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连露 胡国富 +3 位作者 李冰 崔国文 冀国旭 阎南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随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秣食豆混播比例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3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09%,比同一种植密度单播提高19.67%。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了28.71%。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的处理得分最高,综合青贮品质最佳;其次是种植密度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2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混播比例 种植密度 青贮品质
下载PDF
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顾雪莹 玉柱 +2 位作者 郭艳萍 孙启忠 朝克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以及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最好,单贮秣食豆的发酵品质最差。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30%的发酵品质效果相似,比秣食豆添加比例为40%的混贮效果好;就化学成分而言,单贮全株玉米的青贮效果较差,单贮秣食豆的青贮效果最好,其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3组混贮中秣食豆的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好。5个青贮处理综合比较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海明 游永亮 +3 位作者 武瑞鑫 翟兰菊 宋凤格 李源 《草学》 2020年第5期25-31,共7页
在4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6.75、8.25、9.75、11.25万株/公顷),以及间作4种豆科牧草(拉巴豆、秣食豆)试验基础上,从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方面,研究了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以及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 在4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6.75、8.25、9.75、11.25万株/公顷),以及间作4种豆科牧草(拉巴豆、秣食豆)试验基础上,从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方面,研究了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以及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8.25万株/公顷处理下,青贮玉米产量最高,结构较为合理,显著高于6.75万株/公顷和9.75万株/公顷(P<0.01),而在高密度处理下(11.25万株/公顷),表现为茎秆比重高、穗比重低,生育期推迟2~3d,茎秆变细,倒伏率增加。间作豆科牧草与对照(玉米单作)的青贮玉米产量、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间作群体于玉米蜡熟期收获时,间作拉巴豆鲜草总产量、干草总产量、净收入、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分别提高了33.4%、22.1%、33.6%和0.57,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综上所述,在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株/公顷,其与拉巴豆间作为最佳间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种植密度 间作 拉巴 产草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氮对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蒋紫薇 刘桂宇 +5 位作者 安昊云 石薇 常生华 张程 贾倩民 侯扶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7-171,共15页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_(1))、9.0(D_(2))、10.5万株·hm^(-2)(D_(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_(1))、120(N_(2))、240(N_(3))、360 kg·hm^(-2)(N_(4))4个施氮水平,...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_(1))、9.0(D_(2))、10.5万株·hm^(-2)(D_(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_(1))、120(N_(2))、240(N_(3))、360 kg·hm^(-2)(N_(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_(2)和D_(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_(1),N_(3)和N_(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_(2)和N_(1)。所有处理中,D_(2)N_(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_(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_(3),且D_(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_(2)、N_(3)、N_(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_(1),N_(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_(4)。所有处理中D_(2)N_(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 青贮玉米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禾豆混播与调亏灌溉对河西地区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安昊云 王皓 +5 位作者 贾倩民 常生华 Shahzad Ali 刘永杰 张程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本研究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设置青贮玉米(Zea mays)单播(Z)、青贮玉米–秣食豆(Glycine max)混播(ZG)和青贮玉米–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ZD)3个种植方式,每个方式下设置6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饲草产量、品质... 本研究于2019年在河西地区设置青贮玉米(Zea mays)单播(Z)、青贮玉米–秣食豆(Glycine max)混播(ZG)和青贮玉米–拉巴豆(Dolichos lablab)混播(ZD)3个种植方式,每个方式下设置6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ZG和ZD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Z,鲜草产量较Z分别增加19.1%和16.4%,干草产量分别增加12.7%和9.0%。同一种植方式下,后期轻度亏水(I4)、前期轻度亏水(I5)和充分灌溉处理(I6)的鲜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重度亏水(I1),平均鲜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9.1%、45.9%和46.6%,平均干草产量较I1分别增加35.8%、44.2%和43.8%。2)混播处理较单播提高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而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且ZG较Z显著(P<0.05)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I5的平均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RFV显著(P<0.05)高于I1,6种灌溉模式中I5的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粗灰分的产量最高。3)ZG和ZD较Z显著提高(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I5和I6的收获期土壤贮水量和蒸散量显著(P<0.05)高于I1,且I5的WUE显著(P<0.05)高于I4和I6。所有处理中ZG-I5的WUE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淀粉的产量最高,并且鲜干草产量仅次于ZG-I6,该处理是适宜河西地区青饲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拉巴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作对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垭杰 张贞明 +4 位作者 权金鹏 甘辉林 王鹏 宋福超 安晓娟 《畜牧兽医杂志》 2017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的矛盾,试验将青贮玉米新品种和秣食豆混作,以探索其混作比例对群体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试验显示,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作在1∶2的比例下群体地上生物产量最高,... 为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的矛盾,试验将青贮玉米新品种和秣食豆混作,以探索其混作比例对群体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试验显示,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作在1∶2的比例下群体地上生物产量最高,群体地上生物产量亩均增产231.69kg;干物质产量亩均增加362.3kg;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0.5%;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0.06%、4.82%、5%和9.75%;产出效益平均达到1 964.15元/hm^2,平均亩产出效益多增加71.33元。其中正德305和豫青贮23在所有品种中无论是混作效果、群体地上生物产量、营养价值、饲料品质和经济效益等都表现的较为突出。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作不仅影响群体地上生物产量,并可大幅度提高混作群体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混作 群体产量 饲用品质
下载PDF
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淑艳 战海云 +1 位作者 李强 白梅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和土地利用率,通过将玉米‘郑单958’和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的地上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占群体产量的87.4%以上;随混播秣食豆的比例增加,玉米产量略有下降... 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和土地利用率,通过将玉米‘郑单958’和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作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的地上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占群体产量的87.4%以上;随混播秣食豆的比例增加,玉米产量略有下降,其中茎叶产量下降明显,而秣食豆产量增加;混播群体地上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增加,并且各混播处理均显著高于玉米单作,其中1:3(A1B3)和1:2(A1B2)的群体地上产量分别比单作玉米提高15.5%和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播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皮颜色秣食豆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翁月 崔国文 +5 位作者 姚凤娇 李冰 李芳 黄岩 阎南南 胡国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095,共5页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和乡采集的3种野生不同种皮颜色的秣食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公农535秣食豆为对照,对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和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主要观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和乡采集的3种野生不同种皮颜色的秣食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公农535秣食豆为对照,对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和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主要观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异性状,为新品种选育确定合理的选育方向和目标。结果表明:黑色秣食豆干草产量最高,达到了9997.28 kg·hm^-2,比褐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分别提高37.47%,39.52%和11.83%,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8.08%,加权关联度为0.8152,均高于其他秣食豆材料,因此可作为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的育种新材料。褐色秣食豆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20.50%,分别比黑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13.38%,17.82%和26.62%,可作为高蛋白优质秣食豆品种的育种新材料。黄色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达到了2512.53 kg·hm^-2,分别比黑色、褐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9.16%,22.79%和11.78%,可作为提高秣食豆种子产量的育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 干草产量 种子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姜胜男 张淑艳 刘殿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38-40,43,共4页
[目的]研究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处理对混播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结果]玉米与秣食豆2∶0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略低,显著高于玉米常规单播处理... [目的]研究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播比例对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方法]以青贮玉米科多八号和秣食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处理对混播群体生产机能的影响。[结果]玉米与秣食豆2∶0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略低,显著高于玉米常规单播处理,但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混播比例的增加,玉米的茎粗、叶面积呈下降趋势。各混播处理的玉米干物质积累在生育后期均高于单播处理,其中以混播处理2∶2、2∶3较高;不同混播处理群体中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对玉米+秣食豆的群体总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混播处理2∶2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混播处理2∶0和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0.86%和9.01%。[结论]该研究为青贮玉米高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混播 产量
下载PDF
灌溉模式对河西灌区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茂鉴 石薇 +3 位作者 常生华 张程 贾倩民 侯扶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9,共17页
2019-2020年,在甘肃河西地区设置玉米单作(C)、玉米-秣食豆间作(CM)和玉米-拉巴豆间作(CL)3个种植方式,每个种植方式设置重度亏水(T_(1))、后期亏水(T_(2))、交替亏水(T_(3))、后期轻度亏水(T_(4))、前期轻度亏水(T_(5))和充分灌溉(T6)... 2019-2020年,在甘肃河西地区设置玉米单作(C)、玉米-秣食豆间作(CM)和玉米-拉巴豆间作(CL)3个种植方式,每个种植方式设置重度亏水(T_(1))、后期亏水(T_(2))、交替亏水(T_(3))、后期轻度亏水(T_(4))、前期轻度亏水(T_(5))和充分灌溉(T6)6种灌溉模式,研究灌溉模式对禾-豆间作系统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6.48%和9.47%,2020年分别增加9.09%和13.11%。两年CM和CL处理的群体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而群体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C,2019年CM和CL处理的RFV较C分别增加10.73%和13.06%,2020年分别增加7.39%和10.59%。两年C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水相对生产效率(IPE)显著高于C,2019年较C分别增加7.77%和11.41%,2020年分别增加8.76%和15.11%。两年T_(5)、T6的群体干草产量无明显差异,而T_(5)处理的群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ADF和NDF含量较低,且T_(5)处理的WUE和IPE显著高于T6,2019年较T6分别提高22.14%和48.34%,2020年分别提高25.18%和45.51%。因此,玉米-拉巴豆间作(CL)在前期轻度亏水(T_(5))条件下能够提高群体饲草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一种适宜河西灌区饲草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巴 禾-间作 干草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对作物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陈艳秋 王晓东 +8 位作者 张丽 耿柳婷 毛庆丰 李艳肖 朱梦洋 徐兴源 张宏宇 张春兰 刘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7,共7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鲜食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增多,鲜食玉米-饲用豆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在基本保证鲜食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的同时增收饲用大豆,收获后玉米秸秆和饲用大豆混合青贮,有效增加了土地收益,提高了鲜食玉米产业链的同时,有效解决了2种作物争地的矛盾。为探明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田间配置,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鲜食玉米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D1)、5.25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饲用大豆种植设1个密度,为15万株/hm2。种植模式为副处理,分别为单作鲜食玉米(P1)、单作饲用大豆(F)、玉米大豆行比2∶2(P2)、2:4(P3)、4∶4(P4)、6∶4(P5)。测定鲜食玉米、饲用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鲜食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种植模式对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大豆盛花期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鲜食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有着较强的互作效应。其中,苗期玉米D3处理的SPAD值较D1处理显著增加了34.01%;苗期玉米D2处理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和平均蒸腾速率较D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1.82%和29.05%。玉豆行比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特性影响有所差异,大喇叭口期玉米SPAD值在P4处理达到最高,SPAD值为23.84;玉米苗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在P5处理达到最高,为26.77μmol/(m^(2)·s);玉米大喇叭口期的平均蒸腾速率在P3处理达到峰值。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或先增后降,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的增加,玉米产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D3种植密度下的P5处理除外)。综合分析,在试验区生产条件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绿素值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优良牧草品种简介(三)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国文 《养殖技术顾问》 2002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优良牧草 牧草品种 细绿萍 苏丹草 无芒雀麦 草木樨 星星草
下载PDF
秣食豆种质资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兴玉 陈金沅 +3 位作者 张跃鹏 高山 王志锋 于洪柱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97,共7页
为了解不同秣食豆种质资源的生产特性,试验对收集的20份(种质1~20)秣食豆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叶鲜重、荚鲜重、株高、分枝数、茎粗、鲜干比、叶茎比)和营养品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为了解不同秣食豆种质资源的生产特性,试验对收集的20份(种质1~20)秣食豆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叶鲜重、荚鲜重、株高、分枝数、茎粗、鲜干比、叶茎比)和营养品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10(ZDD01937号秣食豆)的单株鲜重最大,种质2(ZDD07617号查干花秣食豆)和种质10的单株干重最大,种质12(ZDD18057号茶秣食豆)的株高最高,种质1(ZDD01936号秣食豆)的分枝数最多,种质20(东农秣食豆)的茎粗最粗,种质6(ZDD07601号大赉茶秣食豆)的鲜干比最大,种质3(ZDD07628号靖宇茶秣食豆)的叶茎比最高,种质7(ZDD07616号大安黑秣食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种质5(ZDD18062号秣食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及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分枝数分别与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及叶鲜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茎粗分别与单株鲜重、单株干重、茎鲜重及荚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加权关联度值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种质20、种质2和种质10。说明分枝数、茎粗、茎鲜重、叶鲜重和荚鲜重是影响秣食豆草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的3份种质在公主岭地区的生产性能和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施肥对提高秣食豆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岩 多田琦 +5 位作者 遇瑶 姚凤娇 季婧 邝肖 崔国文 胡国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17,共7页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秣食豆产量、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和N_2P_2K_2(N 40 kg/hm^2,P_2O_570 kg/hm^2,K_2O 50 kg/hm^2)施肥水平下秣食豆饲用品质表现最佳...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秣食豆产量、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鼓粒期和N_2P_2K_2(N 40 kg/hm^2,P_2O_570 kg/hm^2,K_2O 50 kg/hm^2)施肥水平下秣食豆饲用品质表现最佳,秣食豆鲜、干草产量最高,分别是39238.09和16209.12 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4.47%、36.17%;粗蛋白、粗脂肪最高,分别为18.40%和2.60%,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02%、73.61%;粗纤维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了1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饲用品质 施肥水平
下载PDF
混播对科多8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战海云 张淑艳 郭洋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24-426,共3页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同行混播1:2比例)最高,而茎粗则以A2B2(间行混播1:2比例)的最高,但与A1B2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A1B2是较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玉米
下载PDF
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汉章 王新栋 +3 位作者 王富贵 刘环 王新玉 侯升林 《农学学报》 2015年第6期21-28,共8页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 为了缓解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有效利用8—10月的水、热、光和土地资源,复种青刈秣食豆,明确秋闲田秣食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采用正交试验与软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以秣食豆产草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秋闲田秣食豆播种行距、种植密度与氮、磷、钾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与钾肥对秋闲田秣食豆产草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秣食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方案:每公顷留苗密度75万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种方式以50 cm的行距进行条播。该方案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分别为6661.67、2723.64 kg/hm2,较产草量位居第2的优良组合的鲜重、干重分别增产24.17%、27.63%。为秋闲田栽培秣食豆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闲田 高产 栽培技术 优化方案
下载PDF
施磷钾肥和密度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多田琦 冀国旭 +4 位作者 吴雨珊 黄岩 邝肖 崔国文 胡国富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7,共6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磷钾肥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4.28万株/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254.76kg/hm^2;施肥水平以P2O545kg/hm^2和K_2O 75kg/hm^2秣食豆...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磷钾肥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4.28万株/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254.76kg/hm^2;施肥水平以P2O545kg/hm^2和K_2O 75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144.44kg/hm^2;在密度和施肥互作效应下,14.28万株/hm^2的密度下施P2O530kg/hm^2和K_2O 50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369.05kg/hm^2,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最大增产幅度为30.67%。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荚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密度与施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秣食豆产量因子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对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均影响显著;对种子品质的作用效应表现为:施肥影响显著,而密度及密度与施肥的互作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种子产量 种子品质
下载PDF
混播比例和时期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超 张淑艳 +1 位作者 王保林 白梅荣 《内蒙古草业》 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试验将秣食豆与玉米(郑单958)按不同比例和时期进行混播,研究混播比例和时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碱解氮和脲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地表以及地下10cm温度随秣食豆混播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 本试验将秣食豆与玉米(郑单958)按不同比例和时期进行混播,研究混播比例和时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碱解氮和脲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地表以及地下10cm温度随秣食豆混播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混播3株秣食豆的地表温度最为显著,而播期对土壤温度影响不显著。土壤中水分、碱解氮和土壤脲酶活力随混播秣食豆比例增加而增加,其中脲酶以混作3株秣食豆的含量最高,混作1株秣食豆的土壤脲酶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土壤 玉米
下载PDF
优质饲草——秣食豆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慧 《新农业》 2017年第15期29-31,共3页
秣食豆又称料豆、饲用大豆,原产热带及温带稍暖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 植物学特征秣食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属的一个饲用类型。茎高150厘米以上,初直立,后上部蔓生,密被黄色长硬毛。直根,根系... 秣食豆又称料豆、饲用大豆,原产热带及温带稍暖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1 植物学特征秣食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属的一个饲用类型。茎高150厘米以上,初直立,后上部蔓生,密被黄色长硬毛。直根,根系发达,着生根瘤。羽状三出复叶,3个小叶大而较厚,顶生小叶卵形或椭圆形,侧生小叶卵圆形。叶柄长,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通常有花5~6朵,花冠蝶形,淡紫色,比大豆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饲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 植物学特征 西北地区 椭圆形 小叶
原文传递
不同贮藏时间对紫花苜蓿和秣食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莎莎 李红 +1 位作者 杨曌 杨伟光 《现代畜牧科技》 2020年第11期15-16,共2页
为研究不同贮藏年限对紫花苜蓿和秣食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室温贮藏1年和3年的紫花苜蓿及秣食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贮藏1年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贮藏3年的种子;贮藏1年的秣食... 为研究不同贮藏年限对紫花苜蓿和秣食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并分析了室温贮藏1年和3年的紫花苜蓿及秣食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贮藏1年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贮藏3年的种子;贮藏1年的秣食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贮藏3年的种子,差异极显著(P<0.01)。该结果能够为紫花苜蓿和秣食豆在生产应用中合理选择种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贮藏年限 发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