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玲 胡婷 +3 位作者 李昌哲 周焕英 高志贤 罗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NPs作为荧光体的能量受体(猝灭剂),荧光素-单链DNA(fluorescein-ssDNA,FAM-ssDNA)作为荧光能量供体,冷冻法制备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基于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SEB/FAM-ssDNA的竞争性结合,构建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对缓冲体系pH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牛奶为代表对方法检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优化好的实验条件(pH 7.5、反应时间15 min和反应温度25℃)下,在10^(-1)~10^(4)n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SEB质量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0.062 ng/mL。应用于牛奶样品中SEB的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1.2%~108.0%,相对标准偏差在2.6%~5.2%范围之间。结论该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可为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粒子 核酸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牛奶
下载PDF
金属纳米簇荧光传感分析简述
2
作者 张宇晴 尚鑫 许文菊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荧光传感分析作为生物传感器的一种,具有制备简便,响应速度快,对各种目标物的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独特优势,它是通过测定加入目标物量的不同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以特定序列的DNA链原位合成而得的金属纳米团簇作... 荧光传感分析作为生物传感器的一种,具有制备简便,响应速度快,对各种目标物的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强等独特优势,它是通过测定加入目标物量的不同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以特定序列的DNA链原位合成而得的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荧光传感器的信号源,具有合成简单、超小尺寸、低毒性、无需修饰和标记、光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标记、疾病诊断等领域。随着DNA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将金属纳米簇与DNA纳米结构相结合,试图构建性能更为优越的传感检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 金属纳米团簇 DNA纳米结构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红霞 马良 +3 位作者 郭婷 陈露 刘微 谢盛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流产和雌激素作用、致畸、致癌性以及神经毒性等,其污染严重影响动物源和植物源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高灵敏、强特异性的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流产和雌激素作用、致畸、致癌性以及神经毒性等,其污染严重影响动物源和植物源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高灵敏、强特异性的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有效检测手段。结合近4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各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特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电化学生物传感 荧光生物传感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 细胞传感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晟豪 杜再慧 +3 位作者 张秀杰 黄昆仑 刘清亮 许文涛 《生物技术进展》 2019年第6期599-610,共1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具有快速、等温、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基于LAMP原理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开发利用。基于此,对LAMP进行了基本介绍,包括引物设计原理、扩增体系组成及作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具有快速、等温、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基于LAMP原理的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开发利用。基于此,对LAMP进行了基本介绍,包括引物设计原理、扩增体系组成及作用、具体扩增过程以及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LAMP的比色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其他种类的生物传感器,并对各类生物传感器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比较。最后,剖析了LAMP生物传感器目前的不足,并对其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研发低成本、高灵敏度、自动化、微型化的LAMP生物传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比色生物传感 荧光生物传感 电化学生物传感
下载PDF
基于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
5
作者 木卡地斯·米吉提 王辉 +2 位作者 潘东霞 申瑶 杨亮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1,共8页
【目的】为解决传统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研发一种基于脱氧核酶(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将特异性DNAzyme和互补链Subatrate相结合制成荧光生物传感器,并对荧光生物... 【目的】为解决传统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研发一种基于脱氧核酶(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实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将特异性DNAzyme和互补链Subatrate相结合制成荧光生物传感器,并对荧光生物传感器进行生物材料浓度和溶液pH优化,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进行特异性检测;最后对牛奶样品进行基于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的试验验证。【结果】基于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在pH为6.8时,3 min内可以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1×10^(7) cfu·mL^(−1),最低检测限为1 cfu·mL^(−1)。【结论】基于DNAzyme的荧光生物传感器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等问题,实现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DNAZYME 分子信标 荧光生物传感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信标探针构建信号放大近红外激发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检测
6
作者 周学敏 吕姝臻 +2 位作者 张国芳 崔竹梅 毕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基于Na YF_(4):Yb^(3+),Tm^(3+)@Na YF_4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和DNA催化发夹组装(Catalytic hairpin reaction,CHA)技术构建近红外激发(Near-infrared,NIR)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 RNA的高灵敏分析。靶标... 基于Na YF_(4):Yb^(3+),Tm^(3+)@Na YF_4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和DNA催化发夹组装(Catalytic hairpin reaction,CHA)技术构建近红外激发(Near-infrared,NIR)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 RNA的高灵敏分析。靶标micro RNA-21(mi RNA-21)可与磁珠(Magnetic beads,MBs)表面修饰的发夹H1发生toehold区域介导的链取代反应,发夹H1暴露新的toehold区域与UCNPs表面修饰的发夹H2发生反应,形成H1/H2复合物,同时mi RNA-21被取代并与新的发夹H1反应,此过程将UCNPs固定于MBs表面,而且实现了信号的循环放大。接下来通过磁分离技术,将固定于MBs表面的UCNPs分离出来,在808 nm NIR的激发下产生上转换发光(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UCL),对mi RNA-21的检测范围为0.1~100 nmol/L,检出限为11.3 pmol/L。此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成功应用于血清样本中mi RNA-21的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颗粒 催化发夹组装 荧光生物传感 MICRORNA 近红外光
下载PDF
基于HCR放大的无标记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及H5N1 DNA检测
7
作者 龚亮 单秀芝 +2 位作者 朱琳 徐琳 汤力 《包装学报》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对于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构建检测该病毒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并与智能包装相结合用于实时监测,这对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以AgNCs作为荧光信号基团,构建了一种无标记“turn on”型荧光生物... 对于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构建检测该病毒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并与智能包装相结合用于实时监测,这对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以AgNCs作为荧光信号基团,构建了一种无标记“turn on”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代表H5N1病毒的H5N1基因序列。该传感器以H5N1 DNA作为触发剂引发HCR过程,使AgNCs产生强的荧光信号变化。研究表明,当H5N1 DNA浓度在0.2~800.0 nmol/L内,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响应信号,且在0.2~200.0 nmol/L之间的荧光强度与H5N1 DNA浓度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10.982C+567.435(R^(2)=0.99273),检测限为176 pmol/L。核酸传感体系具有通用性,通过简单调整目标序列,可实现对不同目标物的特异性灵敏检测。该研究有望为高灵敏分析禽流感病毒标志物的通用传感平台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链式反应 银纳米簇 荧光生物传感 禽流感病毒标志物H5N1 DNA
下载PDF
基于碳点与适配体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志承 杨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6-1214,共19页
近年来,基于碳点与适配体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与传统荧光染料、半导体量子点及稀土荧光材料相比,以碳点为荧光基元的生物传感器荧光稳定性更好,毒性更低,价格更便宜,在环境监测、生物成像及生物医疗方面有着广... 近年来,基于碳点与适配体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与传统荧光染料、半导体量子点及稀土荧光材料相比,以碳点为荧光基元的生物传感器荧光稳定性更好,毒性更低,价格更便宜,在环境监测、生物成像及生物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碳点与适配体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包括碳点与适配体介绍,近年来基于碳点与适配体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式、传感机理以及应用范围,最后对基于碳点与适配体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 传感机理
下载PDF
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婷婷 《生物化工》 2017年第6期78-81,共4页
传统荧光生物传感器存在检测能力不强、稳定性差的问题,使得生物传感器的推广、使用受限。纳米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荧光传感器的发展,使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能力大大提升,具备高灵敏度、反应灵敏、专一性强、检测程序简单等特点,因此... 传统荧光生物传感器存在检测能力不强、稳定性差的问题,使得生物传感器的推广、使用受限。纳米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荧光传感器的发展,使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能力大大提升,具备高灵敏度、反应灵敏、专一性强、检测程序简单等特点,因此近年来纳米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发展迅猛。本文分别概述了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通过现有的科研成果展示了当前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水平,着重分析并比较了当前生物传感器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近年来纳米技术科研水平的提升,基于纳米技术设计的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体系在设计、制备、空间结构、性质及实用性方面的综合提升作用,为新型选择性检测、定向检测提供了解决途径并展望了未来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荧光生物传感 生物探针
下载PDF
基于MoS_2纳米片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对饮用水中Hg^(2+)的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显维 冯治棋 +3 位作者 胡艳琴 何欣 金燕子 韩根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4,共8页
本文利用MoS)2纳米片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以及其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并考察了其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测定的可行性.实验优化了MoS_2纳米片浓度、p H值、盐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荧... 本文利用MoS)2纳米片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以及其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并考察了其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测定的可行性.实验优化了MoS_2纳米片浓度、p H值、盐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荧光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饮用水中微量Hg^(2+)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Hg^(2+)浓度在10—900 n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相对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3 nmol·L^(-1).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该方法已成功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的测定,回收率为95.7%—103.3%.该研究工作将MoS_2纳米片的应用拓展到了环境监测领域,这对无机类石墨烯材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纳米片 荧光生物传感 Hg2+检测 T-Hg2+-T结构
下载PDF
荧光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用于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啶虫脒
11
作者 张红艳 陈淑萍 +3 位作者 范申 张淑玲 余宇燕 林舒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4-1590,共7页
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AuNPs)和碳量子点(CQDs)的荧光适配体传感方法,并用于啶虫脒的快速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啶虫脒浓度在20~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2,检出限为8.31μg/mL。应用本方法对中药饮... 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AuNPs)和碳量子点(CQDs)的荧光适配体传感方法,并用于啶虫脒的快速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啶虫脒浓度在20~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2,检出限为8.31μg/mL。应用本方法对中药饮片山药和太子参中的啶虫脒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0.8%~105.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8%。该方法有望用于啶虫脒现场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 农药残留 啶虫脒 适配体
原文传递
组分动态网络触发的杂交链式反应——超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
12
作者 朱亚莉 杨宁 +1 位作者 欧阳煜 张璞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目前肿瘤在发病前期,某些生物分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出现上调或下调,但是含量仍处于微量或痕量状态,干扰物的存在很难实现对于微小变化肿瘤标志物(mirRNA)的准确检测,需要构建高灵敏、高准确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实现对微小变化目标物的... 目前肿瘤在发病前期,某些生物分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出现上调或下调,但是含量仍处于微量或痕量状态,干扰物的存在很难实现对于微小变化肿瘤标志物(mirRNA)的准确检测,需要构建高灵敏、高准确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实现对微小变化目标物的有效溯源。常规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识别不同浓度目标物但无法实现对于微量、痕量分子的准确分析,因此需要将微量的目标物进行扩增。核酸放大策略通过对低浓度的目标物进行有效转化,启动核酸反应,使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得到显著的提高。杂交链式反应(HCR)是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等温扩增技术,主要是基于启动子DNA和发卡探针之间的杂交反应,来达到放大检测信号的效果。该综述主要总结了基于组分动态网络触发的杂交链式反应在肿瘤标志物的传感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阐明了未来肿瘤标志物传感分析应用的前景和挑战,旨在为构建新型组分动态网络触发的杂交链式反应肿瘤标志物生物传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放大策略 荧光生物传感 肿瘤标志物 杂交链式反应
下载PDF
G-四链体荧光生物传感器铅快速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林滉 谢婷婷 林秀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铅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剧毒重金属,在环境中很难被其他物质降解消除,能长时间保持毒性,而产生持续性的健康危害。为了防范重金属铅污染,避免污染事件的屡次发生,做好环境中的重金属铅含量监测意义重大。核酸适配体构建的生物传感器... 铅是原子量最大的非放射性剧毒重金属,在环境中很难被其他物质降解消除,能长时间保持毒性,而产生持续性的健康危害。为了防范重金属铅污染,避免污染事件的屡次发生,做好环境中的重金属铅含量监测意义重大。核酸适配体构建的生物传感器作一种优良重金属铅离子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G-四链体型核酸适配体概念及其与铅离子识别机制,综述了近10年来基于G-四链体荧光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在铅离子检测中的研究、创新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核酸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
下载PDF
DNA模板骨架合成金属纳米团簇传感策略概述
14
作者 杨春丽 史亚楠 +2 位作者 张宇晴 张芷菡 许文菊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DNA模板为骨架合成的金属纳米团簇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原子,其尺寸范围从亚纳米到2纳米。由于具有很强的量子限域,该类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优良的类分子荧光特性。该文主要概述了以不同DNA序列模板合成的银纳米团簇(AgNCs)、铜纳米团簇(Cu... 以DNA模板为骨架合成的金属纳米团簇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原子,其尺寸范围从亚纳米到2纳米。由于具有很强的量子限域,该类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优良的类分子荧光特性。该文主要概述了以不同DNA序列模板合成的银纳米团簇(AgNCs)、铜纳米团簇(CuNCs)和金纳米团簇(AuNCs),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与其他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相比,DNA模板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更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如DNA模板银纳米团簇根据模板序列的不同,显示出可调的荧光发射和增强的稳定性。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利用金属团簇作为一类特殊的免标记型荧光信标,构建了各种目标物检测的传感平台,包括小分子和离子检测,蛋白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在可预见的未来,基于巧妙设计的DNA-金属纳米团簇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和生物分析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 DNA序列模板骨架 金属纳米团簇 信号转换
下载PDF
基于寡核苷酸链的汞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晨光 王久军 +1 位作者 张兴平 杨华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基于G-四链体结构和卟啉类化合物N-甲基卟啉二丙酸IX(NMM)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利用T-Hg(Ⅱ)-T错配对汞离子(Hg^(2+))的特异性识别,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高效的Hg^(2+)检测新方法。在富含鸟嘌呤(G)寡核苷酸链中,引入了大量胸腺嘧啶(T)... 基于G-四链体结构和卟啉类化合物N-甲基卟啉二丙酸IX(NMM)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利用T-Hg(Ⅱ)-T错配对汞离子(Hg^(2+))的特异性识别,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高效的Hg^(2+)检测新方法。在富含鸟嘌呤(G)寡核苷酸链中,引入了大量胸腺嘧啶(T)。在没有Hg^(2+)存在时,可以自发形成G-四链体结构,与NMM结合产生强烈的荧光;在Hg^(2+)存在时,可与另一条富含T序列的互补链通过T-Hg(Ⅱ)-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分子,从而导致G-四链体结构不能产生。优化后最佳实验条件为:缓冲溶液的pH=6.7,20 mmol/L KCl,2.5μmol/L NMM,反应时间为2 h。在优化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值与Hg^(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00 nmol/L,检出限为22.8 nmol/L(3σ)。此生物荧光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实际水样中Hg^(2+)的加标回收率为106.1%~107.8%,可以满足实际水样品中Hg^(2+)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T-Hg(Ⅱ)-T错配 汞离子(Ⅱ) 荧光生物传感
下载PDF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信号放大的比率型荧光传感器检测致病菌基因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健康 牛晓娟 +1 位作者 刘亚青 王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3-749,共7页
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本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以Cy3和Cy5作为荧光供体和受体基团,利用核酸外切酶Ⅲ(ExoⅢ)增强检测信号,构建了比率型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度检测致病菌基因。分别标记有Cy3的R1-DNA和标记Cy5的R2... 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本研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以Cy3和Cy5作为荧光供体和受体基团,利用核酸外切酶Ⅲ(ExoⅢ)增强检测信号,构建了比率型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度检测致病菌基因。分别标记有Cy3的R1-DNA和标记Cy5的R2-DNA形成双链R1/R2,在Cy3的激发光波长激发下,由于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Cy3的荧光被猝灭而产生Cy5的荧光信号。致病菌靶基因(大肠杆菌Lac Z基因)的存在可将R1/R2双链解旋,使得Cy3远离Cy5,导致Cy3的荧光恢复而Cy5的荧光信号降低。在ExoⅢ作用下,Cy3与Cy5的信号变化进一步增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荧光信号变化与靶基因在10~2000 p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29 pmol/L。所采用的比率型信号检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假阴性、假阳性检测结果的产生,增强了检测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致病菌基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核酸外切酶Ⅲ 比率型荧光生物传感
下载PDF
基于DNAzyme和杂交链式反应用于检测铅离子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小坤 易怀超 +5 位作者 林峰仪 顾荣梦 聂泓宇 李志慧 戴建远 袁红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43-2949,共7页
通过将GR-5 DNAzyme的序列设计进发生杂交链式反应的发夹DNA中,在引发DNA的触发下,发夹DNA H1与H2反应生成具有重复双螺旋结构的纳米线T-H1-H2-H1-H2…。在H1与H2结合部分存在碱基不配对区域,此处将形成GR-5 DNAzyme结构,在铅离子的存在... 通过将GR-5 DNAzyme的序列设计进发生杂交链式反应的发夹DNA中,在引发DNA的触发下,发夹DNA H1与H2反应生成具有重复双螺旋结构的纳米线T-H1-H2-H1-H2…。在H1与H2结合部分存在碱基不配对区域,此处将形成GR-5 DNAzyme结构,在铅离子的存在下,该部分GR-5 DNAzyme的底物链被裂解,HCR产物即被裂解成许多DNA双链小分子从而实现信号扩增,以此构建了简便灵敏的荧光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可在30min完成对Pb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1μM~7μM,检测限为23.2nM。对实际水样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6.7%~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5 DNAzyme 杂交链式反应 荧光生物传感 铅离子检测
下载PDF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和G-四链体无标记检测Pb^2+的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萍 刘竹苗 +2 位作者 李红艳 乔成芳 曹宝月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85-889,共5页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ExoⅢ)的水解特性以及Pb^2+诱导富含G碱基的DNA(G-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的特点,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SGⅠ)为信号探针,一端带有3’凸末端的线性双链DNA(G-dsDNA)为识别探针,建立了一种新型无标记检测环境样品中Pb2...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ExoⅢ)的水解特性以及Pb^2+诱导富含G碱基的DNA(G-DNA)形成G-四链体结构的特点,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SGⅠ)为信号探针,一端带有3’凸末端的线性双链DNA(G-dsDNA)为识别探针,建立了一种新型无标记检测环境样品中Pb2+的荧光传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引起体系荧光强度变化的规律,考察了SGⅠ、ExoⅢ的浓度、溶液pH以及稳定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b^2+浓度在2.0~50.0 nmol/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 nmol/L。常见金属离子对Pb^2+的检测无明显干扰,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 G-四链体 核酸外切酶Ⅲ 荧光生物传感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酶开关的哺乳细胞内硫胺素焦磷酸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媛媛 程慧 +3 位作者 孙艳 王金娥 吴正岩 裴仁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是维生素B1在细胞内的主要活性形式,也是糖、脂肪酸和氨基酸氧化代谢中重要的辅助因子。在细胞内,利用TPP适配体与天然核酶组装成的人工核酶开关调节靶基因表达,目前仅局限于原核、真菌或植物... 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是维生素B1在细胞内的主要活性形式,也是糖、脂肪酸和氨基酸氧化代谢中重要的辅助因子。在细胞内,利用TPP适配体与天然核酶组装成的人工核酶开关调节靶基因表达,目前仅局限于原核、真菌或植物细胞。本实验将原核生物中筛选的"Switch-on"与"Switchoff"的两种类型的TPP核酶开关,运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构建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3'非翻译区(UTR),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观察了不同浓度TPP对EGFP表达能力的调控。结果表明,构建的两种"Switch-on"和一种"Switch-off"核酶开关均表现出明显的TPP浓度依赖性,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150μmol/L TPP时分别将EGFP的荧光强度提高3.1倍、1.9倍和降低2.3倍。这种构建通过TPP与核酶开关中其适配体的特异性作用直接将TPP浓度的变化转化为报告基因表达的改变,利于通过荧光检测方法实现对哺乳活细胞内代谢物或因子的无标记、无损伤、可视、高效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焦磷酸核酶开关 增强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调控 荧光生物传感 哺乳细胞
下载PDF
基于磁珠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辅助目标循环技术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秋香 赵燕苹 +4 位作者 吴冬枝 蔡淑贤 夏垚坤 陈梅 陈敬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9-873,共5页
基于磁珠(MBs)的分离富集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的特性,建立了信号增强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21(miR-21)的检测。荧光素(FAM)修饰的捕获探针(Cps),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固定在磁珠表... 基于磁珠(MBs)的分离富集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的特性,建立了信号增强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21(miR-21)的检测。荧光素(FAM)修饰的捕获探针(Cps),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固定在磁珠表面。当miR-21存在时,Cps与其杂交形成DNA/RNA双螺旋结构,DSN能特异性水解杂合双链中的DNA,同时释放出荧光标记片段和完整的miR-21。被释放出来的miR-21与另一Cp再次杂交并被DSN酶切,如此循环,从而实现恒温条件下一个miR-21与多个Cp杂交、酶切,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标记片段的循环过程,最终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变大。相反,当miRNA-21不存在时,Cps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DSN对单链DNA无酶切作用,不能水解Cps,经磁分离,上清液没有荧光标记片段,所以检测不到荧光信号。最佳条件下,miR-21浓度在100~5×104f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80 fmol/L。该传感器可以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珠 荧光生物传感 MIR-21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 目标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