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端临“职役”概念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树国 《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99,M0004,M0005,共23页
马端临“职役”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职”不断“役”化基础上。马氏认为,“职役”本质为“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是其内涵特征。但《文献通考·职役门》又收录“差役”相关史料,而差役中“吏”阶层与职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 马端临“职役”概念产生于中国古代“职”不断“役”化基础上。马氏认为,“职役”本质为“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是其内涵特征。但《文献通考·职役门》又收录“差役”相关史料,而差役中“吏”阶层与职役“困苦卑贱同于徭役”内涵特征存在较大距离。这一编排,不仅与马端临职役概念内涵特征相冲突,也使差役被读者误为职役概念外延,甚至将差役与职役等同。马端临《文献通考》呈现差役面相及后人理解发生偏差的根源,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官民语境,使“吏”阶层处于被遮蔽状态。辨析马端临职役概念,对认识中国古代役制和行政管理体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原文传递
私雇代役——宋代基层社会与朝廷役制的对话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敏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69,共8页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熙丰行雇役法后,以往的私雇代役人转换成为官雇役人,人数与专业性都得到发展。元祐时期朝廷试图恢复职役轮差之法,但承认私雇代役,于是州县役的代役人通过...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自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熙丰行雇役法后,以往的私雇代役人转换成为官雇役人,人数与专业性都得到发展。元祐时期朝廷试图恢复职役轮差之法,但承认私雇代役,于是州县役的代役人通过转换官雇、私雇,长期留于州县,渐与胥吏混同,使得衙前与州县役不再成为乡户之困,而乡役给民户带来的负担却随之突显,私雇代役现象遂有下移至乡役之势。至南宋时期,乡役雇值全被挪用,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由此成为南宋民户应对职役困苦的另一途径,且向义役渗透,这成为南宋官府安排职役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后代职役雇役化的经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试论宋代乡役的性质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家宏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85,共5页
乡役是宋代职役的组成部分,宋政府在农村设置里正、户长、乡书手掌驱催赋役;耆长、壮丁掌缉捕盗贼,维持地方治安,人们称之为乡役.乡役问题十分复杂,本文就其性质谈些自己的看法. 宋代职役(包括乡役)的性质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没有解决的问... 乡役是宋代职役的组成部分,宋政府在农村设置里正、户长、乡书手掌驱催赋役;耆长、壮丁掌缉捕盗贼,维持地方治安,人们称之为乡役.乡役问题十分复杂,本文就其性质谈些自己的看法. 宋代职役(包括乡役)的性质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宋代差役是国家劳役制的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乡书手 性质 州县官吏 地主阶级 农村 特权 民户 豪强地主
下载PDF
古代乡官的嬗变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德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就基层管理制度而言,秦王朝确立了一个模式,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管理结构。二千余年以来,典型意义上的乡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专制政府似乎更乐于以乡民治理乡民,但基层治理结构的基本框... 就基层管理制度而言,秦王朝确立了一个模式,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管理结构。二千余年以来,典型意义上的乡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专制政府似乎更乐于以乡民治理乡民,但基层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仍然保持不变,这是那个二世而亡的帝国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政治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官 管理
原文传递
唐前期色役性质考辨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树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9,共8页
唐前期色役具有杂色役、职役和部门役性质。杂色役不仅表现为色役类型丛杂,而且是其承担者杂色人的身份类别;在职事官、职掌和职役的行政运行结构中,职役即为色役;唐前期色役属于官府各具体机构,包括部门长官的专门用役人群,其中包括军... 唐前期色役具有杂色役、职役和部门役性质。杂色役不仅表现为色役类型丛杂,而且是其承担者杂色人的身份类别;在职事官、职掌和职役的行政运行结构中,职役即为色役;唐前期色役属于官府各具体机构,包括部门长官的专门用役人群,其中包括军事行政机构,故色役又是部门性役。立足于唐前期色役的上述属性能够发现,色役是区别于正役、杂徭的独立性役种,它既不是正役和杂徭的使用形式,与杂徭也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经济 杂色人
下载PDF
试论清代吏、役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吉远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7-55,75,共10页
吏,即各种书吏;役即包括衙役在内的各类差役。清代,吏与役已无多大差别,虽然工役有所不同,吏“抱案牍、考文章、备善写”,役“供拘提驱使”,但都属“职役”,是以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两套具体办事班子,故二者往往已经相... 吏,即各种书吏;役即包括衙役在内的各类差役。清代,吏与役已无多大差别,虽然工役有所不同,吏“抱案牍、考文章、备善写”,役“供拘提驱使”,但都属“职役”,是以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两套具体办事班子,故二者往往已经相提并论。一个主内勤,一个主外勤,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本文拟对吏、役的作用和地位作一番考察,并揭示吏、役在清代权势日炽,危害愈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各级政府 吏员 衙门 政治地位 州县 互相配合 清政府
原文传递
“唐取帚好”新论
7
作者 卢中阳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41,192,共10页
“唐取帚好”即选取“帚好”或“好”族的女子负责成汤宗庙洒扫职事。其中,“唐”为商之先王,既表示成汤的灵魂,又可视为祭奉成汤的宗庙;“取”代表选取之义;“帚好”是他称,“帚”代指洒扫职事,“好”是族氏名,“帚好”属于“职事”加... “唐取帚好”即选取“帚好”或“好”族的女子负责成汤宗庙洒扫职事。其中,“唐”为商之先王,既表示成汤的灵魂,又可视为祭奉成汤的宗庙;“取”代表选取之义;“帚好”是他称,“帚”代指洒扫职事,“好”是族氏名,“帚好”属于“职事”加“族名”的语言结构,并不特指某个人。正确认识“唐取帚好”的历史内涵,有助于探索商代以族氏为基础的职役制度,并促进殷墟五号墓墓主身份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汤 帚好
原文传递
朝鲜王朝后期户籍所见“职役”论析
8
作者 朱玫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9,152,共8页
职役是传统王朝国家征兵调役的依据,与赋役制度有密切联系。朝鲜王朝赋役制度下,职役又称“国役”,包括官职、军役、乡役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役种。户籍大帐通过登记个人职役,设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职役体系体现了王朝国家对人丁的... 职役是传统王朝国家征兵调役的依据,与赋役制度有密切联系。朝鲜王朝赋役制度下,职役又称“国役”,包括官职、军役、乡役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役种。户籍大帐通过登记个人职役,设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职役体系体现了王朝国家对人丁的控制方法,不管是“良人”还是“贱民”,原则上都要载入官修户籍。随着职役征调运作的体系化,朝鲜王朝的人丁管理逐渐出现中央集权化倾向。呈现在官修户籍大帐上的户籍数字反映了国家财政、劳役需求与地方社会内部秩序之间逐渐出现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大帐 身份 朝鲜王朝
下载PDF
两宋代役人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敏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71,共15页
两宋之代役人,包括受私人雇佣代应职役以及在雇役制下受官府雇役之人。他们数量庞大,遍布州县与基层。除了被一些士人称为"浮浪""无赖"等无恒产者外,其来源还包括富农、曾在公门之人,甚至是儒者之后。他们以代役为... 两宋之代役人,包括受私人雇佣代应职役以及在雇役制下受官府雇役之人。他们数量庞大,遍布州县与基层。除了被一些士人称为"浮浪""无赖"等无恒产者外,其来源还包括富农、曾在公门之人,甚至是儒者之后。他们以代役为职,不仅是为了雇直,也因某些职役所潜藏的社会资源。代役人借助自己的技能和所掌握的信息等,在获得雇直、社会资源的同时,亦使民户脱离职役之苦,而其专业性也为州县职能的完善与扩充提供了条件,从而颇受州县与民众的欢迎。作为历史记录者的士人,在与代役人竞合的过程中,逐渐承认其作用。至晚到南宋早期,代役人已经从北宋初期以私名受雇的法外行为中走出,成为推动传统社会职役吏员化、差役赋税化以及官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熙丰变法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徽州的都保与保甲——以文书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道胜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一、宋元以来的都保设置由明及清,我国县以下的官方基层管理组织,大体经历了从普遍编制里甲,到广泛设置保甲的演变过程。其中,保甲于明代已经推行,并于清代进一步推广。那么,明清的保甲,究其源流,与宋元以来的都保有无联系呢?如所共知,... 一、宋元以来的都保设置由明及清,我国县以下的官方基层管理组织,大体经历了从普遍编制里甲,到广泛设置保甲的演变过程。其中,保甲于明代已经推行,并于清代进一步推广。那么,明清的保甲,究其源流,与宋元以来的都保有无联系呢?如所共知,宋代在县以下基层社会实行乡里制,乡下设里,里下设都保和保。元代沿宋之旧,所不同的是改里为都,即设置乡、都、都保(或村社)等组织。到了明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甲制 明初 鱼鳞图册 基层社会 基层管理 地方事务 无联系 经界 清代前期
下载PDF
论衙前在北宋的转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峰 《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87-91,共5页
衙前是北宋的一种职役 ,担负收管官物的重任。衙前在北宋中期是胥吏与乡户差役并存 ,以后乡户充差的比例逐步降低 ,到北宋末期衙前已转化为专门的低级官吏。从胥吏与乡户差役并存到合流为小吏 ,这种转化是适应北宋的财政状况而发生的。
关键词 衙前 小吏 低级官吏
下载PDF
试论北宋职役制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S1期90-111,共22页
宋代职役制度,是宋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对于了解宋代阶级斗争状况,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状况,是大有裨益的。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开拓了道路... 宋代职役制度,是宋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对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对于了解宋代阶级斗争状况,特别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状况,是大有裨益的。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开拓了道路。解放后关于职役制度的研究,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一些看法:一,关于宋代职役制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宋王朝 衙前 里正 乡书手 乡村上户
下载PDF
走向职役:唐代色役研究的视域转换与理论拓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树国 李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当前唐代色役研究因纠缠于性质争论而缺乏深层问题探讨,囿于内涵与名目变化而对发展脉络认识不足。笼统的劳役制分析忽视了役制的内在差异,“吏”“役”混杂式的研究也遮蔽了服役人的特殊性。立足于基本共识,通过转换视域或可为色役研... 当前唐代色役研究因纠缠于性质争论而缺乏深层问题探讨,囿于内涵与名目变化而对发展脉络认识不足。笼统的劳役制分析忽视了役制的内在差异,“吏”“役”混杂式的研究也遮蔽了服役人的特殊性。立足于基本共识,通过转换视域或可为色役研究打开新路。《文献通考·职役考》的撰述传统、前人研究对职掌或职事特性役的共性认识及已经存在的职役语境成为转向职役视域的基础。在职役视域下,“职”与“役”的双重特性得以凸显,这不仅有助于搁置争议,使研究者从彼此较为认同之处进行深入探索,也使突破役类名目的限制成为可能,实现役制研究的会通。同时,在职役视域下形成的职役与力役二元役制分析框架及职官、职吏、职役三级行政管理层级也将有助于开拓役制研究的新视野,激活研究者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研究 行政管理
下载PDF
唐前期色役基本问题再认识
14
作者 吴树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役目繁杂与律令缺载并不构成对唐前期色役的否定。减诸司色役敕标志着色役已从职官系统中脱离,通史视野下的色役亦有长时段的演进路径,这都反映出唐前期色役的独立役种地位。在分番供役、不役纳资与身份制之外,唐前期色役尚可通过免役... 役目繁杂与律令缺载并不构成对唐前期色役的否定。减诸司色役敕标志着色役已从职官系统中脱离,通史视野下的色役亦有长时段的演进路径,这都反映出唐前期色役的独立役种地位。在分番供役、不役纳资与身份制之外,唐前期色役尚可通过免役、职掌和役身特征与正役、杂徭相识别。着眼于职能分类,唐前期色役可分为公廨类、官人仆从类、乡里类以及特殊役户。职役是唐前期色役的内在性质。这不仅表现在具有“官”身份的散官和勋官,以及具有贱民身份的官户、杂户等色役人群,“有军名”色役亦体现出这一共性。对唐前期色役基本问题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唐代役制乃至中国古代的职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税
下载PDF
整体史视域下宋朝乡村职役研究的方法反思
15
作者 刁培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4,共5页
历史上任何一个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均或多或少地与当时社会产生某些联系,宋朝职役制度具体到其中的乡村职役制度也是如此。但是,既有成果却大多为了研究方便,追求史学文本之美,将“整体史”状态下的宋朝乡村职役制切割为条块状,... 历史上任何一个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均或多或少地与当时社会产生某些联系,宋朝职役制度具体到其中的乡村职役制度也是如此。但是,既有成果却大多为了研究方便,追求史学文本之美,将“整体史”状态下的宋朝乡村职役制切割为条块状,一如摸象之盲人,以偏概全,致使“碎片化”取径大行其道。由此生发的问题是:归纳法、概括法、演绎法和比较法等运用于宋朝乡村职役研究时是否仍旧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括法 整体史 以偏概全 归纳法 条块状 演绎法 比较法
原文传递
职役概念与明代的徭役体系
16
作者 丁亮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9,共6页
“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是马氏对中国历史上“徭役”类型化的深入理解,极富学术洞见力。但若将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进行史学研究仍有若干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并解决。职役不是历代赋役制度中对徭役体... “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是马氏对中国历史上“徭役”类型化的深入理解,极富学术洞见力。但若将职役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进行史学研究仍有若干问题需要深入讨论并解决。职役不是历代赋役制度中对徭役体系或某种徭役的惯用称呼。虽然马氏主要关注宋代的徭役,但“差役”才是宋代语境中的惯用概念之一。在明代,里甲、均徭、驿传、民壮“四差”,以及正役、杂役的分类方法才是明人对本朝徭役制度的认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学术概念 马端临 制度 制度 马氏
原文传递
照丁粮朋贴、置产立会与明清徽州图甲职役的津贴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道胜 宋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5,共9页
明清时期,里(图)甲是赋役派征的基本单位,繁杂的里(图)甲职役的佥报、承充和津贴主要是在里(图)内运作。由明至清,图甲职役既有继承而来者,又有因时新增者,原本体面的富户里役,逐渐变成一种门户的实际负担。清代徽州,在颇为常见的“祖... 明清时期,里(图)甲是赋役派征的基本单位,繁杂的里(图)甲职役的佥报、承充和津贴主要是在里(图)内运作。由明至清,图甲职役既有继承而来者,又有因时新增者,原本体面的富户里役,逐渐变成一种门户的实际负担。清代徽州,在颇为常见的“祖遗户役”之下,是繁苛的“钱粮、里役、杂派、新例”派征,充役使费繁重。民间普遍采取照丁粮朋贴和置产立会的应对赋役方式,实属一种无奈之举,也是国家与社会博弈的实际结果,赋役实际运作体现出从制度到契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里(图)甲 丁粮朋贴 置产立会
下载PDF
清代图甲与保甲关系新论——基于徽州赋役合同文书的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忠鑫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在徽州赋役保甲合同文书的语境中,清代保甲的推行主要以图甲为基本框架,是在图甲基础上添设的一个职役,长期沿用或模仿图甲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徽州民间长期存在图(里)、保并存的格局,它们之间功能或有重合的情况,却没有发生更替。这说... 在徽州赋役保甲合同文书的语境中,清代保甲的推行主要以图甲为基本框架,是在图甲基础上添设的一个职役,长期沿用或模仿图甲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徽州民间长期存在图(里)、保并存的格局,它们之间功能或有重合的情况,却没有发生更替。这说明了都图里甲体系为主体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甲 保甲 徽州
下载PDF
职役与中国古代役制宏观研究的新取向
19
作者 吴树国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民之赋役,不仅是一国理财之本,更为国家经济治理之途,故中国古代赋役之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虽然古代赋役常被并称,但赋与役之间实有质的差异。就此观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研究则存在重赋轻役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中国古代役制,更... 民之赋役,不仅是一国理财之本,更为国家经济治理之途,故中国古代赋役之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虽然古代赋役常被并称,但赋与役之间实有质的差异。就此观之,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研究则存在重赋轻役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中国古代役制,更能发现其诸多研究瓶颈。若欲推动役制研究的拓展,既需对中国古代役制的结构性检讨,亦应诉诸历代役制性质的再根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职役的再认识实为门径,它是中国古代役制研究再出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研究 制度 结构性 新取向
原文传递
构成明清徽州名族的诸种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尔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25,共15页
明清时期徽州名族的构成、延续,是致力于文化教育,造就仕宦绅衿,在他们主导下实现宗法性伦理,又得力于贾而好儒的徽商的经济支持,进而建立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孝友睦族睦邻人际关系,建设族内和社区公益事业,稳定区域社会秩序;以文化学术... 明清时期徽州名族的构成、延续,是致力于文化教育,造就仕宦绅衿,在他们主导下实现宗法性伦理,又得力于贾而好儒的徽商的经济支持,进而建立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孝友睦族睦邻人际关系,建设族内和社区公益事业,稳定区域社会秩序;以文化学术的杰出贡献而提升自身素质和社会知名度,坚持良贱不婚原则而保持名族声誉,并在族内、族际纷争刺激下努力克服自身机体内的赘瘤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族 宗族 俗美 绅商 严良贱 徽州 徽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