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正清 郝进 +1 位作者 鲜尽红 黎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 目的 :探讨旁路活化补体协同TNF -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 - 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PMN -EC)粘附的影响。方法 :采用酵母多糖活化人血清 (ZAHS)单独、和TNF -α协同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单层 ,用直接细胞计数和改良细胞ELISA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变化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结果 :旁路活化补体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对PMN -EC粘附和ICAM - 1的表达仅有轻微影响 ;和 4 0 μg/L的TNF -α共同作用可以明显促进PMN -EC粘附率和ICAM - 1的表达。结论 :旁路活化补体对TNF -α诱导的PMN-EC粘附及ICAM - 1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内皮 肿瘤坏死因子 中性白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癌基因CD_(44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明皓 韩恩善 +2 位作者 安永 秦憬 李国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 CD_(44s)表达与人胰腺癌转移、分化、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技术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及高分化腺癌中明显地高于淋巴结有转移及低分化腺... 目的探讨癌基因 CD_(44s)表达与人胰腺癌转移、分化、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技术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的表达。结果人胰腺癌组织中 CD_(44s)表达在淋巴结无转移及高分化腺癌中明显地高于淋巴结有转移及低分化腺癌。结论 CD_(44s) 可做为胰腺癌分化、转移、浸润的潜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S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 肿瘤分化 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卵巢癌组织中PCDH8、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王蕊 刘阳 邓云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原钙黏蛋白8(PCDH8)、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原钙黏蛋白8(PCDH8)、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6个月,将随访期间出现病灶转移及复发、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60),余下的纳入预后良好组(n=44)。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所有患者卵巢癌组织中PCDH8、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卵巢癌组织中PCDH8基因启动子、TSLC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80.00%(48/60)、58.33%(35/60),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36.36%(16/44)、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2、16.875,P<0.05)。预后不良组FIGO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分化程度、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Ⅳ期、淋巴结有转移、分化程度G3、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阳性、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阳性均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预后不良的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PCDH8、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CDH8、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预后显著相关,二者均可评估卵巢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卵巢肿瘤/遗传学 细胞粘附分子1 启动区 遗传学 DNA甲基化
下载PDF
柴朴汤含药血清对气道上皮细胞株中MAL、CADM1、TSLP、YKL-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鑫蓥 吴晓玲 +6 位作者 肖琳琳 彭果然 薛晓 唐艺娜 汤宏婷 彭光耀 刘鑫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探讨柴朴汤含药血清对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 cell,AEC)中T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肝郁型哮喘及柴朴汤含药血清... 目的探讨柴朴汤含药血清对气道上皮细胞(Airway epithelial cell,AEC)中T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肝郁型哮喘及柴朴汤含药血清,分别加入正常小鼠AEC中培养,分为正常组(A)、肝郁型哮喘组(B)和柴朴汤组(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SLP、YKL-40在小鼠气道上皮细胞的上清液中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气道上皮细胞中MAL、CADM1、TSLP、YKL-40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肝郁型哮喘血清诱导后,气道上皮细胞中MAL、CADM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TSLP、YKL-40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上清液中TSLP、YKL-40的浓度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朴汤含药血清诱导后,气道上皮细胞中MAL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TSLP、YKL-40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上清液中TSLP、YKL-40的浓度减少,与肝郁型哮喘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M1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肝郁型哮喘血清可诱导AEC中CADM1、MAL表达降低,TSLP、YKL-40表达升高。②柴朴汤含药血清可上调肝郁型哮喘血清培养AEC中MAL的表达,下调TSLP、YKL-40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上皮细胞 柴朴汤含药血清 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性蛋白 细胞粘附分子1 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甲壳质酶蛋白40
原文传递
CADM1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口腔癌细胞增殖和免疫因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许小婷 王守儒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452-1459,共8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ADM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口腔癌细胞生长与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5只BALB/c小鼠BMSC,分为腺病毒感染CADM1-BMSC组及阴性对照腺病毒感染NC-BMSC组;收集病毒感染BMSC的培养上清液,...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ADM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口腔癌细胞生长与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5只BALB/c小鼠BMSC,分为腺病毒感染CADM1-BMSC组及阴性对照腺病毒感染NC-BMSC组;收集病毒感染BMSC的培养上清液,将人口腔癌细胞HSC3分为空白对照组、BMSC组、NC-BMSC组和CADM1-BMSC组,CCK-8法、EdU染色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92MI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负性调节区域因子1(NCR1)与自然杀伤因子蛋白46(NKP46)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NKP46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到小鼠源BMSC,经CADM1腺病毒感染的BMSC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对照组、NC-BMSC组、CADM1-BMSC组的CADM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5、1.01±0.06和3.65±0.32,CADM1-BMSC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45,P<0.001;各组CADM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04、0.40±0.03和1.28±0.09,CADM1-BMSC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4,P<0.001。空白对照组、BMSC组、NC-BMSC组和CADM1-BMSC组的细胞增殖活性、EdU标记的阳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DM1-BMSC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且EdU标记的阳性细胞比例与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均减少,F值分别为248.334和357.214,均P<0.001;各组细胞内TNF-α、IFN-γ及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DM1-BMSC组的细胞内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和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调,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F值分别为32.019、40.127和76.454,均P<0.001。此外,NK-92MI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升高,NCR1蛋白和NKP46相对表达量分别上调为1.22±0.09、2.21±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517、64.668,均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细胞粘附分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细胞生长 免疫
原文传递
细胞粘附分子1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刁同进 姚晓平 +3 位作者 尹成才 李冬梅 杨甲梅 吴孟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14-815,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冷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Up-regulated intragraft gene expression, ICAM-1 and IL-2R molecules, and apoptotic epithelial cells during rejection of rat small intestine allografts
7
作者 李元新 李宁 +2 位作者 李幼生 吴波 黎介寿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81-86,110,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netics and the magnitude of intragraft gen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2(IL-2), interferon-gamma (IFN-y), perforin and granzyme B, and intragraft expression of interieukin-2receptor (I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inetics and the magnitude of intragraft gen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2(IL-2), interferon-gamma (IFN-y), perforin and granzyme B, and intragraft expression of interieukin-2receptor (IL-2R) and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 ICAM-1 ) during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an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apoptosis in small intestinal allograft rejection.Methods Heterotopic small intestine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inbred rats F344/N (RT11) and Wistar/A (RT1-Ak, RT1-Ed). All recip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1 : Wistar, native control;group 2: Wistar→Wistar; group 3: F344→Wistar and group 4: F344→Wistar + cyclosporine A (6 mg·kg-1 ·d-1 I.M. ). The grafts were harvested on postoperative days (PODs) 3, 5 and 7. All samples were examined pathologically. Intragraft mRNA expression of IL-2, IFN-γ, perforin and granzyme B were detected with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intragraft expression of IL-2R and ICAM-1 were stain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also analyzed the change in apoptosis rejection with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Results Mild 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on POD 3 in the ailograft group, moderate acute rejection on POD 5, and severe acute rejection on POD 7, while none of the isografts had histological ev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Cyclosporine A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rejection. Gene expression was virtually negative in the native control. Only on POD 5 was IL-2 mRNA expression of ailograf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sografts ( P < 0.05). IFN-γ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 P <0.01 ) on PODs 3, 5 and 7, and the level of perforin and granzyme B mRNA expression reach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than in the other two control groups on POD 5 and POD 7. Intragraft IL-2Rexpression of the allograf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control groups. Only on POD 3 was intragraft ICAM-1 ex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intestine · transplantation · graft rejection · interleukin 2 · interleukin 2 receptor · interferon gamma · perforin · granzyme ·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 1 · apoptosis
原文传递
CAD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建 朱燕 《交通医学》 2014年第1期36-37,4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CADM1的表达,分析食管癌中CADM1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ADM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CADM1的表达,分析食管癌中CADM1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CADM1阳性率分别为55.0%、100.0%,两者CADM1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9,P<0.01)。CADM1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结论:CADM1在食管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缺失与食管癌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细胞粘附分子1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9
9
作者 梁萍 孙雷 +1 位作者 唐建武 王翀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7-429,共3页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表达。三者在脂纹期的表达分别为 5 0 .0± 10 .9、5 1.8± 6 .0和 13.9± 2 .8,在纤维斑块期分别为 2 3.1± 7.3、37.2± 9.7和 2 3.0± 6 .0 ,在粥样斑块期分别为 17.5± 4 .9、18.6± 5 .5和 38.0± 10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2± 1.4、2 .2± 1.2和 7.8± 2 .2 ,分别为P<0 .0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 (前者r=0 .344、P <0 .0 1,后者r=0 .5 2、P <0 .0 1)。实验结果提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高表达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舒春兰 周临生 +1 位作者 雷小勇 成元桂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5 8例 (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 ,予氟伐他汀 4 0mg口服 ,每晚一次 ,一周后改为 2 0mg ,每晚一次 ,疗程 6~ 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 5 8例 (男性 35例 ,女性 2 3例 ) ,予氟伐他汀 4 0mg口服 ,每晚一次 ,一周后改为 2 0mg ,每晚一次 ,疗程 6~ 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情况。结果发现 ,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明显。此结果提示 ,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而且能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高脂血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粘附分子1 血脂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茜 林焕冰 +1 位作者 程玉芳 徐江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淫羊藿苷组、高脂饮食+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采用荧光...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低剂量淫羊藿苷组、高脂饮食+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比较主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0.01)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显著减低(P<0.01),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淫羊藿苷 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循环粘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方臻飞 周胜华 +2 位作者 胡信群 沈向前 祁述善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 5例冠心病患者(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5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 7例对照者冠状动脉循环(冠状...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循环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 5例冠心病患者(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5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 7例对照者冠状动脉循环(冠状静脉窦—主动脉根部)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比较其水平变化与不同冠心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 <0 .0 5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循环(冠状静脉窦与主动脉根部的差值)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 <0 .0 1)。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冠状静脉窦、主动脉根部和冠状动脉循环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无明显差别(P >0 .0 5 )。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支数无关。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浓度显著升高,冠状动脉循环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变化反映冠状动脉炎症活动程度,细胞粘附分子参与斑块的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粘附分子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川芎嗪对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阮秋蓉 瞿智玲 +3 位作者 朱敏 路军 任新瑜 周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60-564,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或)川芎嗪作用于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用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川芎嗪对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2±0.008、0.460±0.006和0.486±0.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5±0.019(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4±0.007、0.513±0.021和0.524±0.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416±0.013,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2±0.051、0.878±0.014和0.824±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3±0.008(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7±0.011、0.845±0.023和0.881±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2±0.018(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加入川芎嗪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相应诱导组(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核因子κB在核内表达,同时加入川芎嗪后核因子κB表达于胞浆,核内阴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2.047±0.011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川芎嗪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紧张素Ⅱ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玉琴 沈燕 +2 位作者 王春华 李锋 张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主动脉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提高,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TSG给药6周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大鼠实验性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HDL-C与SAA、VCAM-1、ICAM-1、THP-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金勇 王燕 李艳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AA)、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人单核细胞TH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T2DM组)、CHD患者(CHD...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冠心病(CHD)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SAA)、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人单核细胞TH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T2DM组)、CHD患者(CHD组)、T2DM伴CHD患者(T2MD+CHD组)及健康老年人(NC组)各32例。统计各组一般临床特征、糖脂代谢指标,检测HDL中SAA、VCAM-1、ICAM-1、THP-1、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T2DM组、CHD组、T2DM+CHD组的HDL-C均显著低于NC组(P<0.05);T2DM组、CHD组、T2DM+CHD组的HDL中SAA、VCAM-1、ICAM-1、THP-1、hs-CPR、IL-6、MCP-1均显著高于NC组,且T2DM+CHD组高于其余两组(P<0.05)。HDL-C仅在T2MD组和T2DM+CHD组中与hs-CRP显著负相关(P<0.05);在T2DM组、CHD组、T2DM+CHD组中,SAA与VCAM-1、ICAM-1、THP-1、hs-CPR、IL-6、MCP-1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和CHD患者均具有HDL功能受损,且在T2MD伴CHD时HDL功能下降更为明显,SAA水平越高则VCAM-1、ICAM-1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越高,HDL抗炎能力、抗黏附及血管保护效应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粘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彦琪 孙宝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是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可溶形式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明显的变化。在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均高于正常 ,提示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 ;而可溶性...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是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可溶形式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明显的变化。在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均高于正常 ,提示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 ;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仅在病变初始形成 ,或是出现血管痉挛、斑块不稳定等炎症急剧变化时迅速而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综述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华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ATO)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124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62例,稳定斑块组62例。将两组患者分别随机抽出31例患者,给予小剂量ATO(10 mg/d...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ATO)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124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62例,稳定斑块组62例。将两组患者分别随机抽出31例患者,给予小剂量ATO(10 mg/d)治疗,各组剩余31例患者给予大剂量ATO(40mg/d)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不同剂量ATO治疗后sCD40L、sICAM-1、SVCAM-1、MMP-3水平及IMT值均较治疗前低,且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大剂量治疗的患者较小剂量均低(P均<0.05)。大小剂量ATO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ATO治疗ACI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塞 可溶性CD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茂锦 邹大进 叶江洪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VCAM-1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血清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星群 匡永东 王永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服药前及服药后...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服药前及服药后一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含量由治疗前的 348.8± 12 5 .8ng/L下降到治疗后的 2 5 6 .8± 98.6ng/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由治疗前的 6 79.7± 2 99.8ng/L下降到治疗后的 5 6 6 .8± 2 6 8.7ng/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种粘附分子的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治疗后通心络组两种粘附分子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通心络/药理作用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铮 马清涌 +2 位作者 任雷 李震东 黎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探讨中药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4%牛黄胆酸钠0.1mL/100g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治疗组在建模后,阴茎静脉注射0.3mL/100g白藜... 目的通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探讨中药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4%牛黄胆酸钠0.1mL/100g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治疗组在建模后,阴茎静脉注射0.3mL/100g白藜芦醇溶液;溶剂组在模型建立后,阴茎静脉注射0.3mL/100g吐温80溶剂。建模后3、6、12h分别取材,进行肺组织学评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测定。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形态学相比,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水肿、细胞溶解坏死明显增多,肺组织iNOS在模型组3、6、12h逐渐升高,治疗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TGF-β1在模型组呈强阳性表达,治疗组表达较弱。结论白藜芦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中通过降低iNOS、PECAM-1、TGF-β1含量,从而减少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并降低炎性细胞局部浸润,达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急性肺损伤 诱生型-氧化氮合酶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