
《左传》
代名词
否定词
分类号
H319.4 [语言文字—英语]
原文传递
题名
禁止性否定副词“勿”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金颖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文摘
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东汉口语中最常用的禁止性否定副词是“莫,”“勿”次之,“毋”则很少见了。“莫”的迅速崛起使得“勿”的发展相对滞后,开始表现出衰弱之势。至元代新的禁止副词“休”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莫”也渐趋萎缩,“勿”则趋于消失了。
关键词
“勿”
“
莫
”
否定副词
分类号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字词性质疑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生亚
出处
《中国语文》
1964年第4期301-303,294,共4页
文摘
读了《中国语文》1963年第6期杨伯峻先生的《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一文以后,我们觉得如何认识“莫”的词性,还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杨先生文章的着眼点,是在肯定“莫”字是“无指代词”的同时,进一步用金文和《尚书》的材料宋证明“亡”“罔”也是“无指代词”。
关键词
“
莫
”
词性
质疑
《中国语文》
指代词
《尚书》
杨伯峻
文章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莫”的语法化
被引量:
4
5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9-84,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
文摘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关键词
莫
语法化
无定代词
否定副词
劝戒副词
语气副词
Keywords
"Mo (
莫
)"
Grammaticalization
Infinitival pronouns
Negative adverbs
Advised adverbs
Modality adverbs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古汉语否定副词“莫”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
被引量:
5
6
作者
玄盛峻
机构
建国大学忠州分校教养学部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文摘
否定副词"莫"从上古发展到中古,在功能上发生了调整:魏晋南北朝时期否定副词"莫"用例明显增加,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否定,而且可以表示禁止否定。这一调整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莫"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否定副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无定代词"莫"具备了转化成为否定副词的内在因素:语义上,无定代词"莫"意为"没有谁"或"没有什么";"莫"的句法位置有可能引起重新分析;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否定词"莫"的产生。
关键词
否定副词
"
莫
"
历史演变
动因
中古汉语
Keywords
negative adverb
'mo'
historical evolution,motivation
medieval Chinese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古汉语否定词“莫”研究的若干议题
7
作者
谷峰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85,512,共16页
文摘
成分排序、代词格位、对句末助词的选择、指代链等证据显示“莫”既不做主语也不是代词,上古汉语中“莫”有副词、动词两种属性。就历史来源而言,“莫”不是“无或”“无攸”的合音,也不是“无”加后缀-k形成的。虽然语源难以追溯,但是可以肯定“莫VP”脱胎于存在结构。在语义上,“莫”多数时候有全称含义,但是不体现明显的分配性。
关键词
“
莫
”
代词
副词
动词
存在结构
全称含义
Keywords
mo(
莫
)
pronoun
aadverb
verb
existential structure
universal quantifier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莫”是代词还是副词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萌萌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4,128,共1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跨语言致使-被动转换的微观句法研究”(22YJC740024)。
文摘
本文讨论通常解读为“没有谁/人”或“没有什么/东西”的“莫”本质上是(不定/无定)代词还是副词,以七项句法证据证明“莫”不是代词做主语,而是应分析为副词做状语。文章对“莫”的语言事实做了细致的微观描写,首先分析其分布限制,然后考察“NP莫VP”、“使(NP)莫VP”、“NP之莫VP”中的“莫”,居于情态动词、副词后的“莫”,以及与表全称的“皆”对举出现的“莫”的句法地位。“莫”的分布限制,以及作为鉴别“莫”句法范畴的区别性句法环境的特定句法结构或句式,均表明“莫”是副词而不是代词。
关键词
“
莫
”
副词
代词
句法分布
区别性句法环境
Keywords
mo(
莫
)
adverb
pronoun
distribution
distinctive environment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莫”字搭配的古方普比较研究
9
作者
郭旸悦
机构
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6期7-9,共3页
文摘
作为一个古语留存词,“莫”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口语中已经很少出现。然而在我国各地的方言中,却仍然经常可见“莫”的身影。笔者通过搜索各类方言词典及采访方言母语者,归纳出了“莫”字在方言中的使用情景与搭配,并将其与古汉语及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莫”字相关搭配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与副词结合时表达揣测,且大多形成固定词语;与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等搭配时表示否定,且较为灵活。
关键词
莫
方言区
揣测
否定
发展
趋势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否定不定代词的类型转变
被引量:
6
10
作者
张定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9,103,共10页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义图视角下汉语不定代词、情态词和“工具 - 伴随”介词的多功能性研究(12CYY042)
文摘
语义、句法、语音等相关证据显示,上古汉语否定不定代词“莫”由“无或”逐渐融合而成,“莫”结构式来自否定存在结构。从历时类型学的角度看,古今汉语否定不定代词总体上经历了从V-NI型到否定存在结构和NV-NI型并存的类型转变。
关键词
否定不定代词
历时类型学
莫
或
Keywords
indefinite pronouns
diachronic typology
mò
huò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
被引量:
4
11
作者
潘玉坤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32,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118)和(13&ZD130)的资助
文摘
"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或"应训"能",是助动词,此点长期未被揭破;这时短语中的"莫"基本是无定代词,但也可能是副词。部分"莫之或V"的"或"则应训"有",为无定代词,这时"莫"是副词,不过它不是修饰某一个词,而是对其后整个主谓结构的的否定。"莫(副词)之或(代词)V"所表达的意思与"莫(代词)之V"基本相当,而与"莫(副词)之V"差别明显。《尚书》"不其或稽"、"无时或怨"与"莫之或V"相类而出现更早,可能对后者产生过影响。
关键词
莫
或
无定代词
助动词
宾语前置
同形异构
Keywords
mo(
莫
)
huo(或)
indefinite pronoun
auxiliary verb
object fronting
homographic pattern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北永福话的否定词
被引量:
5
12
作者
肖万萍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88-92,共5页
文摘
永福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西南方。永福县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官话和平话,永福官话(本文简称永福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永福话的否定词有:“没”“没得”“没曾”“没有”“不”“莫”。
关键词
否定词
西南官话
汉语方言
“没有”
永福县
东北部
“
莫
”
“不”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
被引量:
4
13
作者
武振玉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江学术》
2006年第3期67-71,共5页
文摘
“无指代词”是古代汉语代词系统中特殊的一个小类,虽然其个体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却比较高,关于其词性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上古汉语中的无指代词,过去针对传世文献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个“莫”字。然而在两周金文中另有“亡”字亦可用为无指代词,且较“莫”字出现时间早,用例多。对两周金文中无指代词的调查可为研究上古汉语早期的此类词提供新的材料。
关键词
两周金文
无指代词
亡
莫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语法功能看“莫”的词性
被引量:
2
14
作者
黄秀德
机构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河池分校
出处
《河池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文摘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
莫
”
词性
语法功能
主语
状语
代词
副词
动词
Keywords
archaic Chinese
Mo(
莫
)
part of speech
study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史中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
被引量:
3
15
作者
向德珍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文摘
汉语史上,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的大量使用是在中唐以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是其形成时期,而先秦文献中并未出现这种“莫”。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来源于否定副词的“莫”,“莫”的“否定副词→测度疑问副词”的发展过程,是基于重新分析而形成的。
关键词
测度
疑问
否定
汉语史
副词
“
莫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西沙星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3
16
作者
李慧婷
朱述阳
裴厚霜
机构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出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4-687,共4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在不同浓度的莫西沙星作用下,其线粒体膜电位(△Ψm)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酰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莫西沙星促进ASMC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ASM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莫西沙星40 mg/L组(M40组)、80 mg/L组(M80组)、120 mg/L组(M120组)和200 mg/L组(M200组),均孵育48 h后,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JC-1荧光探针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Ψm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各莫西沙星浓度组(M40组、M80组、M120组及M20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5±0.21)%、(7.39±0.63)%、(13.39±0.40)%和(21.20±1.4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94±0.05)%(均P<0.01),并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4,P<0.01);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以红色荧光为主,随着莫西沙星浓度增大,红色/绿色荧光强度值比率(分别为6.54±0.15、4.48±0.14、2.25±0.10和1.99±0.12)逐渐降低,与空白对照组(10.02±0.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存在药物浓度依赖性(r=-0.946,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几乎无Caspase-3蛋白表达(0.31±0.03),各莫西沙星浓度组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0.45±0.05、0.59±0.04、0.69±0.06和0.84±0.04)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31±0.03)(均P<0.01),同时也存在浓度依赖性(r=0.979,P<0.01)。各组细胞凋亡率与△Ψm水平呈负相关(r=-0.887,P<0.01),与凋亡蛋白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r=0.955,P<0.01),各组细胞△Ψm水平与Caspase-3水平呈负相关(r=-0.951,P<0.01)。结论 莫西沙星可能通过影响大鼠AΨm促进ASMC凋亡。
关键词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凋亡
膜电位
线粒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莫
西沙星
Keywords
Myocytes, smooth muscle
Apoptosis
Membrane potential, mitochondrial
Caspase 3
Moxifloxacin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
被引量:
3
17
作者
朱承平
赵瑜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期7-9,共3页
文摘
《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文莫"二字为千古疑词。或以"文不"、"侔莫"释之,或以"疑辞"释之,各执一端,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莫"字当为"其"字之讹,"文莫吾犹人也",即"文,则吾犹人也"。
关键词
莫
形讹
连词
则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
18
作者
陈韵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出处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2年第1期95-107,共13页
文摘
在日本上代文献中,一直以来普遍认为《日本书纪》是用于对外(当时的中国),因此以纯汉文撰写而成。而相对的,《古事记》的编写是为日本国内中央集权统治而服务的,因此主要是对内。如此一来,《古事记》理应脱离汉文,采用和文的形式记录,但是其实《古事记》也受到了汉文的深刻影响。本文重点调查了《古事记》中副词“莫”“勿”的使用,发现“莫”受到中古汉语,尤其是唐代口语的影响比较深刻,而“勿”受到上古汉语,尤其是经典语言的影响比较深刻。由于当时日本还未有固定的和文散文文体,因此撰写者只能依靠自身通晓的汉文(其中既有正统的古典汉文体,也有唐代的口语体)为基底进行散文的记录。
关键词
莫
勿
古事记
古汉语
语义渊源
Keywords
“mo(
莫
)”
“wu(勿)”
KOJIKI
ancient Chinese
semantic origi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36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研究
被引量:
2
19
作者
童健
机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摘
黄冈方言用在“叫”后的“莫”可分为二式。“叫+主语+莫”式,“莫”可指代谓语或谓语和宾语或复句;“叫+莫”式,“莫”可指代主语、谓语和宾语。“莫”如不与“叫”连用,则失去指代作用。“莫”后如补出所指代对象的一部分,则“莫”指代的内容也随之改变,如补出指代对象的全部,则“莫”变为语气助词,起强调作用。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是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莫”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团风方言
特殊代词
“
莫
”
Keywords
Tuanfeng dialect
special pronoun
mo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莫”的语法现象
被引量:
2
20
作者
董思聪
机构
澳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89,共5页
文摘
重庆方言的"莫"除了基本的否定副词用法之外,在和其它成分组合使用时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特点。通常表示劝阻、禁止的"莫"在"莫消"和"莫要"中看似只对其后动词的自身性质进行客观否定,与"不"表现相像,其实这只是一些历时原因所造成的个别现象。"莫不"这一双重否定的组合形式其内部属性并不简单,根据"莫"的不同性质,以及具体的使用语境,它存在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此外,特殊句式"(叫)+NP+莫+不+VP/AP"带有反问意味,可用以表达说话人讽刺、轻蔑的态度以及对利益问题的评论,句式本身还存在诸多语法特点。
关键词
重庆方言
莫
语法
融合
Keywords
Chongqing dialect,mo,grammar,fusion
分类号
H17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也论测度疑问副词“莫”的来源
李宇凤
《语言科学》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古无指代词“亡”“罔”“莫”
杨伯峻
《中国语文》
1963
11
原文传递
3
禁止性否定副词“勿”的历史演变
金颖
《龙岩学院学报》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莫”字词性质疑
周生亚
《中国语文》
1964
10
原文传递
5
“莫”的语法化
陈丽
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古汉语否定副词“莫”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
玄盛峻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上古汉语否定词“莫”研究的若干议题
谷峰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8
“莫”是代词还是副词
杨萌萌
《古汉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9
“莫”字搭配的古方普比较研究
郭旸悦
《汉字文化》
2024
0
原文传递
10
汉语否定不定代词的类型转变
张定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11
试析“莫之或V”兼说“或”作助动词
潘玉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桂北永福话的否定词
肖万萍
《汉语学报》
CSSCI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
武振玉
《长江学术》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从语法功能看“莫”的词性
黄秀德
《河池师专学报》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语史中表示测度性疑问的副词“莫”
向德珍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莫西沙星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李慧婷
朱述阳
裴厚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原文传递
17
《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
朱承平
赵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关于《古事记》中“莫”“勿”二词的语义渊源
陈韵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2
0
原文传递
19
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研究
童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莫”的语法现象
董思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