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患者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东方 姚瑶 +8 位作者 游霞 黄玉洁 朱锋 王敏 杨新华 邓奇坚 刘哲宁 王红红 欧阳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378,共5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和CornorDavidson心理弹性简表(CD-RISC-10...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和CornorDavidson心理弹性简表(CD-RISC-10)对湖南省333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焦虑/抑郁症状和精神病性体验也更严重;心理弹性在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心理弹性可以部分中介HIV/AIDS患者的病耻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耻感 心理弹 焦虑 抑郁 精神病性体验
原文传递
儿童期创伤对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郝以辉 王东方 +6 位作者 杨新华 张雯 孙梦 黄玉洁 蒲唯丹 欧阳萱 刘哲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儿童版创伤史问卷(THQ)对湖南省602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儿童版创伤史问卷(THQ)对湖南省602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显著相关:儿童期创伤对青少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均存在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儿童期创伤交互项对精神病性体验不同症状亦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心理弹性水平的增加,儿童期创伤对精神病性体验的正向主效应会相应减弱。结论:儿童期创伤是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因素,心理弹性是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因素,且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体验 青少年 儿童期创伤 心理弹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基于城乡差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东方 张雯 +6 位作者 王思思 孙梦 彭畅 蒲唯丹 杨新华 欧阳萱 刘哲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2-305,355,共5页
目的:探讨城乡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现况及其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对湖南省4508个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83.7%青少年经历过精神病性体验;城市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高于农村青少年;... 目的:探讨城乡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现况及其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对湖南省4508个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83.7%青少年经历过精神病性体验;城市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高于农村青少年;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汉族和走读可以预测城市儿童精神病性体验,而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不稳定的家庭收入和父母离异可以预测农村儿童精神病性体验。结论:青少年普遍存在精神病性体验,居住环境、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民族、住宿情况、家庭收入和父母婚姻情况可能是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体验 青少年 城市 农村
原文传递
社会支持与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东方 黄玉洁 +5 位作者 刘思璕 胡何琼 陈春平 谢光荣 杨新华 龙梦晴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2-1165,1170,共5页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431名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431名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会支持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负向预测显著;②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精神病性体验间存在显著部分中介效应;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社会支持预测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群体中,心理资本对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作用更显著。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在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中,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心理资本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精神病性体验 单亲家庭
原文传递
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的性别和纵向等值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东方 孙梦 +5 位作者 席畅 杨新华 Tumbwene Elieza Mwansisya 欧阳萱 刘哲宁 邓奇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考察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性别和纵向等值性。方法:采用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对湖南省11所中学的3002名男生和3033名女生先后两次开展调查,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12个月。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 目的:考察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性别和纵向等值性。方法:采用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对湖南省11所中学的3002名男生和3033名女生先后两次开展调查,两次调查时间间隔为12个月。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结果显示该问卷在青少年不同性别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可被接受。结论: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的双因子结构在青少年男生和女生之间具有测量等值性,并且具有跨时间的测量等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 精神病性体验 别等值 纵向等值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及乐观和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左静 王东方 +2 位作者 陈曦 曾宪祥 蔡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5-708,712,共5页
目的:考察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U)、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生活取向量表(LOT)和自尊量表(SES)对1763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 目的:考察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U)、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生活取向量表(LOT)和自尊量表(SES)对1763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较于一般大学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自尊水平更低,精神病性体验水平更高;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乐观、自尊与精神病性体验均呈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支持通过乐观到精神病性体验、社会支持通过自尊到精神病性体验、社会支持通过乐观和自尊到精神病性体验这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乐观和自尊在社会支持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乐观 自尊 精神病性体验 留守经历
原文传递
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同伴依恋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东方 杨新华 +6 位作者 王思思 陈春平 孙梦 张雯 蒲唯丹 欧阳萱 刘哲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9-922,927,共5页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同伴依恋和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以及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修订版(IPPA-R)在湖南省4045名初中生中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精神病性体...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同伴依恋和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以及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修订版(IPPA-R)在湖南省4045名初中生中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精神病性体验与心理弹性和同伴依恋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同伴依恋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同伴依恋水平的提高,心理弹性对精神病性体验的负向主效应会相应减弱。结论:提高同伴依恋水平可以降低低水平心理弹性带来的精神病性体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体验 留守儿童 同伴依恋 心理弹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家庭功能对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人际适应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东方 刘彩丽 +4 位作者 刘思璕 王舒 孙梦 欧阳萱 杨新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5-1138,1143,共5页
目的:探讨人际适应和孤独感在家庭功能对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分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阳性分量表对7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良好的大学生人... 目的:探讨人际适应和孤独感在家庭功能对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分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阳性分量表对7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良好的大学生人际适应更好,孤独感和精神病性体验更少。相关分析表明,精神病性体验与家庭功能和人际适应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家庭功能通过人际适应到精神病性体验、家庭功能通过孤独感到精神病性体验、家庭功能通过人际适应和孤独感到精神病性体验这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人际适应和孤独感在家庭功能对精神病性体验关系中起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人际适应 孤独感 精神病性体验 大学生
原文传递
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悦 闵令桂 +2 位作者 晋雪莹 刘小群 王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自评失眠量表、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对157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父...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控制问卷、青少年自评失眠量表、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对157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心理控制、非自杀性自伤、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191~0.451,P<0.01);父母心理控制分别通过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的部分中介作用(β=0.10,95%CI=[0.09,0.12];β=0.05,95%CI=[0.03,0.06]),以及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β=0.01,95%CI=[0.01,0.02])。结论:父母心理控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而且还可以通过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性体验间接影响高中生的非自杀性自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心理控制 非自杀自伤 睡眠障碍 精神病性体验
下载PDF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令桂 刘小群 +2 位作者 晋雪莹 于悦 王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检验精神病性体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自主性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双元自主性问卷和简式版社区心理评估量表对6053名13~22岁的青少年施测...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检验精神病性体验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自主性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双元自主性问卷和简式版社区心理评估量表对6053名13~22岁的青少年施测。结果:①网络成瘾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NSSI(r=0.37,P<0.001);②精神病性体验在网络成瘾与NSSI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61,t=35.60,P<0.001);③双元自主性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精神病性体验→NSSI”中起调节作用(β=-0.01,t=-11.17,P<0.05)。结论:网络成瘾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还会通过精神病性体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双元自主性对此中介路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非自杀自伤 精神病性体验 双元自主 青少年
下载PDF
山东省青少年阈下抑郁及精神病性体验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联 被引量:1
11
作者 闵令桂 刘小群 +2 位作者 尹训宝 于悦 王铮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青少年阈下抑郁和精神病性体验(PLEs)及其交互作用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沿海和内陆分别各抽取2座城市中6... 目的探讨山东省青少年阈下抑郁和精神病性体验(PLEs)及其交互作用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沿海和内陆分别各抽取2座城市中6090名13~22岁大中学生施测。使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简式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P8)、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阈下抑郁和PLEs及其交互作用与NSSI的关联。结果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1.3%,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在13~15岁青少年NSSI报告率最高(27.9%),有阈下抑郁和PLEs者NSSI报告率分别为49.9%,3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阈下抑郁青少年发生NSSI的风险是无抑郁青少年的3.47倍[OR值(95%CI)=3.47(2.68~4.50)];有PLEs者发生NSSI的风险是未检出者的5.32倍[OR值(95%CI)=5.32(4.10~6.89)],阈下抑郁与PLEs同时存在时发生NSSI的风险是均未检出者的18.47倍[OR值(95%CI)=18.47(14.75~23.13)](P值均<0.01);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协同指数(S)分别为11.44,0.61,2.89,即阈下抑郁和PLEs对青少年NSSI的相加交互作用占比为61%。结论阈下抑郁和精神病性体验与青少年NSSI相关且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缓解青少年阈下抑郁并降低精神病性体验,对预防NSSI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抑郁 精神病性体验 自我伤害行为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侯威威 彭兴 +3 位作者 鲁小华 何丹妮 周福春 王传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3年3-4月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量表对1465名单亲...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以及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效应。方法:于2023年3-4月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量表对1465名单亲家庭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精神病性体验的检出率分别为19.7%、19.9%、11.9%,其中10.58%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9.15%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明显的PTSD症状;离异型和丧偶型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精神病性体验、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睡眠质量和精神病性体验及分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精神病性体验和睡眠质量的正向预测显著(β=0.52,0.49;P<0.001),精神病性体验对睡眠质量的正向预测显著(β=0.14,P<0.001);精神病性体验总分及各分维度(迫害观念、奇异体验、知觉异常)在单亲家庭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睡眠质量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01%、11.61%、9.78%、2.76%。结论:单亲家庭大学生往往面临更多的心理挑战。在单亲家庭大学生群体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精神病性体验可以正向预测睡眠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既能直接预测睡眠质量,也能通过精神病性体验的中介作用预测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病性体验 睡眠质量 大学生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13
作者 李洪杰 杨晓蕾 +2 位作者 钱学艳 梁虹 钞虹 《中国校医》 2024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产生的关系,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市75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产生的关系,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某市75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精神病前驱期问卷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精神病性体验的现状,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结果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维度得分、情感温暖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每月花费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过度保护维度得分只在每月花费水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条目得分、痛苦得分、精神病前驱期总得分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每月花费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拒绝和过度保护的父母教养方式均为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危险因素(P<0.05),而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性因素(P<0.01)。父母教养方式和大三、大四年级在精神病性体验的发生中贡献率为53.4%。结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采取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减少拒绝和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并注意教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改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精神病性体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父母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纪英 刘小群 王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拒绝影响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问卷、精神病性体验简版问卷对118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分别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β=0.1... 目的:探讨父母拒绝影响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问卷、精神病性体验简版问卷对118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分别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β=0.16,P=0.001;β=0.14,P<0.01);2拒绝敏感性分别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B=0.01,CI[0.002,0.03];B=0.01,CI[0.003,0.03]);3社交焦虑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中中介作用都不显著(B=0.004,CI[-0.010.02];B=0.01,CI[-0.010.03]);④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分别在父亲拒绝、母亲拒绝与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B=0.11,CI[0.02,0.20];B=0.01,CI[0.01,0.02])。结论:父母拒绝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也可以通过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拒绝 母亲拒绝:拒绝敏感 社交焦虑 精神病性体验
下载PDF
孤独感、睡眠质量和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莉 刘光亚 +1 位作者 刘芳 梁凌云 《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孤独感和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UCLA孤独量表(UCLA)和8条目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对7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65.7%的大学生经历过精神病性体验,但仅8.3%的...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孤独感和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UCLA孤独量表(UCLA)和8条目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8)对7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65.7%的大学生经历过精神病性体验,但仅8.3%的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频繁出现。睡眠障碍组孤独感、妄想体验、幻觉体验及精神病性体验评分均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SQI得分(睡眠质量)、孤独感和精神病性体验间均呈正相关(P<0.05)。PSQI得分、孤独感、PSQI得分与孤独感的乘积项对精神病性体验正效应显著(P<0.05),当孤独感处于高水平和中等水平时,在睡眠质量对精神病性体验影响中起调节作用(P<0.05)。PSQI得分、孤独感、PSQI得分与孤独感的乘积项对妄想体验预测显著(P<0.05),中、高水平的孤独感调节了睡眠质量和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P<0.05)。PSQI得分、孤独感对幻觉体验预测显著(P<0.05)。结论睡眠质量不佳和高孤独感是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质量 孤独感 精神病性体验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成都市青年男性精神病性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浩澜 谌霞灿 +1 位作者 何勇 胡峻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年男性精神病性体验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精神病筛查问卷(PSQ)、焦虑抑郁量表(HAD)、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儿童期不良经历(ACE)等对成都市4 137例18~34岁男性青年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年男性精神病性体验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精神病筛查问卷(PSQ)、焦虑抑郁量表(HAD)、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儿童期不良经历(ACE)等对成都市4 137例18~34岁男性青年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病性体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四川省成都市青年男性的精神病性体验阳性率为28.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性体验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比值比(OR)=1.260,P<0.05]、酒精滥用(OR=1.782,P<0.05)、焦虑情绪(OR=2.985,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OR=1.192,P<0.05)、暴力行为(OR=1.501,P<0.05)、自杀企图(OR=2.328,P<0.05)、自伤行为(OR=1.705,P<0.05);已婚/同居/再婚是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因素(OR=0.784,P<0.05)。结论成都市青年男性精神病性体验的阳性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酒精滥用、焦虑情绪、儿童期不良经历、暴力行为、自杀企图、自伤行为,而已婚/同居/再婚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 精神病性体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正念和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与大学新生精神病性体验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17
作者 廖文娜 罗向晗 +2 位作者 孔繁旭 孙永鹏 叶增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正念和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和大学新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10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感知压力量表、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对广东省某高校602名大一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1.0和Mplu... 目的探讨正念和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和大学新生精神病性体验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21年10月,采用童年创伤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感知压力量表、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对广东省某高校602名大一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1.0和Mplus 8.3进行数据分析,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童年创伤、正念、感知压力和精神病性体验的相关性,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正念和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与精神病性体验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大学新生近1个月内精神病性体验和痛苦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5%和8.5%。(2)童年创伤与感知压力(r=0.29,P<0.01)、精神病性体验频率(r=0.14,P<0.01)和痛苦(r=0.17,P<0.01)均呈正相关,与正念呈负相关(r=-0.28,P<0.01)。(3)正念、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和精神病性体验频率间起单独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8、0.04、0.03,分别占总间接效应(效应值=0.15)的53.33%、26.67%、20.00%;正念、感知压力在童年创伤和精神病性体验痛苦间起单独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0.04、0.03,分别占总间接效应(效应值=0.14)的50.00%、28.57%、21.43%。结论童年创伤既可以通过正念和感知压力的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正念-感知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大学新生精神病性体验频率和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精神病性体验 正念 感知压力 链式中介
原文传递
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东方 黄玉洁 +4 位作者 孙梦 张雯 杨新华 欧阳萱 刘哲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精神病性体验异质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对湖南省4508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进行潜在亚...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精神病性体验异质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对湖南省4508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进行潜在亚型探索。结果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可以分为3种潜在类别,即低、中和高频精神病性体验型;相较于低频精神病性体验型,高频精神病性体验型年龄(OR=1.56,95%CI=1.27~1.92)更大,女性(OR=1.64,95%CI=1.25~2.14)、来源于城市(OR=2.04,95%CI=1.52~2.74)、汉族(OR=1.40,95%CI=1.06~1.85)、家庭贫困(OR=2.52,95%CI=1.66~3.85)、单亲家庭(OR=1.56,95%CI=1.17~2.07)、有精神疾病家族史(OR=3.31,95%CI=1.93~5.68)的青少年比例更高。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有着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可根据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体验 青少年 异质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191例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感染者儿童期创伤对其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东方 周柏 +5 位作者 高钰潋 杨新华 王敏 欧阳萱 刘哲宁 王红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8条目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8)对长沙市191例MSM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191例MSM的HIV感染者中,78.5%曾...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8条目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8)对长沙市191例MSM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191例MSM的HIV感染者中,78.5%曾经历过至少一次精神病性体验,19.9%报告精神病性体验的频繁发生;相对低频精神病性体验组,高频组的教育年限更低(P <0.01),情感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得分更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比值比(OR)=0.80, P <0.01]、情感虐待(OR=1.42,P <0.001)、性虐待(OR=1.23, P <0.05)和情感忽视(OR=1.15, P <0.05)对MSM的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的高发存在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学历、儿童期情感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可能是MSM的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行为者 艾滋 精神病性体验 儿童期创伤
原文传递
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王莹莹 刘哲宁 +4 位作者 王东方 阳洁 张雯 蒲唯丹 张劲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创伤史问卷对湖南省498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高于非贫困青少年;线性回... 目的:探讨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创伤史问卷对湖南省498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检出率高于非贫困青少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创伤经历对贫困青少年阳性症状(B=0.562,P<0.001)、阴性症状(B=0.208,P=0.033)、抑郁情绪(B=0.149,P=0.007)有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贫困青少年阳性症状有负向预测趋势(B=-0.033,P=0.088)。一般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年龄对贫困青少年阳性症状(B=0.91,P<0.001)、阴性症状(B=1.11,P<0.001)、抑郁情绪(B=0.457,P<0.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少数民族对贫困青少年阳性症状(B=-1.338,P=0.02)、抑郁情绪(B=-0.724,P=0.015)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创伤经历是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危险因素。年龄、民族可能是贫困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性体验 贫困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